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虎臣-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泊,只有东侧的援军可以前来支援,所以这个攻击点再理想不过。
多铎的战术是步卒随牲畜跟进,炮灰自然首当其冲,而这些大量的建奴步卒就是这些新附汉军的督战队,如果这些新附汉军敢于畏缩不前,这些八旗步卒就会成为让他们成为尸体。
不拿下堑壕就不会停止攻击,这完全是不计代价的一次进攻,一旦失利,多铎就再也没有了拿下堑壕的能力,等于是孤注一掷。
多铎之前的等待是有目的,他一直都在等待自己的战马恢复,毕竟,建州骑兵才是最强的,多铎信奉自己的骑兵可以无敌于天下。周遇吉的骑兵虽然同样不弱,但绝对没有建州的骑兵规模,因此,骑兵就是多铎最后的冲击力量,多铎的战术就是一簇而下,只要越过堑壕,多铎完全有信心击败周遇吉。
现在,多铎等于挣的是时间,他要在明军的援军到来之前拿下这段堑壕,随后将是硬碰硬的正面会战。(未完待续。)
第243章 填壕
此时,刘柱子的西侧防线仍旧是笼罩在战场迷雾之中。
多铎用牲畜来消耗弹药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一种方法,刘柱子不得不杀掉这些疯狂的牲畜,这些牲畜太多了,多的足以填平壕沟了,刘柱子没有别的选择。
地雷和火炮弹丸的爆炸密集到了最高程度,地雷的作用等于消失了。这时候,建奴的牲畜进入了火铳手的射程,火炮的密度还是远远不够。
这已经不是迫击炮能够解决的,迫击炮手们有些茫然,他们只能看着越来越近的牲畜冲的越来越近。
随着刘柱子下达开火命令,火铳开始击发,第一次很齐整,战场的硝烟愈加浓烈。
“炮击~~继续炮击~~”
刘柱子知道,这些牲畜后面必定跟进大量的建奴士兵,自己的防线已经成为建奴的突破点,他果断的命令炮手继续炮击。同时,求援的信号弹,也就是一种大号的烟花升上了天空。
一千多名火铳手分布在这个一里多长的战线上,人数还是太少,对于这个长长的阵地来说还是过于稀疏,尽管大多数士兵汇集在牲畜的冲击点,但显然无法阻止牲畜趟掉绝大部分地雷,同时,一些冲过来的牲畜一头扎进入壕沟之内。
牲畜越不过壕沟,但这些牲畜破坏了地雷,同时,这些疯狂的牲畜会让壕沟越来越浅。
急促的鼓声没有停歇,火铳手仍旧在按照自己频率击发火铳。刘柱子的千里镜中出现了敌人的影子,放眼望去,这些身穿明军服饰的建奴士兵漫布了整个阵线。
迫击炮的弹丸还在升空,巨炮的弹丸落入人群爆炸,随后更多的迫击炮的弹丸爆炸,这些爆炸的威力不可谓不强,但这些炮灰对飞起的残碎肢体和死亡视而不见,就像奔赴一场一样盛宴蜂拥而至。
牲畜逐渐消失,鼓声停止,火铳手停止了射击。
整条战线的中部,周虎臣终于知道了多铎的突破点。周虎臣再次开始佩服起多铎的决断力,很有临战经验,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做出这个攻击计划,多铎没有愧对他名将的名声。周虎臣手中仅剩一万多预备队,无奈的周虎臣开始召集家丁,如果建奴突破壕沟,这些勇悍的战士正好可以用到。所幸还有柳七率领的一万骑兵,这些骑兵正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赶过去。
柳七首先出动,在周虎臣的亲自带领下,约两万步卒援军火速向东开始奔跑。
敌军距离越来越近,刘柱子终于看的清楚了些,这些炮灰顶着盾牌,巨大的木制盾牌,这些巨盾显然是新近打制,还带着白茬。木盾很厚,也很大,建奴显然是想要这些巨盾来替代盾车的作用。
敌军虽然还没有进入火铳的射程,但这些厚重的盾牌让刘柱子感到了危机。
“炮手对准前面的盾牌手!”
