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908远东狂人 >

第93部分

1908远东狂人-第93部分

小说: 1908远东狂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盟化为泡影,就连“东三省银行计划”也被搁浅,可以说一无所获。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外交官,唐绍仪当然不会就此罢手,正欲继续拉拢美国商业界人士,支持东北实业振兴计划时,安庆起义爆发,共和军在赵北的率领下横扫江西、湖广,不过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整个华南动荡起来,清廷急诏唐绍仪回国述职,但走到路上,唐绍仪才得知他被召回的真正原因——————袁世凯倒了。

唐绍仪是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的,一向被人视为袁世凯的私党,此次袁世凯倒台,他的党羽当然不能继续留在任上,唐绍仪就这么被召回了国,因为清廷担心他替袁世凯开路,在美国寻求避难。唐绍仪的几个随员劝他不要回国自投罗网,但唐绍仪一笑置之,还是在最短时间内赶回了国,回任奉天巡抚,但刚视事没几天,正等着朝廷钦差来拔花翎时,曹锟的北洋第三镇在长春发动兵变,通电拥戴袁世凯“摄政”,于是,短短几天工夫,这局面又被袁世凯给扳了回来,唐绍仪不仅没有受到牵连,反而被袁世凯委以重任,充当北方议和代表,到上海与南方革命势力进行谈判,早日稳定局势,为袁世凯坐稳江山效犬马之劳。

唐绍仪本人虽对君宪并无热情,但既然袁世凯对他信任如此,也只好知恩图报,尽心其事了。

司戴德侃侃而谈,唐绍仪微笑不语,心中却是百感交集,能够依靠美国夺回东北权益固然是好,但日本岂是好说话的?为了东北,日本死伤十余万人,欠了美国、英国一屁股债,好不容易从俄国嘴里抠出一块肥肉,岂会轻易让出?就算美国压迫日本服软,又能怎样?东北依然是洋人的地盘,中国人想插嘴,那也得看别人脸色。况且,美国人野心甚大,东北的铁路和商业只是其次,他们还想要粤汉铁路的独占权,现在南方革命军兴,湖北光复,不由朝廷说了算,美国人急得上蹿下跳,这才极力撺掇、撮合,让南北双方实力派坐到谈判桌前,早日统一政令,也好美国商人上下其手,攫取商业利益。

可以说,对于此次南北议和,美国的“热心”仅次于英国。

司戴德本人就是美国铁路大王哈里曼的私人代表,能够出任奉天总领事,正是那位铁路大王的推荐,唐绍仪很清楚哈里曼的目的,那位野心勃勃的铁路大王一心想组建一个庞大的欧亚铁路王国,中国正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两年美国经济疲软,大量资金寻求投资出路,中国的铁路正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方向。

“唐先生,你怎么不说话?对于我的分析,你怎么看?”司戴德打断了唐绍仪的思绪。

唐绍仪歉意的一笑,说道:“我认为,一切还需看此次议和会议,如果南北不能弥合分歧,再好的分析也是纸上谈兵。”

现在袁世凯想扩充北洋军,但是缺银子,英国公使的那个国际银行团的提议很合袁世凯胃口,双方已进行了磋商,达成了借款初步意向。但唐绍仪却认为此事不宜操之过急,一方面是国体尚未确立,北洋政府并未得到南方革命派正式承认,这国际借款未必借得到手,另一方面则是担心受制于人,贷款条件过于苛刻,可能会引起国人愤怒,得不偿失。

此时美国财团也想插手,这倒是给了唐绍仪一个启发,或许,在国际贷款这件事上可以用一用“以夷制夷”的办法,至少可以多一个选择。

但此事唐绍仪做不了主,而且这也不是他此次南行的主要动机,所以最后还是决定不轻易表态。

司戴德说道:“你是指南方的共和立场?”

