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纪-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援的这三个女儿,倒还真如马严所说,仪状发肤,皆上中以上。大女儿马姜,眉目温婉,姿态优美,只是神态之间多了些郁郁;二女儿马栗,体态微丰,一举一动间,都带着些娇憨之态;再看三女儿……看到这位马家三姑娘马钰时,阴丽华的眼前不自觉地亮了一下。进退适宜,举止得当,就连那脸上的表情,都是不卑不亢,不骄不躁的。何氏与她的两位姐姐都在为马援之事悲戚,想要鸣冤之时,唯独她一人,怀抱一个小小的木匣子,低眉不语。
阴丽华暗自点头。小小姑娘便有这份气度,倒是合她的脾胃。
“马夫人的身子,可有好转?”早前便曾听说马夫人蔺氏悲伤发疾,精神恍惚,一直在延医救治。这些失礼处,阴丽华自然不计较,只是关心地问了一句。
几个妇孺不敢在阴丽华面前大哭,只忍着泪道:“叔父含冤而终,又有堂弟客卿夭折,婶母终日郁郁悲戚,终是不见好转……”
阴丽华抚慰地笑笑,“马夫人的病情,你们也不必过于忧心了。明日我遣太医前去为马夫人诊治。”末了,她又加了一句,“放心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第三十八章 匆匆百年(2)
何氏嚅动了一下嘴唇,终于垂首,“多谢皇后娘娘挂心。”
马姜忍不住匍匐在阴丽华面前,泣道:“皇后娘娘,家父是冤枉的……”
阴丽华扬起嘴角,半真半假地笑道:“你父亲是冤或不冤,自然是由皇上、由朝堂上去论断!我是申不了这个冤的。”转眼看到马钰怀里一直抱着一只匣子,便笑问,“你怀里一直抱着的,那是什么?”
直到这时,一直低眉不言的马钰跪到她面前,双手高举,将木匣呈到阴丽华面前,一字一句地道:“回皇后娘娘,这便是家父自交趾带回来的‘明珠犀角’。”声音不高,亦不悲切,但却一字一字咬得清晰。
阴丽华眉峰动了动,习研已经接过了那木匣,放到了她面前的长案上。阴丽华并未打开,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向马钰浅笑道:“你这是……在替你父亲鸣冤?”
马钰细瘦的双肩颤了颤,唤了一声:“皇后娘娘……”便匍匐在地上,语带悲恸,“陛下与皇后娘娘的明德仁慈威加海内。家父之死,虽令宗亲怖粟,但他是否真有苟苟之行,罪女相信,陛下与娘娘终会查个明白的。是以,罪女不敢替父申冤,便只是想要给皇后娘娘看一看,家父带回来的,究竟是何等样的‘明珠犀角’!”
阴丽华直直看着马钰,神情淡淡,过了一会儿才道:“你抬起头,给我看看。”
马钰听话地抬起脸,因不得直视阴丽华,便垂下了眼睫。清秀的眉目,那小脸之上,还有一道斑驳的泪痕。这张小脸虽称不上是梨花带雨楚楚动人,但也能看得出来,是个美人胚子。
“马钰?”
“诺,罪女单名一个‘钰’字。”
阴丽华点点头,记住了这个名字。
待马氏带着三个女孩离开后,阴丽华叫来了大长秋,单单只问她马家三女儿马钰的事情。
“蔺氏夫人病倒后,早已不能理会家事,是以如今马家干理家事的便是这位三姑娘。敕制僮御,内外谘禀,事同**。倒也是颇受赞誉。”
“可有婚配?”
大长秋摇头,“尚无。”
阴丽华若有所思地点头,拍了拍身边的习研,问她:“你看着那个女子如何?”
习研抿嘴笑,“初初看到马三姑娘,奴婢还以为看到当年的姑娘了呢!虽有几分姑娘当年的气度,但还是差了些。”
阴丽华嗔笑,“可真是多谢你的赞誉了!”边笑边慢慢打开马钰呈上的那个匣子,但打开了,却是怔了一下。
黄黄的,比麦粒大一些,形圆,似是粒粒小珍珠一般。一面微凹,一面圆凸,腹面有一条纵沟深深凹陷。她抓了一把,用手碾了碾,有些糙。
“这是什么?”她记得现代时曾经吃过,但具体忘记叫什么名字了。
大长秋看了看,道:“娘娘,这是薏米。”
“薏米?”
