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归田-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康安回味完西瓜的美味后,又抓了一个水蜜桃,在衣裳下摆擦拭了两下,就凑到嘴里大口咬了起来。
边吃边示意傅紫萱跟他往外走。傅紫萱也只来得及对郭义等人点头示意了下,连话都说不上,就又随他拨开人群走了出来。
一行人来到一处茶馆坐了下来。胡康安还未说话,那顾牙人就说道:“这西瓜的味道真真是不错,又红又沙,这还是我今夏头次吃上呢。若是有冰块想必更添美味。这大热天的吃上一块真真是畅快。”
胡康安收了刚才大口啃西瓜的不雅形像,换上一副生意人的面孔正儿八经地问道:“不知傅小姐家中种了多少西瓜,又有多少桃子?不知能提供我多少量?又预备卖什么价?”
傅紫萱啜了一口茶,看了他一眼方说道:“家中种了五十亩西瓜,桃林种了二百亩。今年雨水丰足,天公也作美,产量自是不少的。”
傅紫萱想起前世家乡土地承包给外地瓜农种西瓜,对西瓜的产量倒是极清楚的。大西瓜亩产一般能个一万四千斤左右,薄皮小西瓜平均也能有五六千斤。现在她的玉园没有农药没有化肥,都是用的一些土法,虽然空气质量好,无污染什么的,但是亩产是决计赶不上前世的水平的。
昨天她也看过了,略数了数,又按单个西瓜的重量估了估,大西瓜亩产能有个一万斤就不错了,小西瓜应能有个四千斤左右。这个产量还是很喜人的。
而水蜜桃的产量,她还真估不准。在前世有亩产三四千公斤的,有亩产二三千公斤的,也有更少的。她种的水蜜桃品种好,无果害,今年气候又好,按她昨天在玉园看的情况,单株结果率非常不错累累枝头,只不过大量上市还得要一个月左右,现在还只是一些早熟的。
不过据昨天查看的情况,早熟大个的桃子有些竟达到了三四两一个。按这样算她种的这些水蜜桃亩产也能有个两千公斤左右,这二百亩的产量预计能达到八百万斤。这个产量光敬县可是吃不下。
思虑了一番,遂把自己预估的产量告诉了胡康安。
胡康安有些讶异,没想到竟有这么高的产量。他走南闯北还没碰上过呢。心里隐隐有些不相信,觉得眼前这个小姐扮公子的人可能有些夸大了。
而顾牙人是与傅紫萱打过多次交道的,倒是知道眼前这个傅小姐的为人的。此女做事低调,相信报出来的量也只少不多决不会虚夸的。
遂对胡康安说道:“傅小姐说的产量只怕是保守估计的,你要是想知道具体情况,何不跟傅小姐约个时间,上门亲自去瞧瞧?这样岂不更心安一些?”