唐绍仪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南方多数革命党都主张共和,他们不想要君主立宪国体。”

“这很简单啊,如果他们坚持,那就共和政体好了,有什么可为难的?别忘了,南方的一位革命军首领是坚决拥护袁先生做总统的,做总统总比做内阁首相更有权利。”

“关于这个问题,很复杂。司戴德先生,请别忘了,这是中国,在中国,有些事情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的。况且,共和政体也分不同类型,总统制好还是内阁制好?这也是分歧。”唐绍仪摇了摇头,但没有进一步解释。

跟随袁世凯多年,对于那位老上司的为人,唐绍仪自问看得还算清楚,那个人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共和”的理念,虽然现在还做着清朝的“摄政大臣”,但他心里在想什么,唐绍仪也能猜出几分,总统再好,却好不过皇帝,再加上一班想做从龙功臣的部下,袁世凯心里到底打得什么算盘谁也不知道,如果南北双方代表谈出来的结果不能让他满意,到时候就看哪边拳头大、军队多了。唐绍仪启程之前曾向袁世凯问计,但袁世凯摸棱两可的话让他很无奈,官越大就越是要做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给属下一种威严感、神秘感,这也是唐绍仪最深恶痛绝的官场陋习,偏偏袁世凯也不能免俗。

司戴德对于唐绍仪的这个回答不很满意,但也没有刨根问底,正琢磨着如何将话题引向铁路上去,却听见楼下传来一阵喧嚣,然后,楼梯“噔噔”直响,一个年轻的立宪派代表冲上二楼茶室,向正在座谈的众人挥了挥手里的报纸,喊道:“新消息,新消息!南方代表团又加了两个谈判全权代表!湖北的共和军推荐湖北立宪名士汤化龙,湖南的革命联军推荐焦达峰。南方代表团刚才派人传话,说今日的会议暂时终止,何时复会,还需再商量商量。”

众人顿时哗然,一个代表团里出现三位“全权代表”,而本已打算前来见面的南方代表团中途折回,这只能证明一件事:南方革命阵营并非铁板一块,伍廷芳的推荐显然没有征求湖北和湖南革命者的意见。

唐绍仪看了眼一脸愕然的司戴德,苦笑着说道:“司戴德先生,我说得没错吧?此次和谈绝非易与之事,会议还没开,就已经有人给咱们下马威了。”

司戴德耸了耸肩,无奈的说道:“下马威?或许是吧,不过显然不是给我们的,而是给伍廷芳先生的,或许,那位共和军的总司令想进一步向公众展示他的力量吧。不过,贵国有句话,‘好事多磨’,或许,这是一个好开端也说不定呢。唐先生,既然会议开不成了,不如我们去品尝一下法国大餐吧,听说张园的法国大餐不错。”

唐绍仪笑了笑,说道:“本埠有句俗话,‘张园的茶,四马路的菜’,品茶来张园是不错,但若说到吃法国大餐,还得去四马路,那里的西餐才正宗。”

第118章 银行团与筑路权

天津,津海关道衙门。

袁世凯接过幕僚捧来的一只木匣,用一把随身携带的钥匙将木匣上的锁打开,从里头取出关防,这是他的“全权摄政大臣”关防大印,朝廷派专人送来的,接到关防的那一天起,他的摄政大臣的身份才算正式被朝廷认可,一些原本不好办的公务就变得好办起来,比如说任免官吏,或者向外国银行借款。

袁世凯用这方关防在一份英文合同草案上郑重其事的盖了大印,然后又将那关防迅速放回木匣里锁好,而趁着他上锁的工夫,三个金发碧眼的洋人也已在合同上签好了花押。

这三个洋人不是普通商人,他们分别是英国汇丰银行、俄国道盛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的驻华总代表,现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三国银行团董事。

“三国银行团”是前不久由英国公使倡议组成的,由法国、英国组成的联合银行团改组而成,其主要业务之一,就是向袁世凯的北洋集团提供商业贷款,以此稳定北方局势,并利用贷款进一步控制中国的金融和铁路,银行团成立后,就立即向袁世凯提供了一笔五十万英镑的紧急贷款,用来充当军饷,维持北洋新军,当时形势危急,这笔贷款甚至没有索要任何抵押物。

