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全传-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句话:水月寺鱼游兔走看看左右两侧,没有其对句,显然是一句待对上联,纪晓岚仔细端详,发现平易中自有奇崛,对上此句,绝非易事。
句中词语含义颇深,水中有鱼,月中有兔,水、月、鱼、兔互相呼应。这便是其中奥妙,所以多年来,没有人能对出下联。
张梦徵看在眼里,便笑了一声向外甥问道:〃昀甥儿,可否对上下联?〃纪晓岚说:〃这有何难。我以'山海关'对'水月寺','虎跃龙飞'对'鱼游兔走',下联即是:山海关虎跃龙飞。
舅父连声说好。纪晓岚取出笔墨,在柱子上写出下联。游人们围拢过来,交口称赞。都说这下联更佳,山中有虎,海里有龙,虎啸龙吟,气势非凡,山、海、虎、龙遥相呼应,远远超出上联的意境。一位老人看了捋着胡子说道:〃妙哉!绝哉!这位公子真乃奇才!〃回到外祖父家。舅父将纪晓岚的对句诵给张雪峰,张员外神色飞扬,惊讶地说:〃好!好!对得自然贴切,天衣无缝,看似信手拈来,毫无雕琢之感!外孙确有禀赋,要发奋用功,将来一展宏图。〃晓岚连连称喏。
转眼间已半月有余,纪晓岚拜见过了不少沧州的学者名流,有时请到一帮年轻后学来到上河涯,吟诗作赋,觞筹交错,每天忙个不停,反到把文鸾冷在了房里。
这天夜晚,他特意带文鸾出去走走。秋季的夜空,月明星稀,银光泻地,晓岚带她来到河边。清风徐来,渔歌轻扬,两岸灯光互相辉映,水面渔火灿若群星,一片优美的夜色,把两个年轻人的心搅得痒痒的。
纪晓岚一手接着文鸾手中的灯笼,一手拉紧文鸾的手,文鸾挣两下挣不脱,柔嫩的细腕便停在了那里。二人也不言语,找块石头面对河水坐下,肩和肩贴在了一起,仿佛都听到了对方的心跳。许久许久,文鸾的心乱跳不已,她盼望纪晓岚伸开双臂,将自己搂在怀里,但同时又非常担心,一旦公子越轨,那什么都完了,自己哪里有抵抗的勇气。。。。。。纪晓岚扭过头来,见文鸾的脸上,映着灯笼的红光,两只眼睛闪着幽亮的光芒,像那天边的星星,放射的是遥远而又强烈的火焰。他动情地说道:〃文鸾,我有句话要说,说出来你不会羞恼吧?〃“五少爷,你这是说什么呀,我们作下人的,那有恼主子的道理,有什么话你就只管说吧!〃“说出来你不恼?〃“不恼。〃“当真不恼?〃“当真。〃“果然不恼?〃“五少爷你从来爽快,怎么今天这么婆婆妈妈起来了?〃“那我就说啦!〃“说罢!〃“嗯。。。。。。你答应嫁给我吧!”
文鸾羞涩起来,低头说道:〃五少爷喜欢我,我已经很高兴了。我不过是个丫头,哪有嫁给主人的福份,不但别人耻笑你,就是太夫人、夫人也不会答应。〃文鸾说到这里停了停,又抬起头来,眼睛更加明亮了:〃少爷要是真的疼我,喜欢我,将来就纳我作妾吧,我一定会好好地侍奉您。〃纪晓岚满口答应。文鸾却心事重重地说道:〃一个做丫头的,生来就是贫贱的命根子,不该有非份的念头。那年刚来水明楼,太夫人讲的,那个命中注定要作小的姑娘,一直记在我的心里。前几天听人讲,河对面的佟家花园,又出了一件奇事,少爷也听说过了吗?〃纪晓岚问道:〃什么奇事,你快讲讲。〃文鸾心里已经镇定下来,反而更紧地依在纪晓岚身上,将前不久发生在佟家花园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原来,这佟家花园是沧州最有名的一处园林,本是康熙皇帝的舅父佟国纲所建。它三面环水,林木葱荣,游人如织。
富豪之家常在这里设酒治宴,欢度良宵。可是,常常在这时就听到一个女子的婉转清丽的歌唱。声音哀婉凄迷,动人心扉,有一首歌唱道:树叶儿青青,花朵儿层层。
看不分明。
中间有个佳人影,
只望见盘金衫子,
裙是水红绫。