“诺,便是百姓们常说的薏苡仁。”
“薏苡”二字一出口,阴丽华的脸色立刻变了。不可避免地想起了建武二年她生义王时,吃的补药里被加入的那些东西。
薏苡根。
狠狠地将手中的薏米撒了出去,神色冷厉地说了一句:“这果然是个要命的东西!”
晚上时,她将那一匣子的薏米交给刘秀,淡淡地道:“这是马援的三女儿马钰交给我的,说是马援自交趾带回来的‘明珠犀角’。”
刘秀叹息:“我已知道了,马援在交趾时经常服食薏苡仁,因为此物可使身体轻健,抵御瘴气。班师时,曾载回了一车带回来……”看着阴丽华的脸色,将她带入怀中,轻轻拍着她的背,“不提了不提了,都过去了……”
第三十八章 匆匆百年(3)
阴丽华不语。不过去,还能怎么样呢?
朝堂上的事情刘秀喜欢与她商量——与其说是商量,倒不若说是喜欢讲给她听,阴丽华听的多,参与的少。
刘秀虽不是一个强势君主,亦从来不曾防备过她什么,但自来后宫不干政,前朝吕后、窦后无一不是前车之鉴,她阴丽华自认没有吕、窦之才,是以,也心甘情愿地躲在他的身后,照顾儿女,含饴弄孙。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马援的事情才刚过去不久,却又传来消息——西华侯邓晨离世。
也许是人渐渐老了,这几年阴丽华对生死倒也渐渐看得淡了,不若早几年那么执拗。邓晨之死,也许是意料之外,也许是意料之中,但总之,她并未太过意外。
当初刘元和三个女儿一同死于小长安,此事早已成邓晨心头的一道疤,后来见面时,他们对此也都有默契地避而不谈。刘秀称帝后追封刘元为新野节义长公主,立庙于新野城西。邓晨既死,刘秀便派遣谒者前往新野西,招刘元孤魂,使他们夫妻二人合葬邙山。谥曰,惠侯。
隔了几十年,两夫妻还能得以团聚……不容易。
出殡那日,阴丽华与刘秀一同送葬。站在邙山之上,迎着猎猎冷风,刘秀看着身边已陪了自己几十年的妇人,轻叹一声:“丽华啊……咱们也该打点身后事了。”
阴丽华看着他,“要……”
他笑,“我还能再活几年啊?该造寿陵啦!”
阴丽华想了想,点头,“匆匆百年,都到了这个岁数了,别管是什么时候死,可棺材总该是要备下的了。”她对着刘秀笑,“是该造啦!但是,自来帝后合葬不同穴……只怕将来我还得跟你隔着一层厚厚的夯土墙呢!”
她这点小心思刘秀又怎会不知道?扬唇笑着拉紧了她的手往山下走,“若最终仍与你隔了一层夯土墙,那我这些年的努力不都成了白费?放心吧,生同衾,死同穴,我是必不会与你隔开的。”
阴丽华满意地抿了抿嘴角。
建武二十六年起,初作寿陵。但刘秀却弃帝陵最佳之地的邙山而不用,选址在了邙山山脚,黄河之滨,以现成的地形作枕河蹬山之势。
不久,建武皇帝刘秀诏曰:“古者帝王之葬,皆陶人、瓦器、木车、茅马,使后世之人不知其处。太宗识终始之义,景帝能述遵孝道,遭天下反覆,而霸陵独完受其福,岂不美哉!今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使迭兴之后,与丘陇同体。”
从这一年起,刘秀和阴丽华开始准备身后事。
建武二十七年,北匈奴派遣使者至武威郡请求和亲。
这一回,扑到阴丽华怀里惶惶而哭的,由刘中礼,换成了亭亭玉立的刘礼刘。
阴丽华点着女儿的额头笑她,“当年你父皇未曾将你姐姐嫁过去,如今又怎会将你嫁过去?当我大汉朝的兵力一年不如一年了么?再说了,就你这糊涂性儿,嫁过去能落到好?”
