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茂侯门-第1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毫无争议的,第一局真定郡王这边轻松胜出,对于这个结果,真定郡王意外之余又有点啼笑皆非:“孤还道十四姑为什么先放笔,原来她作的是五绝。”
众人听他赢了之后又叫起了十四姑,想起之前苏语嫣调侃宁摇碧,都是暗笑。
“这只是第一局,两盆牡丹都是事先就知道品名的,唐若缥与慕三娘都见过这两种牡丹,大可以事先打好腹稿,但……”宁摇碧说到一半住了嘴,眉头微皱,他虽然答应了不捣乱,但想到其他人都不是头一次看到牡丹花会,对牡丹多多少少有些了解,是以两边各自透露下接下来取出的牡丹品名就可以先开始斟酌,惟独卓昭节认识的牡丹最少,偏偏今日斗花,拿出来的定然都是罕见的珍品……到时候其他人斗诗都是一挥而就,只有卓昭节要苦思冥想,岂不是很没面子?
不想这时候雅间的门被敲响,延昌郡王的贴身内侍进了来,行过礼后,笑着道:“郡王,诸位,咱们郡王想与这边换花而咏,如何?”
真定郡王双眉一扬,道:“怎么个换法?”
那内侍笑着道:“方才有人提醒咱们郡王,说两边预备拿出来比试的牡丹,虽然彼此不一定知道,但自己这边必定知道的,这样斗诗也可以提前写好,所以,不如将牡丹交换吟咏,这样便不能作弊了,底下一些人也是这么想的。”
“这也无不可。”真定郡王淡笑着道,“只是胜负如何论呢?”
“咱们郡王提议以诗者胜。”内侍道。
真定郡王似笑非笑的道:“三哥这么提议?但这样岂非是斗诗了?又与斗花有什么关系?”
那内侍笑着道:“郡王,诗由花来,自然还是斗花——若是花不好,诗中却视而不见,也是不合规矩的。”
“既然三哥有意,孤自当陪同。”真定郡王闻言,点了点头,淡笑着道。
那内侍又行了一礼,告退出去,不多久,就听鲁趋在下头击鼓,大声宣布新改的规定,众人都轰然应允,显然觉得这样多少杜绝了两边早早备好了诗,到时候随便找个美貌小娘子出来默写下的可能——估计是方才唐若缥和慕空蝉成诗太快的缘故。
白鹅雪莲和御衣黄撤下去,中庭再次摆上两盆牡丹,一盆色如碧水,盈盈开放,被微风拂过时颤动的模样似随时都会流动……另一盆则也是绿牡丹,却还没有完全开放,但精致的浅碧色,居然也丝毫不让旁边盛开的那盆。
古盼儿小声提醒上场的卓昭节:“没全开的是咱们的,你要写的是那盆开的……这春水绿波【注2】倒是不难写,你去吧。”
……谢天谢地有个未来嫂子在!
卓昭节点了下头,走到案前,不负责任的想幸亏自己也没存心要赢,这春水绿波根本听都没听说过,如今亏得古盼儿告诉了个品名,否则也只能胡乱一写了……但这一品种有什么典故讲究她可是什么都不知道……
隔着中庭,就见真定郡王这边走出来的却是见过一面的晋王小郡主唐千夏,此刻的唐千夏弱质纤纤依旧,却没了之前与卓芳甸一起去找麻烦时的阴险与刻薄,反而多出一抹气定神闲,甚至还朝卓昭节露了一个淡淡的、礼节性的笑容。
卓昭节看到了她心下奇怪,若被她自己也被人看着,差点就要回头看一看卓芳甸,看来牡丹花会确实是个好辰光,至少这会人人被牡丹占去了心思,之前被传得沸沸扬扬、不得不躲起来“养病”的人,正好借了这个机会重新出来——但唐千夏怎么会在真定郡王这边?
