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908远东狂人 >

第994部分

1908远东狂人-第994部分

小说: 1908远东狂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苏联威胁要反击,法国也威胁要采取行动,现在的欧洲已经战云密布,就看谁打第一枪了。德国的意思,我个人认为是希望亚洲首先脱离欧洲列强的控制,然后德国才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现在德国与苏联之间的关系已经降至冰点,来自苏联的石油和粮食供应已经指望不上了,所以德国希望加强石油和粮食的储备,在这方面,亚洲的资源显然是德国需要的。我个人认为,这场对英战争应该尽快结束,然后才有可能对德国进行迅速的战略补给,在这方面,贵国和日本帝国的商船队可以发挥很大作用,没有足够的战略储备,德国无论如何也是抵挡不住赤俄的进攻的。”

相比畑俊六,冈村宁次要“含蓄”一些,但是那对战争的渴望也是掩饰不住的,其实这些日本军人的心情赵北完全可以理解,看到中国如此“轻易”的就击败了英国在远东的军队,现在的日本军部已经是跃跃欲试了,如果不是赵北通过外务部多次“提醒”日本政府,现在还不是它向澳大利亚下手的最好时候的话,或许在马来亚战役结束之后,日本的航空母舰特混编队就已经向悉尼进发了。

通过最近几天日本政府的一系列举动来看,赵北分析,日本动手也就在这几天了,不过他还是希望能够往后拖一拖,所以,他已经通过“特殊渠道”向澳大利亚政府透露了日本政府的几份绝密文件,而这些文件则是军情局渗透到日本政府高层的那些“鼹鼠”弄到的,这也必须“感谢”日本军部里那些少壮派,如果不是他们几年前发动的那场兵变的话,这些“鼹鼠”也不会得到机会混进日本政府高层。

赵北完全相信,这些绝密文件很快就会传到美国政府那里去,只要美国政府再向日本政府施加一些压力,赵北可以肯定,日本政府和军部的分歧还会继续,而争论则需要时间,这个争论的时间就是赵北为中国战略实施所争取到的时间。

“几位或许过于乐观了些,此次对英作战,我国军队固然是进军迅速,战绩骄人,但是必须考虑到,这是在亚洲作战,远离欧洲本土,亚洲军队是占了后勤线短的便宜,而英国则因为红海遭到封锁而不得不绕道南非进行军需物资补给,这样一来,英军后勤的疲于奔命也就是很自然的了,至于德国、意大利,虽然目前已经与日本帝国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但是由于顾忌着《伦敦共同防御条约》,德国政府目前还是非常谨慎的。”

赵北这么分析了一番,这倒不全是敷衍之辞,实际上他也很担心欧洲的局势,由于他对历史的干预,英国、法国、苏联已经提前联手共同遏制德国的扩张势头,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很难确定德国会先发制人,所以,他现在非常希望意大利能够先在欧洲动手,这也正是他为什么一定要在印度“解放”之后才接受国联调停建议的根本原因,目的就是让意大利看到英国的“虚弱”,让那位自负的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拥有更强的自信。

“是的,是的。总统阁下的分析很有道理,很有道理。”

冈村宁次连连点头,正琢磨着如何开口询问中国是否愿意联合日本一起进攻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的时候,却突然听到了军乐声。

赵北适时结束了与这些日本战争贩子的交谈,并邀请他们一起去观摩胜利游、行。

“胜利游、行开始了,诸位,咱们去看看欢腾的亚洲人民吧,用不了多久,整个亚洲就将取得完全的独立与自由了!我们的口号就是‘亚细亚的独立与自由万岁’!”

……

“亚细亚的独立与自由万岁”,这句口号很快就将成为亚洲最时髦的口号。

第1091章 阿拉伯海

一望无际的大海,太阳下泛着光,浪头不高,海况较好。

海面上一艘悬挂着“米”字旗的英国驱逐舰正破浪而行,舰艏指向东方,孤零零的向着未知的前方驶去,海面上看不到其它的船只,就连那些原本应该出海捕鱼的帆船也不见了踪影,只有这艘英国的驱逐舰孤独的航行在这片海域。

这里是阿拉伯海,靠近印度西海岸。

阿拉伯海是印度洋西北部的一片辽阔海域,这里的东边紧挨着南亚印度次大陆,西边则与阿曼湾和亚丁湾相接,在地理位置上,阿拉伯海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原因则与世界贸易密切相关,亚丁湾连接着红海交通,国际商船需要从阿拉伯海通过,而阿曼湾扼守着霍尔木兹海峡,这个海峡控制着波斯湾与阿曼湾的交通,无论是亚丁湾还是阿曼湾,对于东西方的海上贸易都是至关重要的,而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重要性的增加,这一海上交通命脉就更显得具有战略意义了。

相比之下,阿曼湾对于远东的贸易更为重要一些,这里靠近波斯湾,是一处石油运输的重要通道,而石油,则被称之为“工业的血液”,“黑色黄金”。

现在这个时代,中国工业发展所需要的石油有一部分就是从波斯湾通过大型油轮运回邦加岛并在那里提炼为成品油的。

中国是个疆域辽阔的国家,但是石油资源并不充裕,虽然中国早就控制住了中亚地区的石油产地,但是那里的石油储备一直属于“战略级别”,受到政策限制,开采量不大,所以,向海外购买石油一直是中国中枢政府战略关注的重点,虽然向外国购买石油需要支付现金,但是中枢政府宁可多花些钱从海外购买石油,也要保持住本土石油储备的充裕,这是长远战略,事关国家安危,中枢政府时刻关注着工业血液的自给潜力,这个石油自给潜力直接关系到战争时期的国家前途。

