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气安康-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看哪,这个茶花姑娘不是傻,可能是有人给她指错了方向吧。”何妈妈呵呵笑道。
“哟,瞧何妈妈说的,哪有人存心要救她的话,还会给她指错方向的?这不存心坑人吗?”李五娘也笑道。
“至于是那姑娘太傻,还是有人故意给她指错了方向,这我可不大清楚,我只听说,那姑娘被抓住了,还是呼延二公子抓住的。那个茶花姑娘气极了,还狠狠地朝呼延二公子手臂上咬了一口呢。”张嬷嬷又道。
“唉,这个呼延二公子,怎么尽喜欢助纣为虐呢?可惜了这副好相貌……”李五娘略带惋惜道。
“这种人就是花花大少一个,空有一副好皮囊,我的女儿绝对不嫁这种人”何妈妈语气坚决道。
“听说,边关吃紧,明天皇上要亲临校场,亲自点兵,为大军饯行。”张嬷嬷又突然冒出一句。
第一百零六章扬州军校场大点兵
一听到“边关吃紧”这四个字眼,大家的神情不由黯了一黯。
边关一开战,和平的生活就要遭到破坏,谁喜欢颠沛流离,东奔西跑地讨生活?历经了战乱的人们,总渴望平和的生活;而适应于太平盛世的人们,更希望这种太平盛世能够长长久久地维持下去。
“我倒希望朝廷不要征兵。”何妈妈叹了口气说道。她的大儿子入了伍,征兵入伍意味着自己的亲人有可能会战死沙场,也意味着一个完整的家庭将支离破碎,承受永远失去亲人的痛苦。
“希望开拔到边关的军士能旗开得胜,让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张嬷嬷也叹道,神色有些默然。
***
南昭王府后园。
夜已深,躺在床上的呼延浩忽然睡不着了。明天大军就要开赴边关,不知为何,这临行前的一夜,思绪却一波一波如波涛般涌动着,令他睡意全无。
他翻身而起,走出房门。后园静悄悄的,只有清冷的上弦月高悬在半空中,散发着淡淡而朦胧的月华。
他一生的志向是报效朝廷。从八岁那年,呼延老将军把一枚亮银枪交到他手上,手把手地教他习武的时候,他就立下重誓,有朝一日,一定要保家卫国,还黎民百姓一个安定的生活。
所以,在这个奔赴战场的前夕,他的心情是激动而雀跃的。
他微眯了一下眼睛,仰起头,看向半空中那轮弯月。这样朦胧的夜晚令他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他甚至可以嗅到那种熟悉的味道,久违而亲切。
脑海中渐渐浮起一些破碎的记忆残片:依旧是那残破的小村落,有一个小男孩拉着一个小女孩的手,踏着月色,顺着断桥边的小路一直走回家。断桥边的那条小路,可以通到半山腰上,那里有一个猎人小屋改造成的蘑菇屋;断桥的小路的另一头一直通到村头,村口的地方,有一间书塾,那里面有一个须发皆白的教书先生……
然后,他再也想不起其他的什么东西了。再使劲想的话,额头便传来一阵接一阵的刺痛。他是个聪明的人,知道强求无益,便停住思索,深深呼了一口气。
不远处的凉亭,有几盏宫灯明明灭灭,在迷茫的夜色中犹为清晰。
呼延大公子忽然觉得奇怪,好奇心忽起,举步就朝凉亭处行去。
“大哥既然来了,怎么不上来喝一杯?”步阶上的亭子里,传出呼延二公子的声音。在桔黄的宫灯下,他举着犀角杯,朝台阶下的呼延大公子频频举杯。他的身边,侧立着一个小厮,正是茗砚。
呼延浩上到亭子里,见一身月牙白长袍的呼延廷玉又斟满了一杯酒,一饮而尽。而亭子四周,散着浓烈的酒香。
呼延浩脸色瞬时冷了下来,皱了一下浓眉。他的这个弟弟,伤势还没全好,居然在喝酒,不要命了?
