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第9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赵北毫无干涉日澳纠纷的想法,莫理循和司戴德都非常失望,不过他们也很清楚,只要不给中国足够的好处,中国当然会袖手旁观,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无论是澳大利亚政府还是美国政府,立场都很坚决,不肯做出任何让步。
“总统先生,我必须提醒您,在我离开马尼拉之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先生曾经拍给我一封电报,在电报上,他告诉我,现在的国际局势非常危险,自由体系受到严重威胁,如果局势进一步恶化下去的话,美国政府或许不得不改变目前的‘不干涉’立场,在物资和经济上给予自由体系国家强有力的支持,一旦日本进攻巴布亚或者澳大利亚,这一政策或许就会立即实施。”
司戴德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将罗斯福的原话转告赵北。
赵北点了点头,脸上看不到任何表情,他当然知道罗斯福总统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历史上”的《租借法案》,美国是想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援助战争中处于弱势的一方,以便平衡国际力量对比,并为美国投入战争打好基础,在“历史上”中国也曾得到过美国的援助,但是现在,历史已经改变,中国已经不需要这种援助了,相反,中国倒是可以采取与美国政府类似的立场,即通过经济与物资的援助平衡国际力量对比,并使这一力量对比向中国有利的一方倾斜。
“感谢您的提醒,我会认真研究一下美国总统的这些言论的。不过我也认为,我有必要提醒一下美国政府,现在中国与英国的华盛顿和谈毫无进展,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不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去关心什么巴布亚的危机,如果英国政府仍旧坚持殖民政策和沙文主义的话,那么我将不得不遗憾的宣布中国谈判特使中止会谈,亚洲各国将与英国重新开始战争,我同时也希望,在这场战争中,在这场解放亚洲被殖民人民的战争中美国政府继续维持目前的中立立场,在英国做出和平姿态之前,我不希望看到美国的任何官方性质的援助物资进入英国。”
赵北这话也是带着几分威胁,他也完全相信,美国政府不敢无视他的威胁,现在的中国,虽然经济总量还不及美国,但是中国的战争潜力和经济潜力绝对不是任何国家政府可以藐视的,相信美国政府一定会在中英战争的问题上采取谨慎立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英战争的良好表现,中国武装部队已经成为一支在国际力量平衡中举足轻重的力量,就以美国目前的军事力量尤其是陆军力量而言,美国政府也是不敢在这个时候直接与之对抗的。
……
公元1939年3月5日,日本驻新几内亚驻屯军借口军事演习中有一名日本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巴布亚共和国境内进行搜索,遭到巴布亚共和国政府拒绝之后,日本军队即发起进攻,并与协助防守的澳大利亚军队发生激烈交火,次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日本海军大将岛田繁太郎的指挥下出击澳大利亚东海岸,这支包括六艘航空母舰在内的日本舰队在珊瑚海北部海域发现澳大利亚与英国海军混编的主力舰队,随即实施突击,日本海军航空兵重创英澳海军,同一时间,另一支日本舰队在巴布亚共和国首都莫尔兹比港实施了两栖登陆。
3月7日,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同时向日本宣战,同一日,日本政府向以上各国宣战,日澳战争正式爆发。
3月9日,悉尼、堪培拉等澳大利亚东海岸城市遭日本海军航空兵空袭,损失惨重,同一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批准了总统罗斯福草拟的《租借法案》,美国开始向澳大利亚提供援助,同时,一支美国志愿援澳飞行队在美国本土秘密组建。
同一日,中国政府宣布,在日澳战争期间,中国将保持中立,同时,“亚细亚解放阵线”发表公告,宣布中止华盛顿和谈,亚洲各国与英国再次进入战争状态。
第1094章 南亚方案
夜已深了,但是那间总统办公室里却依旧灯火通明。
办公室里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赵北,另一个则是秦宏文,他们就坐在办公桌前,对着一份蓝图研究。
赵北是总统,秦宏文是工商部次长,两人坐在一起研究蓝图,显然不可能是军事上的事务,实际上,他们现在研究的就是工业发展问题。
具体的讲,现在赵北与秦宏文研究的那份蓝图就是一座大型化工厂的建设蓝图,这座工厂利用了一批从德国引进的最新式机器设备,一旦建成投产,将成为中国本土规模最大的化工厂,不仅可以为农业、工业服务,而且也可以为军事服务。
“一年之内完工并投产,你有没有把握?”赵北询问秦宏文。
秦宏文点了点头,说道:“只要资金充裕,一年之内完工不成问题,至于投产,只要原料到位,也不是问题,现在工厂的主要厂房都已经奠基,就差机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和工人的培训了,这方面都不是问题。”
“那好,你回去之后,就按照你的设想去办,其它的事情你不必操心,石油供应也不必担心,国内的油田正在逐步提高产量,能够保证你们的需要。”
赵北放下了心,与秦宏文又商议了一番,然后吩咐秘书送秦宏文离开办公室。
