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苏三国演义-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匈牙利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周恩来于1957年:月16 日乘一辆避弹汽车进入布达佩斯,在短短的24小时内,出席各种集会,发表五次讲话,与匈牙利领导人卡达尔会谈7个小时,强调反帝斗争的重要性,号召革命者奋起粉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颠覆活动,英勇地捍卫社会主义政权,以协商的方式解决内部矛盾。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匈牙利人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敌视态度。最后,中匈发表联合声明,坚决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这正是:
布达佩斯起逆风,年外勾结血洗城。
总理胆气冲霄汉,稳定局势建奇功。
1957年1月17日中午,周恩来返回莫斯科,向赫鲁晓夫通报了中国代表团访问波匈的情况,特别分析了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煽动破坏作用,然后诚恳地告诫说:
“不能有大国沙文主义,特别是各国党内部事务,要由他们自己去处理,不能搞外部压力。赫鲁晓夫同志,在波兰问题上,你们处理得不够好。波兰事件同匈牙利事件不同,在波兰事件上,你们表现了大国主义,给美国和西方国家以可乘之机……”
赫鲁晓夫见中国在帮助解决波匈事件中国际威望和地位显著提高,抱着狭隘的自私心理大生嫉妒之心,粗暴地拒绝了周恩来的善意批评。周恩来看到再谈下去无益,就在请示毛泽东后离苏访问阿富汗。锡兰、尼泊尔等国。
赫鲁晓夫鉴于在中国大力帮助下,东欧形势已经稳定,又开始攻击斯大林,还把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等人打成反党集团。
赫鲁晓夫知道毛泽东肯定有不同意见,接连派米高扬、伏罗希洛夫来华征求毛泽东的意见,毛泽东态度慎重,不轻易表态,赫鲁晓夫又邀请毛泽东1957年11月到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典礼。
在列宁山举行的群众集会上,毛泽东发表讲演盛赞十月革命的普遍意义,盛赞苏联人民的伟大成就。毛泽东气势磅磷的高亢演讲在莫斯科上空久久回荡,引来阵阵雷鸣般的掌声。赫鲁晓夫与毛泽东热烈拥抱,感谢毛泽东帮了他的大忙。
在与赫鲁晓夫的会谈中,毛泽东就斯大林问题与其激烈交锋。毛泽东采取欲擒故纵之策首先说:
“斯大林同志违反集体领导的原则,独断专行造成了严重后果,你们对斯大林滥用权力的指责是正确的,苏共二十大的决定表现了伟大和英明。”
接着,又分析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说得赫鲁晓夫眉开眼笑。接着,毛泽东把话锋一转说:
“但是,我们对苏共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不同意。斯大林同志毕竟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苏联、对世界革命的贡献远大于他所犯的错误。我们认为对斯大林同志应该三七开,三分错误,七分功绩,这才符合历史实际嘛,怎么能一笔抹煞呢?”
赫鲁晓夫以为毛泽东还要对他讲称赞之辞,没想到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一下子懵了,只听毛泽东以汹涌澎湃之势继续说:
“在苏共二十大上,你们采用秘密报告的形式,事先没有跟兄弟党打招呼,这就造成了国际共运的思想混乱,给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所以发生了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
赫鲁晓夫犹如挨了一记闷棍,张口结舌慌忙辩解,毛泽东将大手一挥理正辞严驳斥说:
“你们说斯大林同志是暴君,是白痴,是刽子手,这怎么讲得通呢?怎么能够相信,30年来你们不是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而是生活在历史上最残酷的暴君统治之下呢?怎么能够设想,在几十年的英勇革命斗争中付出如此巨大代价的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人竟然是一个白痴呢?我们怎么能够设想,30年来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竟然是个刽子手?”
赫鲁晓夫被驳得理屈词穷,便掉转活题大谈艾森豪威尔的“大规模报复战略”,认为苏联被美国作为核威胁的重点对象,太可怕了。
在1957年11月举行的十二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代表会议上,毛泽东以磅礴的气势分析形势,盛赞伟大的十月垠命的普遍意义,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驳斥赫鲁晓夫的谬论说:
“我们不应该害怕战争。我们不应该害怕原子弹和导弹,不管爆发什么样的战争——常规战争还是热核战争——我们都将取得胜利。至于中国,如果帝国主义对我们发动战争,我们也许会损失3亿多人。那又怎么样呢?打仗嘛!能不死人吗?可是我们也会生嘛!时间将会过去,我们会比从前生出更多的孩子。”
坐在毛泽东身旁的宋庆龄被这幽默的话逗得失声大笑起来,全场的人都笑了,不约而同地对毛泽东投去敬佩的目光。
赫鲁晓夫又生嫉妒之心,他认为“毛讲的活根本没有什么可笑的地方”,甚至认为这是“偎亵的说法”,是“挑逗性的话”,“毛应该考虑一下坐在他周围的人,说话应该检点一些。更为严重的是,他说话的内容令人深感不安”。
赫鲁晓夫不敢与毛泽东公开辩论,便把朱可夫推出来当枪使。于是,赫鲁晓夫指示苏联国防部长朱可夫发表一项声明,向艾森豪威尔发出警告:对任何胆敢进攻社会主义国家即苏联的盟国的侵略势力,苏联都将给予反击。
毛泽东明察秋毫,明确地向赫鲁晓夫提出批评说:“我认为朱可夫的那个声明是错误的。”
赫鲁晓夫认为他也讲过类似的话,矛头都是针对艾森豪威尔的“大规模报复战略”的,毛泽东不批他而批朱可夫是“毛耍弄外交手腕”,就气势汹汹反驳说:
“你这是什么意思?如果我们不采取朱可夫声明的立场,美国侵略势力就会一点一点地把我们消灭掉……这正是帝国主义者一心想干的事。他们想分而克之。关于这一点,杜勒斯已经讲了很多。再说,毛泽东同志,朱可夫的讲话不光是代表他个人的观点,也反映了苏联政府和苏共中央委员会的看法。我们认为没有别的选择,只能采取朱可夫讲的那个方针。”
毛泽东以宏亮的声音反驳说:“不见得,如果美国从西面进攻苏联,我看你们就不应该同他们交战,你们不应该反击——应该退却。”
赫鲁晓夫瞪大双眼问道:“什么叫‘退却’?”
