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篡清 >

第279部分

篡清-第279部分

小说: 篡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了背后,就这么气急败坏的冲了进来。

章京们都跳了起来:“孙大人!”

来人正是军机处行走孙毓汶,他勉强算是后党人物,但是也有清流之望。世铎就总是觉着他是向着帝党这边儿的,拿他不是很待见。本来传说就要去了军机的差使,甲午一战起来就耽搁下来了。不过这段时间倒是和后党大臣们同进退,一起称病撂了挑子。谁知道这么深的夜里了,孙毓汶就这样气急败坏的冲了进来!

章京们向他请安,他就当没看见。宰相气度不知道丢到了哪里,满头满脸地大汗,提着前襟就大声发问:“翁大人呢?”

话音未落,翁同龢已经走了出来,老爷子也没什么好脸色。他本来是想拉着孙毓汶干脆就倒向帝党这里,在军机帮他撑持局面。谁想到孙毓汶没给他这个脸。当下就冷冷道:“莱山,你不是称病退值了么?漏夜来这里做什么?你也是当老了差使,军机可是重地!”

接着又转头朝章京们发火:“去问问护军,没上值腰牌,怎么就放人进来了?”

章京还没有回答,就听见孙毓汶一声大喝:“姓翁的,我告诉你一句话,李鸿章进京城了!”

一声大吼,在寂静的夜空里面传得远远儿的。所有人都震惊得目瞪口呆。李鸿章坐镇天津,操持着直隶海口防务,还有山东的战事。和名义上挂着节制辽南诸军钦差大臣地徐一凡是大清两位方面军司令。正是须臾不可离开天津地时候儿,怎么会突然进了北京?

孙毓汶只是死死的看着翁同龢:“李鸿章还带了十八营练军进京,世老三亲自接进来地。现下已经接了步兵衙门,和颐和园护军营的防,现下正冲着军机来了!你还死到临头不自知!”

这是一声更大的霹雳,重重的砸在翁同龢头上,他身子一软,就靠着了炕桌,将几碗茶碰倒,摔得粉碎。

“……怎么会,怎么会就进京了呢?皇上……咱们……”

孙毓汶摇头苦笑:“老翁,你们那点心机,瞒得了谁?你们想动手。闹得大张旗鼓地还成不了事情。这不是逼着老佛爷下狠手料理你们么?老佛爷可比你们干脆爽快!国难如此,你们还不消停一点儿,你我是半点也不顾惜,我还顾惜着皇上!我就劝你一句话,赶紧朝颐和园去,把自个儿交到老佛爷和李鸿章手里头。什么罪过都揽到自己头上,或许皇上那里还能保全,那么多跟着你糊里糊涂乱撞地大臣清流,还能保全一些。老翁啊老翁,求你给大清留点儿元气吧!现在咱们经不起折腾了!”

翁同龢脑子已经是一片空白,往日刚愎的模样儿半点不见了踪迹,瞪着眼睛居然全是眼白。已经丧失了正常的思考能力。

“皇上……我……老佛爷……”他突然浑身一震。仿佛才从这噩梦当中醒来:“保全皇上!”

孙毓汶说的,正是他唯一一条生路!只有保全了皇上,他这个帝师身份,总要留点体面,也许才能有条活命。保全了皇上,在希望渺茫当中,也许还有翻身的机会!

他感激的看了孙毓汶一眼,而孙毓汶正转身要走,翁同龢叫住他:“莱山。为什么来告诉我这一切?你如何交代?”

孙毓汶回头冷笑:“这个情势,谁还不心灰意冷?我是彻底不干了,就等着朝廷开缺。大清如此,谁还能弄得好?老佛爷,不成。你们,更是笑话!”

一句笑话之后。孙毓汶大声长笑,最后却又变成了抽噎,捂着脸跌跌撞撞就走了出去。满屋章京,呆若木鸡。翁同龢喃喃自语两句:“笑话……笑话……”过往种种,电一般地在他心头掠过。

“难道我这一生,真的是一场笑话?”

