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国魂-第4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绍明长长出了口气。
也只有他才明白,此时的退让,并不只是军事上的退让。日本人明知兵败在即,依旧奋力一搏,打的就是赢得谈判桌上更多筹码的主意。北京已经传来消息,日本政府通过英国、美国相继转达了和谈的请求。在这个当口上,一旦让日军突入直隶平原,很可能就为奄奄一息的日本赢得一丝生机。
历史上,就是这个弹丸小国,托庇帝国羽翼之下数千年,从文化到文字乃至于方方面面都是从老大的帝国身上照抄而来,进入近代,猛然翻脸,不但狠狠咬了一口,还险些将老大的帝国鲸吞下去。五十年悲剧,半数国土沦丧,直接见解牺牲的军民以千万计!日本与中国,几乎从地缘上就决定了,从一开始就是死敌。尤其在近代化的今天,如果不能有效抑制日本,就等于在家门口埋了一颗定时。穿越一遭,他已经尽可能地引导着这个国家走向另一条道路。可从步履维艰当中,他已经体会到,历史的潮流是多么强大。即便他已经是这个国家一不二的最高领袖,也很难引导整个国民的意志。一旦某一天自己撒手人寰,谁也不能保证缓过来的日本会不会再上演一处下克上!
而且,英国主子纵然抛弃了自己的看门狗,但也决不允许共和国骤然的膨胀。这是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日本此番战败,有自己的努力,短时间内再无振奋的可能。甚至,就是保持独立也是奢望。利益均沾的潮流之下,列强一准儿会蜂拥而至。
如果不能干净彻底地赢得此战,保持一定的强势,绝对会在将来的日本托管行动中,处于劣势。毕竟,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新兴的共和国比之老牌的列强,除了军力上,都差的不是一点儿半点儿。
往近了,日本人突进腹地,已经至少造成了过三百万的流民。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谁也不准还会造成多大的乱子。这种生在自己国家内部的战争,最为令人头疼。如果生在朝鲜,怎么打都随便,反正死的是棒子,关自己什么事儿?也用不着操心,只是单纯考虑结果就好。可在内部,从战时救济到战后治理,每多破坏一分,就会加大一分恢复的难度。
况且,如今各地风起云涌,独立起义之潮汹涌澎湃。其中不乏单纯的革命者,可更多的恐怕是待价而沽的投机者。倘若拖延了脚步,一旦有强有力的外来势力进行引导,幼稚的革命者很可能就会立刻转变为唯利益论者。真到了那个时候,就是另一次的南北对峙,天才知道这个国家距离统一还要有多远。如今之计,只有尽快,迅地结束战争,并将战争的影响控制在有限的范围之内。
现在旁的都没必要,只有咬紧牙关硬撑着。真要撑不住,赶在后路没被断绝,撤出去也就是了……西北援军近在眼前,也许明天就会抵达,张成良也在抽调兵力回援……再顶一顶吧,事情未必就没有转机!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四六零磁石(四)
暗无边际的黑暗那些认识的不认识的前世的今生的人走马灯一般在他眼前转来转去忽然那一张张的面孔都变得飘忽不定猛地朝自己扑过来。
“啊!”何绍明猛的惊醒但随着浑身的巨痛他又倒回了床上。
一直守护在何绍明身旁的杨度见何绍明醒来急忙大声喊道:“医生!大总统醒了!快来人啊!”
随着一阵急促纷乱的脚步声一名随军医生闯了进来而何绍明也挣扎着坐了起来觉外面的天竟然都亮了?一看腕上的手表才现已经是早晨十点。
惊叹之余何绍明**了**酸疼的脖子尝试着活动了下身体觉除了脑袋有些昏沉外一切正常一抬头正好看见了脑袋包得和粽子一样的高明进门。
何绍明没等高明说话一把拉住了他询问道:“我昏迷了多长时间?外头怎么样了?”
