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908远东狂人 >

第112部分

1908远东狂人-第112部分

小说: 1908远东狂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岵攀呛推降淖畲笳习绻窃缧┳淞⒊。髁⑾茉缇褪迪至恕�

面对不利局面,同盟会拿出了杀手锏,拍发电报,电请正在欧洲进行外交努力的会首孙先生回国领导革命,在他们看来,孙先生从十年前开始宣扬革命,到现在已是革命派中最有名望的领导者,如果能够回国领导革命,靠着孙先生的威望,或许能够将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南方革命势力整合起来,改变目前这种北强南弱的形势。

但作为南方革命另一主力的光复会,却对同盟会的这一举动不以为然,由于两个组织的主张不尽相同,领导人之间也存在意气之争,所以,自从南北停战之后,光复会和同盟会之间的裂痕也更加明显,这使南方革命势力在与北方的谈判中更加处于劣势。

或许只有一个人能够改变这种北强南弱的局面,他就是共和军总司令赵北,只要他肯站到南方一边,袁世凯就没有绝对把握以武力压服南方革命派,但遗憾的是,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位年轻的总司令一心拥戴袁世凯,对于革命同志的劝告不予理睬,我行我素。难道,真如那传说里讲的,这位赵总司令是袁世凯失散多年的儿子不成?

不管人们做着什么样的猜测,事实就是,南方革命派已经暂时放弃了继续劝说赵总司令的努力,而将全部希望寄托在那位即将返国的孙先生身上,这不仅是因为没人比他更有威望与袁世凯一较高下,更是因为人们传说此次回国,孙先生带回了大量革命经费,他在欧洲进行外交努力,一方面是争取各国在战争中保持公平的中立,另一方面也是在为革命势力筹措资金,据说法国几位大银行家已经与孙先生见过面,或许,他们已同意向革命军提供革命经费?

法国不比英国、俄国,法国更愿意用金融手段控制世界,所以向法国寻求贷款的难度要低一些,不过法国也是协约国集团的一分子,这法国借款借不借得到谁也不敢打保票。

但希望渺茫总是好过没有希望,南方的革命派日夜翘首,期盼着孙先生早日归国,用那传说中的革命经费去充实那空空如也的军政府库帑。

今日,正是孙先生搭乘的那艘美国邮船抵达上海的日子,人们早早聚集在码头,手挥彩旗,欢迎革命领袖的归国。

邮船早已靠上码头,但孙先生却迟迟没有露面,有人说是租界当局不肯让他归国,有人说孙先生根本没有搭乘这艘船,而是使了一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早就在国内指挥起义了。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孙先生此刻正在邮船的一间豪华会议室里接见几位南方革命势力的代表,多数都是同盟会的干部,为首的正是同盟会事务长宋教仁,除此之外,陈其美、汪兆铭、刘揆一、马君武、谢持等人也在座。

众人先向孙先生简单介绍了国内的革命形势和南北和谈进展,随后又探讨了一下今后的革命方向和宪法起草问题,最后又将话题转到了让人郁闷的共和军方面。

“钝初,这个赵振华是什么来历?当真是光复会的干部?”孙先生问道。

宋教仁沉吟片刻,说道:“根据目前从光复会方面传来的消息,这个赵振华并不是光复会骨干,他实际上是在安庆首义的当天加入光复会的,介绍人就是熊成基,据说,此人用一颗炸弹摧毁了城门,否则,起义部队进不了城,恐怕此次革命也无法坚持到现在,而且,此人发出通电,拥戴袁世凯做共和大统领,正是他的通电让清廷对袁世凯起了疑,若非如此,恐怕袁世凯也不会急着造反。这个赵振华倒是个有勇有谋的人物,只可惜政治上太过天真。”

“什么‘政治上太过天真’?依我看,他根本就是个投机革命的军阀!一身匪气,当初策动兵变的时候,他喊的口号既不是驱逐鞑虏,也不是光复汉室,而是‘抢钱抢田抢娘们’!这样的人,根本就是土匪嘛,冒充革命者,纯粹是个投机分子,他拥戴袁世凯,就是想投靠袁世凯,做袁世凯的奴才。我建议,咱们应该好好查一下他的底细,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来路?”

陈其美恨恨说道,刚从武汉回来,他是憋了一肚子火,赵北油盐不进,虽然好吃好喝招待他们,但就是不肯放弃支持总统制的立场,简直是不可理喻。

他们几人前些日子去武汉,不仅是与赵北商议未来共和政府的组织办法,而且也打算将赵北拉进同盟会,但赵北既然油盐不进,众人热脸贴了冷屁股,自然也就不再提加入同盟会的事,为此宋教仁严厉批评了他们,这更让陈其美郁闷。

本来,因为赵北的鲜明反英立场,同盟会并不想与他走得过近,但问题是,现在的形势发展逼着同盟会不得不拉拢这个地方实力派。

现在赵北麾下的共和军是革命力量中最有战斗力的一支武装部队,而且还控制着汉阳兵工厂,实力之强足以傲视天下,如果能够将赵北拉进同盟会里,就等于发展了同盟会力量,同时也能削弱光复会的影响力,有利于迅速整合南方革命力量。

可偏偏陈其美等人自做主张,因为对赵北的成见而放弃了拉拢行动,这简直就是把军国大事当成了儿戏,损害的可不仅仅只是同盟会的利益。

为了挽回局面,宋教仁不得不写了封亲笔信,托人带往武汉,亲自做工作,拉拢总司令。不过这事没别人知道,而且现在他也不打算讲。

见陈其美仍对赵北持抨击立场,宋教仁摇了摇头,反驳道:“英士,话不能这么说,从你在湖北的种种见闻来看,赵振华不是土匪,他就是一个革命者,而且,是个立场很坚定的革命者!他的那个乡村改造计划,让人耳目一新,我们同盟会只是喊‘平均地权’,可却从来没有想过如何改造国民的思想,只有赵振华想到了,这一点上,我对他是很佩服的。虽然他对列强的态度过于激进,但革命立场还是坚定的。

