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为相-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剑秋吓了一跳,可没等她看清或是喊叫,那边的人就先开了口:“剑秋,你也醒了,正好我们有事跟你说…”
这是柳易生的声音,而他旁边那人看身形肯定是周欢,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熟人就好,赵剑秋镇定下来:“什么事?”
柳易生走到她窗前,虽然天黑看不清他表情,但声音上能听出来他很严肃:“天暮现在还没有回来…”
“什么?!”赵剑秋意外,“他不是去皇上那儿吃宵夜吗?”怎么可能现在还没回来?
“我的寝室和他的是隔壁,我确认过他一直就没回来。”柳易生晚上考虑着站队的事,处于失眠状态,所以他第一个发现江天暮还没回来。
“会不会他在莫先生那儿?”赵剑秋往好处想。
“不可能,宫里住宿向来严格,尤其是我们这些外臣,可不是想住哪儿就住哪儿的。”周欢否定这个说法。
“不错,再说天暮也是个有分寸的人,他要在外面住肯定会找人告诉我们一声。”柳易生同意周欢的看法。
这下赵剑秋也感到危机了:“那怎么办?”
“我们正打算出去找人,其实可能是那小子迷路了,应该没事。”话是如此,但柳易生还是不放心,他是受过训练的,多少知道宫中是有禁地的。
“我也去,三人分头找能快点。”现在赵剑秋哪有心情睡觉。
“这…”柳易生想想还是同意了,“周兄去找宇文统领,你就去找莫先生吧,我到别的地方看看,一个时辰后不管找没找到人,我们都先回来再说。还有。这个给你,要是有危险你就放这个烟花弹示警。”他递给赵剑秋一个精致的小竹筒。
听到烟花弹这个名字,周欢意外的看了看柳易生,但没有说什么。
第九十一章 有秘室
赵剑秋三人分头去找这么晚还没回来的江天暮。朝廷外臣在宫里不见了,是迷路还是夜不旧宿,其罪名是可大可小的,所以三人生怕惊动起来,下意识都小心翼翼的暗中找人。
白天时候从宝文堂去的御膳房,赵剑秋还记得怎么走,借着宫道上石灯座中的烛光,她躲避着巡夜的御林军前行。
当初在翰林院值班时,她也闹过失踪,那回是江天暮提着灯笼到处找她,第一次被人如此关心,她现在也没忘了那份感动,所以这回她也要尽自己努力。
不得不说,赵剑秋运气真的很好,在离御膳房还有五百米的地方,她就看见一个人在那儿绕圈子。
“天暮!”认出正是自己要找的人,赵剑秋惊喜的上前,“你怎么在这里?”
“…剑秋…”江天暮看她的视线迷迷茫茫的,“我找不到去御膳房的路…”
“找不到你可以问别人啊,再说你下午不是才来过吗?你到底在这儿绕了多久?你…没事吧?”赵剑秋觉得江天暮似乎和平常不一样,到底发生了什么?
“没事。”江天暮却马上如平常那样悠闲自在的笑了,“我刚才就是想家了,想找师父聊聊,可怎么也找不到御膳房在哪儿了,这转着转着人就迷糊了,还好遇上你。”
原来是这样,赵剑秋松口气:“那你现在是继续找莫先生,还是回宝文堂去?”
“回宝文堂,可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去?”江天暮本来就想回去,可这里是莫步青的地界,连御林军都不会巡夜到这儿,他总不能把“宴”叫出来问路吧?