他已经恢复了镇静,整整衣服,扬声吩咐:“备轿!”接着就扫视一眼那些章京,冷冷道:“给顺天府尹传令,召集捕快夫役,协助李大人维持秩序,大兵进城,天子脚下,乱不得!”

几个章京还是呆呆站着,翁同龢突然大吼:“快去!我这军机领班的位置还没去,砍我脑袋的圣旨还没到!”

大吼之后,几个章京才作鸟兽散。翁同龢大步出门,他几个家人听命之后已经将轿子在隆宗门外准备好。隆宗门外护军乱纷纷的挤在一处,不知道在议论什么,看着翁同龢出来,只是用目光目送,谁也不敢靠前一步。

这个时候,寂静的北京城的夜里,已经响起了隐约地声响,更有调动兵队地军号声音响起。纷乱的声音由小而大,已经渐渐响起。翁同龢回头最后看了一眼夜色中宫禁憧憧的黑影,低头钻进了轿子:“去颐和园!”

在这个夜里,大队大队的防营士兵,在天子脚下,万方朝拜的北京城内奔走。军机处,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东郊民巷公使馆,电报局,各大城门,宫禁之地,颐和园,全部由防营接管,各处要地,更有亲王大臣亲自坐镇接管。百姓们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惊动,全城沸腾,以为日军打进了北京,全城扰嚷,在北洋防营,步兵衙门,顺天府的全力弹压下,才勉强维持了秩序。但已经人心摇动,混乱当中多有伤亡。枪声也不断的在北京城的夜空当中响起。

末世气象衰微之处,莫过于此!

翁同龢是在路上被防营拦住地,顿时就押送颐和园。和他一起主动向颐和园投到的,还有文廷式等帝党大臣——就算自己不投到,也逃不了满城大索。

到了颐和园,翁同龢就被押进了院门口的护军歇宿的院子。成百防营士卒刀枪出鞘,层层看管。更不断有帝党大臣被送过来。翁同龢无数次的大呼要面见慈禧当面领罪,叫了半夜,也没人答理。

到了天色快明,才有一个意想不到地人物,亲自来看了他。

在那个人站在翁同龢面前地时候,他和翁同龢,一时间竟相对无言。

这人正是李鸿章。

□□□□□□□□□□□□□□□□□□□□□□□□□□□□□□

小屋之内,两个人互相打量。一个是帝师,帝党中枢,军机大臣。一个是地方第一大员,真正地大清重臣。各是一时风云人物。两人都注重保养,虽然年老但是并不显出多少老态。都是腰板笔直,气度俨然,举手投足全是重臣气象。

这个时候在颐和园这间散发着汗臭味地护军住处一窄小小屋里互相一看,短短半年时间。竟然都已经老得不成了样子!

比起来,李鸿章更是老得厉害。他个子在国人当中算是高大的了,这个时候腰背却已经佝偻,官帽底下露出的头发又白又稀,脸上皱纹一层又一层,和翁同龢对坐在屋子里仅有的两把椅子上面,大夏天的。他居然还套着一件棉马褂!

这两人。算是斗了一辈子。全大清都闻名的王不见王。私仇和派系不同地仇恨混在一起,早已不可化解。翁同龢一辈子都想拉李鸿章下马,而李鸿章也没少出手对付他。当初恭亲王和翁同龢一起被赶出军机,就有李鸿章下的药,翁同龢投效后党而不得,也少不了李鸿章背后递小话儿。这次更是带兵进京,一下将翁同龢的帝党迷梦粉碎!

但是看着李鸿章的颓唐老态,翁同龢竟然半天说不出话来。

李鸿章瞧着他,缓缓的将自己大帽子摘下来。挠挠稀疏的头发,苦笑道:“叔平兄,怎么了?我等着你骂呢。”

翁同龢呆坐在那里,缓缓摇头:“少荃,你怎么老成这样?”

李鸿章放下帽子,淡淡道:“裱糊了一辈子。突然发现裱糊不下去了,自然就在等死了。以为好歹能留下一个中兴名臣的名声,结果发现是一场空,精气神先垮了,臭皮囊还能怎么样?精神百倍地再去娶七八个小妾?”