刘礼刘憨笑着,在阴丽华怀里拱了拱,红着脸不言语。
刘绶蹲在一旁歪着头问:“那父皇和母后想要将谁嫁过去呀?”
阴丽华拍拍她的额头,笑,“你!将你这个小霸王嫁过去。等你将那匈奴给闹得天翻地覆了,你父皇不费一兵一卒便能收拾了他们!”
刘绶哼了一声,抬起下巴,不可一世地,“我可是郦邑公主!父皇母后和哥哥们都是最疼我的!才不会将我嫁到匈奴去!”
阴丽华点点她的脑门,又好气又好笑,“这么霸道的性子,我看将来哪家的王侯子弟敢娶你!”
第三十八章 匆匆百年(4)
刘绶更加得意,“敢不娶我,我便让父皇抓了他去!”
阴丽华无奈摇头。她怎么就给惯出了这么个孩子来?
就和亲一事,刘秀召诸公卿在朝堂商议,不决。
只有皇太子道:“南单于新近归附,北匈奴害怕遭到讨伐,所以倾耳听命,争着要归顺我大汉。但如今我们没能为南匈奴出兵,却反与北匈奴交往,我担心南匈奴将生二心,如此一来,想要投降的北匈奴也不会再来了。”
这段见解,不要说阴丽华,就是刘秀亦是赞叹。当即告知武威太守不准再接待北匈奴使者。
所谓和亲,再次不了了之。
建武二十八年正月,刘秀改封鲁王刘兴为北海王,将鲁国并入东海国。
并因东海王刘彊去就有礼,而加大封国,食封二十九县,并赐虎贲、旄头,设钟之乐,拟于乘舆。
阴丽华知道,刘秀这是对他的这个大儿子心怀歉疚,故而想要补偿。她微微一笑,视而不见。
“娘娘,北宫沛太后病重,沛王在宫外求见娘娘,想请娘娘恩准左翊王去北宫见沛太后一面。”
阴丽华动了动眉峰,侧头,“病重?”
“诺……早几年便已病了,今年是越发的严重。只怕是……”
阴丽华淡淡地问:“陛下知道么?”
“知道。”
“去告诉沛王,我身体不适,请他先回去吧!左翊王会择日回北宫探望沛太后的。”
“诺!”
待大长秋出去了,习研才担心地问:“姑娘真要让左翊王去北宫?”
“我有何名目不让他去呢?就算他在我身边养了这么多年,但他终究是郭圣通的亲生儿子。他只会与郭氏亲,不会与我亲。”这些年刘焉养在西宫,与刘京同吃同住,阴丽华待他与自己的几个孩子一样,从来不偏不倚。但不是亲生的,就不是亲生的,何况她与郭圣通之间又有这么多的恩恩怨怨,她不可能指望刘焉将来会记她的好。
何况她也从未曾将刘焉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来看待过。
让刘焉去见郭圣通一面,她就不信,这短短一面,能让他们五个兄弟捣鼓出什么事来!
恰在这时,刘京和刘焉进来,看到阴丽华,恭敬地揖礼,“儿臣参见母后。”
阴丽华扬唇微笑,道:“跟着你哥哥做什么去了?”
刘焉看了看一旁的刘京,支吾了几声,没正经答出来。阴丽华心里明白,两人定然是没有好好读书,指不准跑到哪里胡闹去了。无奈瞪了一眼刘京,道:“你们都不小了,可不能再这么胡闹下去了……”
刘京笑得浑不在意,只有刘焉垂首答:“诺,母后教诲,儿臣记下了。”
阴丽华手指在长案上轻轻扣了扣,过了好一会儿,才舒了一口气,淡淡地道:“焉儿,明日你去一趟北宫吧,沛太后病了,你去看看她。”
刘焉猛然抬头看她,表情变了数变。隔了一会儿,复又慢慢垂下头,嗫嚅着答:“诺……”
次日,刘焉登上王青盖车,由大长秋陪同,前往北宫。
临去前,阴丽华只对大长秋说:“有句话,你代我转达沛太后。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