另一方面,我们革命者不能言而无信,既然当初发了通电,拥戴袁世凯做共和大统领,便不能食言,若无袁世凯在北方发动,此次革命前途当真不可逆料。虽说赵振华发那通电并未征求其他革命者的意见,但当时革命形势微妙,安庆已无法坚守,九江虽克,但清军势大,若无那个通电,袁世凯或可做一做清廷的忠臣,可那通电一发,袁世凯就只能做奸臣了,所以,我以为赵振华的‘迥电’至关重要,在危急关头挽救了革命,为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争取了时间,对此,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那个通电实际上是代表全体革命势力发出的,它代表着革命者的信誉,我们不能毁诺。”

“钝初,你也支持袁世凯做大总统?”孙先生有些奇怪。

会议室里的其他人也都扭头望去,想看看宋教仁如何回答。

第137章 毁旧立新

在同盟会的革命者们看来,共和中华的第一任大总统只能由同盟会的领袖担任,这不仅是一个立场问题,更是一个策略问题,只有将国家的权力掌握在革命者手里,才能将这个国家带向文明与富强。

但与其它问题一样,在这个问题上同盟会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形势的发展不由同盟会决定,现在袁世凯已经表明了反清立场,那么,这场革命是否就应该到此为止呢?种族革命之后,这社会革命是否要立即跟上呢?

有人主张继续革命,有人却主张革命到此为止,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以后的斗争将从战场转到国会,宋教仁就持后一种观点,所以,他支持袁世凯做大总统。

由于孙先生一直在国外,不知道同盟会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所以他一询问,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望向宋教仁,看他如何作答。

“是的,我支持袁世凯做总统。我以为,袁世凯应该算做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他既是旧时代的代表,也是新时代的象征,主持新政的时候,他就做得很好,这表明,他是一个有着新思想的旧官僚,如果能够争取到这个人物,我们的理想可以在短时间里实现,议会政治、责任内阁、三权分立,这些都可以一一实现。只要我们抓住责任内阁和国会不放,袁世凯即使做了总统,也不可能胡作非为,对此,我有信心。”宋教仁说道。

“可是,赵北却是支持总统制的。”陈其美说道。

“不必担心,即使完全责任内阁建立不起来,我们也可想办法在国会中占有多数席位,只要控制了国会参众两院,内阁和总统也得听我们的。其实美国也不是责任内阁,而是总统制,但总统也不敢拂逆国会意见。这一点,赵振华也看到了,所以他并不担心总统滥用职权。”

“那依钝初之见,如何在国会中占有多数席位?如今革命派可是四分五裂,湖北的共和军不说,就是福建、浙江两省也是分歧重重,将来国会选举,如何保证获得多数席位?”孙先生问道。

“我想了想,只有一个办法,我已写了章程,请先生过目。”宋教仁打开提包,拿出几张信笺。

“这个办法就是毁旧党造新党,同盟会解散,光复会、共进会也都解散,然后共同组建一个跨省、跨派的大党,并寻求与其它党派进行合作,在政见方面求同存异,不求政见高度一致,只求人数众多,人心齐,如此,国会议员选举便可保证多数党的地位,在大的方面采取共同行动,在小的方面,可以内部解决分歧,甚至可以讨价还价,如此,便可在袁世凯脖子上套上枷锁。”

“不行!你的这个提议我们早已在会议上否决,你怎么现在又把它拿出来了?”陈其美站了起来,面色铁青。

“同盟会是先生一手创建,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用着这个会名,无论是宣传革命,还是发动起义,怎能轻易解散?就算成立了一个大党,在国会占了多数,可是又能怎样?现在是枪杆子说话!去湖北看看,去直隶看看,无论是赵北还是袁世凯,都在招兵买马,扩充军队,他们看得可清楚,如今决定中国前途的不是什么国会,而是军队!解散同盟会,就等于涣散了军心,此举实在是愚蠢,成立一个大党,只会使成员良莠不齐,关键时候狼上狗不上,此举万万不可行。”

“组了新党,谁做领袖?你宋钝初么?”一直沉默不语的马君武冷嘲热讽。

“此时谈新党领袖的事,似有不妥,还是先看过钝初的方案再说。这个方案是改进版,与你们前些时候看到的不一样。”谢持淡淡说道,虽只有这么几句话,却将这会议室里的火药味冲淡了些。

会议室顿时静了下去,众人都没敢轻易接过话茬,宋教仁的这个办法确实是太过激进、突兀,而且也太过理想主义。

孙先生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翻阅着那几张信笺,用了几分钟将其浏览一遍,将信笺轻轻放在沙发扶手上,扫了眼神色各异的众人,长舒口气,缓缓说道:“钝初的提议虽有些书生之见,但亦可算救时良策。”

“先生。”陈其美一愣,正欲抢白,但被孙先生的手势制止。

孙先生说道:“现在的时局对我们革命势力很不利啊,列强看好袁世凯,不支持咱们革命派,截留关余,还派兵舰在福建、浙江沿海游弋,福建革命军攻打广东的行动也失败了,我的欧洲之行也是一无所获,我们是没枪也没钱,外交上也未能获得列强的承认,本来,唯一的希望放在共和军方面,但是他们又不合作,湖南的共进会虽然赞同我们的主张,但无奈实力弱小,且有立宪派掣肘,而且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