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国魂-第3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幔虐哺Ц鞯匕傩盏幕炭智樾鳌R桓碧焖吕匆膊慌碌哪Q5谷猛饨缬行┟蛔磐纺裕苁怯行┤嗽诓虏猓巡怀闪偈闭媸撬姥甲幼煊玻蛩阌部沽耍
当然,这只是表面。暗地里,伍廷芳马不停蹄地四处奔波,一个照会接着一个照会,跟各国公使商措【‘文’】不停。美国人【‘人’】奔着钱,何绍明【‘书’】需要展经济,既是【‘屋’】合作对象又是竞争对手,以这次胶州湾事件为契机,二者讨价还价不休,谈判的内容早就不只是针对此次事件了。英国人则想拿何绍明当枪使,何绍明也想借用英国人的影响力,取得其支持。既然都是一个念头,那如何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就成了谈判的焦点。
一次次的商谈,一次次的会晤。仿佛故意让一**七年充满了意外一般,先是临时政府与美国人公开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公开谴责了德国于胶州湾事件中的侵略行为。紧接着,英国”人又在报纸上讽刺德国‘在远东实施了一场卑鄙、拙劣、低能而失败的侵略战争’。而早在事件曝光第二天,一向嫉恨德国人的法国人,同样的讽刺挖苦早就满天飞了。如此,列强几个主要国家先后表声明谴责德国,瞬间让德国处于国际舆论的被动不利局面。一如何绍明所想,临时政府如今处在了一个受害者的位置上。只是这个受害者貌似没什么损伤,反倒把人家打得鼻青脸肿。
继英美公开声明之后,此次事件的主角,德国人终于有了动作。徳皇威廉二世,在一次公开演说中强调,胶州湾事件只是一次误会,他将派出亨利亲王访问北中国,就胶州湾事件以及俘虏一事进行磋商。
消传回,举国震惊!多少年了,凡事沾了洋鬼子的边就没有不吃亏的道理。按说这次何绍明下狠手,狠狠揍了一通德国人,德国人理应恼羞成怒挥以老拳啊。怎么着就软了,还专门派了个亲王低三下四过来商谈?南满小朝廷上一片目瞪口呆,老太太慈禧大雷霆,指着奕匡的鼻子问德国人怎么就成软柿子了。
奕匡心里也是苦,心里头不住地咒骂着德国佬,什么***的世界第一6军,什么***世界第二海军,小打一场就怕了……窝囊废!
倒霉的奕匡献宝不成,反倒被盛怒的慈禧降半级罚俸半年,外加闭门思过一个月。相比于失望的南满小朝廷,各地百姓可谓是民心大振!
北京城,**前,刚刚铺就而成的长安街上挤满了兴高采烈的百姓。正赶上正月十五,这才日头西陲,各式花灯就从街头摆到了街尾。三三两两拥挤着的人们,一个个笑逐颜开。甭管认识不认识,见了面难免都说一嘴:“嘿,听说没?何帅把洋鬼子打服了!”
愉悦的气息上升,将京城里多日的阴霾一扫而空。那气氛,比过年还要热闹。老少爷们不懂什么国家、国际大事儿,就知道何帅那是个爷们,连洋鬼子碰见了都得服软!让洋鬼子专门派了个什么亲王来谈判,这等盛事自打康乾之后就没有过!此刻人们心里头,就是一个扬眉吐气!
月到中天,**大开,钟鼓楼上的钟声响个不停。何绍明携着一干临时政府军政要员出现在了**城楼之上,又秀了一把与民同乐。
下头的老百姓一经现,立即呼声震天。一开始还乱糟糟的,到后来统一成一个口径:“何帅万岁,关东军万岁!”
何绍明笑着朝下方挥舞着右手,左手揽着小安妮的肩膀。小姑娘仿佛被热烈的气氛感染了,笑得眼睛如同月牙一般道:“爸爸,他们为什么喊你的名字?”
