燃烧的海洋-第8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看着瓜达尔卡纳尔岛就要沦陷,弗伦奇坐不住了。
六月十三日,美军第三舰队进入塔斯曼海。
在通过塔斯马尼亚岛北面的巴斯海峡的时候,弗伦奇让第34舰队前出,另外三支舰队则把速度降低到三十节航行了十多个小时,等到距离拉开之后,再提速到四十五节,进入了塔斯曼海。
当时,弗伦奇还没有做出选择。
与牧浩洋猜测的一样,弗伦奇早就料到,中国海军会让潜艇前出,在珊瑚海的几个主要方向上设置警戒线。因为这些潜艇都以极低的速度航行,噪声非常低,所以美军的反潜舰艇不见得能够发现它们。甚至可以说,中国潜艇不会袭击通过的美军舰队,而会以提供情报为主要任务。
有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美军第三舰队不大可能悄悄进入珊瑚海。
对弗伦奇来说,他面对的是一场硬仗,任何取巧的战术在这里都派不上用场,必须面对面的与中国舰队决战。
果真如此的话,弗伦奇还觉得有一些把握。
不管怎么说,美军第三舰队拥有航空兵力优势,而且得到了部署在澳大利亚的岸基航空兵的支持。
可问题是,战局没有这么简单。
中国海军监视着进出珊瑚海的航道,可美国海军却无法及时发现在珊瑚海里活动的中国舰队。
当时,美国海军只有四艘潜艇在珊瑚海里活动。
主要就是,美军的潜艇太少了。
第三舰队里只有三十六艘攻击核潜艇,平均每支航母战斗群只有四艘,即便把之前部署在澳大利亚的潜艇算上,总数也不会超过六十艘,而中国海军至少动员了一百艘潜艇,而且只会多,不会少。
舰队进入塔斯曼海后,弗伦奇就紧张了起来,甚至有点坐卧不安。
六月十四日清晨,弗伦奇拖着一夜未睡的疲惫身躯来到舰队指挥中心,下达了向豪勋爵群岛转向的命令。
勉强吃了些早点后,弗伦奇联系驻澳大利亚空军司令部,让他们在十五日恢复对所罗门群岛的空中打击,并且重点轰炸恩德岛上的陆战队炮兵阵地,阻止中国陆战队继续炮击新赫布里底群岛。
中午之前,弗伦奇又下了一道命令,让留在惠灵顿的船队在十五日夜间出发,前往新赫布里底群岛。
做完这些安排,弗伦奇才稍微平静了一点,没吃午饭就去睡大觉了。
战场对面,此时却出现了原本不应该出现的事情,即龚继飞与佟少云再次因战术分歧而发生争执。龚继飞坚持让舰队留在新赫布里底群岛北面,而佟少云则认为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进入珊瑚海。
虽然佟少云做出了让步,没有率领第二舰队离开,但是龚继飞也被迫答应,只要获得了美军舰队进入珊瑚海的情报,就让第二舰队单独行动。当然,佟少云也做出保证,在没有确切情报之前,绝对不单独行动。
第一百九十四章 诱饵
第一百九十四章 诱饵
很明显,在六月十四日的时候,弗伦奇已经放弃了所有取巧的想法。
他的战术很简单:舰队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下,从塔斯曼海进入珊瑚海,然后在澳大利亚附近活动,用舰载航空兵配合战略航空兵打击所罗门群岛,岸基战斗机则为舰队提供防空掩护。
说白了,舰队扮演了前进空军基地的角色,解决了岸基战斗机航程不足的问题。
只是,弗伦奇没有放弃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希望,也为此做了必要的安排。
在他看来,最多只需要两天,舰载航空兵与战略航空兵就能摧毁所罗门群岛上的空军基地,完成最重要的打击任务,随后就能深入珊瑚海与中国舰队决战。因此,他需要的只是两天时间。在这两天里,必须让中国舰队盯住别的地方,比如新赫布里底群岛。为此,弗伦奇让岸基航空兵轰炸恩德岛,摧毁岛上的中国陆战队远程炮兵,然后向新赫布里底群岛派遣运输船队。如此一来,中国军队很容易认为,美军舰队将掩护船队前往新赫布里底群岛,然后从东面进入珊瑚海。为了与美军舰队决战,中国舰队肯定会向东转移,守在新赫布里底群岛附近。等到中国舰队指挥官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时候,美军舰队已经进入珊瑚海,而且开始轰炸所罗门群岛了。
当然,这套战术也并非万无一失。
首先,美军舰队不能提前暴露行踪,至少在十五日夜间之前,不能被守在珊瑚海南面的中国潜艇发现。其次,打击所罗门群岛的行动一定要果断迅速,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摧毁群岛上的所有空军基地。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即中国舰队能在一天之内,从新赫布里底群岛北面杀入珊瑚海。
要知道,美军肯定不可能在一天之内摧毁所罗门群岛上的所有空军基地。
这样一来,美军舰队就很有可能在打击所罗门群岛的时候,遭到中国舰队打击,因此弗伦奇必须对舰载航空兵的作战使用做出正确安排,在交战的第二天,留出足够多的防空战斗机,并且做好首先遭到打击的思想准备。
事实上,这也是当时弗伦奇所能采取的最为有效的战术了。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弗伦奇的战术过于保守,是导致美军在这场海战中错失良机的主要原因。在这些人看来,弗伦奇应该率领舰队去新赫布里底群岛,从斐济群岛东面绕过中国海军的潜艇警戒线,然后向北航行,再从瑙鲁附近转向南下,从北面突袭毫无防备的中国舰队。
要知道,在整个交战过程中,中国舰队都没有重视北面。
