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战国做皇帝 >

第179部分

穿越战国做皇帝-第179部分

小说: 穿越战国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着赵王丹依然游移不定的眼神,赵括心底痛苦地呼喊了一声:“小祖宗啊,你若是有惠文王、武灵王三分之一的智慧,又岂能看不清其中的关窍,又岂会这么犹豫不定。”

“合纵,何其难矣”却是平原君赵胜悠悠一声长叹。在平原君看来,此时的山东六国历经战乱纷争,早已是人心散乱,纵然那苏秦再生,怕是合纵也难成大事。

“我王,平原君”赵括高高拱起了双手,高声一呼,那对布满血丝的眼睛,放出两道热切的目光,扫视着赵王丹和平原君赵胜。他期待着这两位赵国最高权力的掌握者,能当机立断,立刻派出使者游说山东列国诸侯,以合纵大军挡住秦军东进隆隆的战车。

赵括也明白合纵之事,艰难无比。但是事在人为,最起码此事赵魏两国已经结成血盟,年前有利用后胜钓住了齐国这条大鱼,有了魏、齐这两个大国的声援,山东列国结成合纵之事,也并非是痴心妄想。

“大将军,兹事体大,以本君之见,还是召集满朝文武,共商此事之后,再行决议为上。”平原君赵胜捋着长须沉声说道,从赵括适才寥寥数语中,他已经嗅出了危险的味道。

但是这关系赵国国运大计的要事,他还想多听听文武重臣的意见。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谨慎的平原君赵胜深明此理,他生怕一时冲动的决断,会给赵国带来无穷的后患。

“善”赵王丹终于从为难中解脱了出来,他向赵括言道,“赵括,莫若在等数日,本王马上召集大朝会,决议此事如何”

“我王。。。。。。”赵括犹豫了一下,他本想再试着去争取,他心底很是焦急,赵国可以等,若是秦国不愿意等,那后果又是如何。

但是待看清赵王丹那意兴阑珊的模样,他知道再坚持下去,这酷爱面子的赵王丹怕是心中要生出几分不快,如此一来,反而事与愿违。想通其中的关节后,赵括面露笑意,拱着双手,沉声应诺。

“赵括呀,卿之忠心,本王明白。此事切勿忧虑过甚,我大赵朝堂名臣良将咸集,待众臣计议过后,本王自会决断”那赵王丹见寻着了把球踢给臣下的机会,他顿时来了精神。看着赵括有些失望地模样,那赵王丹忙温言抚慰了一番

“赵括谨遵我王之命”赵括微笑着,迫使自己迅速地冷静下来,瞬间恢复了平常的面色,拱手回应着赵王丹的劝言。

此时的赵括,在心底暗自庆幸,庆幸自己这历史的先知,早就知道了那秦军接下来的动向,早早地准备了应对秦军的第二套方案。若不然,今日赵括岂不是措手不及。心下想着,赵括渐渐地笃定了下来。

就在这时,只听书房门外一个尖利的宫人之声响起:“我王,梁园先生正在御花园等候”

“回那梁园,本王稍后就去,让他安心等待一会儿”赵王丹冲着门外传话的宫人高声喊道,喊话时,他那眼神分明是猛地亮了一下。

“梁园是何人?”大将军赵括心底想着,历史上可未曾记载过此人的名字,想来属于人畜无害之类的小人物,暂且不去管它也罢。但赵括眼睛的余光,却看到平原君赵胜微微摇了摇头,仿佛对这梁园颇为不屑。

“王叔、赵括,今日暂且如此吧”赵王丹神情显得有些迫不及待,他挥了挥手,示意赵括和平原君二人退下。

大将军赵括和平原君赵胜见状,忙躬身告辞。

待出了王宫,平原君赵胜拉住了赵括,邀请赵括至府中,共饮美酒。平原君也看出了赵括今日心底有些不痛快,他想借着酒宴,好好滴开导一下这位王室宗亲中的后起之秀。

面对平原君赵胜的邀请,大将军赵括慨然赴宴,因为他备用的第二套方案,还需要平原君这位丞相的大力支持,他也想接着酒宴,先和平原君赵胜细细解说一番。

二人赶至平原君府,喝得酒酣耳热之际,赵括将其第二套方案对平原君细细说来,平原君稍稍问了其中的几个关窍,顿时心头一喜,小酒微醺的平原君忍不住对大将军赵括先见之明、谋划之细击节赞赏。