人们常寻着声音去找,却看不到唱歌之人。那天,有名歌妓被座客殴辱,愤怒之下,自缢在园中树上。穿的衣服,正是歌中唱得那样。人们说不清其中缘故,有的说是吊死鬼在唱,因为它找到了替身,便高兴地唱起来。
文鸾讲完故事,不胜伤感地说道:〃我们穷人的女儿,个个都是生来的苦命,连鬼也拣穷人侮辱。〃纪晓岚仿佛看到了她心上的阴影,便劝她说:〃那都是胡说八道,本不可信。你年纪轻轻,不要胡思乱想。相信我吧,我会好好待你的!〃说话间,他的脸贴上了她的鬓颊,文鸾将脸闪到一旁,嗔怪地说道:〃你毛病又来了?!少爷放尊重些,您是有身份的,将来还要三元及第,怎么好落下个轻薄的罪名!〃“你个俏皮丫头,快让我想死了,什么时候才能让我亲个够?〃说着,用手摇晃着文鸾的肩膀。
〃哎呀,少爷放手。等你功名成就,我由你。。。。。。〃文鸾用手把脸捂起来,不好意思再往下说。
〃由我怎样?〃纪晓岚偏要追问。
她一撅嘴,噗嗤一笑:〃你愿怎样就怎样吗!〃两人的心在这里达成了一种默契,建立了一个共同的愿望,在以后的岁月里,使得他俩常常心驰神往,但命运多舛,始终未能如愿以偿。
纪晓岚从沧州上河涯返回故里,便开始刻苦攻读。读书之余,便寻幽访古,遍交文人学士。
献县本是汉河间王刘德的封地,河间国故地,刘德的事迹广为流传。刘德谥为献王,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兄长,汉景帝前元二年封为河间王。在汉景帝的十几个儿子中,只有刘德大雅不群,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励节治身,好古博雅,实事求是,成为西汉时期儒学派的重要倡导者之一。在汉武帝刘彻即位后,采纳儒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主张。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和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后,书籍流传下来的很少。刘德遂向天下广征藏书,建日华宫、君子馆、诗经村,招揽齐、鲁、燕、赵等故国的儒人学士,在宫内考订轶籍,著书立说。凡从民间征得善本,必抄写好一本送给原主,赐赏献书人金帛,然后将真本留下。这样,四方人士,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以奉奏献王,倘所得之书残缺不全,或字异文残,就召集群儒辩解,去粗取精,去假存真,究明原委,然后勘误订正,整理成册,奉献给武帝。
刘德搜集到的古书,主要是先秦旧书,如《周礼》、《尚书》、《礼记》、《孟子》、《老子》等等,使各类书留传至今。应当说,刘德对中国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刘德聘大小毛公、贯公三位名儒为博士;建日华宫,招纳天下学士,讲学传经。大毛公就是毛亨,小毛公是毛苌,今天看到的《诗经》就是他二人联手整理流传下来的。当时有齐、鲁、韩、毛四家诗说。〃鲁诗〃的传授者为鲁人申培,〃齐诗〃的传授者是仆人辕国圣,〃韩诗〃的传授者是燕人韩婴,〃毛诗〃的传授者就是献王博士毛亨、毛苌。〃鲁诗〃亡于西晋,〃齐诗〃亡于曹魏,〃韩诗〃亡于北宋。惟独〃毛诗〃,由于献王刘德建君子馆作为毛苌传经之所,向天下学士广为传讲,得以流传下来,滋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士。刘德因此成为纪晓岚最为崇敬的先贤之一,这对他的一生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这天,风和日暖,纪晓岚坐上马车,由书童陪伴,来到离崔尔庄百十里外的献王陵,穿过河间国故都乐城,远远望见前面有一座小山,突兀拔地而立。畴旷野,上面白云缭绕,显得异常壮观,仆人讲那就是献王陵。
