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701部分

燃烧的海洋-第701部分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其他集团军相比,第十五空降集团军最大特点就是拥有一支强大的陆航机群。

    在集团军编制内,共有三个陆航旅,装备倾斜旋转翼飞机与直升机一千二百余架,能够单独执行空降与机降作战任务,而且四个师与两个独立旅都具备空降与机降作战能力,能够在极为复杂的地形下作战。

    可以说,这也是第十五空降集团军的特点。

    除此之外,第十五空降集团军还是唯一能够与空军无缝隙合作的作战部队,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得到空军运输机群的支持,从集团军层面、到营连级作战部队,有一套极为完整的协同作战指挥系统。

    这些编制方式,赋予了第十五空降集团军非常强大的作战灵活性。

    要说缺点,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重型准备。即便是机械化步兵师,也只有不到一百辆主战坦克,主战装备是空降战车,连火炮都以牵引式为主,没有配备自行火炮,更别说远程火箭炮了。

    也就是说,第十五空降军的地面突击能力非常有限。

    受这个因素限制,在作战行动中,第十五空降集团军主要配合其他部队,特别是重型装甲部队作战。

    一般情况下,第十五空降集团军不会单独行动。

    戚凯威把第十五空降集团军放在东面,就是希望配合第四十二集团军,用其强大的垂直突击能力,协助第四十二集团军突破印军防线,避免让重型装甲部队进入山区,与印军打无谓的消耗战。

    要知道,在山区里面,受交通条件限制,装甲部队根本发挥不了作用。

    四月五日,戚凯威返回昆明。

    这一天,牧浩洋也去了元首府,在向黄瀚林汇报西线作战情况的时候,提到了在印度东北地区开辟第二战场。

    其实,黄瀚林并不担心作战问题。

    这与他不了解军事有很大关系,也与他信任牧浩洋等将领有直接关系。在他看来,如果连牧浩洋都打不好这场战争,就算出面干预作战行动也不会有更好的效果,还不如让牧浩洋放手去打。

    当时,黄瀚林最关心的,还是印度的政治体制。

    虽然牧浩洋不是政治家,但是黄瀚林非常信任他,而且知道他的观点与建议,肯定与其他人不一样。

    “元首,这件事我不好参与,毕竟……”

    “就当我们私下聊天吧。”黄瀚林笑了笑,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你是这场战争的总指挥,肯定有不同的见解。再说了,战争还没结束,而且印度临时政府肯定得在战争结束前成立。此外,十年前,你就以占领军总司令的身份,在日本组建了临时政府,有这方面的经验。”

    牧浩洋勉强笑了笑,仍然显得有点犹豫。

    虽然黄瀚林表现得很开明,在某些方面比黎平寇还要好一些,但是牧浩洋对新任国家元首还不大了解,也就不敢放开说。

    “怎么,还有顾虑吗?”

    “元首,我不是有所顾虑,只是……”

    黄瀚林笑了笑,说道:“没什么好只是的,如果你觉得不大妥当,我就派你过去,专门负责这件事。”

    “这……”牧浩洋暗自叹了口气,说道,“成立临时政府,主要目的是使我们在印度的军事行动具备合法性。说得简单一些,就是消除国际社会的猜疑,让我们在外交上获得更多加分。”

    黄瀚林点了点头,鼓励牧浩洋说下去。

    这个时候,牧浩洋却有点迟疑,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说的话,肯定会影响到黄瀚林的对印政策。

    第一百零八章 因势利导

    第一百零八章 因势利导

    当时,对印政策确实是中国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

    可以说,这不仅仅关系到印度,还关系到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声誉,更关系到中国的外交行动能否取得成功。

    比如,当时中国已经向法德做出承诺,保护欧盟在印度的利益。

    从政治上讲,首先就得保证印度在战后仍然是一个独立国家,不然中国做出的任何承诺都没有实际意义。

    在实际操作上,必须保证印度新政权的合法性,即必须是民选政府。

    当时,法国与德国都通过外交途径明确提到,中国必须保证印度新政权的合法性,欧盟才能承认中国军事行动的合法性,也才有可能在战后参与印度的重建事务,并且以此与中国改善关系。

    这下,问题出来了。

    按照法德的要求,印度新政权肯定得是一个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而这从根本上违背了中国的利益。

    原因很简单,一个高度集权的印度中央政权,很难保证不会再次成为中国的敌人。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早在战争爆发前,中国当局就对印度的未来做了规划,而最佳结果是在印度建立一个松散的联邦制国家。说得直接一点,就是提高各个邦的地位,削弱中央政府的影响力,使印度彻底丧失威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推动中国发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的主要原因。

    作为高级将领,高层领导集体的一员,牧浩洋不可能不知道这个安排。

    在黄瀚林的追问下,牧浩洋只能顺水推舟的提到这个方案,即在印度推行联邦制,在地方临时政府的基础之上组建中央临时政府,然后再通过全民大选产生正式政府,完成战争到和平的过渡工作。