旁边医生赶过来双手托着何绍明的身体道:“大总统你别急连日**劳精力透支情绪不能过于激动。”
高明**了**嘴唇道:“主峰防线还在手中左翼阵地还有18团能联系到其余的……眼下局势很不乐观所有的预备队已经填了上去全师上下尚有六千余能作战的士兵。”
不用说瞧瞧高明浴血的军衣何绍明也知道堂堂少将师长都拼成如此可见此刻军情已经到了十万火急的地步了!也不知道在他昏迷的时候阵地几次易手又顶住了多少次疯狂的攻击。
毫不夸张的说整个二郎山已经变成了一块巨大的磁石!两路日军蜂拥而至就仿佛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一般。现在已经十月二日早晨就在昨天夜里迂回包抄的日本第一军两个师团如期而至立刻就起了对第二师右翼阵地的凶狠攻击。于此同时还分出一部继续北上希图彻底截断第二师的退路。
一场酣战整个右翼已经彻底失去了联系。指挥部七拼八凑甚至将何绍明的卫队都调集了上去可至今仍然没有回音。只是听着远远传来的枪炮声大家伙知道右翼还没有完全沦陷。到底能撑到什么时候谁也说不准。
右翼阵地本就地势平坦如今被分割成一块块没了补给已经到了弹尽粮绝地地步了。满脸硝烟浑身鲜血地不到百名守军也即将走到生命地尽头。日军不要命的攻击下他们已经被日军切断了后路。
在焚烧了主地堡内地文件军令后不到百名士兵齐聚一起分了最后的弹药有的干脆就抱了炸药包。此时此刻没有一个人打算投降。从参军的第一天他们就被告知军人就是要为国家流血牺牲!而他们并不知道正是他们在国家、民族危难关头。用血肉之躯撑起了中华民族地钢铁脊梁。这是一种任何强敌都无法战胜地意志。
日军步兵冲击地呐喊越来越近了。一名少尉带领着最后地几十名官兵对日军实施反突击。十几名伤员则留在地堡中。用仅存地弹药向日军**击。
在共和国万岁的呐喊中几十名弹尽粮绝、疲惫不堪的中国士兵迎着初升的太阳跌跌撞撞的迎向了日军的攻击队形。
他们就仿佛投入水面的石子一样瞬间便被淹没。
望着密密麻麻争先恐后涌上来的日军一个伤员拉着了一根导火索笑眯眯的望着越来越近的日本兵。
一声惊天巨响!爆炸腾起巨大的蘑菇云远在几里之外依旧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爆炸是从右翼阵地方向传来的望着冲天而起的烟柱何绍明知道右翼已经彻底完了!他心里只是不住地念叨着援军援军……到底***能不能及时赶到?
此刻日本第一军长官黑木为桢不顾参谋警卫人员的劝戒跨过层层叠叠的尸体走上了硝烟弥漫的阵地。
黑木为桢放眼望去在废墟之中到处都是毙亡的中日两军将士在一处中国士兵的防御阵地前他停住了脚步!所谓的防御阵地不过是在废墟中临时用门板沙包和尸体加固的掩体而已。
到处都破碎的武器零件每一具中国士兵的尸体上都伤痕累累其中一具中国士兵的残尸周围竟然倒下了十几名帝国士兵!
黑木为桢望着作为工事一部分的中国士兵的遗体呆用自己战友的尸体当做工事?他完全不能够理解中国士兵看似疯狂的行为中国士兵顽强坚韧的战斗意识乎了他的想象。。尤其爆炸前中国士兵的反击这种情况下中国人竟然还能反击?
而他的部下大日本帝国的优秀士兵们已经神情麻木精神萎靡只要一声枪响就会立即趴倒在地瑟瑟抖?而如此境遇下的中国人竟然还能打?
七个师团近八万日军围攻一个师的国防军竟然打了这么个结果……黑木为桢第一次感觉到对这场战争的恐惧和无力拥有这样军人的民族可能被战胜吗?难道这东亚的气运始终就在中国人一边?帝国无论怎么努力也只是个配角?