胡康安听完,忙不迭点头,说正是这个理。忙要拉着傅紫萱起身,说要立即去看看。傅紫萱不禁莞尔,这还真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不过与这种人做生意倒是放心得多没有太多弯弯绕绕。
一行人结了帐,又一起往傅家庄而去。
傅紫萱带着胡康安和顾牙人在玉园里顶着烈日逛了一个下午,直到天擦黑两人才满意而去。
临走,傅紫萱又各自送了他二人几个西瓜并一果篮的桃子让他二人带走。
胡康安在签订购合约时也坦言,他一个人要不了这么大的量,让傅紫萱也去找找其他果商。他最多只能要到三到四成左右。
傅紫萱表示理解。这时代交通不便,这瓜果夏日里最不经放,若贩到远的地方,折损也多,果商一般都较为谨慎。而傅紫萱也因为他是第一个主顾,也给了他一个让他满意的价。
顾牙人临走时也表示会再帮着找找其它客商,傅紫萱也向他表示了感谢劳他费心。
临走傅紫萱还请他帮忙再找一些死契家奴回来。顾牙人忙不迭地应了下来,说是举手之劳。他在看过了这么大的一个玉园之后,对傅紫萱拥有这么大的产业感到吃惊,自然是知道她缺人的厉害,表示等会回到城里就去安排,明天一早就让婆子把人送过来让傅紫萱亲自挑选。
送他二人走之后。傅紫萱又去找了早已经回来的郭义等人。
寒冰等人早就在等着傅紫萱了。听到傅紫萱叫他们忙捧了一个沉甸甸的木盒子过来见傅紫萱。寒冰向傅紫萱回禀说是今天卖西瓜六百斤,二十五文一斤,总共得银十五两,六百斤桃子十八文一斤总共得银九两。
傅紫萱听完他们的禀报,鼓励了他们几句,今天这西瓜和桃子的价格算是卖撰高的,没想到竟是受到众人追捧,早早就卖完了,看来这敬县的市场还算不错。
这几个人今天虽然都累得很,但是心里都是极新奇又高兴的。这摆摊售卖对于他们来说都还是第一次,从最初的生涩到娴熟,从不敢开口叫卖到与人讨价还价、磨嘴皮子,对几个人来说又新奇又兴奋,纷纷表示以后还要再去。跟傅紫萱摇头表示不累,生怕傅紫萱明天不让他们去了。
郭义和杨忠也具体说了今天售卖的情况,也说有很多人来搭讪的,他俩都一一指明了方向:若需大量购买请到玉屏山脚下傅家庄。
想必会有果商寻上门来的。傅紫萱听了很高兴,赞许了他们几句,就让他们下去了。
在没找到果商把西瓜和桃子卖掉之前,他们还是要去市集上摆摊的,酒香也怕巷子深呐。
不大一会,王直也带着陈氏和寒霜回来了。两人也都带回了好消息。
叶氏婉华的夫家石家,是敬县数得着的大商户,看了陈氏送过去的桃子和西瓜,当场表示要下订单。明日就派管事过来查看并签协议。而叶氏的娘家也有意购买,只是看到石家已经出手了,倒不好再让叶氏为难,只好放弃了。不过说是会来买一些回去送礼和自家吃用。
另外还有几家也表示要做这个生意,明天也会派人过来商谈。其实的人家也都表示会派人过来采买自家吃用及送礼的,让傅家务必留下他们要的量。
陈氏今天头次去大户人家里走动,虽有些忐忑,不过因着对方都念着傅家售天香米的恩情,对陈氏的上门都表示了欢迎,并热情款待。陈氏隐隐带着些兴奋,渐渐有了一家主母的派头。
次日,石家果然派了人过来,在玉园逛了一圈之后,就与傅紫萱签下了购买协议。协议上注明,这个月内购买的西瓜以二十文一斤的价,下月中之前则按十五文一斤,之后则按十二文一斤。石家会派人亲自到果园挑选,不需傅家送上门。协议也一签五年。而水蜜桃则统一价十五文一斤。 石家走后,又陆续有几家过来商洽。也陆续签了协议,订了各自所需的量。
到下午郭义他们回来时,这西瓜和水蜜桃已是被订去了七八成。
剩下的傅紫萱倒是不担心了。毕竟这才是第一天,相信还会陆续有人过来的。就是没人过来,剩下这两三成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自家送送礼,或是留着零卖或是做果脯都是可以的。
傅紫萱了却了一桩心事。心内轻松不已。
而另一厢,寒霜也带了今天挑好的几家死契家人过来见她。总共买了三户人家。
一家姓安,人口倒是多,祖孙三代。两个还健壮的爹娘带着两个儿子两个媳妇及一个小女儿,再带有两个不满十岁的孙儿一个五岁的孙女。总共十口人。这家人家原是在某大户人家的庄子里做活的,因庄子转变,新的主家自带了家奴,就把他们遣散了。
