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后记-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叫什么,这叫妖风来,吹皱一池春水。哎呀呀……皇后娘娘您老人家这招数高啊,只这样一下子,顿时赢得了很多中层官员和基层官员们的关注和好评~
好,太好了,够意思~凭啥,每次选给太子选伴读就骗的选什么大世族或是怎么重臣家的子弟呢?
凭什么我们这些中层小官和基层小官们的子弟就不能入宫做伴读呢?这不是鲤鱼跃龙门,好一个一飞冲天的好机会啊~
顾昭开始走访这事儿还不过三天,就传出太上皇聂景说了,给他孙子聂琰做伴读的,必须要武道天赋,木有,对不起哦,到顾昭顾颖之那里检查一下有木有学文学策略的天赋,若是都木有,您还是转身后退回家吧您。咱们皇宫虽然包吃喝,但是不寄养废物。
哎呀妈呀,太上皇都说话了,那就是说这信儿是准的,绝对不是皇后娘娘忽悠,这要不是皇后娘娘忽悠人,这……顿时整个上京风起云动,大家都开始人人关注起这间太子伴读事件的后续进展。
就在人人都关注这件太子选伴读的事件进展的时候,淑之彻底的安排顾昭把自己的计划一一的安排了下去。快速而坚决的调岗调任,把户部彻底换成能干的人和自己的嫡系人马,然后全力推行自己那一套商业经营的方阵。
各种商业行会,各种产业手工作坊和销售渠道、原料产地等等,都被淑之以产业链的形式彻底改组整合,然后在全国范围召集家中有富裕劳动力的百姓去做事,从而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更主要的是盘活整个商业运作。
然后又以集合成规模的各种的行当为基础,对外开拓国际市场,打通对外的商路,当然这个不是战争期间就能够办到的事情,但是淑之觉得从现在开始做,等到聂政打完仗,商路应该已经打通出一条缺口,然后她才给予一些政策上的扶植,再让一部分人马扮演一下先富起来的角色,这事儿最后应该能成。
这些计划被她一一铺展开,有些甚至直接跨过了正在病休中的蔺尚书,最后这位老尚书急了,赶紧跑到了淑之面赔罪道歉,决定不泡病号了。
他这一回来,虽然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还是如今皇后娘娘太能干了,这让彻底派人查探了一下以前这位娘娘经营自己家那一亩三分地的时候取得哪些丰功伟绩蔺尚书彻底的惊悚了,老天爷啊,原来皇后娘娘就建了一座大型的陶山,那就是日进斗金的产业啊。如今娘娘更狠,她竟然同时又开了俩座陶山,外家一座以现在的观点来判断,还是新兴的技术产业的瓷器作坊山。
厉害啊,这个女人太厉害了,现在这个女人更是以她以前成功的那个陶山为基础,设计什么投资入股的竞标活动。老天,这要是家族失去了这个牟利的机会,以后三十年还不得被全族人戳脊梁???
