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宴雅臣、搬演百戏的集仙殿,却成了皇帝孤身伏案、秉烛痛省的场所。越看,他就越无睡意;越读,他就越感惶骇。“竟有这等事!”“竟有这等事!”……
远者不说,就在自己宸居之地的京畿诸县,因大旱造成的饥荒,已使上万户人家外出逃荒;宫闱中的用度,除皇帝本人外,后妃之下,已只能供给制度所订的十分之二、三,且也渐不能支!按常例去东都洛阳避荒吧?洛阳本地,也和附近的河南、河北、山东等道一样,正在漫天飞蝗侵袭下苦痛呻吟,告急文书、日见三传……“汴州治所,已屡见以人为食,易子为食!”这是汴州刺使倪若水的禀奏。省到这样的奏疏,李隆基又抚案三叹:“竟有这样的事!”他仰身御座,望着案上的长信宫灯,苦闷不堪地吁着气。
在殿侧的小案上翻检着皇帝已阅批过的谏疏,把御批往黄敕纸上转录的高力士,担忧地暗窥着已整整三夜未阖过眼的皇帝的一举一动。这时,他见皇帝依座长吁,忙朝立于漆金大柱前的两名宫女以目示意,那两名宫女立即会意地悄悄转入殿后,有顷,二人分别端着龟纹彩图的小金盏,徐徐走到皇帝座前,轻柔地说:“请大家饮露!”
李隆基闻奏,这才回过神来,朝两名捧器宫女微微一点头。两名宫女忙揭开盏盖,一股淡淡的含着甜味的桂花香气,便飘入李隆基的鼻中,他被这气味,诱发了一丝饮服的欲望,便伸出手来,朝盏中拿匙。可是,就在那一瞬间,他的目光却停在了端盏宫女的身上。他那么细致而专注地打量着她,那神情,那目光,使端盏少女感到遍身如火烤、油烘,又似春风徐拂,温汤触抚!天子的这种顾盼,对她说来,预示着不异登仙的前景啊!她觉得自己快要承受不住了,她想笑,不,是哭!痛快地大哭一场啊。
就在这时,皇帝那异样的目光却又转到了她身边那位宫女的身上,也是那么细致而专注。她的同伴在惊慌之中,一头跪伏在皇帝的足前,手中的金盏也差点滑落地上……
“起来吧!”皇帝轻声地唤她立起,又朝那惊慌、痴迷的捧盏少女注视着。他看到:
稍稍近前的宫女,体态丰硕,发髻高大,髻前饰着玉簪步摇,那珍珠流苏,因佩者心境沸腾,在不停地摇晃。她外披紫色纱罩衫,衫上的龟背纹尚隐约可见。由于上身未着短衣,从那薄纱下透出丰满的前胸和圆润的臂膀。她那朱色长裙上,织有斜格花纹,白花宽带紧束在酥胸之下。朱膘色的帔子,轻披在紫色纱衫外面;紫白色花纹的银丝衬裙,长过纱衫,微微拖曳于地。
另一位宫女,苗条的身躯上披着紫绿色的花帔,内罩有深白色菱花织纹的纱衫。胸下的夹缬长裙也曳于地面,更显得典雅而富丽。
“咚。”
轻轻地一声响,使两名不知所措的少女微微回过神来。
她们看见皇帝已收回目光,将匙放回了金盏。复又长叹一声,木然地依靠在御座上。
高力士见状,忙走过来,将两名被皇帝弄得惊骇万状的呈露宫女遣回后殿,然后诚惶诚恐地对李隆基说:“圣人食寝俱废,已使阖朝震骇,望大家暂缓圣虑……”
“国势如此,尔为我家老奴,岂可谏朕懈弛!”李隆基悒悒不乐地坐起身子,长叹一声,说。良久,他又立起身来,问道,“明日可是中秋?”
力士忙答:“正是中秋。”
“速传朕口敕:明日戌时,文武百官正五品以上,可携内眷,会聚集仙殿,与朕同赏月节。”
“奴婢领口敕!”力土听皇帝发出这道口敕,心中一喜,忙跪答后就要去传敕。
“力士,”皇帝却又转身唤住高力士,“尔尽快归来,随朕去皇后宫中。”
“奴婢遵谕!”