不甘心啊不甘心!
黑木为桢不敢在想下去了士兵的尸体已经让他麻木了离开这个该死的修罗场是他此刻唯一的念头。
“过去几十年支撑帝国走到现在的难道真的只是一场梦……”黑木为桢喃喃自语着目光中满是懊丧。
一名军官跑过来报告道:“阁下已经完全占领**军阵地是否继续推进?”
黑木为桢回神正色道:“继续攻击……”拼死最后一搏只要拿住了何绍明也许帝国就会多了一个翻本的筹码。那军官敬礼之后就要离去却被黑木为桢叫住:“等等……小仓君请你以后尊重我们的对手中**人很了不起。”
小仓愣了愣随即肃容道:“我明白了……命令近卫第二师团继续起对中**队的攻击。”
与此同时头脑依旧昏沉的何绍明根本不顾杨度、高明等人的劝说下令将所有可以战斗的人员汇聚起来。
自己贴身的卫兵作战室的参谋参军之后就没打过几子弹的后勤兵……仓促汇集起来在他面前排列了松散的队形。这几乎就是最后的力量!右翼枪声彻底沉了下来已经肯定陷落。而他要用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去起反冲击……
对于部队展开情况最为了解的他说的兵力情况都是再现实不过。大军是按照原来战役想定所部署的日军如果真是已经突破了右翼而在正面战场根本无法抽调兵力的情况下以区区几百人的兵力迎击上万日军其九死一生可见一斑。而且最重要的是即便等到了援军他们也不见得能将鬼子挡住!
到了此时此刻支撑着何绍明依旧不后撤的只剩下一个信念:难道自己真的没法给这场战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先前多少努力到了最后还就得功亏一篑?就眼瞅着一场好端端的借此可以赢得百年国运的战事因为一场局部的失利而让这个世界幕后的黑手大做文章将自己到手的果实让出去?
真是只手补天谈何容易……原来这天裂得却如此之大!想想后世垂近百年无数仁人志士以身而为五色石填进去这才勉勉强强拜托了掣肘。
可自己是穿越来的啊!那个什么主角定律呢?无敌的运气呢?怎么***什么都没有?逼得自己一步步跋涉用了这么多生命来献祭甚至不惜将自己也填进去难道到头来换来的不过是一纸狗屁的和议?天命天命……老子偏偏就不信这个邪了!
他蠕蠕着喉结半晌也没说出话来只是用目光扫过去一张张年轻而激愤的脸孔映入眼帘。每一次颔点头都会换来众人愈挺直的身姿。
朝鲜转战三千里辽东杀了个血流成河那么难的甲午都让老子给改写了如今兵锋这么盛有这么信任自己的士兵有整个北中国人民的支持老子只要挺过这一关就是小日本的末日!
何绍明怔怔良久神色变得凛然用力一挥手:“出!”说罢已经提起一把步枪当先而行。
拼凑起来不到半个营的士兵一言不快跑动当中排着参差的队形脚步或许有些凌乱可那股一往无前的悲壮气势足以震撼人心!
越过一个土丘远处的日军已经跃然在目作战室的参谋们已经充当起了下级军官高声喊着:“构筑阵地构筑阵地……”三百多号人各自找着掩体**弄着各式枪械准星对准了日军每个人脸上都是坦然……平静的脸上仿佛昭示着他们是民族的武力国家的武力就是这个国家民族的血肉长城!
冲击过来的日军越来越近猛然激烈的枪声从其后方传来正在起攻击的日军似乎有些懵一时间停住不知是该进还是该退。
一名参谋不顾危险攀上一处高坡放下望远镜已经是满脸的振奋:“援军援军来了!”
四六一席卷(一)
1897年1o月2日生在中国淮北平原的这场关系着中日两国命运乃至于东亚整个格局走向的战争终于进行到了最后的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