这才是蔺尚书干脆抛弃王荞的压力,愤然出来继续干活的原因,最后还不是利益的驱使。
像他这样,最后被巨大的盈利驱使最后探头探脑出来给淑之干活的朝臣们越来越多了,即使是以王荞的威望最后也压制不住了,只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上朝的官员人数就恢复到了以前的三层。
淑之看到这个情况很满意,马上又来一个重磅追击,高薪养廉。那就是全面提到如今在岗在职的官员待遇,先是照着以往俸禄的三倍发,然后每天递增百分之二十。持续五年。当然这个项目的政策跟泡病号,不支持皇后娘娘的工作的官员们没有关系。
狠啊,狠啊,这就是红果果的收买人心啊。而且还是极为成功的收买人心的策略。
其实早在新朝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就想过啥时候皇帝会来个拉拢奖励现如今的官员的大政策呢,这个大政策,等到聂政去出征了,还没有最后定下来,但是……皇后娘娘刚一临朝,刚满一个月这项政策就出现了。
而且还是那么绝户的釜底抽薪的狠招数。其实整个大周朝的人都知道,官员体系是金字塔形状的,由于之前的大元动荡,还有各地割据势力的强大,所以势力复杂交错,比较难以整合个管理。纵然是聂政在的时候,也是采取的顾昭的办法,温水煮青蛙,慢慢炖着你。
当然他的那种策略,还是比较朝臣们猜想的,所以大家一时间都保持了沉默。但是淑之不同,她的思维很超前,以前也干活不少这种得罪人的企业整合案子。她知道以快打慢,迅速扫荡盘活才是正理儿。再者这里的封建经济时代,她即使做,其实能做的也很有限,有多方面,只需要改革一下人事,就能够彻底收买到一部分的人心,让百姓觉得她英明公正无比。
结果也确实如此,当百姓们听说皇后娘娘还在各地皇庄和其它皇家主管开办的产业中按照安排公平和兼顾照顾军眷的原则面试百姓入职的时候,顿时好多地方都沸腾了。尤其当他们听说皇家主持开办的产业的那么种种给予的福利待遇……
顿时皇后娘娘英明,皇后娘娘慈爱百姓,皇后娘娘仁义啊,皇后娘娘大公无私……这些美好的赞美之词迅速的被他们传诵起来。
他们这一传诵,很快就扭转了淑之在大周的原本的恶妇的名声,很多受益的百姓都开始自觉不自觉的维护起她的名誉来,甚至当有人传播对皇后的不利言论的时候,竟然出现了一个人被一群百姓当街追打的情况……
“哎呀女儿啊,你这次动静搞的真是太了。”顾昭看着自家的小淑之乐和了,“不过,你如此的出风头,早晚必然遭到他们的报复呢。你现在就得有这个心理准备啊。”
“爱怎么样,随他们吧,反正我都接招就是了。”淑之一边抱着儿子喂米糊吃,一边无所谓的道。顾昭看着淑之一副没当回事儿的样子,也没提醒她最近御膳房发现了好机会在她专门送给她的饭食中下毒的事件,另外最近宫中也不太平,几次都发现了刺客和神秘人的很紧,幸亏,整个宫内严防死守帝后寝宫和太后太上皇的立政殿,在加上宫有位大神在坐镇,太上皇实在是太厉害了,基本上都是竖着进来,横着出去,见一个灭一个,来俩个灭一双的。
第198章 女主临朝(之波澜)
正当朝中大臣们自觉的分成俩党,一党自觉的想着皇后靠拢,另外一党则在王荞的带领下正在想着怎么找麻烦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件是最早的征兆起源于淑之手下的田庄、山林、渔场等产业,由于接受了大元皇室的私产,淑之早在聂政没有登记的时候就开始把原来自己的田庄里的老人们纷纷提干成了小头头脑脑,然后直接作为骨干下放到大元的各地的皇家产业之中,尤其这些人都是军眷,而且是成户成户的迁徙去的,一次迁徙至少上百户互相守望相靠,自主权大,而且都具有不小的战斗力。那是,都是军眷,这个时间的家里头都以人丁兴旺为美,很少有家中就只有一个儿子的情况发生,一般都四五个,当然若是穷苦,能活下来的就少,即使都活下来了身体也不好,毕竟长期缺乏营养,还能够长得壮实那真是太少了。
