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刘宏-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反叛,一开始,只是那些汝南世家发起的,袁家挑的头。可是后来,刘宏将计就计,假装昏迷,京城出现大乱,不少的其他世家,也加入到了反叛的行列,想要浑水摸鱼。
这样一算,直接参与的其中世家,就有上百,间接参与其中,那就更多了。再加上株连的,那需要审判的人,已经过万了。
人数过万,没边没沿。这么多人,不要说一次姓审理了,就是想找个装下他们地方都不容易。所以在开始之前,大理寺的人,根据这些人罪责强弱,将他们进行了划分,依次对他们进行审理。
根据大理寺的安排,公审一共进行十天,审判的人罪责由轻到重依次的进行。所以现在审判的,只是其中罪责最轻的那一部分。
别看这些人的罪责最轻,但是他们的人数最多。对于他们的处理,也是那些百姓最为关心的。这也是刘宏效仿南门立木中,最关键的部分。
审判即将开始,所有的人都做着最后的准备。其作为为重要的一项,就是挑选陪审员。
为了显示公正,陪审员一律现场挑选。大多数的百姓,也就是看个热闹,并不想上去当什么陪审员。可是现场这么多的百姓,想凑这个热闹的人也不少,所以第一批陪审员,很轻易的就被踊跃报名的人瓜分了。
因为提前得到提示,现场挑选的陪审员,都要以普通的百姓为主。所以下面的百姓一看选出的人,都是和他们一样的人。即便审判还没开始,他们就觉得,这次审判比较公正。
法官和陪审员入席之后,那些被审判之人,就都被压上来了。
这次需要公审的人实在太多了,就算是分成十天审判,要是一个一个的审,这些时间也绝对不够。所以为了节省时间,这些罪名不重的,都是几十人集合到一起,一块接受审判。
看到要审判的人被压了上来,现场一阵搔动,这让守卫现场的人很是揪心。毕竟皇帝亲临现场了,要是出现点意外,那就是大事情。
和守卫之人相反,刘宏一点都不担心。他知道大会的现场,有着重军进行把守。而现场的百姓,大多数都对他感恩戴德,安全问题,没必要担心,所以刘宏非常安心的在那里观看公审大会。
公审大会,在汉朝,绝对是个新鲜玩意。再加上审判的结果,是身为百姓的陪审员说了算,人们就更感兴趣了。
“肃静!肃静!”法官制止现场的人们喧哗,宣布审判现在开始。
法官的声音,通过刘宏命名的皇家科学院研制出的简易扩音器发出,使得现场的众人,都能清楚的听到。看到这么神奇的事情,现场立即就安静了下来。
公审大会看着挺庄严的,其实说起来,这东西完全就是个样子货。在那种群情激奋的情况下,那种压力是十分巨大的,即便是冤枉的,那种压力下,他们也没法反口,更何况他们本身就是真的不干净了。
刘宏对这种情况很清楚,他前世时,虽然没经过那场特殊时期,可是他却看过很多那时的资料。多少老革命,意志那么坚定,都在这种场合下屈服了。用这个手段,整治这些封建社会的小贵族,绝对不在话下。
这些被审判的,也都认命了。搀和到造反的事情里,他们觉得他们绝对不可能幸免,未免皮肉受苦,他们几乎都是法官念出什么罪名,他们就老老实实的认什么罪名,以求速死。
;
123 公审大会(下)
PS:谢谢初恋昙花老兄的打赏,谢谢!!!
第一批选的要审判的人,都是罪行很小的。之所以这么安排,就是想造一下舆论,让人看看。朝廷说话算话,只要你有士的资格或者拥有爵位,即便被牵连到造反的事情之中,也不会被株连。
刘宏很是清楚,百姓大多数都有点胆小怕事。现在让他们担任陪审员,决定那些被牵扯到造反事情当中人有罪没罪。他连想都不用想,就能猜出百姓会判决那些人有罪。因为他们害怕判决那些人无罪,会因此得罪了皇帝。所以,这些陪审员也就是做做样子而已。
可是正因为这样,公审的安排就要慎重了。要是一开始就弄几个罪行重的审判,到时候一判死罪,就会让人形成错觉,认为这个公审大会只是做做样子。那样的话,就有违他的初衷了。
宣判开始了,因为这些被审判的人,罪行都很轻,又都有贵族的身份。虽然都被陪审员认定他们有罪,但是法官按着律法宣判,他们全都是被判的时间不等的劳动改造。
这个宣判结果一出来,下边就炸了锅了。被牵连到造反的事情当中,竟然只被判了个劳动改造,而这个也是因为他们以前作恶判的,下面的百姓都有点傻。
事实永远胜于雄辩,虽然一个判决说明不了什么,可是随后好几个审判全都是这样。人们终于确定了,士和爵位的新制度,绝对不是朝廷糊弄人的,它是真的管用。这一下子,就坚定了百姓的信心了。
“算了,看在这些家伙帮着百姓坚定信心的份上,劳动改造就劳动改造吧。”
别看这些家伙都被判了刑了,可是刘宏一直对“放过”他们耿耿于怀。在刘宏看来,他们表面上算是被无辜株连,可是刘宏觉得,这些人也算不上多么无辜。就算他们成不了主犯,算他们是从犯,一点都不冤枉他们。
这些人荣华富贵都来自家族,要是他们的家族造反成功,他们也都算得上是既得利益者。既然成功了,他们能享受到好处,那么失败了,他们接受株连也是正常的。既然双方处于敌对,那就容不得半点仁慈。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为了自己能够安全,对敌人怎么残忍都不为过。