毛泽东含笑把手中的香烟一点:“我指的是撤退,并且坚持1年,2年,甚至3年。”
赫鲁晓夫简直如听天方夜谭,语含讥笑口风说:“根据你的建议,我们究竟应该撤退到哪里去?我们又为什么要撤退?要知道,这样做就等于是自我失败呀!”
毛泽东看此人没有战略头脑,就以二战史为例解释道:“未必,请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吧。你们不是一路撤到斯大林格勒,然后动员力量进行反攻,并且一直推进到了柏林吗?如果你们退到乌拉尔,到那时,我们中国人就能参战了。”
毛泽东见赫鲁晓夫坚持己见,又转换话题问他:“万一美国人使用核武器,我们可不可以等一等再还击?”
赫鲁晓夫以匹夫之勇毫不犹豫回答:“不行,一秒钟也不能等,必须立即还击!”
毛泽东觉得这有点儿可笑:“你怎么能算得那样准,知道人家什么时候放原子弹?”
赫鲁晓夫硬着头皮相顶:“能知道。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遭受帝国主义进攻,我们都将迅速回击,这是我们中央委员会的集体决定。”
“这种说法不对”,毛泽东直率地提出批评,“每一个国家都是独立的,要看人家请你没有。谁的决定也不对!”
赫鲁晓夫粗鲁地大叫:“我不同意,不同意!”
毛泽东见赫鲁晓夫一触即跳,”不可理喻,便找一些赫鲁晓夫感兴趣的话说,强调社会主义阵营要以苏联为头领,赫鲁晓夫才有了笑容。毛泽东从中苏共同对付美帝国主义的大局出发,主动提出可以照顾苏共二十大的观点,中国只要求搞份保留意见的备忘录,使会议顺利地通过了《莫斯科宣言》。
在接着举行的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毛泽东豪情满怀地发表大灭艾森豪威尔和西方世界威风的著名讲话:
“我认为现在国际形势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世界上现在有两股风:东风,西风。中国有句成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认为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于帝国主义的力量占了压倒的优势。”
在热烈的鼓掌声中,毛泽东大讲美国实际上是只纸老虎,提出15年苏联赶上美国、中国赶上英国的口号。他用极其生动的比喻,来说明社会主义阵营要以苏联为首,但苏联必须听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见。他说:
“赫鲁晓夫这朵花比我毛泽东好看。中国有句古话,叫作红花虽好,也得绿叶扶持。我看赫鲁晓夫是需要绿叶扶持的。”
毛泽东为反对美帝国主义这个共同敌人,还苦口婆心地做哥穆尔卡等人的工作。劝他们以大局为重,原谅赫鲁晓夫搞大国霸权主义的错误。为此,他把宋代女画家管道升的《我依词》,抄送给哥穆尔卡等人。这首词云:
两个泥菩萨,一起打碎罗。
用水一调和,再来做两个。
我身上有你,你身上有我。
毛泽东呼吁全世界共产党人加强团结的意愿,被各国共产党人愉快接受。为从理论上指导各国人民更好地进行反帝斗争,毛泽东又用辩证唯物支义观点讲述美帝国主义是个纸老虎问题:
“美帝国主义没有倒,还有原子弹,我看也是要倒的,也是纸老虎……为了同敌人做斗争,我们在一个长时间内形成了一个概念,就是说,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一切敌人。”
神奇的辩证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使莫斯科会议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正是:
纸老虎论放光明,莫斯科会得恢宏。
一身是胆进波匈,化解叛乱赞周公。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四回
一身是胆 周恩来蔑视特务暗杀
光芒四射 亚非会开出丰硕成果
万隆会议亦称第一次亚非会议,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名城万隆召开,它是在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首次历史性会议。
美国不是亚非国家,没有被邀请参加这次亚非会议,它知道苏联虽然也没有参与此次盛会,但中苏当时系联盟之邦,苏联的利益由中国代表,美国不甘心被排除在外,也派出由70名“记者”组成的“美国代表团”到雅加达活动,有许多美国特工人员是突然干起“记者”这一行的,因而亚非会议期间,中苏与美国记者及受其影响者之间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国务卿杜勒斯对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深远影响印象极深,对亚非会议邀请中国参加很不满意,就下令动用美国外交和特务系统予以破坏。
亚非会议前,美国竭力贬低亚非会议的重要性,抱着极端敌视的态度,硬说亚非会议“算不得是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不可能达成任何协议”,干脆不召开为好。
艾森豪威尔、杜勒斯哪里知道,二战结束仅仅10年,亚非地区就出现了30多个新独立的民族国家,民族要解放,国家要独立,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这些新独立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