纪晓岚来到献王陵前,只见一座高大的石牌坊耸立在陵前,牌坊后面一座大殿红柱绿瓦,香烟缭绕。陵上,青松翠柏,陵前石碑林立。最前面的一座高大的石碑上镌刻的是本朝圣祖康熙皇帝的一首诗:问风略先农桑侯,览古颀过礼东帮。
毛氏深诗真独诣,献王得士本无双。
韶开村店春光蔼,雪化溪桥野水泱。
忆我书斋订经义,几多景仰在明窗。
纪晓岚让书童取出纸笔,将这首诗细心地临摹下来,紧接又抄录了明代程敏欧、元代萨天锡、宋代文天祥的十几首诗,最后在一块斑驳的石碑前,端详起来。这块碑,年代久远,历经风雨,残蚀严重,字迹模糊不清,纪晓岚仔细辩认,才辩别清楚。原来这是唐天宝进士张继的一首诗:汉家宗室独称贤,遗事闲中见旧编。
偶过河间寻往迹,却怜荒冢带寒烟。
频求千古书连帙,独对三雍第几篇。
雅乐时兴人已逝,雄歌依旧大风传。
纪晓岚面对献王陵,站立良久。书童在耳旁说道:〃公子,是否也做一首诗?〃纪晓岚摇摇头,道:〃献王刘德功垂万代,历代骚人墨客盛赞已极,实在难以出新。〃谒完献王陵,纪晓岚去县城拜见前任知县吴龙见的夫人汪氏。吴知县在任时,与纪府往来不断。吴龙见死于任所后,由于公子年少,家中无人执掌,以前那帮簇拥在县太爷周围的人,却谁也不肯照应,一下子门庭冷落不堪。公子年少,孤儿寡母,生活日蹇,夫人汪氏心里愤愤难平。一天夜里,夫人做了一梦,梦见丈夫又回到家来,原来的那帮幕僚,一个个奴颜卑膝地来到府上媚讨好,汪氏一见大怒,便向丈夫诉说丈夫去后,有事相求,这帮人谁也不肯援助。丈夫对夫人说:〃夫人错矣!我在之时,任用了这帮没良心的东西,已经错过一次了,现在夫人指望他们以恩报德,岂不是错上加错!〃今天见到纪公子前来问候,心中十分感激,便将梦中之话说给纪晓岚听。纪晓岚听了,劝慰夫人一番,最后不由感慨一声:〃世风沦落,情薄如纸。〃书童看天色已晚,便催促公子上路,汪夫人再三挽留,纪晓岚婉言辞谢。主仆三人乘马车徐徐驶离吴氏宅郏马车驶出县城,此时大地已被夜色笼罩。驶至献王陵附近,纪晓岚想看一下夜幕中的景色,仔细分辩,只看到黑乎乎一片山路。大路两旁,黑魆魆一片,阴风吹来,沙沙悲鸣,阴森恐怖,让人作寒作冷。车铃叮当,马蹄踏踏,打破了夜的沉寂。突然间,车前〃嗷〃地一声怪叫,前面的骡驹一声嘶鸣,两只前腿腾空而起,车夫立刻拉紧车闸,猛牵缰绳,稳住辕马,骡驹前蹄落地,惊恐不前。纪晓岚向车前望去,见前面路上有一黑影。纪晓岚不由得毛发倒竖,不寒而栗。那黑影向近前移动一下,靠近马下,站住了,晃头晃脑。纪晓岚壮壮胆子,仔细看着前面的动静。车夫嗖地一声把鞭子竖起来,厉声喝道:〃什么人?再不闪开,鞭子抽你!〃那黑影转腔转调声嘶力竭地答道:〃不是人……我是两千年前的献县冤鬼。〃纪晓岚在车上站立起来叱道:〃此地汉为河间国,县曰景城,金始改献州,明乃改称献县,汉朝安得有此名?〃那鬼不再回答。
纪晓岚再问,鬼影转身钻入庄稼地里。主仆三人大笑而归。
此后,毛苌传经故地诗经村、日华宫遗址等名胜古迹,纪晓岚一一寻访。一日来到景城,先到书铺拜望冯先生,说起谒陵遇鬼之事,二人哈哈大笑,冯先生说:〃有一事我考一考贤侄?〃“请老伯指教!〃“献王乃刘德公谥号,贤侄是否留意,武帝何以谥号为'献'?〃“据愚侄看来,当以其'聪明睿智'而谥其'献'。〃冯先生道:〃此言甚对。今人多以其献书之事而解其号,实在牵强。贤侄读书辩其真伪,务求甚解,实在可喜可佩呀!〃接着冯先生提道:〃贤侄既有兴致,何不在景城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