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明-第3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蒂芬把怀里的蒸汽机模型在演示台上仔细摆放好。先后连上了简易锅炉和连杆机构。然后就让学员往简易锅炉地炉灶里加入木炭生起火来。足足烧了有小半个时辰。当大伙都等得有些不耐烦时。史蒂芬才慢条斯理地旋开了联接锅炉和蒸汽机的阀门。
“噗……”
一股热汽霎时从蒸汽机地排气口喷了出来。紧接着连杆机构上的圆形轮子就开始缓缓转动起来。聚集在空地四周围观的学员和工匠们顿时欢呼起来。王朴眸子里也不由得浮起一丝莫名的神色。
史蒂芬得意地笑了笑。不断加大阀门。
随着阀门的加大。蒸汽机排气口的喷气频率越来越快。连杆机构那个圆形轮子的转动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到最后就跟飞一般只能看见一个模糊地轮廓了!
周围的学员和工匠们彻底疯狂了……
蒸汽机终于研制成功了!
虽然只是一台毫无用处的模型。虽然还完全不具备工业化生产的可能。但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蒸汽机无论如何都已经出现了。接下来只要对这台蒸汽机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加大输出动力……
王朴相信。要不了多久工业用的蒸汽机就会出现!
要不了多久。建德兵工厂的机床动力就能由水力变成蒸汽机。要不了多久。大明帝国的水师船舰中就会出现全新的依靠蒸汽机做动力地铁甲舰。要不了多久。大明帝国地国土上将会出现铁轨和火车。整个帝国的联系将会更加密切!
蒸汽机将带给帝国地改变将是革命性的!
是夜。整个建德兵工厂都陷入了狂欢之中。
为了庆祝第一台蒸汽机的诞生。王朴甚至从建德县城请来了最好的戏班子连场演出。以慰劳院士、学员和工匠们这半个多月来的辛勤工作。不过。当大家都在狂欢的时候。王朴却没多少兴致。他迫不及待地把宋应星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王朴急着要军科院研制蒸汽机的原动力就是铁甲舰!
王朴知道西方的大航海运动方兴未艾。欧洲各国的船队正驶往四大洋的每个角落。发现了一块又一块资源丰富的新大陆。正是伟大的大航海时代造就了欧洲近代史的辉煌。现在王朴有机会重新改写历史。他又怎么会让大明帝国与大航海擦肩而过呢?
所以王朴要让军科院研制蒸汽机。蒸汽机模型研制成功后。王朴又迫不及待地找宋应星前去谈话。
大明朝的海军原本极其强大。永乐帝时大明的船队曾经远航至非洲东海岸。更有传言说大明的船队曾经横跨太平洋出现在南美洲的西海岸。这些传言的可信度虽然不高。但永乐朝时大明朝海军的强大却是不言而喻的。
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直到明末。大明的海军在当时世界上都是一流的!
既便是明朝灭亡之后。退守台湾的郑氏。也屡次在海战中先后挫败了当时西方世界的海军霸主西班牙和荷兰。
现在的大明虽然仍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辽东的建奴和大漠的鞑子仍未征服。山陕、四川的逆贼也还没有平定。
但是。现在的大明帝国再不是崇祯帝执政时的大明帝国了。现在的大明帝国拥有一个团结而且高效的内阁班子。有一支无比强大地中央军。当大明帝国不再内耗的时候。外患和内忧就都成了芥藓之疾!
以大明帝国现在地经济实力。已经完全具备大力发展水师的条件了!
不过。王朴并不想简单地复制永乐帝时强大的大明水师。耗费大量地人力、物力、财力不能只是简单地去复制永乐帝时的九桅宝船、八桅马船和七桅粮船。还要在这些船只外覆盖厚厚的装甲。打造出一支超越时代、前所未有的铁甲舰队!
其实。王朴很想打造出纯钢结构的铁甲舰。可惜地是这个时代的焊接技术太落后。根本不可能焊接整体船壳。不得已王朴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原有地木船船壳上覆盖装甲。工业革命早期西方的铁甲舰不也是这么回事么?
