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869部分

燃烧的海洋-第869部分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是在一月十一日夜间,三个美军师几乎在绝望的情况下向第三十九集团军守卫的伏尔加河东岸防线发起冲击,结果近五万名官兵在渡河时,遭到第三十九集团军攻击,全部掉入冰冷的河水之中。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这三个美军师中,只有不到一千人游到了伏尔加河对岸。

    战役结束之后,中国军队在伏尔加河河口,也就是阿斯特拉罕附近,打捞起了数万具美军官兵遗体。因为很多遗体都丢失了身份牌,导致身份无法辨认,所以中国军队在阿斯特拉罕东面建了一座无名军人陵园,集中安葬了这些美军官兵的遗体,并且把找到的美军身份牌上的名字刻在了石碑上。

    可以说,这是美军在本次大战中打得最为惨烈的一场战斗。

    即便在美国的历史上,这也是到当时为止,美军伤亡最惨重的一场战役。

    要知道,在这场战役中阵亡的美军将士就超过了越南战争与第一次朝鲜战争中,美军阵亡官兵的总和。

    有趣的是,面对如此惨败,诺日罗夫依然不承认是自己的过失。

    当时,诺日罗夫还反咬了一口,宣称是俄军没有守住伏尔加河防线,才导致美军在撤退的时候遭到围攻,被迫集中在阿赫图宾斯克突围,导致数十万官兵必须在一段不到二十公里长的河道处渡过伏尔加河。

    显然,诺日罗夫是在狡辩。

    要知道,按照分工,美军负责守卫伏尔加河与乌拉尔河之间的地区,俄军根本没有义务守卫伏尔加河东岸。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不是俄军死守住阿赫图宾斯克,六十万美军都得完蛋,而让俄军进入阿赫图宾斯克的正是布鲁希洛夫,而且他是在一月一日,也就是诺日罗夫下令美军撤退的时候给朱利亚诺夫下达的命令,俄军花了三天才进入阿赫图宾斯克,仅比第三十九集团军早到了两天。

    当然,这场战役,也捧红了朱利亚诺夫。

    事实上,当时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拿平民做盾牌,用十多万俄罗斯平民去交换了二十多万美军。当时,外界只知道,朱利亚诺夫守住了伏尔加河东岸最后的据点,是二十多万美军官兵的救星。

    结果是,战役结束后,美国总统卢卡斯亲自授予朱利亚诺夫国会荣誉勋章。

    这位俄军将领,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获得美军最高荣誉勋章的外国军人,也因此名声大噪。

    一时之间,甚至连俄罗斯人都把他看当成了民族英雄。

    只是,俄军没能守住阿赫图宾斯克,或者说没有守卫这座伏尔加河东岸城市的必要,因为更加重要的城市需要俄军守卫,这就是伏尔加格勒。

    一月十五日,俄军从阿赫图宾斯克撤退到了伏尔加河西岸。

    当时,中国军队没有去占领阿赫图宾斯克,直到一月底,在发现有需要攻打伏尔加格勒之后,才觉得有必要从南面对伏尔加格勒进行包抄,降低伏尔加格勒的战略重要性,这才派遣部队进入了阿赫图宾斯克。

    事实上,打到这个时候,中国军队的最大问题就是推进速度过快。

    要知道,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内,中国军队就向西推进了一千多公里,完成了原本计划要用整整四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戚凯威把推进到伏尔加格勒的最后时间订在四月底。也就是说,当时戚凯威准备花五个月进军一千多公里,根本没有急于打到伏尔加格勒的想法。

    不是戚凯威过于保守,而是进军太快肯定会出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后勤保障跟不上。

    虽然在获得了充足的大型电动运输机与战术运输机,特别是在电动战术运输机开始大批量服役之后,空运成为了最主要的物资运输手段,规模庞大的运输机群,足以支撑百万大军在前线作战,但是空运也需要基础设施,特别是在运送一些无法用战术运输机空运的大型设备的时候,必须在前线获得机场,或者是开辟野战机场。问题是,哈萨克斯坦西北地区就只有三座规模稍大的城市,而且没有空军基地,俄罗斯在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的机场也在几座大城市附近,且都已转移到伏尔加河西岸。结果就是,可供中国军队使用的机场不多,必须在前线修建野战机场。

    当时,中国陆军已经为此做了准备,采购了几十套野战机场的预制件。

    在技能娴熟的工程部队手里,十二个小时就能铺设出一条一千五百米长的跑道,供大型电动运输机起降。问题是,这总得需要时间,而且得在此之前选择、或者开辟出适合建野战机场的场地,然后得用战术运输机把预制件送过去,还得运送工程部队与工程设备,最后才是让工程部队开建。

    一般情况下,建造一座野战机场需要两天到三天。

    显然,在这场推进速度极快的战斗中,前线部队能在两到三天内推进几百公里,等野战机场建好了,差不多就在后方了。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战术运输机的作战负担依然没有减下来,大部分时候仍然得让战术运输机把物资送到前线部队手里,而不是让前线部队直接在野战机场附近获得补给。

    仅在阿赫图宾斯克战役中,中国空军与陆军的战术运输机就飞行了二十一万架次

    这是个什么概念?

