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恋上大国医 >

第48部分

穿越之恋上大国医-第48部分

小说: 穿越之恋上大国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双心里一悸,不明白他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

王孟英却很镇定,淡淡笑着:“是的。”

“先生身边岂不是没个伺候的人?”

王孟英依旧很客气谦虚,“习惯了。也没觉得什么不好。”

石诵羲连连摆手,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不像话,不像话!先生如今是咱钱塘顶有名气的大夫了。名声在外,家里却没人伺候,太不像话。”说着,他左右看看,忽然指着身后几个丫鬟,“不如这样,今天我身边跟的这几个,先生看上眼的,尽管带两个回去好了。她们服侍我有些年头了,调(河蟹)教得都还不错。先生是有本事的人。她们跟了你,肯定不会饿死。”

无双皱起眉头,心里有点气。他怎么将外头应酬的那一套搬到这里来了?她瞟了石诵羲几眼。然而石诵羲压根没看她。

王孟英打太极的功夫炉火纯青,轻飘飘地带了过去:“君子不夺人之好。石少爷一番美意,鄙人心领了。”

石诵羲笑得风流倜傥,也不逼他,顺着台阶就下了,“呵呵,先生真是修身养性啊。也罢,改天我请先生到天香楼喝酒去。我有几个相熟的姑娘,调香的工夫非常了得,外人鲜少能见识。”

王孟英随口答应了。

无双听着就反感。她知道男人话题离不开这些,但在她面前说,就有一种不尊重之感。王孟英觉察到她脸色沉了下去,回头对她安抚地笑了笑。

只听石诵羲在那头又说:“我有个问题想请教先生。我近来觉得腰膝酸软,精神不济,许是经常熬夜之故。朋友说服用补肾的药会好点。可我吃了也没见什么效果啊?!”

王孟英听了,仔细观察他的面色,然后才说:“补肾的药,要先补脾胃之后,才能服用。”

石诵羲疑惑了,“这是为何?”

“这自然有来由。宋朝有位御医钱乙……”他的话没说完,就被石诵羲打断了。石诵羲说,“这个我记得,无双居士以前跟我说过,他治好了皇子的病,望诊功夫很厉害的。”

“不错,钱乙乃中医儿科的创始人和奠基人。然而,他之所以闻名于世,却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因为他创立了一个传世奇方。这个方子,我们大清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并且家庭常备,”说到这儿,他卖了个关子,微笑望着石诵羲和无双,“你们猜猜,这是哪个方子?”

他们都茫然了。无双动脑筋想了一会儿,“家喻户晓并且家庭常备,他又是小儿专科,那就藿香正气水?”

王孟英摇摇头。

石诵羲也猜测:“您常开的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王孟英好笑地再次摇头。

“那我们就都猜不出来了!”

王孟英给了点提示,“石少爷刚说到补肾。这方子,就是个补肾的方子。”

无双听完,一点灵通猛地涌入脑海,激灵道:“难道是六味地黄丸?”

石诵羲顿足拍手:“对,就是这个了!我想起来了。以前听谁说过,六味地黄丸是宋朝某某发明的,就是钱乙!了不得,了不得,果然称得上‘传世奇方’的名号哇。先生快接着说。”他来了兴头,催促不已。

王孟英是什么人!他才不会跟随别人的节奏,依然不疾不徐,提出第二个问题:“那,你们知道六味地黄丸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吗?”

作者有话要说:惠端亲王,大家知道是谁咩?Hia hia hia!那是嘉庆皇帝和如妃钮钴禄氏的儿子。道光十九年晋封亲王。

看过金枝欲孽的人应该都知道哈。

61

61、传世奇方 。。。

作者有话要说:【注意】本章无剧情!!!全是讨论六味地黄丸的来龙去脉,药理作用,纯粹理论问题。没兴趣的可以直接跳过了。等下一章吧。

【入V公告】

下周一,七月二十五入V,入V当天三更。

那一天,钱乙刚从太医院值班回来,正要换衣服休息,忽然有人敲门求诊。

来人是一位姓王的老爷。王老爷心急如焚地说:“钱大人,我孩子病得非常重,快要不行了。您能不能到我家看一看?”