问题是,弗伦奇真要这么打的话,遭受的恐怕是更加惨重的失败。
原因很简单,美军舰队绕个大圈子航行到瑙鲁,就算全程保持四十五节的航速,也需要四天以上。也就是说,要到六月十七日才能到达瑙鲁,因此最早能在六月十八日凌晨攻击两千公里外的中国舰队。按照牧浩洋的部署,如果到六月十六日,美军舰队还没有出现,就将加强斐济群岛北部的侦察力度。到六月十七日,中国海军肯定有所警觉,并且会相应的扩大搜索范围。也就是说,美军舰队在六月十八日凌晨,很有可能已经暴露行踪,不大可能偷袭中国舰队。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关键因素。
就算美军舰队隐蔽到达瑙鲁附近,而且成功偷袭了中国舰队,取得重大战果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要知道,美军舰队的打击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单独重创中国舰队的把握非常渺茫。如果没能重创中国舰队,美军舰队的处境将极为尴尬,因为在瑙鲁附近,美军舰队不可能得到足够的空中掩护。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弗伦奇要么冒险返回西南太平洋,要么退回夏威夷群岛。前者,很有可能使美军舰队陷入绝境,因为中国舰队在明知道不可能追上美军舰队的情况下,肯定会集中力量封锁前往西南太平洋的海域,争取在美军舰队返回西南太平洋的途中将其截留下来。如果选择后者,则意味着弗伦奇在西南太平洋上的作战行动彻底失败,瓜达尔卡纳尔岛将不可避免的被中国军队占领,而美国海军也将因此丧失重返西南太平洋的机会。
由此可见,关键不在能否偷袭中国舰队,而是能否重创中国舰队。
直接进入珊瑚海,有一个极为突出的优势,即美军舰队能够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与支持下作战。
事实上,这是解决打击能力问题的唯一办法。
要知道,以美军的打击能力,只有舰载航空兵与战略航空兵协同作战,由战略轰炸机首先发动攻击,再由舰载航空兵同时进入,才有把握重创中国舰队,而其他攻击战术都没有绝对把握。
可以说,弗伦奇正是考虑到这个问题,才决定直接进入珊瑚海。
显然,当时牧浩洋把问题想复杂了。
当时,真正想对头了的,只有佟少云。
六月十四日,佟少云与龚继飞发生争执的主要原因,就是佟少云认为,美军舰队将直接进入珊瑚海,不会去新赫布里底群岛,更不会绕道斐济群岛,而龚继飞则认为美军舰队绕道斐济群岛的可能性最大。
到了十五日,似乎龚继飞的猜测得到了证明。
当天,美国空军恢复了空中打击行动,上午与下午各发起了两次攻击,总共出动轰炸机六百多架次、战斗机近两千架次。这也是自美军舰队到达西南太平洋以来,美国空军在珊瑚海方向上出动强度最高的一天。
晚上,美军船队离开了惠灵顿港。
收到消息的时候,龚继飞立即断定,美军舰队正在向东北方向航行,将与船队会合,然后在新赫布里底群岛南面与船队分离,舰队将绕过斐济群岛,并且在此期间为前往新赫布里底群岛的船队提供空中掩护。当时,龚继飞还认为,美军舰队将在中国舰队攻击船队的时候发动偷袭。
为此,龚继飞让第二舰队留了下来。
有趣的是,直到这个时候,佟少云依然认为,美军舰队不会去斐济群岛,那支船队只不过是个诱饵。
当时,佟少云提到了非常关键的一点,即情报机构已经证明,从惠灵顿出发的船队就是在六月六日到达的AN27船队,这支船队是从美国的长滩港出发的,向新西兰运送了大约四百万吨各类物资,在返航的时候主要运送新西兰出产的农作物、矿物与食品,目的地是美国的旧金山。也就是说,当时船队运载的绝对不是可以用在新赫布里底群岛的作战物资,新西兰也没有那么多作战物资可用。
往新赫布里底群岛运送生活物资干嘛?
就算美军很在乎驻扎在新赫布里底群岛的几万名官兵,以及居住在这座群岛上的一百多万平民,也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动用一支有三十多艘大型运输船的船队,把并不急缺的物资送过去吧。
事实上,新赫布里底群岛根本没有港口可以接纳这支船队。
别忘了,维拉港被沉船堵塞,美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开辟出的航道,只能供排水量在五万吨以下的船只通行,而AN27船队中,没有一艘运输船的排水量在十万吨以内,也就无法进入维拉港。
这些线索,让佟少云坚信,美军舰队根本不会去新赫布里底群岛。
只是,龚继飞仍然相信自己的判断。虽然他也承认佟少云说得有道理,但是有一点是佟少云无法解释的,即美军放出这个诱饵,就是希望中国舰队前去攻击,以便让美军舰队趁机偷袭。如此一来,美军舰队就肯定会在船队附近活动,而且在船队前往新赫布里底群岛的时候就已部署到位。
可以说,这绝对不是瞎担心。
要知道,美军舰队的最高航速为四十五节,而且能以这个速度持续航行十几天,而运输船队的航速在二十节左右。也就是说,美军舰队有足够快的速度,能够在运输船队不减速的情况下完成作战部署。
果真如此的话,美军舰队就肯定会出现在新赫布里底群岛附近。
当时,佟少云也承认有这种可能,只是他觉得,美军舰队从塔斯曼海直接进入珊瑚海的可能性更大。
要知道,即便弗伦奇打算偷袭中国舰队,也不见得要去斐济群岛,完全有可能直接进入珊瑚海,然后在中国舰队加强对斐济群岛的搜索与监视力度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