“延玉。”他低声喝斥道,“不是说不许你喝酒的吗?怎么又喝上了?”他转头盯了旁边的茗砚一眼,“茗砚,我不是说了过,不让二公子喝酒的吗?你是怎么给我看住你家公子的”说到最后,语气中隐约有些怒意。
茗砚忙道:“大公子,你先别生气,二公子今天特别高兴,所以半夜起来非要闹着喝酒。所以小的……”
呼延浩奇怪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弟弟:“什么事情这么高兴,居然半夜三更闹着要喝酒?”
呼延廷玉拿过另一个犀角杯,斟满酒,递到大公子面前:“大哥,今天晚上什么也不要说,就让我们兄弟俩喝个痛快这杯酒,祝大哥出师大捷,活捉敌方主帅……”他忽地停了一下,深遂的眼眸里有一些别样的东西在闪烁,声音也有些飘忽,“如果真的能够活捉敌方主帅的话,那就太好了”
呼延浩没有听清二公子后面的话语,他看了一下手中的酒杯,再看看弟弟:“好,今天晚上就当你替我饯行,咱们兄弟俩今晚喝个痛快。”说罢,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夜凉如水,月华满地。兄弟俩并肩而立,静静地喝着酒。
呼延浩忽道:“廷玉,大哥求你一件事情。”
“哦?”呼延廷玉有些讶然,看向大哥,见他神色肃然,颇觉奇怪,不由停下手中的杯子,“大哥何须客气?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出来便是。”
呼延浩沉默了许久,才慢慢道:“二弟,你帮我去查一个人,这个人,叫做苏锦云。”
“苏锦云?”呼延二公子轻轻把这个名字念了一遍,过了一会才道,“是个很普通的名字,大哥你要查这个做甚?”他抬头望着呼延浩,忽地目光一闪,欣喜道,“难道大哥记起以前的事情了?”
呼延浩轻轻摇头,脸上现出些许忧郁的神色:“很多事情记不起来,只是这个名字对我来说,似乎熟悉的很,老在我的脑中晃来晃去。所以,我想,这个人,一定与我有着极大的渊源。”
“大哥请尽管放心。”呼延廷玉按着大公子的手,“大哥吩咐的事情,廷玉一定竭尽所能,替大哥办好此事。等大哥凯旋归来之日,便是真相大白之时。”
呼延浩笑笑,二弟说得有些夸张了。什么真相大白,这个名字只不过在他的脑际出现的频率太高了,高得他认为,这么重要的名字,能在他失忆的脑海中久久不肯离去,或许就是他的亲人也说不定。
最近一段时间,他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感到自己的记忆在慢慢地恢复,尽管缓慢,但也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而他想找回亲人的心情,突然间就迫切了起来。
****
扬州城军校场上,军旗猎猎迎风飞舞,面面旗帜上都书写着两个大字:“呼延”。
咚咚……咚咚……咚咚……
点将台上锣鼓声声,响彻云霄。一袭银色战袍的呼延浩傲然而立,俯视着下面偌大的校场。校场上,大宋的精锐之师,军容整齐,威风凛凛。十万大军,却没有一丝凌乱。
养兵千日,用于一时。从这整肃的军容可以看出,太平多年,大宋丝毫在练兵上有一丝一毫的松懈,未雨绸缪,一直是呼延老王爷的宗旨。
“高云龙出列。”点将台上传来呼延浩清晰的声音。他神情庄重严肃,没有任何表情。
“末将在。”应声而出的是一名年轻的将领,虎背熊腰,高大威猛。身子微微前倾,抱拳于胸,仰望着台上那个俊朗的身影,恭声听令。
“本帅命你为三军先锋,率精骑一万,日夜兼程赶往雁门关,援助雁门关城守,在大军抵达之前,死守城池,不让契丹一兵一卒越过雁门关。”说罢,从面前的案几上抽出一枚先锋将令,扔了下去。
高云龙上前几步,俯身拾起将令,朗声道:“末将领命”转身大步流星下去了。
“许业出列。”呼延浩再抽出一支将令。
“末将在。”下面站成两列的队伍里又走出一名领官。