钱乙这人心肠好,最怕听见小孩子被病痛折磨。所以他听了之后,二话一不说,抬脚就随来人去了王家。

到王家一看,连钱乙都不禁大吃一惊。这孩子病得确实是很重啊。据文献记载,这孩子是“睡露睛,手足瘛疭而身冷”,意思是,婴孩总是昏睡,而且有一个奇怪的特点,睡觉的时候眼睛闭不上,半睁着眼睛。可能有些看官见到过这情形,但不知道是为什么,这后文再解释。同时,这孩子手脚抽筋,身上是冰凉的。

钱乙诊断完,沉吟片刻,忽然抬起头问家长:“前边儿医生给孩子开的是什么药?”

他话音刚落,旁边有个人立即露出了不自然的神色。

钱乙马上用犀利的目光盯住那人。

那人更加慌张了。原来,他就是前面给孩子看病的医生。

这孩子起初不过是上吐下泻。这毛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年纪小的孩子经常得。然而这医生来了之后,出了个馊主意。他说:“这孩子'。。',一定是邪气进入了体内。我要用泻下之法,给他吃泻药,把体内邪气泻掉就好了。”

结果,孩子吃了泻药,身体马上虚弱下来,然后就出现了上述的症状。

钱乙听完前因后果,叹口气,望着那医生语重心长道:“他这病,其实是个慢惊风啊。”(此慢惊也)

听到这里,石诵羲摸摸脑袋:“这慢惊风,是不是急惊风的反义词啊?还真奇怪,我是第一次听这个词儿。”

王孟英说:“你听下去就知道了。”

中医把小儿惊风分成急惊风和慢惊风两种。西医把这叫做小儿惊厥,主要是抽搐、昏迷。

首先是急惊风。中医认为急惊风属阳、属实,起病很急。比如小孩子高烧,烧着烧着突然就抽风昏迷,这就叫急惊风。

而慢惊风,都是因为身体虚弱而引起的,缠绵不容易好,起病缓慢。

那位医生听完钱乙说完之后,一脸茫然。

为什么呢?

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在钱乙之前,中医是没有“急惊风”和“慢惊风”的区别的。正是人家钱乙,把这病分成“急惊”和“慢惊”,后世加上了“风”字。

这是他对中医的又一重大贡献。他对这病分类、起病原因、治疗方案的论述,直到今天还在临床应用。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对王家孩子的慢惊风,该怎么治疗呢?

钱乙开了一道方子,叫做“栝楼汤”。这方子今天已经很少用了。但对王家孩子的病显然还是有效的。

孩子服用下去之后,很快出现了转机,不昏睡了,精神足,身上也温暖了。(即开目而身温)

然而,问题又来了。王老爷忽然发现,我儿子怎么这两天没大小便啊?奇怪了……是不是钱乙治病有问题呢?

他忐忑不安,想来想去,干脆出去请了别的医生来。

医生来了一看,哦,不大小便?好,不大便我们回头再说。不小便我们有的是办法。我给他开“八正散”,保证就好了。

这八正散啊,是苦寒的药,清热利湿的。

结果服了好几副下去,小孩子的小便不但没出来,本来已经温暖的身体竟又凉了下去。(数服不利,而身复冷)

王老爷一看,坏了!他懊悔不已,自己孩子本来已经身暖了,现在又凉了下去。他只好慌里慌张又去请钱乙。

听到这里,石诵羲顿足大笑:“这个父亲,太没意思。难道大街上的大夫还能比得上钱乙?”