“我带你回去。”赵剑秋总算放心了,江天暮只是迷路而已,“天暮有多久没回家了?”算起来江天暮和她同年中举,然后这两年都没看到他回家探亲,他才不过十八、九岁年纪,每逢佳节倍思亲也是难免的。
“很久了…”江天暮语气低沉,让赵剑秋不好再问下去,难道他不回家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往回走着经过一处宫殿,江天暮忽然停了下来。
“怎么啦,还没到宝文堂呢。”赵剑秋以为他又迷路了。
“我要进去看看,”江天暮伸手推外面的门,门居然没有锁,轻松的就推开了,他不理赵剑秋,自顾自走进去。
赵剑秋只好跟上:“这里是哪儿?”这宫殿不像有人住的样子,但打扫的十分干净。只是这宫殿的位置处得挺奇怪,虽然不属于前朝而是内廷,但也不属于三宫六院的妃嫔住所,反而最靠近皇帝住的乾清宫。
“这里是兴庆宫。”江天暮淡淡说道,再伸手推里面的门,门仍是未锁,他走进寝宫。
“庆王住的地方?”赵剑秋想起来了,据说庆王刚出生就是最受宠的皇子,宣和帝特别在自己寝宫后修建了这座兴庆宫,为的是方便照顾这个宝贝儿子,只不过,庆王不是已经…“我们还是回去吧,我听人说,这里晚上经常能听到小孩子的哭声…”现在不就是晚上吗?!她忍不住打个冷颤!
江天暮却还笑她:“都察院没白待啊,连这种小道消息都知道。”他摸黑往里走,掀珠帘进入最里面的寝室。
一个人待在外面更害怕,赵剑秋只好继续跟着他进去:“你之前来过这儿?”不然怎么摸黑还像白天一样行动自如,她就一不小心碰上墙了。
“没来过,你只要凭感觉走就碰不到了,这里东西又不多。”江天暮这种回答其实挺…气人的。
赵剑秋静了静心,不去想那些小儿夜哭的传说。视线也慢慢适应了黑暗,加上窗户透过外面的雪光,依稀能看到一点点屋里的摆设。
江天暮却已经不知坐在什么上面了,然后“咔嗒”一声,他点亮了带来的火折子,屋里顿时亮了起来。
“…你带了火折子?”那为什么不早点打开,赵剑秋摸摸碰着的额头。
“我忘了。”江天暮语气很无辜。
“……”算了,赵剑秋懒得生气了,眼前这人本就不能当正常人看待的,她打量这个传说中最受宠爱的皇子的寝室,这么多年没人住,里面的东西居然还干净的一尘不染,这样…反而更令人害怕。
江天暮坐的是个锦凳,不过上面的锦缎是明黄色的,好像就是御书房皇帝坐的那种,他面前是一个小儿的摇车,车里面还放着杏黄色的锦被和枕头,但在火光闪闪烁烁下,怎么看怎么让人从心里发冷。
“这摇车据说还是江家送的,庆王百岁的贺礼。”江天暮把火折子凑近打量,“我小时候就有个一模一样的。”
“我们回去吧。”赵剑秋越待在这里越觉得冷,“柳兄和周兄也出去找你了,我们约好一个时辰内回宝文堂的。”
“你怎么不早说?”江天暮马上站起来,“我还以为你睡不着觉出来闲逛的。”
“……”她就算睡不着,也不会闲逛到这么远的地方吧?赵剑秋又叹口气,但懒得解释。
“嗯?”江天暮起身的有点急,衣襟被摇车挂住了,他去扯,却好像发现了什么。招手让赵剑秋过来,“你看,车子推不动?”
“会不会是生锈了?”赵剑秋倒不觉得奇怪,她家惜惜的小车子雨季时就很容易生锈,得经常上油保养才行,何况这十多年没用过的。
“江家做的车子怎么可能是那种容易生锈的便宜货,我小时候那辆零件都是金的。”江天暮伸手推,推不动,他使劲,“好像卡住了…”
“你小心点,别推坏了。”赵剑秋担心道,虽然零件是金的,但整个车是木头做的,而且是上了年头的东西,可别一下散了架,这里的东西能这么干净,可见是有人经常打扫,兴庆宫在某人心中仍是举足轻重的。
“没事,”伴随着江天暮不在乎的语调,就听到“咯吱”一声,摇车离开了原来的地方,紧接着又是“咯吱”一声,摇车左边一处墙壁也移动了一段距离。露出里面一间屋子。
这里居然有秘室?!江天暮快步走进去。
“这里怎么会?”赵剑秋也忍不住好奇心进去。
江天暮用手中的火折子点亮秘室里的油灯,拿着烛台到处看,秘室其实不大,里面就一个柜子,一张桌子,桌上有笔墨纸砚和油灯,柜子上了锁。
江天暮把油灯递给赵剑秋:“帮忙照亮。”然后他打量柜子上的锁,那是把数字锁,要对上六个字才能开锁,他想了想,转了几个字。不对,再转,还是不对。
“会不会是皇上的生日?”赵剑秋想起了现代的密码,古代人应该也喜欢用代表重要日子的数字设密码吧?