刘柱子的声音尽管很大,但战场的声音更大,他的亲兵不得不跑过去一一叮嘱那些炮手注意射击目标。
战场很乱,四散的烟尘加上硝烟,炮手也只是依靠判断进行射击,想做到精准很难。虽然让许多炮灰做了真正的炮灰,但无法阻止如此大规模的进攻,敌军的步卒速度越来越快,眼看就要进入火铳射程了。
鼓声再一次传出。
刘柱子这条防线的东翼的防守者是游击将军郭字清,郭字清也看到了西侧的这种情况。但郭字清却无法做出应对,他的兵力和刘柱子差不多,武器也没有区别,最重要的是,郭字清的防线也受到了强力攻击,虽然明知这是建奴做出的牵制,可郭字清只能选择等待和建奴周旋。
虽然损失不小,但建奴的步卒终于通过了迫击炮的覆盖区域,迫击炮还是太少了,战线太漫长,对这样的大规模的进攻没有起到阻断作用,建奴的步卒进入了火铳的射程。
战鼓急促起来,爆豆样的火铳声瞬间响起。
披甲弹的威力很强,不停的有人在倒下,但建奴的厚重盾牌显然也起到了作用,披甲弹竟然不能够在这个距离上穿透。
建奴的士兵在挺近,随着距离的接近伤亡也在增加,但这些炮灰竟能无视这些死伤,也无视仍旧在不断越过头顶的恐怖弹丸,这种勇敢让刘柱子的压力越来越大。
无法理解这些人就是那些投降者,刘柱子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变得如此勇敢,他们曾经的怯懦去了哪里?
火铳手们依旧按照自己的频率射击,后面的装填手就像机器一样进行着自己的工作,但敌军的距离越来越近,弹幕的密度不够,泥水战对周虎臣的火铳手造成了不大不小的伤害,让火铳手的组合损失颇重,现在,这种伤害暴露了出来。
“掷弹手准备!”刘柱子的脸已经乌黑,这个命令让他的脸看起来有些可怖。
敌军距离更近了,已经距离壕沟不远,就是手持厚盾的敌军也不断有人倒下,披甲弹毕竟是披甲弹,它的威力还是显露出来。
这时,刘柱子身后望台上的瞭望手拼命地开始挥舞旗子。
敌军终于还是靠近了壕沟,整排的掷弹手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迅捷的在小圆盾上进行磕击,随之雨点样的手榴弹飞了出去。
披甲弹加手榴弹的组合是非常恐怖的,一片烟尘中,敌军的前进脚步明显的一滞。
掷弹手没有停止,火铳手没有停止,弹丸还在倾泻,手榴弹仍旧在抛出。
巨大的烟尘让刘柱子已经看不到堑壕外面的情况,也就在这时候,在刘柱子的偏左侧突然将出现了一个人潮,眨眼间,这些建奴士兵勇敢的冲到了堑壕前。就在明军士兵的注视之下,这些建奴士兵开始向壕沟中扔下一些东西。
是土袋,一个个土袋。
建奴是要用土袋填满壕沟,火铳手的组合已经做到了自己的极致,装填速度已经快的不能再快,由于数量的原因对这种情况无能为力。掷弹手没有犹豫,无数的手榴弹向这些建奴披头而下。
什么叫前赴后继,现在就是。
爆炸声掩盖了所有的惨叫,也让跑到刘柱子身边的传令兵只能对着刘柱子的耳朵开始大喊。
敌军已经彻底疯狂,刘柱子已经明白为什么那些新附汉军敢于如此勇敢,因为他们身后全部是刀,是建奴八旗的战刀逼迫着他们在前进。这些炮灰死亡后就会是那些八旗的士兵继续冲上来,填满壕沟为自己的骑兵铺平道路,这就是疯狂的原因。
传令兵给刘柱子报告的消息让他的心在下沉,建奴的步卒身后是骑兵,不下两万的骑兵。建奴作战果然厉害,首先用牲畜趟掉地雷并消耗自己的弹药,随后这些建奴步卒迅速跟上,毫无置疑,这些建奴先锋会填平一段壕沟,最后,用强大的骑兵军团冲过战壕。