秦宏文走后,赵北看了看桌上的闹钟,已是深夜十一点,再看看日程表上的安排,发现还有一件事情尚未处理,于是拿起电话,摇通总机,命令转接南苑空军基地,询问一架飞机的下落,得知那架飞机已经在南苑空军基地降落之后,便放下电话,吩咐秘书为他泡了杯咖啡,一边品着咖啡,一边阅览今天中午没有看完的当天报纸。
报纸上的主要报道还是集中在两件事情上,一件就是亚洲各国与英国之间重开战端的消息,另一件就是日本军队在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实施两栖登陆的消息,这两则消息放在一起报道,那用意也是很明显的,看完报道之后,读者会认为,英联邦的统治已经是摇摇欲坠了,或许亚洲的胜利就在眼前。
可是赵北却很清楚,胜利还有些距离,至少短期内是很难看到英国政府屈服的,这主要还是因为欧洲局势的怪异平静,也不知道是不是这历史的车轮转向得太厉害,到目前为止,德国和意大利都没有发动战争,虽然意大利的那位“领袖”墨索里尼最近一段日子以来上蹿下跳得厉害,可是却始终不敢在北非或者南欧动手,摆明了还是想等着中国陆军饮马波斯湾。
饮马波斯湾,赵北也是非常憧憬,可是问题在于,如果不能先收拾了印度南部和锡兰岛上的英国军队,中国陆军就不可能继续向西推进,而且,苏联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一系列动作也引起了总参谋部的警惕,苏联驻华大使也在昨天向外务部递交了一份外交备忘录,提醒中国政府注意,苏联在中东地区的“潜在利益”,苏联政府不希望中国军队进入中东。
赵北更坚定了他的分析,在伊朗问题上,苏联与英国达成了幕后交易,英国或许会放弃一部分在伊朗的利益,以换取苏联的合作,并利用苏联牵制住中国。
局势非常复杂,赵北正在努力从千头万绪中理出一个清晰的思路,经过一番认真考虑之后,他决定暂时收缩进攻线,先解决了盘踞在印度南部地区的英国军队再说,至于欧洲那边,目前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赵北坐在办公桌前,品着咖啡,看着报纸,很快闹钟的时针就指向了十一点半,而这时,他等待已久的那个人终于从南苑空军基地赶到了总统府,此人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个欧洲人,而且送他过来的正是军情局局长田劲夫,跟着一起来的还有一名俄语翻译。
“义仁,这位就是波波夫上校?”
赵北先在角落的沙发落座,示意田劲夫和那名苏联上校在对面坐下,并吩咐秘书端来热茶,然后端详着这名穿着平民服装的苏军叛逃军官。
“您好,总统先生,我就是波波夫,在苏联红军政治部门担任军官,军衔上校。我希望能够在贵国或者远东共和国取得避难权,我绝对不能回苏联,他们已经盯上我了,那帮贝利亚的走狗,他们想利用我干掉军区司令,然后把我也干掉,我不能叫他们得逞。”
那名苏军上校自我介绍一番,翻译将这些话翻译出来,算是确认了他的身份。
这个苏联军官是从苏联高加索军区叛逃到中亚小国的,随即被移交给中国驻当地的军事情报机关,随后被送回中亚军区,时间是五天之前。
此人军衔不高,身份也不显赫,但是在逃往中亚的时候,他随身携带了一批文件,这批文件中有军情局非常感兴趣的东西,所以赵北一声令下,中亚军区专门派了一架飞机,将这个苏联军官和他的家人一起送到了北京。
赵北问了一些苏联的内情,波波夫都一一回答了,然后赵北就问到了他最关心的那个问题。
“你说,苏联军队即将入侵伊朗,此事我国政府非常关心,不知你除了带来的那些文件之外,还有什么要对我说的?”
波波夫有些惶恐,他曾以为田劲夫会带他去见一位大人物,可是确实没想到,要见他的人居然是中国的总统,这简直让他有些难以置信,毕竟,他只是一个小小苏军上校,平时连军区司令都未必会对他上心。
“这个……我能够接触到的情报基本上就是那些文件里的情报,其它的情报我并不清楚,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上个月开始,高加索军区就开始进驻了大批装甲部队和航空部队,而军事演习还不到时候,这也可以证明,斯大林确实是想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了。”
波波夫的话让赵北陷入沉思,根据他的记忆,在“历史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苏联曾经与芬兰进行过一场“冬季战争”,虽然他记不清具体的时间了,可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纳粹德国准备战争的时候,苏联人也没闲着,苏联也在为战略防御做准备。
现在,芬兰那边没有一点动静,而苏联政府却突然向靠近伊朗北部边界的高加索军区增兵,如果再联系到英国和苏联的幕后交易的话,那么真相或许就呼之欲出了。
显然,由于赵北对历史的干预,英国不仅与苏联提前结为军事同盟,而且,苏联也将战略关注的重点从北方转向南方,而英国政府显然打算利用苏联在中东地区打入一根楔子,利用苏联牵制中国,阻止中国向中东渗透。
但是问题在于,英国政府真的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将伊朗利益拱手让给苏联么?要知道,英国的石油供应现在很大一部分是靠伊朗和伊拉克,失去伊朗的油田,对英国意味着什么呢?
“义仁,你与波波夫上校认真研究一下苏联目前的战略,之后,你给上校和他的家人换一个新的身份,然后送他们去远东共和国,并给他们一笔钱,让他们过上安定的生活。”
赵北收敛心神,对田劲夫叮嘱一番,然后叫来一名秘书,吩咐秘书将波波夫和他的家人送往内务部安置。
“苏联要进攻伊朗,不知中枢如何应对?”田劲夫问道。
赵北走回挂在墙上的那幅西亚地图前,看着地图,说道:“以不变应万变,英国政府是想把水搅浑,就让它去搅,咱们只要稳扎稳打,苏联根本就不是威胁,别忘了,德国还在中欧虎视耽耽呢,而且,苏联的肃反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部队的战斗力,就以目前苏联红军的士气和装备,即使能够占领伊朗全境,恐怕也不可能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