无双瞪他一眼,“我们现在听,当然知道了。可是当时做父亲的心里忐忑呀!别说别人了,你自己当初病重,还不是照样不信任王先生。”

石诵羲讪讪的,不再插嘴。

话说钱乙来到王家。王老爷一边引他进去,一边说自己请医生开八正散的经过。

他话音刚落,钱乙当即就说:“不当利小便,利之必身冷!”

王先生都惊呆了,钱乙这是料事如神那!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他哭丧着脸,顿足长叹,接了句话:“已身冷矣!”

“哈哈哈,我就说吧!”石诵羲拍着大腿大声嘲笑起来。

无双受不了,瞪他道:“你别打断行不行?”

王孟英好脾气地笑了笑,接着往下说。

王老爷把孩子从屋子里抱出来。钱乙一摸,果然身上冰凉冰凉的。他长叹一口气,埋怨道:“您为何这么着急呢?令郎君开头上吐下泻,体内津液和食物都没了。前面医生又给用了泻药,这样就更没了。哪来大小便啊?我们调治几天,正气恢复,能吃东西了,然后大小便就能慢慢来了。您也太性急了。”

他说,这孩子幸亏胎气足,先天之本不错。不然你一会儿利大便一会儿利小便,没伤了根本元气。否则,搁一般孩子早就不行了。(幸胎气实而难衰也)

为了治疗这孩子,钱乙仔细思考后,给他开了“益黄散”。这是钱乙创造的又一名方,直到今天仍在应用,是调理脾胃的。

这方子,当时钱乙一个上午就给孩子连续灌了四次。到中午时,孩子就能饮食了。

然而这时,怪事出现了——王家孩子突然不会说话了!

这孩子本来已经牙牙学语,会说很多句子的。但此时,这孩子能出声,能喝药,就是不肯说话。

大家都懵了,这是什么怪病啊?

再逗逗他吧。

可是无论怎么逗弄,孩子就是不说。所有医生都茫然了,没见过这病,不懂怎么治。

石诵羲也奇怪了:“难道真是钱乙治疗方法有问题?他接下来该怎么办?”

钱乙当时非但不着急,还胸有成竹地说:“不用急。前边医生给他泄大便,导致他脾虚。然后又有医生利小便,导致肾也虚了!我开益黄散补了脾,但肾还在虚呢。等我补肾之后,他就能说话了。”

在场的医生都很迷茫。肾虚和说话有联系吗?从没听过啊。

石诵羲和无双也面面相觑:“用补肾来治疗不说话,太奇怪了吧,哈?”

钱乙见大家都不相信,就提笔写下了一个方子,名字叫做“地黄丸”。

他当时肯定没有想到,发展到今天,地黄丸已经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知名度最高的方子了。可能中国所有的药店都能见到这味药。它另一个名字,叫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到底能把孩子奇怪的病治好吗?

同时,大家生活中经常会问:“我是不是肾虚呢?需不需要吃点六味地黄丸补补?”

这一切问题,都要从六味地黄丸是什么样的药谈起。

首先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地黄丸”变成“六味地黄丸”了?人家钱乙本来是叫地黄丸的呀。

原来,“六味”包含有三层含义。第一,这方子共有六味药。三味补药,三味泻药,分别是熟地、茯苓、山萸肉、丹皮、山药、泽泻。

石诵羲又疑惑了:“我没听错吧?泻药?怎么可能啊。”

“此泻药非彼泻药。石少爷听我说下去就知道了。”

然后第二,清朝著名医生王晋三说,这六味药有独特的味。

中医讲究“性味归经”,比如咸味是归入肾经的。肾虚的人得吃咸,不宜吃甜。这地黄丸的六味,分别占齐了苦、酸、甘、咸、辛、淡六种味道。所以叫六味地黄丸。

还有第三种说法。咱中国古代把“数”看得很重,别有含义。比如数跟五行结合起来,有一句著名的话,“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像江南的天一阁,正取此意——生水了,就不怕火灾了。六是成水之数,而六味地黄丸又是补肾水的。所以取六这个数。

然后第二个问题: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