    黄瀚林没有食言,当天就安排牧浩洋前往伊斯兰堡。

    四月六日,牧浩洋经伊斯兰堡到达新德里,会见了印度西北地区各个地方临时政府的代表与部族代表。

    与巴基斯坦一样,印度是一个以部族为主体的国家。

    虽然部族不是政治机构,但是在很多时候,部族的影响力比政府还要大。要想解决印度问题,就得处理好部族的利益诉求。

    这一天,戚凯威已经在昆明下达了作战命令。

    按照他的安排,第四十二集团军与第十五空降集团军最迟将在四月十日发动进攻,而庞跃龙的陆战队则将在陆军取得重大进展之后,在恒河河口地区开辟第二战场,牵制恒河地区的印军主力。

    在新德里,戚凯威的部署给了牧浩洋很大的帮助。

    面对几十名印度各地的代表,牧浩洋明确提出,中国军队的目的是推翻印度前政权,在印度建立一个能够和平共处的新政权,承诺在战争结束后进行大选,并且帮助印度进行战后重建。

    当时,牧浩洋还明确提到,绝对不允许任何邦与任何部族闹独立。

    这个时候,戚凯威的部署发挥了作用,因为闹独立的不是印度西北地区的省份,而是东北地区的阿萨姆邦。

    说得直接一点,牧浩洋的承诺足以让印度人相信,中国不但不会分割印度,还会保持印度的完整性,并且会打击印度的分裂势力。这样一来,等于拉拢了那些还有所猜疑的印度部族领袖。

    事实上,印度各个部族最关心的就是国家的完整性。

    毫无疑问,一个分裂的印度,根本没有成为大国的基础,而对于已经存在了一个世纪的印度来说,分裂肯定无法让人接受。

    安抚了印度部族领袖后,牧浩洋提出了要求,即各个地方临时政府、以及各个部族必须在战争时期担负起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社会秩序的重任,印度的未来属于印度人,中国军队不会长期占领印度,因此任何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只会给印度人造成伤害,损失的是印度的利益。

    可以说,牧浩洋在新德里的活动,取得了重大收获。

    四月九日,在各个地方政府代表到达之后,印度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由前新德里市长贾马兰担任临时总理。同时成立的,还有内政部、警察总署、治安部队总司令、公共事务部等几个政府机构。

    临时中央政府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恢复新德里的秩序,修复损坏的公共基础设施。

    对印度民众,特别是新德里的居民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因为这不但意味着将电力、自来水、煤气等生活资源将恢复供应,还意味着医院、学校等服务性公共设施将恢复运转,更意味着成千上万的印度人能够获得工作机会,也就能够通过劳动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

    当时,印度临时中央政府的第一批公共项目就需要招募十五万工人。

    这就意味着,将有大约一百万印度人能够获得比配给还要多的生活物资,而这些人产生的消费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事实上,这已经是在战后重建了。

    只是,当时为印度的基础工程买单的不是临时中央政府,而是占领军,支付的也不是现金,而是拿到配给点兑换物资的军用券。当然,这笔账最终还是得由印度当局偿还,只是要等到战争结束之后。

    同样的措施,在占领区内的其他城市也相继开始推广。

    结束战争状况,进行战后重建的最好办法,就是创造工作机会,让受到战争惊吓的平民百姓能够获得谋生方式。不管怎么说,占领军提供的配给,只能维持基本生存,而任何人都有改善生活条件的愿望。

    只要能够将这个愿望调动起来,就能使占领区内的印度人看到希望。

    有了希望,也就有了未来。

    只是,由此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即印度的物资供应远远跟不上消耗,而占领区又远离港口。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物资运送的问题又浮上了水面。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控制更多的铁路线,特别是铁路干线,把铁路的运输能力发挥出来。

    四月十日,牧浩洋飞到了昆明。

    他没有阻止戚凯威在东线发动进攻,只是要求戚凯威调整西线的作战部署,即第十三集团军不再向东推进,攻占恒河平原的作战行动由第四十二集团军负责,第十三集团军则南下扫荡德干高原。

    当时,牧浩洋提出了一个明确目的:尽快攻占孟买。

    虽然孟买是印度的第一大城市,人口超过二千四百万,而大孟买地区的人口总量更是在七千万以上,但是孟买也是印度最大的港口城市,拥有一座年吞吐能力超过两亿吨的超大型商港,还有印度最大的集装箱码头。更重要的是,孟买是印度西海岸地区的铁路、公路与航运枢纽中心。

    如果能够夺取孟买,就能解决海运难题,也能解决铁路运输难题。

    当然,前提是控制从孟买到新德里的几条铁路干线。

    以孟买港的吞吐能力,以及铁路干线的运输能力,足以解决新德里、乃至整个印度西北部地区的物资运输问题。

    问题是,要想迅速攻占孟买,陆军肯定办不到。

    四月十日的时候,第十三集团军还在斋蒲尔附近,而且主力部队已经在新德里东南的阿里格尔集结,正准备按照戚凯威的部署沿恒河而下,赶在第四十二集团军与第十五空降集团军之前扫荡恒河平原。

    如此一来,最快也要到四月十二日,第十三集团军才能全部转移到斋蒲尔。

    问题是,斋蒲尔离孟买差不多有八百公里,行军里程在一千四百公里以上,期间三分之二的地区在印军控制之中。

    虽然巴军离孟买更近,但是其主要任务是攻占卡奇地区。

    显然,在占领卡奇地区之前,巴军不会进军孟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