“试过了,他的生日、登基的日子、天佑王朝的开国日…”江天暮一个个试下来,甚至先帝后、庆王、太子、平王和两个公主还有皇后及后妃的生日,居然都不行。
“皇上就没有什么值得记念的日子?”赵剑秋努力在想,反正已经发现这里的秘密了,真要打不开就亏了。
零至九共十个数,能组合成无数种密码,“会不会是劣王之乱?”赵剑秋又想起来一个。
“劣王之乱是宣和二年二月初三。”江天暮把锁转到零二、零二、零三,仍然没开。
“还是不行,要不我们改天再过来。”赵剑秋打算回去再查查,宣和帝究竟有没有任何值得记住的日子。
“我再试一次。”江天暮想了想,将最后那个零三换成零五,锁开了。
宣和二年二月初五?那天发生了什么?赵剑秋还没想出来,就看见江天暮打开柜子,里面放着的一排排的绢册。
江天暮随便抽出一本开始翻看,然后就聚精会神,不再说话。
见他这样,赵剑秋把油灯放回桌上,也好奇的拿了册打开,里面写的应该是个人资料,这人名有的她认识,有的陌生:“这是什么人?”
“菜谱。”江天暮头也不抬,“你把这些人名背下来,能背多少就背多少。”真是想不到“宴”的名单就藏在兴庆宫。
“我把它抄下来。”赵剑秋去拿桌上的纸笔。
“别动,那些是有数的。”江天暮很快就翻完一册,又拿了另一册,“油灯也不能用太久,这个能记多少是多少,一盏茶功夫,不行就下次。”
……
一盏茶的时间,赵剑秋只看完了一本,江天暮却看了五本。他把册子按原顺序放好,关柜子落锁,拿出锦帕把锁头和油灯又擦了一遍。才关门出来。
赵剑秋只有在旁边看着的份,谁说这人迷糊了,连她当御史前受训时都没提过的注意事项,这人都留心到了。
仿佛知道她在想什么,江天暮冲她笑笑:“我也受过训练。”
刑部教的比都察院好?这要是让于平均知道还了得。当然,这名册的事谁也不能说,赵剑秋虽然不知道有“宴”的存在,但也能猜出来册上的人肯定有着重要身份。
江天暮忽然把火折子熄灭,扯着赵剑秋迅速躲进一边的帷幔后:“有人过来了。”
这么晚怎么还有人过来这兴庆宫,赵剑秋紧张的捂住自己的嘴,连呼吸都很小心,他们刚发现了宫里的秘室,马上就有人过来,不小心点很可能就被人灭口了!
第九十二章 想当年
谁能想到大年初一的晚上,不,大年初二的凌晨还有这么多人不睡觉出来逛的,而且这兴庆宫不是十多年都没人住吗?怎么这个凌晨人气这么旺?
赵剑秋懊恼着,当看见外面人是拿着烛火进院时,她更紧张了,能明目张胆过来的人身份肯定不低,也更能处置或者处理他们这些悄悄进来的。
“皇上,小心台阶。”李公公的声音响起,宣告了来人的危险等级。
赵剑秋就快连呼吸都不敢了。
李公公先进来,将灯笼挂在寝室的灯架上,再从另一旁的小柜子拿出炭盆火夹,将火生上,他烧的是上好香木,一点上室内就热乎起来,还带着香气。
看来经常到这里的人是宣和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