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系统-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彧儒雅的一笑,大袖一甩,对着秦天说道:“国君,是时候出兵了吗?”
秦天微微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一年的时间,我臻国发展至此,是应该显露一下臻国的獠牙了,若不然这天下士子还真的以为我臻国是软弱之辈。这几个月赴臻士子数量大大减少,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荀彧微微点头说道:“关于改革之后的新官制,臣已经改好了,过几日便取来给国君过目。”
秦天听到了荀彧的话之后坐直了身体,好奇的对着荀彧说道:“说来听听,大概讲讲,我对你还是很放心的。”
荀彧微微一怔,缓缓眨了眨眼睛,和秦天讲述了一下官职改革的大体变更,秦天点了点头说道:“嗯,那行,就这样子。”
就在这时,一名小太监走至门前,对着秦天拱手:“启禀国君,有一个黑衣人将这个纸条让我呈递太宰大人。”
“嗯”
秦天慢悠悠的喝了一口茶。
荀彧对着秦天拱手,随后接过小纸条,仔细的看了看,脸色一喜,转身对着秦天说道:“国君,大喜!姬寒归来!”
“噗!”
秦天刚喝了一口茶,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喷了出来,脸上浮出一丝惊喜。
姬寒一去便是数个月,秦天数次前去清泉山,都未曾得知姬寒的消息,心中后悔之极当初没有将姬寒杀死,更多的是对姬寒的失望之极。
而如今,居然有了姬寒归来的消息,这让秦天惊喜之极,连忙询问:“现在到哪里了?”
荀彧看了一下纸条说道:“目前已经到了零陵郡,明天下午到达紫阳郡。”
秦天点了点头,看着偏殿,突然想到了什么,对着荀彧说:“一年快到了。”
这一句话是陈述句,然而荀彧则听到了一种希望确认的语气,连忙拱手说道:“是啊。”
秦天笑了。
第二天下午,秦天带着典韦、小飞子,策马停在紫阳城外的一个山坡上远眺着零陵郡方向,脑中则思索着:是不是应该召唤名将了,还是等到一月一日的时候一次性召唤,再加上凌鹤等人,那么新推出的内阁,可谓是人才济济。
臻国也有了一种谋臣如雨、武将如云的感觉!特别是顶尖人才,简直就比高级人才多出好几个人,这让秦天腹中一直说着:“不科学”
今天的风有些狂暴,吹起地面上那失去水分变为粗沙的土地,将三人的声音掩盖在黄沙之中,小飞子为秦天遮挡着黄沙。
隐约…
两里之外有一个人影若隐若现…
第九十六章、西北之行
黄沙漫天之中,那人影从原本的若隐若现变得清晰起来。
秦天透过那漫天的黄沙眯着眼睛似乎想要看清楚是不是姬寒,之前的秦天已经遇到过很多耕民没事做的在黄沙之中穿来穿去的。
那黑影似乎看到了山坡上秦天三人,有些一怔,速度为之一缓,随后缓缓靠近。
这一刻…
风骤停,黄沙陡然之间失去了力量,从飞舞的空中缓缓飘落,沉淀至地面,露出清晰的空间。
秦天看到了姬寒…
姬寒一手牵着马匹,一手当着眼前阻挡着灰尘,灰头土脸的看着秦天,有些发怔。
姬寒看到了秦天…
秦天双手负后,小飞子为秦天遮挡风沙,数个月不见,秦天变得成熟了,粉雕玉琢的眉宇之间那王者之风越发的浓郁,相隔一里双目炯炯的看着他。
少顷,姬寒对着秦天遥遥拱手。
…