她正想着,忽听底下花鼓一响,早就挽好了袖子的阿杏忙利落的研起了墨。
卓昭节则收敛心神,盯住了底下那盆“春水绿波”,飞快的思索起来。
毕竟是真正的现场成诗,这一次无论卓昭节还是唐千夏都没能做到墨成诗起,各自斟酌了片刻,才拈起了紫毫,落笔时亦时快时慢。
片刻后,两人差不多同时住了手,加盖私印——卓昭节毫无准备,根本未带私印,就拔了头上一支金簪,沾了些许红泥随便印了一下。
这一次两人作的都是七绝,卓昭节的是——
“应是江南鲜春色,
或疑美人顶上得。
千里澄水淘一瓣,
绿波扬作倾城客【注1】。”
她不知道“春水绿波”的典故,因此第二句化用了前人崔珏的《有赠》中描绘美人的“烟分顶上三层绿”之句,此外却是自己诌了,反正她也没盼着延昌郡王赢……所以毫无压力。
唐千夏的七绝则是看得卓昭节一愣……
“娇袅丽人在楼深,
黛粉施毕已黄昏。
闻郎催妆忽又悔,
洗却铅华现本真【注1】。”
“她写的这是什么?这不是催妆诗【注3】吗?嗯,也不对,若是催妆诗,这口吻却不该如此,催妆时总是哄着女方的……可这牡丹的品名到底是什么?”卓昭节狐疑的看着底下那半开的浅绿牡丹,忽然发现它的颜色似乎比方才有些微的变化。
【注1】都是作者原创,日更万字时顺带写的,无暇炼字,另外作者完全不懂平仄,所以需要大家自行理解这些角色都是颇有文学功底这一剧情,另外,作者木有拖字数,这些诗与主线剧情有一定关系。
【注2】春水绿波:绿色,绣球型。初开青绿色,盛开水红色。颈粗,微软。柄粗而长。不知今种古种,不浪漫的描述就是一个剥了外面大叶子的……卷心菜心……其实这个不浪漫的描述是之前在贴吧看到的,从此看到绿牡丹就想到,伊个吧友害人啊,这首诗我酝酿了好久的感情,因为我对绿色的蔬菜都不感兴趣……
【注3】催妆诗:是古代女子出嫁时,新郎催促出闺房时所作的诗文,中心思想在于“老婆你已经很美很美很美了,不用打扮就很好看了,求你快点出来咱们速度去拜堂吧”,与之同类的还有却扇诗。
第一百零七章 笔墨相伤
卓昭节不认识那盆牡丹,古盼儿却清楚得很,因此看完了唐千夏的诗后脸色微变,等诗传了下去,才小声道:“这局有点悬了。”
她是怕这未来的小姑子年纪小又向来被娇宠得紧,如今又得了个江南第一才女的头衔,正被捧的风头日上的时候,可别输了就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失态,所以赶紧先告诉她一下,趁着现在众人还在品评中,卓昭节好歹还能调整会情绪。
哪知卓昭节浑然不在意道:“不要紧,反正我也没说定然能赢……对了,古姐姐,晋王小郡主咏的那盆牡丹是什么?怎么我看她写的和催妆诗有些相似?”
古盼儿脸色一僵,道:“你连那盆牡丹都不认识?”
“我生长江南,根本就没见过几盆牡丹。”卓昭节有点尴尬的道。
“那你写的春水绿波……”古盼儿深吸一口气,问。
卓昭节摸了摸小狮猫,小声道:“若非古姐姐你告诉我品名,我也不知道它叫什么……”
古盼儿一阵无语……半晌才道:“你之前不是写过二乔和虞姬艳装么?”
“都是别人告诉我牡丹的名儿我才写的啊。”卓昭节无辜的道,“多的我就不知道了。”
“难怪你上次那么写二乔……”古盼儿喃喃道,“我还以为你是急切之下写不出来尾句,故意误解二乔凑的……”
她叹了口气,道,“那是娇容三变【注1】!前人有过咏它的句子,所谓‘牡丹已是百花王,王中又有神品出。一株枝上三种色,变化无穷增春色’,此花初开时淡绿,盛开粉红,只在底部留着淡淡的碧痕,到快凋谢时,则转为粉白……晋王小郡主用新妇被催妆时的装扮上举棋不定来比拟,‘黛粉施毕’,之所以黛在粉前就是为了应和它变色的前后,黛眉如山翠对应着初开的绿,胭脂花粉嫣红妆对应着盛开的粉红,后面‘已黄昏’三个字,既指婚礼的辰光快到,为下句接‘闻郎催妆’做铺垫,但也暗喻花开已久,亦到了‘洗却铅华’的时候,最后‘现本真’,那粉白之色可以指小娘子未施脂粉的肌肤,又是娇容三变里最后一变的粉白!”
