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后记-第2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70章 集体抗议(二)
淑之将他们这几位放到枢机阁中的事儿,顾昭一得到消息之后,还特意来找女儿商量过,他本人脸上带着不赞同的神色“那些人,应该给个好官位,放在枢机阁有点大材小用,浪费人才了。”
尤其是在朝堂之上,正是用人之际。顾昭跟自己的闺女也没啥好不好意思说的。
“爹,我心里有数,你放心好了。”对于顾昭的直言不讳,淑之却轻轻的带过,不过她对那几位的工作情况却检查的比别人厉害多。
淑之是另外有用心,这点暂时还不到告诉这些人的时候,但是既然老爹问了,她就悄悄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顾昭。顾昭听后,认真的琢磨了一阵子,还是认同了自己闺女的做法。“试试看吧,总要打开局面,你的担心也有道理,朝中实力复杂,我们掌握的力量还是太薄弱了。”
“爹,这个偌大的国家,我们得到他未就,这等情况只是面对,没有其它的办法可想。”淑之到是意外的想得开。
顾昭见她心态如此之好,算计也很周详,边笑着安慰她道“你小的时候,爹总觉得你要是个男孩子就好了,若是男孩子,纵然是将来做皇帝爹也不意外。可是爹真是没有想到,有一天,你做皇后,仍旧坐着爹以为只有男孩子才能做的事儿。政儿的事情,实在是太难为你了。纵然如今你可能因为这种难为而名留青史,爹也心疼。”
“爹,女儿知道你的心思,也知道你心疼女儿。可是这不是没有办法嘛,谁让琰儿还小呢,最小那一个,公公都不给起名字,整日里宝宝,宝宝的叫着,就怕给孩子起了名字,会妨碍了聂政清醒……
一家子多这样了,若是夫君他一直都不清醒,整个家还指不定会变成什么样子,如今不过是做点不喜欢干的琐事,算计一些讨厌鬼而已。又能有什么?爹,女儿就是想,把这个国家掌握在手里,让它能够帮助我找到可以治疗夫君的人,然后带着孩子跟他一起和和美美过日子。
爹,你看,若是没了夫君,你闺女就是太后了,可是一个只能看着儿女的太后,岂不是太孤单了,若是那样,我还不如随了夫君去了呢,至少到了地下,他还能安慰我,陪着我,而不是如今这样,我只能无能为力的看着他,昏睡着……”
聂景就在书房殿门之外,听了这话,悄然的离开了。
“胡说什么混账话?”顾昭马上就呵斥了淑之,其实他清楚淑之的压力大,随着聂政的昏睡时间越久,淑之的压力就会变得越大,这不是他能够帮得上忙的。正像淑之所说的,权力的高峰,太后的尊位现如今都没有聂政的醒来重要。
“淑之,其它都别胡思乱想,你现在就想着怎么把朝堂上那些算计好,然后驱策他们去为你干事儿,争夺满天下的神医就行了。也不一定就是淳于达,或许别人也可以。”顾昭开解道。
淑之点点头。
然后跟顾昭说起了她在枢机阁那几位的历练情况,和未来的使用的方向:
这几位大才人中,就有淑之的便宜姐夫阴夙。阴夙年纪不小了,四十来岁的人了,照理说依着他的家世跟他的人望,他是不应该做如今只有六品的参议郎的。但是当枢机阁这边招录人选的时候,阴夙就主动找人说项,让他进入了枢机阁,可以说他仅有的一个不是招录来的,而是自己要求来的。
但是他仍旧老老实实的做着,淑之对他们几个比其他人要求的严格过了。当然对于他们的指导也分外的多,很多问题他们问了,淑之也给予耐心的解答,这几人之中,就阴夙对于给淑之提问题特别的上心。有什么他觉得有疑问他指定会寻淑之问个明白,尤其是在国家经济建设方便,淑之给他将过自己许多在前世学习过的经济知识。
阴夙是个十分聪明的人,投桃报李,他也将自己以前那些个经验跟淑之互相交流,另外他还偷偷的找到淑之,表示了阴氏一族的归顺之意。淑之自然是欣然乐于他的归顺。
当一切准备就绪,这一次大朝终于又开始了……
这次大朝的一开始,淑之就首先颁布了顾昭胜任枢机阁阁老,参政议政。阴夙胜任枢机阁阁老,参政议政。一下子就提拔了俩位跃居六部高官之上的副相人选。
这可是巨大的变动啊,整个朝堂上下都被震动了,大家看着俩人的眼神都不一样了。顾昭还好,一直都位居尊位,是不是宰相的宰相,试问人家皇后的亲爹,你能跟人家比吗?