各自洗漱,换好衣服之后,秦天拉着姬寒,询问着情况,一再追问我父亲是哪个诸侯。
姬寒只有作答。
…
姬寒自臻国而出一路向北后转西,一路之上游历各地,一边领悟着孙武兵法,获益颇多,一边浏览百家风范,增长阅历。
一行便是两个多月方才抵达目的,至关口前,姬寒好奇的东张西望着这个传闻中国家的边境关卡,关卡上标记着“奉国君之令,凡赴我国士子一路免入关费。”
姬寒大为惊奇,难道爱才之心也可以遗传?从黑羽先生凌鹤的身上,姬寒已经知道这一次要去的地方就是臻国国君的父亲那里,当年两人相交,黑羽先生凌鹤用化名黑羽和秦天之父相交,而秦天之父也化名姓秦,而秦是春秋两个字的组合体,黑羽隐约的猜到了一点。
就在秦天之父打下臻国的时候,黑羽也有想过为秦天之父效力,然而就在秦天刚刚出生的时候,秦天之父和黑羽摊牌,并且正式提出招揽。
然而因为某个不得知的原因,黑羽得知了秦天之父的身份之后,这才知道自己猜错了,并且大错特错,因为理由的特殊性,让秦天之父无法接受,黑羽也觉得自己理由牵强之后做出一个决定,会培养一个顶尖人才为他效力。
秦天之父这才勉强答应,将自己的在这里所生的儿子以及一个忠心的部下留了下来,其余人要么带走要么杀掉。
姬寒回过神来,发现自己的已经是入关队伍的最前面一个人,一名士卒成天乐呵呵的模样对着姬寒说道:“这位先生,若要过关需要十五币,如果有货物则要另算,若是赴我国士子则免费入关,您这是…”随后打住不说等待着姬寒的反应。
姬寒面露满意之色,这一点,秦天就没有他父亲做的仔细,随意的说道:“在下乃是荆州零陵士子。”
士卒惊奇的看了看,因为如今的姬寒赶了两个多月的,有些风尘仆仆,灰头土脸的样子,而秦天给他的马蹄金仅剩最后五金,已经不足以姬寒回国了。
士卒眼底不经意的一丝不以为然,随口说道:“请将《荀子》第一段《劝学》背诵出来就可以入关了。”
姬寒眨了眨眼睛,有些为难的说:“在下所学与荀子不符,你可以考一些其他的吗?”姬寒难为情了,荀子他是读过,不过太久,记得不太清晰,尤其是劝学,只能依稀的背的大部分,不过若是姬寒结结巴巴的背诵下来恐怕不太可能入关。
士卒有些迟疑,不过扭头看了看关上的那字,有些为难的点了点头说道:“那好,你学的是哪门学术?”
姬寒拱手说道:“兵学。”
士卒“哦”了一声对着姬寒说:“你等一下,我去喊个会兵学的来。”
半响,一个将领模样的人领着那士卒向这里疾步走来,双眼上上下下的看了一下姬寒,稍稍有些失望,不过一想对方可能是走了太远的路,热情的说:“干完呢可是这位士子学的兵学。”
兵学的珍惜程度不亚于会‘帝策’的人。
姬寒看这将领的模样似乎等级不低,拱手说道:“正是在下。”
那将领拱手还礼,道:“那么在下就来考考阁下了,还望勿怪。”
姬寒拱手,并未说话,静静的等待着将领的提问。
“敢问,可曾读过六韬?”
姬寒点头。
“请背诵六韬之事君。”
“文王问太公曰:‘事君之道奈何?’
太公曰:‘戒之。夫人君之在上,不可狎也。货财尽,是不可接也。众庶无所,不可亏也。故善养虎者,不敢与之争物,为其使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喜怒。虎与人灾也,不同类,然见食己者媚之,以其顺也。无违其天心,无违其天德,无言其所匿,无发其所伏。以事贤君则用,以事暴君则免。’”对于手中就有一本六韬并且时常背诵的姬寒来说自然不是难事。
不过姬寒倒是奇怪一件事情,六韬之珍惜程度可是世间少有,眼前这个将领是怎么知道的?
