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第3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案。”
汤化龙和蒲殿俊交换了一个眼色,两人眉头都是皱起,他们知道,张振武的话很有道理,想让赵北同意在司法主权之外审理伊藤博文遇刺案,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赵北,有他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以前,他不能干涉中枢事务,但是现在,他有充足的实力和理由干涉中枢事务。
而且,参照赵北处理“蕲州事件”时的高姿态,谁也不敢保证这位民国的大总统不会在这件刺杀案上搞些小动作,毕竟,他是“远东狂人”。
第420章 小动作(下)
北京,陆军部。
自从赵北带着军队进入这座城市之后,陆军部里的军官中就多了许多身穿灰布军装的联阵军官,其中的多数人又都是共和军出身的军人,虽然北洋军官与联阵军官存在隔阂,但是随着国防军的建立,双方必须加强团结。
作为团结的第一步,就是将军装统一起来,按照民国大总统赵北签署的《国防军陆军官兵着装规范》,所有的国防军官兵都应该穿着由陆军部指定的军装、军帽,而根据赵大总统的意思,国防军的第一代制式军装的颜色应该就是灰色,至于北洋军的土黄军装,必须立即废弃,至于军帽,也应该换成共和军那种带护耳的战斗帽,这种军帽在寒冷天气里可以将平时系在帽顶的护耳放下,用以保暖。
现在,赵北就拿着一顶这样的战斗帽,站在陆军部后勤司的一间办公室里,身边围着一群军官,其中有的人穿着灰布军装,有的人则穿着土黄军装,他们之所以围在这里,就是为了讨论国防军第一代制式军装的式样。
说是“讨论”,其实就是赵北一个人拿主意,毕竟,赵大总统刚才说了,现在武汉的仓库里已经堆积了超过五万套新式军装,定金都付了,那言下之意,谁敢反对这种军装,谁就掏钱将那五万套已经制好的军装买下,反正陆军部是不会掏这笔钱的,毕竟,军费有限。
在一位强势总统的面前,就连段祺瑞都不敢反对这种军装,其他人又能有什么意见呢?所以,当段芝贵接过赵北手里的那顶战斗帽戴在自己脑袋上之后,国防军的制式军装就这么确定了,而作为附带讨论的话题,国防军未来的主力步枪也被确定为德制毛瑟步枪,北洋军的日制步枪将逐步被淘汰。
讨论完了军装和步枪,赵北的陆军部之行就算是告一段落了,在一众军官的簇拥下,赵北离开陆军部,乘上了那辆崭新的美国造福特轿车,在卫队的护送下返回总统府。
这辆崭新的美国福特轿车是美国驻华代理公使司戴德在昨天赠送给赵北的,比他以前乘坐的那辆轿车更先进,而且由于司戴德一口气送过来五辆轿车,因此,现在的总统卫队组成了一支汽车队,这支总统出巡的队伍就更气派了。
不过,当这支车队驶上西长安街的时候,落在最后的那辆轿车转了方向,调头向内政部驶去,在内政部大院里逗留了几分钟,然后,又驶回了西长安街,并最终驶进了总统府,一直开到后花园,在以前袁世凯疗养的那座跨院前停了下来。
轿车上的卫兵们跳下车,鱼贯走进跨院,在一间厢房前停了下来,然后其中的一名卫兵被人勒令脱去军装,脸上贴着的两块狗皮膏药也被人撕了下来。
“报告!人已带到!”一名卫兵站在厢房门口喊了一声。
“带进来说话。”厢房里传出赵北的声音。
卫兵们将那个被脱下军装的人带进了厢房,然后将房门关上,厢房外头也戒备森严,连一只耗子也休想靠近。
赵北坐在东头的一张太师椅上,身边站着他的卫队长秦四虎,此外,一名外务部派来的朝鲜语翻译则坐在赵北的身边,手里拿着纸笔。
“你就是安重根吧?”赵北询问那名已被脱去军装的人。
那名被卫兵们用轿车运到这里、随后又被脱去军装的人先是环顾四周,当他听到那翻译的话后,就点了点头。
“我就是安重根。如果没有看错的话,你就是那位南方的革命党赵振华吧,在旅顺的时候,我在报纸上见过你的照片。”
“没错,我就是赵北赵振华。”
赵北也点了点头,然后话锋一转,说道:“不过,我现在已经不是一位普通的革命者了,我现在是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这里就是中华民国的总统府。今天费了这么大的劲把你从内政部监狱里提出来,带到这里,咱们这是秘密会面,我不会对别人讲,也希望你不会跟别人讲。”
秦四虎搬来一把椅子,安重根大大方方坐了,抬头打量着坐在上首的赵北,但是却没有说话。
“我是革命者,你也是革命者,我是为了中国的崛起而革命,你是为了朝鲜的独立自主而革命,虽然我们目的不同,可是手段却是一样的,那就是通过暴力使敌人看到我们的力量。”
赵北也没多说废话,直接切入正题。
“你刺杀日本政客伊藤博文,这个行动很英勇,我本人很佩服你的英勇,但是,作为这个国家的元首,我也必须对你进行审判,这一点,也希望你能理解,毕竟,你是在我国领土上进行暴力活动,这本身是对我国法律的挑战,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对你的司法审判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在审判你的时候,我会提醒法庭,邀请各国记者到庭听审,让他们看到我国的法律正在走向文明和公正。”
赵北前头的那些话倒也没什么,但是最后的那几句话却让安重根眼前一亮。
“总统阁下,您的话是真话么?您真的会邀请各国记者到法庭听审么?”
安重根站了起来,激动得浑身发抖,是啊,一旦各国记者到庭听审,那么,他完全可以将自己的主张和理念告诉他们,然后通过这些记者传播这些主张和理念,使更多的爱国志士觉醒,与日本殖民者战斗到底!