“本帅命你为三军押粮官,率精骑五千。尔需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重要性,不得有一丝一毫的闪失……”
……
呼延浩的背后,有几张椅子,皇上坐于上首,呼延老王爷坐于下面,李得正侧立于皇上身边。
望着点将台下的千军万马,却寂静得连一丝杂音也没有发出,只有呼延浩清朗威严的声音在半空中回荡着。皇上的脸上,不由露出赞赏的笑容。
对于用人之道,他一向胸有成竹。这是即将开赴边关的十万精锐之师。此役,必将契丹寇军斩杀于雁门关外,以正大宋威名。
呼延浩点将完毕,侧转身,望向坐于上首的皇上。
皇上含笑而立,旁边站着的李得正迅速将一枚龙泉宝剑呈给皇上。
皇上脸上的笑意更深,凤目微转,望着面前英姿飒爽的呼延浩,目光中充满了期冀。他亲手将宝剑交到呼延浩手上:“这枚宝剑,是先皇留下来的,朕现在将它交于爱卿。见此宝剑,如朕亲临。正所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授。朕现面赋予爱卿特权,许你便宜行事。”
“皇上,臣一定不辱使命,凯旋归来。”呼延浩心潮澎湃,双膝跪倒,恭敬地接过宝剑。
他明白皇上的苦心。将这枚先皇传下的宝剑交与他,意味着任何的阻扰,不管来自朝堂的,还是其他方面的,都将消遁于无形,这是皇上对他无比的信任。
然后是祭旗,震天的战鼓声中,大军开跋。呼延浩下了点将台,翻身上马,提了银枪,策马前行。白马银枪,在灿烂无边的阳光下,甚是耀眼,渐渐地,融入了潮水般涌动的大军之中。
“你说什么,茶花死了”闲庭信步的呼延二公子猛然收住脚步,手中执着的白玉杯倾斜了一下,剧烈晃动中,滚烫的茶水倾洒在他修长白净的手指上,他却没有任何感觉。
茗砚黯然地点点头:“公子,这事千真万确,庞府今天早上刚传出的消息。现在,庞府正在给茶花姑娘敛葬。”
第一百零七章深不可测的皇上
“茶花。”呼延二公子神色黯然,手缓缓地垂下,白玉茶杯就从他手上骨溜溜滚落到地上。
茶花,那不过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姑娘。他只见过她一次,就在庞公子的书房里,她看向他的眼神,有种坚决,有种安祥,还有一丝笑意。
他作势去抓她,她冲了过来,咬住他的手臂,却将一本小册子塞到了他的怀里。他知道她得手了,他还知道,她是皇上派来的,目的就是取到“百官述职”。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她早就有了赴死的心。
成就大事,难免有人要牺牲。呼延二公子没有想到,这样一条年轻鲜活的生命就此隐没了,如昙花一现般,转眼便枯萎,只余下一抔黄土,掩埋了千古风流。
对于茶花,死是她唯的一归宿。她只不过是皇上的一枚棋子,而对于她的家人,皇上早就秘密派人安顿好。
呼延廷玉忽然觉得心扉有些冷。而他自己呢,对于皇上而言,会不会也不过是一枚棋子?一颗捍卫皇权,巩固江山的棋子?
没有人能告诉他答案。
“公子,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看着自家公子脸色有些发白,茗砚担忧地问道。
“没事。”呼延二公子摇了摇头。只一瞬间,他已经恢复了常态,神色自然,似乎刚才那个震惊的人另有其人,“我们去看看庞公子吧,这会子功夫,他也许正在伤心呢。”
茗砚狐疑地望望二公子,很快就到后院去牵了马车来。自军校场点兵之后,呼延老王爷和王妃推脱不掉皇上的盛情邀请,随了皇上上京去陪伴皇太后,有好一段日子不会回来。
这其中,最逍遥自在的当然要数呼延二公子。
坐上马车,呼延二公子对茗砚吩咐道:“茗砚,帮我去打听一个叫做苏锦云的人,不管天涯海角,不管付出多少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