既然本土的石油开采受到政策限制,那么现在,无论是国有的石油企业还是私人的石油企业,都将目光投向了海外,除了开采东南亚地区的石油之外,中国石油企业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方向就是中东地区,尤其是波斯湾的石油资源。

波斯湾地区的石油储量丰富,而且开采成本很低,可以说,波斯湾一带的土地就是漂浮在那黑色的工业血液上的,虽然地表贫瘠,沙漠处处,但是只要浅浅的打一口油井下去,就能得到“黑色黄金”。

虽然波斯湾地区的石油在许多年以前就已经被西方石油公司视为很有潜力的财富资源,但是真正开始商业化的开采则要等到欧战前后,而且由于英国在中东的势力很强,法国也分享着那里的利益,所以,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一度都控制在英国和法国企业手里,两国政府也在其中分享了巨大利益,为了方便将波斯湾地区的石油输往英国和法国本土,两国甚至联手,在当地铺设了一条石油管道,从波斯湾一直通向近东的巴勒斯坦。

在这种局面之下,中国要想从海湾地区获得石油资源,就只能间接从控制当地石油资源的英国、法国企业手中购买,为了打破这种“殖民性垄断”,中国中枢政府在欧战时期就开始了谋划,而具体的实施手段则是在中东地区进行一场“代理人战争”。

所以,不必奇怪为什么伊拉克的内战会从欧战结束一直持续到1930年,通过那位被称为“阿拉伯的劳伦斯”的英国考古学家,中国的军事情报部门成功的在中东地区找到了一位代理人,这个人就是曾与劳伦斯先生并肩作战的费撒尔王子。

在欧战结束之后,根据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在战时达成的秘密协议,利用巴黎和会为合法工具,重新划分了英法两国在中东和近东地区的势力范围,此举激怒了为协约国集团作战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者,于是他们迅速发动了反击,推举费撒尔担任了叙利亚的国王,并宣布叙利亚独立,但是这场独立运动很快遭到镇压,法国军队重新占领了大马士革,并放逐了费撒尔。

但是费撒尔并没有就此放弃,他立刻想起了曾在欧战时期向他资助过大量旧式军火武器的中国朋友,虽然当时英国政府也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有意请他出面担任即将“独立”的伊拉克君主立宪国的国王,但是费撒尔信不过英国人,他坚持认为还是中国人更可靠一些,于是他很快决定再向中国朋友求助,而中国朋友也很快给了他回信,这个回信不是一个口头承诺,而是两船新式步枪和大炮,中国的总统先生告诉费撒尔王子,“去伊拉克吧,那里才是阿拉伯民族复兴的地方。”。

于是,没有任何犹豫,费撒尔王子迅速召集起了旧部,并团结了很多游牧部落,用那两船中国新式步枪和大炮将自己武装到了牙齿,然后,就从汉志出发向伊拉克进军。

当时是1922年,英国策划的那个“伊拉克君主立宪国”已经正式成立,国王自然不是不肯听话的费撒尔,而是费撒尔的一位远亲。

虽然是远亲,但是如果阻止了王子复兴阿拉伯民族的希望的话,那么亲戚也是不能合作的,于是,就在当年底,伊拉克内战就爆发了,费撒尔王子高举“阿拉伯复兴”的旗帜,誓言与英国的傀儡战斗到底,这场战争一打就是许多年,直到1930年,因为国联的干预,以及中国黎元洪政府撤消了对费撒尔军队的军事援助,费撒尔王子才不得不接受了国际调停,停止了攻击行动,并率领他的军队迁往指定地区,这片地区靠近底格里斯河的入海口,地底下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依靠这些资源,王子和他的臣民总算是安定下来,虽然国际社会并不承认他建立的这个埃米尔国,但是至少,他拥有了一片领土。

由于这片领土是在中国朋友的鼎力支持下得到的,费撒尔王子非常愿意与中国朋友加强联系,虽然对于那位一直支持他的赵大总统的下野感到非常的不可理解,但是同时,费撒尔王子也没有忘记这位老朋友,所以,当这位老朋友提议,两国合作组建一家大型石油联合企业之后,费撒尔王子迅速接受了这个提议,他想将这个企业发展为可以与英国的英波石油公司相抗衡的跨国企业,这家石油公司被命名为海湾石油公司,王子本人拥有这家石油公司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另外的股份则由几家中国石油公司分享。

现在,中国从海外购买的原油中有百分之七十来自于海湾石油公司,这是双赢的贸易,费撒尔的国家得到了大量金钱和武器以及来自中国的工业品,而中国则得到了大量的廉价石油。

虽然王子坚持认为,英国人和他的那位伊拉克远亲侵占了他的石油产地,但是英国政府却始终不肯让步,也正因此,王子与英国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随着伊拉克内战的结束而恢复正常,双方之间的摩擦是激烈的,而中国中枢政府则一直给予了王子强有力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是外交上的,更是军事上的,王子的军队中有许多来自中国的职业军官,他们负责为王子训练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

“亚洲解放之战”开始之后,英国政府迅速命令海军封锁了连接阿曼湾与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禁止任何向中国或者兰芳运送石油的油轮通过海峡,试图以此切断中国的石油供应,但是英国政府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实际上,早在开战之前,中国政府就下令本土油田提高产量,同时开始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以保证军队油料和工业油料的供应,所以,整个战争期间,中国国内的石油和成品油价格波动不大,稍有上涨,但是还不至于影响到国民经济,相反,英国国内的石油价格却波动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