    当时,中国军队投入的战术运输机大概是三千五百架,在十一天的战斗中,相当于每架战术运输机每天要飞行六个架次,且一天也不得耽搁。所幸的是,因为运输距离较短,平均每架次的飞行时间还不到一个小时。

    如果运输距离稍微长一点,肯定会酿成灾难。

    要知道,在这三千五百架战术运输机中,只有一千架是出动能力较强的电动运输机,其余二千五百架都是烧油的运输机。

    不管怎么说,打到伏尔加河东岸,中国军队必须停下来了。

    第一百七十五章 犯糊涂

    第一百七十五章 犯糊涂

    面对现实,魏成龙第一次跟戚凯威产生了分歧。

    当时,魏成龙主张暂停进攻,让部队休整一下,顺带理清后勤保障体系,减轻空运部队的负担。

    他的这个提议非常合理,因为确实有这些问题存在。

    首先说前线部队,第一梯队的六个集团军已经打了四十多天,就算说不上人困马乏,官兵的精力也消耗掉了一大半。接下来是强渡伏尔加河,而戚凯威的意思是不惜代价攻占被俄罗斯看成是精神象征的伏尔加格勒,因此非常有必要让前线部队休整一下,最好是让作战部队轮换,即由第二梯队取代第一梯队。这种大规模换防,本身就是休整,因为换防需要足够多的时间。

    其次,空运部队的情况确实比较糟糕,特别是战术运输机部队,二千五百架常规型战术运输机的完好率降到了百分之六十,几乎都要进行全面维修,一些故障比较严重的还要返厂维修。如果不暂时停止进攻,不但战术运输机得不到足够的维护,还无法在前线建立起足够多的野战机场,因此战术空运部队的作战压力就无法降低,得让那些随时有可能出故障的运输机继续高强度出动。

    事实上,仅这两个问题,就应该让进攻停下来。

    当时,还有一个问题,即前线囤积的作战物资不够多,不足以发动一场具有决定性的进攻行动。

    如此一来,就更需要时间了。

    问题是,戚凯威根本不在乎这些,坚持让部队在一月二十日之前进攻伏尔加格勒,而且认为能够一举拿下这座城市。

    为此,魏成龙差点跟戚凯威翻脸。

    原因是,魏成龙拒绝执行戚凯威下达的进攻命令,而且以战区司令的身份,表示只服从战争部的决定。

    这下,魏成龙把问题搞复杂了。

    要知道,他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听牧浩洋的指挥。

    问题是,他与戚凯威的争执,实际上跟牧浩洋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牧浩洋没有过问大陆战场上的情况,他正一心扑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指挥海军与陆战队攻打所罗门群岛,根本没有心思管陆军的事。

    严格说来,魏成龙应该听黄瀚林的指挥。

    理由是,黄瀚林是中国的最高军事统帅,而在战区制下,战区司令官直接听命于最高军事统帅。只是在执行的时候,一般由战争部长、或者是其他得到委任的将领,代替最高军事统帅行使职权。

    事实上,问题就出在这里。

    当时,得到正式委任的就只有战争部长牧浩洋,戚凯威只是参谋长会议主席,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

    当初,戚凯威不肯放权,也与此有关。

    魏成龙在这个时候跳出来,也正是利用了这个制度上的漏洞,希望借此让戚凯威放弃强攻伏尔加格勒的想法。

    严格说来,魏成龙没有恶意,他只是不想让官兵去做平白无故的牺牲。

    可是,这却导致他与戚凯威决裂。

    当这件事闹到黄瀚林那里的时候,也给黄瀚林制造了一个难题,同时把原本毫不相干的牧浩洋给扯了进来。

    说实话,牧浩洋有点冤枉,因为他在见到黄瀚林的时候,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闹到这个地步,魏成龙自然占不到便宜。

    要知道,黄瀚林不是军事家,只是政治家。

    在巨大的胜利诱惑之下,黄瀚林根本没有过多的考虑,全面支持了戚凯威,让魏成龙按照陆军参谋长制定的计划攻打伏尔加格勒。

    后来,很多人都认为,牧浩洋在这个时候保持沉默是最大的渎职。

    黄瀚林不懂军事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他看到的只是政治利益,即攻占伏尔加格勒在政治上产生的影响。

    可问题是,牧浩洋不可能不知道,在这个时候攻打伏尔加格勒的风险有多大。

    要知道,当时就算把刚出厂的电动战术运输机派上去,总共也不到一千五百架,根本不足以为前线部队提供稳定的后勤补给。

    在从魏成龙那里了解到了前线的情况之后,牧浩洋应该非常清楚,至少应该把攻打伏尔加格勒的行动延迟到二月份。一来到时候大概有两千架电动战术运输机可用,能够基本上满足战术空运要求。二来可以让前线部队适当休整,让已经比较疲惫的官兵缓口气。三来可以在前线修建更多的野战机场,缩短战术空运距离,增强后勤保障力量。四来可以完成主力部队的替换工作,让第二梯队的几个集团军去打头阵。最重要的是,即便在二月份攻打伏尔加格勒,也在戚凯威最初制订的战争计划之内。

    说白了,只要牧浩洋肯出面说清战场局势,黄瀚林就很有可能做出让步。

    可惜的是,牧浩洋保持了沉默,只是答应魏成龙,从陆战队抽调两支战术运输机部队增援大陆战场,并且把所有新产的电动战术运输机送往大陆战场,并且积极安排厂家派遣工程师去前线维修战术运输机。

    在很多人看来,牧浩洋保持沉默,是不想与戚凯威发生正面冲突。

    当时,戚凯威几乎把攻打伏尔加格勒当成了最大的使命,甚至可以说是实现他人生价值的头号重任。

    只是,所有人都忽视了黄瀚林起到的作用。

    说白了,支持戚凯威的就是黄瀚林,而且黄瀚林也把攻占伏尔加格勒看成大陆战场上最具有标志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