当然。就算只是覆盖了一层装甲。这样的铁甲舰也会变得笨重无比。光靠风帆当然无法驱动铁甲舰。但蒸汽机的出现使铁甲舰成为了可能!
与木帆船相比。铁甲舰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铁甲舰拥有持续充足的动力。完全不受季风和洋流的影响。各大洋地透航性远非帆船可比!另外。靠蒸汽机驱动的铁甲舰拥有更快的航速。一旦海上遭遇。帆船根本就跑不脱铁甲舰的追杀!
毫不夸张地说。在铁甲舰队面前。木制帆船舰队只有束手待毙的下场。如果大明帝国拥有了一支铁甲水师。就能在一夜之间重新成为大洋的霸主。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这些西欧海洋强国将变得不堪一击!
当然。仅凭先进的铁甲战角无法让大明帝国在一夜之间成为海军强国的。要想打造一支所向无敌的水师。除了先进的铁甲战舰。还需要大量优秀地水手和大批优秀地军官!王朴很幸运。此时的大明帝国还远未没落。此时地大明帝国恰恰拥有大量优秀的水手和大批优秀的水师将领。
所以说。对王朴来说。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只要打造出一支铁甲舰队。大明帝国就能在一夜之间拥有一支天下无敌的海上雄师。从此之后。大航海就和欧洲人没什么关系了。日不落帝国也和英格兰人没什么关系了。海洋。只能是大明帝国的海洋。日不落帝国只能是大汉民族的日不落帝国!
一阵细碎的脚步声忽然把王朴从沉思中惊醒。抬头一看宋应星已经走了进来。
王朴赶紧起身。恭恭敬敬地向宋应星揖了一揖。朗声道:“宋老。”
“哎。”宋应星赶紧连摇双手。惶然道。“侯爷。这可不敢当。不敢当。”
“宋老。你当得起!”
王朴结结实实地向宋应星长身一揖。这才肃手请宋应星落座。
宋应星有些局促地落了座。忽然发现王朴桌上居然摆放着他编著的《天工开物》。王朴微微一笑。扶着《天工开物》的书页笑道:“宋老。你的书里只是简单地记述了宝船、马船、粮船等等水师船舰。却不知是否知道这些船只的加工工艺?”
一说起学术问题。宋应星的表情立刻变得自然起来。侃侃而谈道:“万历年间老夫曾在镇海造船局当了几年督造。对造船工艺以及水师各类船只的结构也算是略有研究。从工艺上来说打造宝船也不是不可能。最难的是找不到合适的木料以及手艺精良的工匠。”
王朴摆了摆手。笑道:“宋老。合适的木料和手艺精良的工匠可以慢慢寻找。现在我想问你另外一个问题。能不能在九桅宝船、八桅马船和七桅粮船的侧舷覆盖厚厚的铁板。用以抵挡敌舰的炮火?”
“覆盖厚铁板?”宋应星先是愕然。旋即大摇其头。“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王朴笑问道:“为什么不可能?”
宋应星苦笑道:“在侧舷钉上厚铁板容易。可这样一来战船的重量将会大大增加。九桅船、八桅船和七桅船原本就体型庞大。要想在所有表面覆盖铁板。那得多少块铁板。增加多少重量?这么笨重的战船。得挂多大的风帆才能保证航速?难。太难了!”
“我们不是已经有了蒸汽机了吗?”王朴笑道。“为什么不把蒸汽机装到九桅船、八桅船和七桅船上?到时候我们用蒸汽机当主要驱动力。用风帆来当辅助驱动力。平时就用风帆。与敌舰作战时再用蒸汽机驱动。宋老觉得怎样?”