何绍明笑而不语,妻子佩顿摸了摸小安妮的脑袋,道:“因为你爸爸赢得了一场军事上、政治上的胜利,给了所有人信心,所以大家爱戴他,欢呼他的名字。”
“信心?”小安妮似懂非懂。
何绍明在一旁却已经魂游天外……是的,信心!我已经建立了一支铁军,给了这个民族勇气。又用一场又一场的胜利,给了这个民族自信。我还要继续走下去,一步步,将这个民族丢掉的魂魄,彻底找回来!
‘砰砰砰’,无数朵礼花在夜空中绽放,夺目的光彩照亮了每个人的容颜。这一刻,所有人目光中都透露着一丝沉醉……
三五七无题
山东,济南府。
府衙后宅,袁世凯悠闲地躺在躺椅上,任由身旁的小妾轻柔地拿捏着。冬日里的阳光透过窗棂,室内的光线有些模糊,收音机里头放着京剧《苏三起解》,引得袁世凯摇头晃脑地跟着哼哼。
德国人被打了一脑袋包,英国人在一旁又落井下石,最后不得不妥协。亨利亲王还在路上,这头,一个代表团已经提前到了胶州进行谈判。谈判的事儿都是归外交部伍廷芳负责,没他袁世凯什么事儿。听说德国人横得很,没事儿就拍桌子瞪眼,还总骤然退席。气氛紧张的不得了。今儿你以为怕是谈不成了,两国很可能交恶,可第二天,德国佬还是耷拉着一张驴脸磨蹭着坐在了桌子的对面。
南宁那头倒是一片沉寂,慈禧得知德国人服软,一口气没顺过来大病了一场。关东军在胶州湾的这场胜利,其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起码现在江南各省督抚明显对着南满朝廷就换了个态度。尤其是四川、江西,偷偷摸摸派了人上北京,跟何帅开始眉来眼去了。这南满也就是苟延残喘罢了,说不定那一天大帅动了心思,十万大军挥师南下,旬月间定然一举平定。
相比于南宁的如丧考妣一片哀鸿,北京则如同初生的旭日,一派蓬勃。经过三个月的整合,临时政府逐渐完成了结构重组,各个部门都开始行使其职能。从立法、执法到商业、治安等等,一切都走上了正轨。外界老百姓可能还感觉不出什么,可袁世凯从北京一份份签的政令可以瞧出,何绍明正尝试引导着整个中国走上一条新的道路。
什么道路?法制的道路!可真要做到,那是难上加难。
什么法律、什么法治百姓是不管的,这也难怪,五千年来中国从来没有法治这个概念,而是要以仁治国。虽然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一说,可这毕竟只是挂在口头上的,实际操作起来,谁又会当真呢?
当真得不是没有,秦始皇靠法家治国,二世而亡。李林甫以法治政,却落了个口蜜腹剑的名声,死后还被抄家亲属流放。接近法家的张居正在历史上名声稍微好一些,可他的结局也摆脱不了死后抄家、亲属流放的命运。
既然有这些前车之鉴,谁还要真的相信依法治国可以天下大同,那也太幼稚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畏之?同样,既然大家都不拿法律当回事,你现在突然说要依法治国,对这些百姓而言,跟看到天外来客也没多大区别。
就说关东如今修了大半的铁路网。一方面老百姓对火车的高赞叹不已,另外一方面这些老百姓又不把火车要撞死人当一回事他们以为开火车的只要看到铁道线上有人走,可以马上将火车度降为零,或者放慢度,以跟他们步行一样的度边开边跟下面百姓聊天呢!真出了问题,往往民情激愤,跑到政府门前去闹事。
政府一方面要维护法律尊严,另外一方面又要为民做主,要以百姓利益当成自己切身利益,要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谁的地界要是搞的民情沸腾,那谁的官也算是当到头了。
可这世界上又怎么可能世事都如此简单?有了铁道线,沿途百姓经济可以展,有了铁道线,又要因百姓不守法而死人,最后只能是矛盾,让你对铁路既爱之又恨之。
政府虽然喊着要遵守铁路法,违者生死自负,但真死伤了人,到最后不得不还是掏银子平息纠纷:你总不能因为这事闹到最后让百姓起来造造反者的反吧?说出去都笑掉别人大牙!