不过没办法,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为了他的大业,他也只能留他们一命,让这些家伙去接受劳动改造去了。虽然这么做可能留下隐患,不过这么做却能坚定百姓对改革的信心。
公审大会,在刘宏看来,作秀的成分很大。在经过了第一天的公审之后,随后几天的公审,他都没再去。反正公审就是那个样子,不会因为他去了而改变什么,所以他也就不再上那里去给人家添乱了。毕竟以他的身份,到这么混乱的地方,为了能够确保他的安全,绝对会让相关人员忙到吐血的。
中间的审判刘宏可以不去,可是最后一天的审判,刘宏是一定要去的。因为最后一天审判的,是鼓动造反的罪魁祸首,袁家的掌权人袁逢、袁隗这两兄弟和自封为“阳明皇帝”的许昌。
这三个家伙,都是刘宏最恨的人。要不是袁家兄弟进行鼓动,根本就不会有这场叛乱。而许昌不仅自称了皇帝,他还和他爹,屠了两座城。像这些家伙,虽然他们命运早就已经被决定了,可是刘宏还是决定,要亲眼看着他们被定罪。
公审大会虽然经过了好几天,百姓们已经觉得不再新鲜了。可是由于今天是重头戏,今天来的人,要比前几天来的人,多出了很多。
有了前几天的例子在,虽然看热闹的百姓很多,但是现场并不混乱。在例行的选出陪审员之后,就把袁逢、袁隗和许昌给押到了审判台上了。
三个人都是犯了抄家灭族的大罪,在关押的监狱中,肯定没少受罪。虽然为了这次公审,给他们换了干净的衣服用来掩饰,可是很多东西,都不是一件衣服能够掩饰的住的。
这三个家伙,虽然受了不少的折磨。可是能够做成这样大事人,没有一个是简单的货色。即便他们的脸面上都能看出明显的痛苦之色,可是他们身上的那种桀骜之气,还是相当的明显的。
三人上了审判台之后,御史立即上前宣读他们罪状。可是御史还没还没念完呢,许昌这家伙就嚷嚷开了,“你们在这里弄这些没用的干什么,不过是成王败寇而已。朕失败被捉之后,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了,干脆点,给朕一个痛快。”
“大胆,法庭之上竟敢喧哗!左右何在,给我掌他的嘴!”御史的宣读被打断,法官立即就出来维持秩序。
负责维护秩序的巡捕应声之后,来到许昌的身前,用个竹片子使劲的抽他的嘴,没几下子,许昌的牙就被抽出来了。
许昌也是个狠角色,牙齿掉了还在那里嘴硬呢,“怎么,朕说的不对吗?朕的命运不是早就确定了,现在还摆这样的样子有什么用?事情又不是你这种小角色能做主的,你就痛快点,直接按照您们的决定,给朕个痛快就完了。”
虽然许昌少了几颗牙的嘴有些漏风,可是他的意思,还是明明白白的表达出来了。
这时袁逢和袁隗也嚷嚷开了,“就是,我们的罪名不是早就定了嘛,在做这个样子也没什么意思,直接给我们个痛快就算了。”
三个家伙这么一折腾,公审进行不下去了,急的现场的法官一头汗。
刘宏看着这个情况,略微一想,就想到这三个家伙的目的的了,他们这是在装傻充愣的求速死呢。
他们知道,以他们的罪行,不仅是死定了,而且想死的痛快点,都是个奢望。他们现在这么折腾,就是想激怒现场的刘宏,好直接把他们杀了,以求躲过死前的折磨。
既然刘宏看透了他们目的,他们的想法就不可能达成了。可是他们现在死猪不怕开水烫了,他们要是豁着折腾,他的公审大会无法进行,他的目的就会大打折扣。
想到这里,刘宏站起身来,走到审判台前,要亲自御审这三个叛贼。
;
124 刘宏审案
刘宏来到审判台,御史和法官都赶紧的起身迎接。而刘宏根本就没理他们,径直的走到了法官审判的位子上做了下了。
“你们几个叛贼嚣张什么?!”刘宏看了一眼下面的三个人,有些不屑,随后继续说道:“要不是想用你们让天下的百姓了解一下审判程序,你以为,朕愿意给你们这个机会?要是你们再不知道好歹,朕绝对会让你们知道什么叫生死两难!”
这种话,别人说出来,根本不会有什么威慑力。可是刘宏说出来就不一样了,他是皇帝,金口玉言,说了就算,想让他们生死两难,那绝对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三个人求得是速死,绝对不是求得折磨,所以刘宏说完后,三人立即就老实了。
“御史,宣读他们的罪状,今天朕要亲自审他们。”
御史闻言,赶紧的重新宣读三人的罪状。而那个可怜的法官,却站在那里,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刘宏可没心思管那个法官,连个审判现场都控制不了,刘宏不治他的罪就算他走运了,根本就不可能在为他考虑。
对叛乱之人,没人客气,三个人罪状那个长啊,连他们小时候偷鸡的事情列出来了。硬是让御史用了半个小时,才宣读完他们的罪状。
刘宏早就等得不耐烦了,御史一说完,刘宏立即就问道:“这些罪状,你们三个可都认?”
“认,有什么不认的。不过就是个成王败寇而已吗!”
“不认,我们没罪,这都是你们冤枉我们的!”
许昌是被人抓了现行了,他是无从抵赖,只能咬着牙认下了罪名。可是袁逢和袁隗兄弟两人,却是抵死不认罪。
他们,本来是不想做这种无谓的事情的。毕竟于事无补,改变不了他们命运。可是当他们看到刘宏要在天下人面前,亲自审问他们,他们又升起了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