可是这阴夙,以前可是从来就没有出仕过啊,为毛啊?凭啥啊,他一下子就跃居六部九卿的高官之上了?有熟悉的阴夙的也觉得这家伙升迁的太快了点吧?尤其是许博文跟是心中另有想法,不管如何,这阴夙可不仅成为了一位枢机阁阁老那么简单,别人不知道,可是别忘记了,他是许博文,整个国家的情报和暗卫的工作都掌握在他手中。他跟吴颛基本上瓜分了整个周国的安保工作。
这位阴夙,可以说是周国境内最大的兵器制造商人,而且是经营了几代人的传承商人,而且他还是王淑之大姐夫,是王淑之的大姐王滟之的枕边人。王淑之的大姐王滟之已经生下了嫡子,这个孩子就王淑之的亲外甥,未来皇帝的亲表哥。
这么亲近的血缘关系,只要阴家以后不犯大过,崛起指日可待。
众大臣们议论纷纷,早有王荞忍不住再次跳了出来,提出反对意见,认为阴夙才能不足,不足以尊为阁老。淑之看了看他,又看这阴夙道“看来有人觉得你能力不足啊,给你三个月时间,给大臣们展示一下你的实力吧,若不然,纵然本宫是皇后,也不能堵塞众臣之口不是?”
“谨遵娘娘圣命,不知娘娘打算让微臣如何施展?”阴夙也乖觉,直接又把事儿扔回到淑之手上。
“这还不简单,你去工部吧,主理工部之事,你一项行事谨慎,我看你家中产业也做的很好,这工部虽然油水颇丰,但是干的都是为国为民,有功德,有政绩的事情,我希望你能把手伸的少些,能够多为国家干点实事儿。”淑之说这话,并非没有根据,阴夙毕竟是背靠家族,是世族中人,他得有人情往来,这下手去捞那是指定会的,只看他是不是有节制,能不能守点底线了。
当然,阴夙也很清楚,所以他脸上微微一滞,嘴角略带点苦笑,心中却腹诽道,皇后也真是说话直白啊。“微臣领命。”
有了工部的阴夙,那么就剩下礼部和刑部她却少人手控制了。
好吧,慢慢来,万里长征第一步,总要开始,有了开始就有未来可以期待嘛。
如今诸位臣工都在,淑之先是示意小太监把一叠叠这几次齐国跟周国的国书往来,和齐国朝堂上发生事情的调查结果的都整理了出来,做为证据发放给大臣们看。最后才道“诸位臣工,有何感想啊~?”
“岂有此理,发兵灭了他齐国。”说话的是得封宋侯的宋兰台。他一开始就被聂政委以重任,原本都一直坚守在战斗的第一线,还曾经代替聂政守卫赵跟周国之间重要要塞果浑堡要塞,后来周国挥军北进,他这位大高手也为周国占领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这位,隐隐已经触摸到了武道大宗师的瓶颈,他可是远比聂政进入武道宗师之境时日久的老大哥级别的人物,这些年来在聂景的指导下,修为更是突飞猛进。
在赵国的彻底被瓜分之后,赵国的叛党余孽也是他血腥杀戮一空的,这位,浑身上下都冒着煞气,到了金殿之上,等闲人不敢往他身边靠,没人跟他结党,他到是更加靠上了皇帝跟皇后,是皇帝跟皇后的铁杆粉丝。
所以他比任何人都要焦急聂政的事情,听说齐国不给神医淳于达,当时这位就火上了。
灭国?灭了齐国??这开什么国际玩笑呢?