自从在大前门火车站被捕,安重根一直被关押在内政部监狱里,对他的审判迟迟没有展开,这让他心中很是不安,他最担心的不是被判极刑,而是被秘密处决,死不可怕,可怕的是没人知道他为什么会去死,刺杀伊藤博文的目的又是什么?
现在,这位民国的大总统竟然准备邀请一帮外国记者到法庭旁听审判,安重根非常激动,因为,他可以借这个机会向同胞们阐述他的主张了。
“我作为一国元首,说话当然算数。不过,作为交换,你必须回答我一个问题。”赵北示意安重根坐下。
“什么问题?如果你想问我的同谋者,那么我会告诉你,我没有同谋者。”
说到这里,安重根掀起上衣,露出了那一身的伤痕,这是在监狱里受到的苦刑,北洋中枢为了问出他的同谋者,并不介意对他动刑。
赵北笑了笑,摇着头说道:“我对你有没有同谋者并不感兴趣。我想问你的问题很简单,那就是,你是只痛恨伊藤博文,还是痛恨整个日本?”
安重根又站了起来,恨恨说道:“我痛恨的是整个日本统治集团!我痛恨的是日本殖民者!总统阁下,作为饱受日本侵略和压榨的邻国,中国和朝鲜有必要联起手来,共同反抗日本的侵略!”
“请坐,请坐。你说的不错,中国和朝鲜的爱国志士确实有着共同的敌人,这个敌人就是日本。”
赵北点了点头,话锋一转,又道:“但是,日本作为一个小列强,已经被西方强国视为所谓的‘文明国家’,虽然是二等文明国家,可是毕竟被列强集团接纳了,现在要想对抗日本,就必须先搞臭日本!我今天请你过来说话,主要就是为了搞臭日本。”
翻译将这段话翻译过去,安重根很是诧异,问道:“总统阁下是什么意思?”
“我问你,伊藤博文在朝鲜是不是在秉承日本政府的意思残酷的压榨朝鲜?日本的那些殖民官员是不是在朝鲜胡作非为?朝鲜王室是不是遭受日本那个所谓的‘朝鲜统监府’的非人虐待?日本商人是不是在朝鲜大肆倾销劣质日本商品,而且极力诋毁美国商品的质量?……以上这些,是不是事实?”
赵北一连串的“是不是”问了过去,这不仅让安重根有些莫名其妙,就连那名翻译也是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大总统阁下到底想干什么。
不过两人很快还是回过味来,他们明白,赵北这是打算给日本人下烂药呢,再联系到那些即将旁听法庭审判全过程的各国记者,赵大总统的用意已很清楚了。
毫无疑问,赵北这是在搞小动作,为此,他甚至秘密会见了一个国际刺客。
“是!日本从来就不是一个文明国家!它披着文明的外衣,但是内里却是野蛮的、不开化的,日本是远东和平的最大威胁!”
安重根领悟了赵北的意思,已经开始盘算怎么在法庭上发表演说了,而且,他相信,只要配合得好,这位总统先生一定会想办法将他的演讲传播出去,那样一来,即使他为此牺牲,却是更有意义了。
“很好,安先生,你是一位真正的爱国志士,你肯定会流芳百世,你的名字肯定会载入史册。委屈你在监狱里再呆一段日子,我会吩咐人改善你的待遇的,如果想看什么书籍,尽管说,内政部会尽量满足你的要求,这样一来,你到了法庭上,才会更有信心,各国记者才会更加同情你的祖国和你的人民。”
赵北很满意对方的表现,站起身,握住安重根的手,勉励一番,然后吩咐卫兵给他穿上军装,又送回了内政部。
安重根走后,那名朝鲜语翻译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硬着头皮问了几句。
“大总统,你叫这个人过来,就是为了让他在法庭上说日本人的坏话?朝鲜已被日本统治,这是列强们认可的事实,他们绝不会因为这个人的几句话就改变对日本的看法。”
赵北淡淡一笑,说道:“这一点我当然明白,国家战略为国家利益服务。不过,这个人还是有大用处的,我要将他当成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不仅可以把朝鲜的爱国者团结起来,而且可以挑动整个远东局势发生变化,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东三省目前这种岌岌可危的局势就能得到极大缓和,这一点,至关重要。”
总统的话高深莫测,这名翻译一时领悟不了,不过既然总统决定这么干,那么,谁也阻止不了他,毕竟,这是一位强势总统,“远东狂人”。
第421章 南行山东(上)
鲁西北的旷野中,一条铁路南北延伸,这条铁路属于津浦铁路的北段,目前由德国财团控制,但是尚未修建完毕。
津浦铁路就是以前的津镇铁路,这条铁路的修建本身就是一场国际政治斗争的产物,与京汉铁路一样,这条铁路也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开始商议兴建事宜的,最先提议修建津浦铁路的是美国人,但是美国人并没有直接出面,而是通过一位与美国商界关系密切的留美华人容闳出面,向清廷上奏,请求开办津镇铁路公司,并同意为此先向财政拮据的清廷“报效”二百万两白银,而后,每年的铁路公司赢利中抽出百分之二十五的利润“报效”朝廷。
对于当时的清廷来讲,容闳的这个建议很有诱惑力,因为甲午战争的战败,清廷背上了沉重的外债包袱,导致财政极为困难,如果按照容闳的这个建议,不仅当时就能收入二百万两白银,而且之后也能从这个津镇铁路公司的赢利中分润,所以,一向对铁路不感兴趣的清廷立即对容闳的建议做出了反应,发布上谕,正式批准了容闳的奏请,允许建立铁路公司,并兴建铁路。
但是清廷的这个上谕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