另一家姓常。一寡妇娘领着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最大的儿子十九岁了,二女儿十七了,都还没婚配。两个小儿子一个十五岁一个十三岁。都是能下力气做活的。寡妇门前是非多,族里怕她带产改嫁,强行把她家那几亩薄地收走了。寡妇娘多年前就带着几个孩子流离失所,四处寻活计,受尽了苦楚,只想找个大户人家背靠大树不再离散。
而另一家姓季,也是祖孙三代人。却只一个独子。儿子是个鳏夫,才三十出头。独自领着三个孩子,最大的孩子十五岁,是个儿子,从小就挑大梁了。二儿子十三岁,小女儿也十一岁了。
一家人原也有几亩薄地,只是媳妇生了几年病,就把家底折腾没了。他家又在山坳里,想开荒都没地寻。只好领着一家人出来寻活计,世道艰难,只好自卖了自身。再难只要一家人都在一起并且有口饭吃就成。乡户人家也没有奴不奴的观念,年景不好时,易子而食都有,只求温饱就行。
除去这三家人外,寒霜还挑了八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子,并八个十几岁的年青女子。其中并不都是独自一人的,也有兄弟和姐妹。都是穷苦农户家里出来的,地里的活计也都是极熟悉的。
P:鞠躬感谢"懒"的打赏,“静不下来~~死期”的评价票,“”的粉红票
☆、第二百二十二章 乡土
傅紫萱看着这庭前站着的挤挤挨挨的一排人,总共三十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脸上都带着刚到新环境下的迷茫及怯意,匆匆扫了傅紫萱一眼就齐齐低垂了头。
身上衣服都洗得泛白,摞着补丁,不少人还都面黄肌瘦。几个孩子都怯怯的拽着自家爷奶爹娘的衣袖紧贴着站着。
寒霜知道傅紫萱买人的意图,所以挑的都是一些庄户人家当用的人,并不是大户人家里放出来的下人。这玉园马上要进入收获季节了,地里正是缺人的时候。对于内院伺候的,将来又再说,现在还不着急。
傅紫萱一一与他们探过脉,发现除了营养不良,身体都算是健康,并没有什么疾病。八个年青男子,都冠以傅姓,分别以“忠孝仁义礼智信节”取名。八个年青女子,同样冠以傅姓,以“芽苗禾青穗叶蕊果”取名。另三家人家并不改姓氏名字。
取完名傅紫萱又说了几句恩威并施的后,就让寒霜和王直领着他们下去沐浴更衣了。
又吩咐寒霜去库房领些布匹让他们自己做两身衣裳鞋袜。洗好后全部送去玉园那边住。日后看情况再从中挑一些得用的放到宅子里。
次日用过朝食,傅紫萱看他们都休息好了,并无不妥,就安排他们开始收花生了。
加上老傅头请的几个长工短工,全都安排开始抢收花生。
而各一边,胡康安等昨日签过契约买西瓜的果商,也陆续上门了。桃子还不到大量采摘的季节,他们也都是冲着西瓜来的。
这西瓜虽然还不到全熟的季节,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早熟了。可以陆续采摘了。他们中有些要贩去远路的,并不等着十成熟,有个八成熟就可以采摘装运了。
这一天总共摘了六千多斤,二十文一斤,总共卖了一百二十多两。
傅家庄的村人看见傅家车马不断·玉园里热闹非常,也都纷纷过去看热闹。
眼见傅家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西瓜地,再看那二百亩果实累累的桃林,个个眼冒绿光·胃泛酸水。
这一片野草丛生,荆棘遍地,曾经是孩童们躲迷藏寻野鸡蛋的荒地竟已是沧海桑田大变样了。他们之前怎么就没有看到这是一片宝地抢先过来开荒呢?
之前参与开荒是一回事,开完也就是土疙瘩一片,没想到这才多久,荒地就变良田了。个个垂胸顿足不已。
看见大家这副模样,傅紫萱也不想招人眼·同一个村一个族的,傅紫萱也不想太过苛刻了,看孩子们盯着西瓜地猛吞口水的模样,就决定十五文一斤卖一些给村里的族人。
这些村民如今卖了一茬天香稻,地里现在又种了一茬,荷包比之前鼓了不少,再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