大唐开元二年八月十五日,戌时。大唐西京东内集仙殿廊,冠盖云集,御香飘荡。
应敕入宫的正五品以上文武众官,在姚崇、宋璟、卢怀慎、陈元礼、王毛仲等人的领引下,由高力士按班分序导于三层玉墀上席阶而坐;众官的夫人,由太上皇第八女、皇帝八妹金仙观主、太上皇第九女、皇帝九妹玉真观主、皇帝义女明义公主领引,按品依流于殿檐两廊鎏金丝帘内席地而坐,恭候两位陛下,共度月节。
在奉旨众宫中,由广州归朝不久的宋璟自然成了众人瞩目的人物。这位以吏治精明、刚鲠异常闻名朝野的老元戎,虽比姚崇年岁较轻,但外貌上却显得较右相苍老。此时他和姚崇并肩而坐,令众官感到这朝阁似乎被两根顶天大梁牢牢地支撑着。经历了则天太后、中宗、睿宗、本朝四朝的老相国宋璟,其身左身右,非同年,即其部属故旧,但这些人,除了向他以目致敬而外,别无寒暄。长年累月的交往,使众官深知,眼下兼着刑部尚书的老相国,素来风度凝远,人莫测其际。数日前,皇帝特派高力士前往百里外的驿站接其诣阙面君。面对这位连东宫太子都尊称“阿兄”的内侍省长官,风尘仆仆的老大臣,只向黄敕山呼致谢,在一百多里的归途中,竟无一句话与力土交谈!皇帝得知后,嗟叹良久,召见时亲下御案,立而询之。今夜,因旱灾日久,月华被薄薄的黄沙掩去了几许清辉;但集仙殿廊,补修未毕的东大内,却因这位重被皇帝召返的股肱大臣的出现而增辉。
大殿檐下,鎏金帘内的气氛,却与玉墀上那肃穆庄重的气氛略为不同。
内眷奉敕进宫伴两位陛下节庆之事,从高宗之朝起,并非鲜见之事;但是,自今上一统朝政后,本度敕谕内眷入宫共庆月节,便属罕见了。虽说敕令早在今天辰时便已晓谕文武百官,但内眷们仍抱怨传敕内使宣敕太晚。奉敕命妇们,有的来不及细整晨妆,便驱车前往珠宝首饰店堂,选金钗、择玉簪、定花钿;有的急往绫罗商贾处,试彩绫,量丝罗,制华裙;有的奔波于东西二市、南北大街、一百一十坊,在争奇斗艳的菊花丛中精选细寻簪花上品……有多少府邸,无数宅院,被这些兴冲冲而又急切切的贵妇搅得仆婢奔忙,阖府不宁。此时,她们虽矜持地归位入座,但那精心描绘的蛾眉下,那双双灵光流动的眸子,却在暗自打量着别人,同时也揣度着自己妆束的得失。那微转的项脖,使珠光摇曳,佩环叮咚。
“两位陛下驾到,众官及命妇接驾哪!——”从集仙内殿,传来宣呼太监一声呼唤。众官的目光从宰相行处收回,一齐立起,振袍、正冠、撩裙、收履。在高力士拂尘的指引下,向大殿中门齐齐跪下去。
奇怪!一反宫中惯例,伴随两位陛下的,只是两队中官、一队执灯宫娥,并无热烈的应时之乐回荡于东大内。
“嗦嗦,嗦嗦……”
庄重轻微的步履声停止了。
“臣等,恭迎二位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妾等,恭迎二位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内寂然。玉墀上,鎏金帘内,传来洪亮的山呼朝拜声。
“众卿,平身!”
大殿,传出皇帝、皇后的口谕。
“谢恩!”
皇帝与皇后在宫灯导引下,出现在大殿正门前。几乎就在这一瞬间,众官及命妇们似乎受到了极其强烈的刺激,他们那一双双望着皇帝、皇后的眼睛,都在发僵、发直!
两位陛下的头上,虽仍戴着皇冠,但皇帝身上,只穿着一袭滚龙布袍,足下,蹬着黄丝葛履!皇后身上,只穿着一袭惨紫罗裙,足下,露出并无珠宝镶嵌的云头履!
一些盛装命妇,似乎悟到了什么,有些慌张地向人后缩去刚才还深怕显示不及的身子。
“吭、吭、吭!”“砰!”