那齐国那么大,国土面积一点都不周国差多少,人家人口众多,兵将也多,国力还不弱,十分的富裕,就连楚国最嚣张那几年,都没去招惹齐国,小子你疯了,打了几个大胜仗就脑瓜子不清楚了是不?
“皇后娘娘三思……”
“皇后娘娘不可……”
“皇后娘娘要以国家大事为重,且不可过于感情用事啊~……”
“皇后娘娘……”
“皇后娘娘……”
大臣一个个跪出来,群声鼎沸,就是反对宋兰台的出兵齐国的主意~
“好,既然你们反对宋侯的建议,不想出兵齐国,那么我想要那淳于神医来给陛下看诊,你们给我想个主意吧,这人是一定要请来的。”淑之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第271章 没办法就听我的
“……”众臣们听了这话,个个无语起来,这倒不是他们太无能,而是这件事太棘手,谁家刚刚建立的王朝,就连自己家里这摊事儿都没稳靠呢,就琢磨威胁其它强大的邻国呢?
但是偏偏,他们家皇后娘娘就是这个意思了。哎呀娘唉,您小人家能不能理智一点点呢?
众臣无不把期待的眼神看向淑之,就是希望她能够不要总是强忍所难,为了大局总是有牺牲的。实在不行,皇帝没了,还有皇长子在呢不是?
再说出了皇长子,皇后娘娘您还有皇次子,您怎么就不明白呢?这天下已经在您的手中了。您就是那不是太后的太后了。以后若是太上皇在一寻武道巅峰去了,您不就是这个国家的女主人了吗?
到时候,您还差呀?
众目睽睽的凝视,让淑之坐在皇帝宝座之上,冷哼了一声。
“周国是陛下的周国,也是百姓和诸位臣工的周国,本宫如今处理政事,那还是因为陛下暂时病者。本宫希望,陛下能够好起来,而且本宫希望,本宫的期望就是你们的期望,就是百姓的期望~
神医是一定要请到周国的。”
“皇后娘娘,这实在是有困难啊……”
“皇后娘娘,齐国也是很强大的国家啊,若是周齐大战,那就会使得百姓们再次惨遭战争的蹂躏,皇后娘娘,您如何能够忍心呢?”
“皇后娘娘……”
文臣们一个一个的举例子,摆事实,讲道理就是希望皇后王淑之能够忍,不要轻易再起战端,就算还是他们这些世族子弟,常年国战,百业凋敝,也受不了啊。
武将们,到是一个个默不作声,如今能够站在这么的,都是这一战立下功勋晋升上来的,大战,其实不仅是残酷的死亡,还伴随着巨大的利益,有人得到赏赐,有人得到爵位,有人等到官位。他们都是在这场战争中得到既得利益的胜利者,若说谁更想继续参加战斗,莫不过他们了。
如今他们之中,欠缺的是有人登高一呼。
宋兰台是厉害,但是他武道修为高,在大军之中的人望却不足,众人都不由自主的把目光投向了杨乘风,就在杨乘风抖了一抖身子,打算越众而出的时候。忽然有内侍入内大声禀报道“报——,庶民聂易请见。”
聂易,怎么回事?聂易当年去追龙怀思,之后就再没出现在人前过,龙怀思后来嫁给了赵国的太子做了侧妃,据说显赫一时,那个时候他们也不听能闻有聂易的消息,这个时候他怎么又回来了呢?
没多久,收拾一新,穿着平民布衣装束的聂易就一步一步的在俩侧朝臣的瞩目之下,走入了大殿,都到玉阶之前,普通跪倒,大行叩拜礼。“四弟,那年你离去,太上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