“蒸汽机?”宋应星有些跟不上王朴的思维了。张开双手摆了个圆形状。吃声道。“就史蒂芬摆弄的那么个小玩意?怕是连只小舢板都驱动不了吧。七桅船、八桅船和九桅船就更加别提了。”
“哈哈哈……”王朴大笑道。“宋老说笑了。史蒂芬造出的第一台蒸汽机虽小。可他以后造的蒸汽机却足够大。如果他能造出房子那么大的蒸汽机。你说能不能驱动九桅船?如果一台蒸汽机拖不动。那么两台。三台呢?”
“这……”
宋应星神色一动。陷入了凝思。好半晌之后才低声道。“侯爷。史蒂芬真能造出房子那么大的蒸汽机?”
王朴肃然道:“当然可以。”
宋应星仔细衡量了一下。肃然道:“侯爷。老朽可以试试。”
“不是试试。是必须造出来!”王朴沉声道。“宋老。明天你就动身去镇海造船局。军科院中如果有熟悉造船工艺的专家你最好一并带去。到了镇海之后你就全面接管造船局。需要什么木料。需要多少工匠。需要多少地。需要多少银子。需要多少人手。你可以直接向内阁讨要。内阁将无条件支持你的工作!”
从王朴的语气里。宋应星听出了前所未有的急切。看得出来。王朴是非常迫切地想要重新打造出一支强大的水师。
宋应星虽然不知道王朴为什么会如此热切。但他明显受到了王朴情绪的感染。缓缓站起身来。老脸上也流出了前所未有的凝重。说道:“侯爷。老朽别的不敢夸口。但这裹着铁甲的七桅船、八桅船和九桅船却无论如何也要替侯爷造出来。就算阎王爷在生死薄上勾了老朽的名。老朽也要撑到铁甲船造好的那天才咽气!”
王朴叭地一蹬右腿。向宋应星敬了记标准的军礼。肃然道:“宋老。拜托了!”
宋应星转身就走。不过走到门口却又站住了。回头说道:“侯爷。如果想早日打造出铁甲战船。最好尽早光复辽东!因为打造七桅船、八桅船和九桅船需要参天巨木。这样的巨木整个大明朝只有两个地方有。除了贵州。就是辽东。贵州的木料没有辽东的木料好而且道路艰险。很难运送。辽东的木料质量上乘而且可以通过海上运送。因此。老朽以为最好还是采用辽东的木料。”PS:实在对不起。这几天身体不好。心情极差。再加上情节又进入了瓶颈期。所以更新受到了极大影响。昨天心情恶劣之下更是连请假都没请就跳票了。向大家郑重道歉。对不起大家了。今天只能先更新一章了。明天开始慢慢调整。向大家再说声对不起。
正文 第317章 兵发辽东
光阴荏然,时间很快就来到了隆武二年(45年)六月。
当史蒂芬的蒸汽机研制有了决定性的突破之后,王朴终于动身,从建德返回南京,随同王朴一起抵达南京的还有第一批两万枝新式步枪以及五百万发铜壳子弹,这批武器已经足够装备四个火枪营了!
现在的建德兵工厂,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步枪和子弹生产流水线,月产步枪超过三千枝,子弹超过八十万发!而且,建德兵工厂的二期工程已经开建,二期工程建好之后,步枪和子弹的生产速度将比现在提高数倍,届时每月生产的步枪数量有可能超过一万枝!
唯一让王朴感到有些遗憾的是,新式大炮的生产流水线还没有建成,因此他没办法装备起一个新式的炮营,王朴又不愿意花更多的钱从欧洲购买更多的红夷大炮和佛朗机炮,眼下也只好凭借仅有的那个炮营打天下了。
湖广之战早在几个月份前就已经结束了,王朴也知道了整个过程。
有强大的中央军助阵,整个湖广战役的获胜可谓波澜不惊,虽然李定国的惊艳表现让战争的进程起了点小小的波折,但流贼和中央军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实力差距,李定国个人的努力并不足以弥补这巨大的差距。
最终的结果是,大顺军、大西军在青桐关下遭到惨败,撤退途中又遭到了中央军骑兵营的追杀,二十万大顺军和近八万大西军损失惨重,只有不到十万人撤回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