“吭、吭、吭!”“砰!”
就这时,从众官及命妇身后传来一声声沉重的步履声,以及放物着地之声。
一批批宫中杂役纷纷搬来抬盒,放于玉墀下的宽坪中。杂役们打开盒盖,显现出满盒满柜的金银器玩,珠玉锦绣。
“今上这是了?……”卢老相国能很快地从两陛下朴素异常的衣著上悟到皇帝此举,和任命自己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是,当他望着这堆积于集仙殿下的金银珠玉时,不禁朝宰相姚崇投去迷惘的目光,“难道要犒赏功臣、命妇?……那两位陛下衣著尚不沾珠宝,以示俭朴;赐人珠宝,又示臣工们何意哩?……”
右相回答卢相的目光既饱含赞扬,又充满着期望。
“陛下有敕谕!”这时,高力士朗声向惊愕的人们宣告着,众人收目、转身,肃然地面对着立于大殿正门前的皇帝李隆基。
微斜的月光恰好映照着皇帝的面容,只见他扬起剑眉,语气凝重地下着口谕:“前因失政,至使风俗奢靡!即令有司,将乘舆服御、金银器玩一并销毁,以供军国之用;其珠玉、锦绣,焚于殿前,后妃以下,毋得服珠玉、锦绣!
“并敕:百官所服及酒器、马衔、镫,三品以上,听饰以玉,四品以金,五品以银,自余皆禁之!妇人服饰从其夫、子。其旧成锦绣,听染为皂。
“特敕:自今天下毋得采珠玉,织镣绣等物,违者杖一百,工人减一等!即罢两京织锦坊!”
百官及命妇们听着这庄严的宣敕声,不少人只觉得心头阵阵发热。卢怀慎等大臣,更觉得那热浪直冲,咽喉,眼角。
“朕谕天下,”稍作停顿后,皇帝又怀着愧疚而果断的心情,高声宣敕道,“因麟德历年久失修,至使太史推算有误,而谬奏日食不食之祥瑞。朕失于察,而率众官相贺,是诬天也!今着一行于太史局另行推算,以正天时!
“从今以后,君当明察,臣当尽忠,共创盛世于当朝,毋得再奏祥瑞!”
“臣等谨领口敕!”应着皇帝的宣敕声,帘内墀下传来一片领敕之声。
月华,几被焚毁金银锦绣的浓烟蔽尽。但在满朝文武有识之士的心底,却升起了振奋人心的希望之光!
皇帝的两道敕令,乘着月华,飞出宫禁,随着急驿传递,下达到各州府县。
皇帝的两道敕令,点燃了更多的火堆,给全国官民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有着“广袤三百里梁园”美称的汴州,在朝廷钦差的眼里,却是一派惨不忍睹的景象,从孟州往东起,直到汴州交界处再往前行,数百里路程,沿途四野,都是被飞蝗摧残得只剩下枯杆腐根的荒丘芜田。秃枝依傍的村院,不见人畜,少有炊烟。偶尔几声鸦啼,却似空谷回声,显得那么凄凉。接近汴州城廓,渐渐可见行人,阡陌中也现出几块绿色;但是,愈近其城,雾愈浓,几乎令人窒息。原来,就在官道边,田坎上,院落旁,处处设着香案。有的香案旁,是身披袈裟的和尚;有的香案旁,是手执桃剑的道士。他们在面黄肌瘦的百姓之中,诵经、念咒,向天祈祷,敬请飞蝗大神归返天宫。锣钹鼓磬,似泣似嚎,一座大城,天昏地暗,山水牺惶!
容颜黯然的汴州刺使倪若水,率着随从,在接官驿前,迎来了朝廷赈灾钦差;但是,他虽一面从钦差手里接过御笔亲书的抚慰诏书,跪地山呼,望阙谢恩;同时,对钦差随从侍卫的众多,仪仗的辉煌,却面露怨色。不要说钦差一行寝食无力支持,就是那上百匹如龙似虎的骏马马料,也无处措办呵!他默默地勒马前导,领着钦差一行,前往相国寺按制朝拜。心里却烦恼愁苦不已。
相国寺在刺使衙署的东面,南临汴河。寺院原址,本是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所建的“建国寺”。后因兵火毁坏,于四年前,由今太上皇李旦下敕,在此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