但是他们是跟着聂政和王淑之的军眷啊~这俩年多以来,就照着王淑之给那优惠条件和餐补福利,这些军眷们虽然过的比不上聂政麾下的那那些军事们,但是各自生活水平那也是非同一般的高啊,尤其在淑之提倡的以家庭为单位兼营各种捕鱼、捕兽、揉皮革、织布等等各种手工小作坊中,并且同意收取原料,并且同意收集各种半成品再次做深加工,美化包装,最后利用销售渠道把这些重新打造成精美物品的大小商品贩卖出去。
由于整个大元的皇家田庄、矿山等产业遍布整个大元各郡,所以淑之更是第一次在整个大元构造了销售网络,设置了一级二级销售网点及仓储中心。
这种特别新奇的销售渠道的设置,本来即使淑之下令,在她想来,几个月之内应该也是没有什么成效的,毕竟是新兴事物,有不在她跟前,都是一群古人,思想僵化,又没有盈利的参照样本,就连淑之这样觉得自己很有能力的,也觉得在这个个时代推动这种经营模式没个一俩年也没指望能有显著的收益。
可是淑之显然是低估了她派遣到各地的军眷们骨干作用,和这些军眷们对她的几乎是偶像大神一般的崇拜和坚定信心。由于淑之此前曾经屡次让他们震惊和见识了什么叫做资产的成几何倍数的膨胀,以及他们这俩年来实打实的真金白银的收入。所以这群人都特别的信赖淑之的话,但凡是淑之决定的即使别人都说是错的那也是对的;但是是淑之决定要做的,即使别人都说不可以他们也坚决把他实行了。
而且这群家伙由于是军眷出身,武力值还强,而且还是百户大伙,跟其它附近的各处征调过去的军眷小团体们还互相的呼应,不停的吸纳发展,这些被他们接手的皇家产业,几乎是在日日变化,不过几个月内有些基础好的已经开始急剧的收拢资金,那些基础差的很多也盈利在望……各种胜利的消息开始从各个的基点一层一层的上报。各地的县级单位上报到州级单位之后,州级要重新核查,确认无误之后才能再上报到郡级单位,郡级单位同样必须经过核查才能向上京皇宫中呈报,所以淑之得到消息就更加的晚了……
可是就在淑之没有得到这个消息之前,一场诡异的遍及全国的百姓骚乱就开始了……这场百姓骚乱一开始就是零星的,很多百姓都看到了皇家田庄和其它产业中雇员们的变化,好多人就根本坐不住了,这种不满越来越大,抱怨越来越多。终于演变成小股的百姓骚乱升级,有能力的就脱离原来的主人,赶着就各地的皇家产业中做工,没能力就逃离原来的主人,跨越州,跨越郡逃离到远离原本主人势力范围的地方然后转战到皇家产业之中。由于淑之的计划是自行自主发展,但是不要飘离总的计划。于是乎,各地的军眷们更加肆无忌惮的收纳各行各业的经营发展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毕竟盈利的五分是要上缴的,俩分截留以供后续发展,另外三分是他们每月每年的分红。
话说娘娘这分红太让人哈皮了,木有人不喜欢它的。纵然这个参加分红的人是要签订军令状(其实就是简易合同),最后还要按手印,但是大家还是积极踊跃的按了。
这都是为毛呢,为毛他们都能那么速度的接受淑之给予的新安排和新计划以及各种新生事物呢?还不是银子闹的,比如淑之在上陵邑扶摇城的就是一个大宅子和十几个田庄子和商铺,一年的收益加在一起不过万把俩银子;后来淑之下手改革之后,这个数字就开始成倍的增长,最明显的就是到了虞州府城,聂家的产业在淑之的手里一下子拓展到田庄几十处,军眷人口发展到几千人,最后最多的时候甚至超过万人,房产几十处,商铺十几处。这才多长时间啊,不到一年呢。
接着再到铜湾,淑之听着大肚子一手搞出了陶山,煤矿,兵器坊和其它各种手工业规模化的商业统销渠道,也就是最早起的商业销售渠道。然后才更加出彩的发展了出了护卫的选聘制度,各地世族和富绅收拢二三流的护卫和家丁,最顶级的被推荐招录到聂政身边去,至今这个制度仍在健康的运行着,在陇右郡中那个火呀~
后期聂景的人马到了铜湾城,带来了大笔的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