“此次一进京,你的位置还能动摇得了?皇上和老佛爷两边,你选得准!可惜了,你李鸿章是忠臣,可惜忠的不是唐中宗,而是大周武则天!”

李鸿章微微摆手:“叔平,说这个无谓,现在不要惹得老佛爷生气,反而牵连了皇上。我只是来劝你一句,什么都担下来,皇上那里无事,你估计也死不了。”

翁同龢猛的站起,语气冷得象冰:“我为什么不死?什么事情都是我干的,关皇上什么事?少荃,我只有一句话,百年之后的史书,看看说我什么,说你什么!”

李鸿章坐在那里,老脸神色动也不动:“说我什么?我倒知道说你什么……大敌当前,反而意图称兵逼宫。不自量力之举,完全没有料到后果……你们借的还是徐一凡的一支兵,徐一凡是什么人?你们还看不明白?他真的入京了,还以为将来江山还姓爱新觉罗,还是这个我们卖命了一辈子的大清?我也快入土了,不想换主子效力……话再说回来,万一你们借徐一凡逼宫成功,大清是什么局面?我们天下督抚,是不会服这么个事儿的,只有四分五裂,勤王的勤王,自立的自立,要清君侧的清君侧,这么乱下来,日本人会占多大的便宜?我们还能成一个国家么?到时候,只怕要借日本兵平乱地,也大有人在!我知道那些后党大臣,能做出什么事情来!”

他语调一点也没变高,说得也缓慢,但是一字一句,只是敲在翁同龢心里:“……会说你什么?为了自己权位,行险弄权,身外百事不计。昏头昏脑,直到撞进深渊里头。我们在打仗啊……叔平兄……虽然赢不了了,但是也不能朝更坏地道儿走啊!这个时候,必须强撑着这个国家不分崩离析,不让人趁火打劫!我瞧着徐一凡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再跋扈,也没趟你们这个混水!叔平兄,你知不知道老佛爷本来的打算,是要废了皇上?你陷圣君于险地,为了成就你大清第一臣的梦,你说说,史书上面会说你什么?”

话说到一半,翁同龢已经软倒在了椅子上,眼前金星乱冒,太阳穴一跳一跳,似乎血要从脑门喷出来一样。他喃喃自语:“皇上……那皇上……”

李鸿章淡淡苦笑:“皇上,我们都在尽力保全。我说服老佛爷了,徐一凡窜起已经不可复制。这个时候,没法儿对付他,天下人也不答应。能在威望上牵制住他,慢慢再想法子对付的人,只有皇上了。立着皇上这尊佛,天下读书人,还是都看着皇上的。徐一凡毕竟势力还单,不能和天下为敌,他还得养望呢……皇上不废,你也死不了,回乡当安乐翁吧……”

听到死不了,本来一心想殉国殉主,名留青史的翁同龢不知道为什么却松了一口气。看着李鸿章。心里头却有另外一种火焰腾腾升起:“我翁同龢已经身败名裂。被你说得一无是处,再无复起之日。你却是定难扶危的大功臣!”

“少荃!你果然做得面面俱到,不愧是我大清第一裱糊匠!我也只有在这里祝你名垂青史,成我大清两百五十年第一臣!我瞧着史书怎么夸你,还要多留几部,传给子孙!”

一直不动声色的李鸿章这个时候却缓缓站了起来,静静的看着翁同龢,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到翁同龢的身子在他目光下都微微缩了下去。才低低开口:“史书上怎么说我?做臣子地逼皇上的宫?还是在小鬼子面前一败涂地?……叔平,我告诉你,老佛爷重新秉政,这仗是再打不下去了。去议和的还能有谁?只有我李鸿章!卖完了洋鬼子,再卖东洋人。我在史书上。名声还不如你!我要一辈子被人唾骂!一辈子的功业,垮得稀哩哗啦。还要去代表大清投降,我除了给大清延了几年的命,就是一个奸臣白脸,一个卖国贼!我要被人骂几百年,几千年!我有时候还恨,我做不了徐一凡!”

到了后来,李鸿章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