那个将领似乎知道姬寒的疑惑,对着姬寒带着一丝恭敬的说道:“我只是有幸听大良造大人讲过,能依稀记得的也只有和这个事君,若是您考我,我可就什么也回答不上来了。”
姬寒恍然,心中对那个大良造同为兵家所学的这个人,有些好奇,六韬乃是黑羽先生之珍藏,唯一的全本,对方阅读的又是什么呢,随后对着那降将领说道:“在下可以入关了吗?“那将领连忙点头,让开了路。
身后围观的商贾、路人们也各自重新排成队伍,等待入关。
而姬寒入关之后,则有一个专门接引士子进入士子街士卒,很客气的给姬寒引路,然而这时,姬寒则将金令战士给士卒看。
这个金令是黑羽先生给他的,说是到了那里只要亮出令牌自然有人会将他带到秦天之父身边。
那士卒脸色一惊,仔细的看了看令牌之后,连忙拱手,让姬寒等一会,随后连忙往回跑,将之前的将领拉了过来。
那将领仔细的看了看金令,神色一变,恭恭敬敬的说道:“国君说的那个人,终于来了,末将林超,见过先生。”
第九十七章、震惊震惊
见那将领对他深深一拜,姬寒连忙避让,嘴中说道:“将军拜错了,在下只是送信的人,那人出了点问题,不能来了。”
那将领一怔,随后反应过来,连忙为姬寒引路嘴里说着:“这件事情末将不能做主,还是先生先入驿站歇息,我这就去通报国君,让他来见你。”
一路之上,姬寒饱览这个国家的景色,并且在那将领的讲解之下,了解了一些这个国家的状况,突然之间觉得,臻国才是真正的破而后立,一路看来,这个国家的土地上,到处都有着士族的身影,每一寸的土地都是那些士族的,而臻国因为即将灭国,仅存两县之地,并没有士族,也没有那种根深蒂固的势力庞大到国家动摇不了的士族,然而这个国家的土地上从这位将领苦涩的讲述中,姬寒了解到那些贵胄士族的恐怖。
到了驿站之后,姬寒刚刚洗完澡,便被内侍招入宫中,路途中,姬寒看见一个人,一个身穿青色锦衣的中年人,眉宇之间的凌厉,眼角微微上翘的狠辣,让姬寒心中一寒,连忙装作小人模样,咧着嘴,嘿嘿的笑。
那中年人也注意到了姬寒,在姬寒的脸上看了看,面无表情的将视线转移,面色如常的出宫而去。
姬寒偷偷的吐出了一口气,进入御书房之后,太监对着房间内恭敬的鞠躬之后便退出了房间,而姬寒则细细的打量着所谓的占据两州之地的国君,大约三十五岁左右的样子,气质威严,黝黑的皮肤一点都不像秦天,难道说秦天的皮肤和他母亲一样?不过总体来说,眼前的这个国君像一个铮铮铁汉多出一个国君,然人不可貌相,从这个国君眯着的眼睛之中时不时的一种犀利的目光,让姬寒有一种被看的通透的感觉来说,这个人不简单。
“看完了?”浑厚的声音从眼前铮铮铁汉的嘴里说出,带着一种独特的凛冽之气,回荡在姬寒耳中。
姬寒听到了之后,不卑不吭的拱手对着那铁汉拱手,神色淡然的说道:“在下零陵士子姬寒,见过国君,方才无状之举,还望国君莫怪。”
那铁汉双眼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姬寒,眼皮微微合上,只露出一条缝隙,让人不清楚他现在的眼神,用着浑厚凛然的声音询问着:“你就是黑羽小子培养出来的弟子?”
姬寒再次拱手说道:“在下乃是送信之人。”这一句话模棱两可,既没有说自己不是黑羽弟子也没有说自己是不是国君要的人。
那铁汉淡淡的“嗯”了一声,随后便沉默了下来。
房间内一时间陷入了沉默之中,大约过了几分钟的时间,姬寒从怀中取出一个皮筒,里面装着的自然是用来书写信件的竹简,姬寒双手托着竹简将他呈递了上去,嘴里说道:“这里面是我这一次要送的信件,请国君过目。”
铁汉接过皮筒,打开之后将竹简取出,开始看了起来。
“十六年一别,君以登高位,鹤时常挂念,念当年之约,自遣弟子赴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