建奴的战术用的非常正确,刘柱子知道,自己的防线就要危若累卵了。
三个烟花同时升上高空,这是周虎臣给自己的军队部署的最紧急的求援讯号,刘柱子只能做到这样了,他现在需要的是拼尽全力阻击敌人的进攻。
死亡阻止不了疯狂,这些建奴士兵的疯狂是如此触目惊心,效果也现了出来,除了投入壕沟的土袋,许多建奴士兵开始向前推动那些死去炮灰的尸体。。。。。。
这些建奴士兵无疑是勇敢的战士,但也是悲壮的战士,火铳的弹丸和手榴弹不会因为他们的勇敢而放弃自己的使命。尸体除了可以填壕还可以作为盾牌使用,建奴士兵的疯狂已经达到极致。
迫击炮再一次击发,迫击炮的轰鸣后,两门巨炮也轰然作响,建奴的骑兵开始动了。
战壕中本来已经有很多牲畜,加上不断有土袋和尸体落入,现在,本就不算特别深的壕沟已经渐渐有了填平的迹象。
刘柱子在不停怒吼,他在用怒吼给自己的士兵鼓劲,虽然这种怒吼在战场上几乎无人可以听到,但却表露他的焦躁心情。
铁蹄震地,这条战线已经处于颤抖之中。(未完待续。)
第244章 血肉长城
一段壕沟还是填平了,建奴的这种疯狂终于有了效果。
而建奴的骑兵在炮火中也无所畏惧的冲了过来,烟尘使刘柱子看不到建奴骑兵重放的情景,但地面的颤动让他明白,建奴的骑兵已经冲上来了,而且,建奴好像已经初步解决了火炮爆炸对战马的惊吓问题,爆炸好像对战马的影响已经很有限。
视线中的建奴步卒开始向两侧奔跑,不久,建奴骑兵的身影出现了。
炮火没有停歇,弹丸依旧在向前飞舞。建奴骑兵的速度太快了,虽然有不少战马被击中,不停的有人落马,也有战马直接被弹片击倒,这些战马会阻碍后面的骑兵冲锋,甚至会让战马被绊倒,但这一切无法阻止建奴骑兵的冲锋。
转眼间,建奴骑兵已经距离壕沟不远。
密集的手榴弹投了出去,被填平的一段壕沟并没有多宽,掷弹手和火铳手已经在这段堑壕后面聚集了众多的人手,这次的阻击威力很大。
明军两侧的火铳手也在向这个方向慢慢汇聚,同时,那些无法挤入人堆的火铳手选择了向这个方向斜向射击。不久,刘柱子的命令下达,装填手开始给火铳按上铳刺。
落马,不停的有骑兵落马,而受到弹片或者弹片伤害的战马不是倒下就是疯狂的开始乱窜。
牲畜终究是牲畜,这些牲畜的混乱终于让刘柱子看到了守住的希望,他禁不住握紧了拳头。
可惜。。。这只是第一队。
仅仅一个小的间隙后,隐隐约约刘柱子看到再次有敌军骑兵冲了上来。
这是波浪式的攻击,这种攻击很可怕,尤其是骑兵的波浪式攻击,由于速度和战斗力的优势,一旦骑兵取得突破,就会是步卒的灾难。
迫击炮和重炮依旧没有停止击发,建奴显然也意识到火炮给自己造成的伤害,这次的冲击格外强劲。
弹雨和手榴弹再次倾泻而下,建奴的战马和士兵不停的在倒下,冲击力太强劲了,掷弹手的手榴弹没有了上一次的密集。
刘柱子知道,自己的手榴弹供给出了问题,或者是最不利的一种结果。。。手榴弹投光了。
已经无法关心手榴弹的问题,因为有建奴的战马出现在了堑壕前,眼前是三匹正在跃起的战马,刘柱子甚至能够看清建奴骑兵身上的泡钉战甲和建奴骑兵标志姓带有护颈的头盔。
许多刘柱子的手下士兵迎身而上,他们手中的火铳铳刺闪着寒光刺了出去。
三名建奴的战马有一匹跃到了堑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