听说察哈尔那边最后为了避免死伤更多人,干脆在铁路线两侧用军队用的铁丝网搞起了无人区,让所有人都无法穿越铁路线。
那些铁丝网都是有倒刺的,翻越铁丝网死不了人,可那疼痛劲却让你不想再翻越前面的铁丝网,最后只能放弃过铁路线的想法。
想过可以,每隔一段距离在铁路线下专门挖出来供人行走的立交地道,你要过也只能走那里。
刚开始,百姓很想将妨碍他们的铁丝网撕”个稀巴烂,只是这铁丝网有些出乎他们理解范围,不管是用锄头还是用镰刀,或者用木棍,任你怎么打,它也还是横在你面前的拦路虎。”
可老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有的老农就因为多走了几步路,干脆跑到铁匠铺专门打造了大剪刀。将铁丝网活生生凿出个口子来通行。就单单是铁路一项,从老百姓身上就能看出端倪。而要全面实行法制,谈何容易?
袁世凯曾经抱着脑袋苦思了数日,最后也唯有感叹,难,难,难!袁世凯没去过美国,只是从何绍明等人的描述中大略知道了这个国家的社会形态。可袁世凯愣是从窥其一斑中断定,若要实现法制社会,除了在政策上进行必要的倾斜,没有十几二十年的教育,根本不可能!而这种教育,跟现在关东军的所谓精英教育完全不同。那是一种全民式的普及教育,也唯有如此,整个社会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实现法制。
袁世凯也知道何绍明的难处,不说别的,和袁世凯相比,何绍明需要面对的问题更多,体会的压力也就更大,以前控制区比较小的时候,需要处理的事情比较少,难度也不是很大,现在不成了,半个中国已经成为关东军的领土,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层出不穷,相对的何绍明肩膀上负担越来越大。许多问题,他已经不可能做到事必躬亲。只能权利下放,交给差不多的人去负责。
“老爷,您琢磨什么呢?”
小妾轻柔的一口吴语将其从沉思中唤醒。袁世凯捏了一把能滴出水的脸蛋,邪笑道:“老爷我啊,当然是琢磨国家大事呢。”
说话间上下其手,将小妾弄得娇喘不休。小妾脸色涨红,翻着白眼嗔道:“老爷……您就是这么琢磨国家大事的?”
望着小妾勾人的眼神,袁世凯差点儿就将其就地正法了。可随即又想起,昨儿在北京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来。会议上,司法部长唐琼昌居然提议实行一夫一妻无妾制。大意是从一**九年起,禁止士绅等纳妾,说是要追赶文明国家,与国际接轨。姥姥的!大老爷们在外头打拼图的是什么?一个是娇妻美妾,另一个就是给妻子儿女留下份家业。你唐琼昌个假洋鬼子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好嘛,这得得罪多少人?此令一出,怕是全天下的士绅都得反对。这等于是把这帮人推到政府的对立面。
再者说了,就是大帅何绍明不也三老婆么?
袁世凯正胡思乱想着,外头脚步声细碎。管家在门口叫道:“老爷,太谷号的掌柜派人来递了帖子求见。”
“太古号?戴庸?他来干什么……”戴庸这人为人老练,虽说无意间跟袁世凯这位山东说一不二的人物攀上了交情,可一直低调,逢年过节也只是送了关东军政府规定数额以下的礼品,对他袁世凯一向敬而远之。此番到访,必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琢磨了一下,袁世凯道:“请到偏厅,我这就过去。”
袁世凯拾掇了衣着,快步到了偏厅。一抬眼,正见着戴庸手足无措地坐在那儿。一见袁世凯,戴庸腾地一下就站起了身子,“诶哟我的袁督导,可算见到您了!”
“哈……戴老板贵人事多,此番不知……”
没等袁世凯客套完,戴庸已经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