平原君赵胜当场拍案决定:若是大朝会时,合纵抗秦之议未能通过,他当和赵括再次密报赵王丹,倾其全力促成赵括静心谋划的第二套方案。

得到平原君赵胜这个承诺,大将军赵括心头甚为快慰,紧接着又和平原君赵胜连饮三爵,以致谢意。

酒宴结束时,天色已经彻底黑沉下来。大将军赵括辞别平原君,醉醺醺的他在贴身护卫刘侠的扶持下,摇摇晃晃地乘马向马服君府赶去。

初夏凉爽的夜风一吹,马背上的赵括顿时清醒了许多,他抬头望着西方遥远的天际,沉吟道:“秦昭王——应侯范雎——我赵括要出招了,且看我赵括,此番再陪你二人好好下上一盘大棋”

就在大将军赵括等待赵国大朝会的时候,蒙骜的十万大军倒也没有拿出攻取韩国境地时的闪电战气势来,只是安安静静地等着韩国,试图以兵威逼迫韩国、周王室献出汜水之地,兵不血刃地吃下这块肥肉。

几点说明

几点说明

幕,但小生以为,秦军攻占汜水之地、孤立野王城才是长平之战的开端。接下来的情节会有相应的说明。2。传统的观点认为:三晋合谋易上党乃长平大战的序

动形象,接下来的情节会将这复杂的地形做大略的描述。本书中描述的地形和现在的实际地形会有出入,毕竟两千多年过去了,人力开山填水早已改变了原貌。小生的依据主要是文字记载、几份相关的地图,再加上合理的想象。3。上党山地地形复杂,为了将长平大战尽量描写得生

一万票了,希望书友们多砸些推荐票过来,帮助小生早日突破一万票大关。第一卷已经到了**部分,本书的推荐票马上突破

支持,小生坚持写不到现在,诚挚感谢各位订阅正版的书友们再次拜谢各位书友的支持。还是那句话,没有书友们的

第二百三十六章 针尖对麦芒

第二百三十六章 针尖对麦芒

第二百三十六章针尖对麦芒

其实,这并不是蒙骜的本意,而是出自应侯范雎的谋划。前军大将蒙骜前番受了赵括的背后一刀的窝囊气,若是按照蒙骜的意思,他早就挥军南下,一鼓作气打下汜水之地,好好出口气了。他相信十万秦军的实力,更清楚那韩军战力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

这应侯范雎实乃旷世大才,面对大秦东出的铁血大争,此时的他心底沉定得很,很有些气定神闲的味道。因为他自觉为大秦东出而作的谋划一环套一环,早已布置妥当。

眼下秦国一路特使迷惑山东诸侯,一路大军威逼韩国和周王室,如此一来软硬兼施、相辅相成,他毫不担心韩国和周王室会出什么意外。

这些日子,外松内紧的应侯范雎稳坐钓鱼台,他心想:等着再过些时日,且看那韩国和周王室,如何乖乖地把汜水之地献给我秦国。届时,我范雎之名就要声震列国了

韩国求援特使来到赵国之时,秦国十万大军已经威逼汜水之地整整三日。赵王丹看完韩王亲笔写来的求援羊皮卷,这才立马醒转过来,原来大将军赵括所说并非是凭空猜测,秦军所图果然并非仅仅是汜水之地,而是野王、是上党。

赵王丹紧急派出十余路宫人作为特使,迅速地召集赵国朝堂重臣。次日,那赵国入夏以来的第一次大朝会便隆重地开幕了。

在这次大朝会上,大将军赵括又运来了那硕大的沙盘,赵括挥舞着竹节鞭,声调昂昂地陈述着汜水和野王、野王和上党、上党和邯郸之间的要害关系。

随后,大将军赵括一把甩脱那竹节鞭,向众臣拱手为礼,运足丹田之气,将秦军此番东出的真实意图一字一句、环环相扣地慷慨讲解。赵括为了说服赵国的重臣们,为了说服赵王丹,此番将那在御林军中练出来的口才发挥得淋漓尽致。