卓昭节听完古盼儿的解释,也不禁赞道:“果然是好诗,别出心裁又字字珠玑。”
“……”古盼儿默默看着未来的小姑子,现在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时候么!这小姑子到底是不求上进呢还是不求上进呢还是不求上进呢?
如今和唐千夏斗诗的可正是你啊!
作为未来的嫂子,我都准备好了安慰你的话了,你居然根本没当一回事……
只是这一局的结果出乎古盼儿和卓昭节的预料——居然是平局!
品评的是今日整个天香馆、除了作诗之人和下人外的所有客人,照古盼儿和卓昭节的揣测,这一局卓昭节是输定了,最后的平局……
姑嫂两个愣了片刻,都是一头雾水。
其实也不只她们一头雾水,真定郡王这边,由于宁摇碧一直被盯在了雅间里,连鸾奴都没离开过,没有这位世子的搅局,这个是读书人都能分得清的高下,到底是怎么被弄成平局的?!众人百思不得其解之下,到底是宁摇碧开口解了疑惑,他嗤笑着道:“今日除了两边的人之外,来的最多的就是士子……他们不怕看这个热闹!底下大堂里基本上都是这些人!”
……这就难怪了,这些人正指望着借捧出卓昭节这个所谓的江南第一才女,把事情闹到上达天听,这样寻机挑开士子们关心的殿试公平的允诺呢,哪里会允许卓昭节在这样的斗诗上落败?这时候朝廷还没回应,卓昭节的名声先败落了,朝廷自然乐得当作从来没有这么件事儿……
即使唐千夏咏娇容三变确实别出心裁,但在前途富贵的诱惑下,自然不乏昧着良心的人,硬是给掰成了平局……
唐千夏叹了口气,道:“卓家的小七娘,真正福泽深厚!”
这次连真定郡王都很是无语,想了想才道:“亏得她只能出一局。”有这么一群人数庞大又昧良心、偏还能影响结果的人在,卓昭节只怕写什么都会被捧成珠玑啊!
唐千夏这个平局委实冤枉得紧!
第三局是赵萼绿的咏天机园锦【注1】对延昌郡王妃的咏雨过天青【注1】,这一局居然又是平局——
“来处天机不可谈,
去时芳魂乘青岚。
夜深悄吐一二事,
曾为锦绣耀仙园【注2】。”
这首诗看着中规中矩,实际上却带进了暗喻真定郡王的身份尊贵,非常人所能及的意思,只是延昌郡王妃也不肯示弱——
“春江秋水拟不成,
风华初绽已无伦。
笑吟到此忽惶恐,
踌躇雨霁天青分【注2】?”
一个拿来处是天机、不可轻谈,乃是仙园中的耀目锦绣来衬托真定郡王的尊贵,又紧扣了天机园锦的品名,符合规则,另一个则是极干脆的告诉旁人,延昌郡王的光彩乃是雨过天晴后的天色所分润的,虽然太子殿下还未登基,但天后加了个青字也能含糊过去了,又将雨过天青的品名直接嵌入,这个平局是实打实的。
只是过后两人面上笑吟吟的,没人注意时眼刀却是一个接一个。
因着这两人借题牡丹写自己所支持的郡王开了头,第四局上场的卓芳甸与定成郡主连招呼都没打,挥笔写就,下笔的气势都带着挑衅。
定成郡主年纪虽然小,才思却比卓芳甸还敏捷些,居然抢在她之前写完,郡主的咏昆仑夜光【注1】是——
“花开花谢已百年,
红尘欲染素心坚。
我是昆仑贬谪客,
明月光里辨真仙【注2】。”
最后的“真仙”二字,对于此刻在馆内的人来说和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