现在,又一笔新的贷款意向成立了,这一次是大手笔,整整三百万英镑,合库平银近两千六百万两,不过这一次需要抵押物,除了关税之外,还有江苏的盐税,贷款年息七厘五,折扣九五,这笔贷款的主要用途是修建天津至浦口的铁路,其实津浦路在去年就已开工,但一直苦于资金短缺,再加上路权纠纷和保路风潮,那条铁路只修筑了天津至山东的一段,现在南方革命形势高涨,需要加快修筑进度,以便将来北洋势力向南渗透,为此目的,三国银行团主动提出建议,向袁世凯提供了这笔贷款,铁路将分三段同时修建,分别由英法俄三国承包,从技术人员的聘请到铁路器材的采购,均由三国银行团做主,为避免刺激国人的神经,这条铁路名义上还是由中国政府控制,来往帐目由去年刚成立的交通银行管理。

除了修建铁路之外,这笔贷款还有余额五十万英镑,这是用来扩充北洋军的第一期经费。北洋新军共有六镇,七万余人,现在袁世凯能够掌握的只有五镇,第一镇掌握在清廷手里,驻防京城,兵员以旗人居多,袁世凯指挥不了,而第二镇在武汉损失了王占元、卢永祥两标,实力削弱,第五镇则在南方讨伐两江总督长庚,第三镇还留在东北维持地面,所以,现在的直隶一带只有不满编的三镇北洋新军,还不到四万人,以这么一点兵力维持整个北方的秩序,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至于那些巡防营,也是指望不上,而且很不可靠,袁世凯打算在短期内将北洋军扩充至十五个镇,近二十万人,这个计划得到了英国公使朱尔典的全力支持,扩军需要资金,于是三国银行团派上了用场。

草案签订完毕,袁世凯微笑着将合同接到手里,一旁的朱尔典带头鼓掌,走到袁世凯面前,说道:“祝贺你,袁大人,只要南北和谈取得一致意见,确定国体,那么,这笔国际贷款就能立即成立,届时阁下将拥有中国最强大的军队。”

袁世凯颔首道:“全仗贵公使奔走,鄙人不胜感激,午宴已备下,还请贵公使务必赏脸赴宴。”

“对于袁大人家宴,我很感兴趣。不过,我希望能够与日本公使伊集院彦吉先生一同赴宴,在宴会上,或许我们能够进一步增进各国之间的友谊和信赖,并商讨一下南方的局势。其实,日本财团也很希望加入国际银行团,只不过目前国内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朱尔典的这段话半真半假。其实日本之所以迟迟未能加入国际银行团,真正的原因并非是意见不统一,而是因为日本财政紧张,几年前的那场日俄战争几乎掏干了日本国库,战后也没有获得一个卢布的战争赔款,再加上又背了英国、美国一屁股外债,每年仅还债的利息就是一个大数字,此时哪里还有闲散资金贷给袁世凯?

不过,为了巩固英日同盟,朱尔典还是很希望把日本拉进国际银行团的,他甚至建议日本向法国借债,然后再转借给袁世凯,当然,这中间的利息差额恐怕得着落在中国头上。

“欢迎,鄙人到时一定在府前恭候两位公使大驾。”袁世凯红光满面的笑了起来。

现在的朝廷已是一副空皮囊,权利中心已由北京转到天津,各国已把袁世凯看作是中国的代言人,各国公使也纷纷将天津领事馆升级为驻华临时公使馆,之所以是“临时”,是因为这里没有东交民巷,没有使馆区,将来袁世凯将行辕搬到北京之后,公使们还是要赶回那个大清王朝的国都的。

“袁大人不必客气。”

朱尔典笑眯眯的客套一句,话锋一转,说道:“听说昨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