赵括一番话说完,那响亮的声音绕梁不绝,但满朝堂的文臣武将们却难得地沉默了下来。这大将军赵括料事如神的本领,他们多多少少地都曾领教过。此时闻言那秦军夺取汜水之地,竟然是剑指赵国,赵国的群臣们不以为然的有之,心头凛然的有之,甚至暗骂赵括危言耸听的亦有之。

过了半晌,那上将军廉颇终于憋不住了,他甩了一把那浓密的胡须,开口问道:“敢问赵括大将军,依你之见,我大赵该当如何?”廉颇并未反驳赵括的推测之论,相反地,经过赵括略略地提醒,他这位勇冠三军的百战名将,就知晓了这其中的利害。

“合纵列国,共抗暴秦”大将军赵括转过身来,对上将军廉颇施了一礼,朗声回道。

上廉颇问完这话,却再无下文。只见他缓缓地捋着长须,眯起了那双铜铃般的大眼,默默地沉思着,在心底仔细地琢磨着这合纵到底能有几成的把握,琢磨着魏国、楚国、齐国等大国对秦军此举,又会有何反应。

“若合纵不成又当如何?”一个满是嘲弄的问话声响起。大将军赵括循着那声音望去,只见那平阳君赵豹正拿着一双眼睛,上下打量着自己,显然对自己秦国剑指大赵的论断有些不以为然。

赵豹此言一出,朝堂中的重臣们即刻明白了这位赵国高爵老贵族的意思,左右两班文武,数十道目光齐齐扫向那立在正中的大将军赵括。

面对这些责难的目光,大将军赵括却凛然不惧,他一时间心头火起,向那平阳君赵豹高声吼道:“谁言合纵不可成?且不说合纵可成并非奢谈,即使合纵不成齐等国不肯出兵,我大赵出兵又如何?”

“无知小儿,无知小儿,可曾见识过那秦军虎狼何等凶残?可曾见识过那白起、蒙骜的厉害?”平阳君赵豹被赵括顶得有些怒了,他浑身颤抖着,指着赵括大声咆哮着。

一旁的上卿蔺相如眼见形势不妙,他灵机一动,赶紧出来打了个圆场:“平阳君暂且息怒。以在下之愚见,秦国大军并未一举拿下汜水,莫若,我大赵少待数日。韩王派出的求援特使,想来不仅仅只派向我大赵一路,等等看看那魏、齐、储等大国的动静再说。”

上卿蔺相如素有急智,他这仓促间想好的应对之策,可以说是四平八稳。那其中的意思就是,若各大国决心合纵救韩,赵国自然顺势派出合纵大军;若各大国对此毫无反应,那大赵强自出头得罪了暴秦实乃得不偿失。

赵括所说的上党危局,蔺相如也曾考虑过,但是这位略略知兵的名士,心下以为赵国兵力并不弱,再凭借上党天险坚守,秦国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去。

听着上卿蔺相如之言,大将军赵括向蔺相如这位名士投去了两道感激的目光,同时赵括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在心底默默念道:静气,静气,每逢大事要静气

“蔺上卿言之有理”平原君赵胜理着那浓密的长须朗声赞道,说话时,他面含笑意地望着蔺相如,显然对蔺相如稳妥之议,甚为赞赏。

平原君赵胜话音未落,朝堂重臣附和的声音接连响起。

“臣附议——”

“蔺上卿之言实乃老成谋国——”

“我大赵宜静观其变,万万不可轻举妄动——”

此时的大将军赵括,心底早已恢复了一派澄明,他面露微笑地环视着赵国朝堂的群臣们,心想:“果然不出我所料,静待各大国之反应,想来那魏国、齐国、楚国也是这等对策,若非如此,那秦国的特使王稽,哪能钻得了空子?”

“就依蔺上卿之言,我大赵静观其变最为妥当散朝”少年赵王丹朗声言道。说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