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皇商 >

第132部分

大宋皇商-第132部分

小说: 大宋皇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人举杯痛饮,在一簇丝竹管弦,莺歌燕舞中迷醉了。

几日下来,王诩把京城中的事已经安排得妥当了,匡尚和大理使节的生意已经谈妥,严粟着田家的人置办了货物已经跟着大理使节出发了。

王诩抖了抖绿色的袍服,正了正冠冕,接过了冉儿递来的笏板,轻抚着冉儿略带着些许倦意的脸,“娘子,我上朝陛辞,你又何必起来这么早,这才四更天,莫要累着了,你现在可不是一个人了。”

冉儿给紧了紧衣领,确认不会透风,这才笑着说道,“做娘子的自然是要体恤夫婿的。我记得小时候。爹爹也是这么早就起来上朝,娘亲也是跟早早起床给爹爹宽衣做饭。”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王诩将冉儿轻轻地搂在怀里,伸出手抚住了她微微有些隆起的小腹,想来肚子的孩子应该有三个月了吧。

“娘子,要不然你就不跟着我去西北了,我着人把你送回江南。你看如何?”王诩正感受着抱着冉儿的温馨,忽然怀中一挣扎,冉儿昂起头来道,“官人去哪,冉儿就跟着去哪,除非官人要把冉儿休了。否则,冉儿死也要跟着官人。”

看着冉儿越发成熟的脸庞依旧带着初识的决绝,王诩只得打消了这个念头,“傻丫头,官人怎么会休你呢。”王诩复又将冉儿抱住,脑海里却盘算着最好把冉儿安置在离宋夏边境远些的秦州。

“娘子,我实在对不住你,本想着今年把岳父大人接来。共享天伦。但却被任官到了西北。”王诩语气中带着些亏欠,被除授渭州签判他之前也没有想到。

“没有关系的。官人你写封信,让槿儿妹子差人把爹爹接回杭州,待官人你任期满了,我们一样可以回去的啊。”冉儿笑着对王诩说道。

王诩心中忐忑地点点头,他却没有冉儿想的那般简单,这次进京赴试,让他领略到了朝堂内外的明争暗斗,这种政治斗争甚至延伸到了西北,曾布想要借他压制吕惠卿便是可见一斑。

王诩心中暗叹,没有足够的权势,自己就想一片落叶,只能任由强风乱吹,刮到哪是哪。

仕途的路还有长一段要走,也许面对的荆棘坎坷不止今天的这么一点,王诩鼓起斗志,在冉儿额头上留下了一个吻,随即走出了内室。

天边尚未破晓,一颗启明星孤零零地独照着,仿佛要用一己之力冲破黑暗。

北宋的未来,历史的进程,身边的人们,王诩坐在马上,紧握住拳头,看向苍穹。

漫天的星辰,只有一颗知晓即将到来的黎明。

垂拱殿。

端坐的赵煦年轻的脸上显出一丝倦怠,眼神中有些疲沉。不过让他欣喜的是开边的顺利,以及新法的持续顺利推行。

章惇最后一个站回了队列里,一般情况下朝臣奏事完毕,即可退朝,但今日不同,头甲三名即刻要外任赴职,须得上殿陛辞。

王诩、胡安国和方天若等在殿外已经有一个多时辰了,王诩已经是第二次体会当官对两条腿的考验了。

“王诩,进殿!”小黄门一声尖锐的传唤声响起。

王诩即刻整理衣冠,手持笏板,小步前趋,低头走进了殿中。

“臣王诩,参见陛下。”

“王卿免礼。”看着了王诩,赵煦神情好了不少,自从王诩中了状元之后,他就让御药院的内侍们刻意留心,搜罗了不少王诩的事迹和著作。

当然,在各方势力中游刃有余,几头通吃的王诩在赵煦的耳中自然是好评连连,加之赵煦看了王诩所写的书和诗词,心中那一份向往自己父皇拥有王安石的情怀更加地浓烈了起来,现在倒还真是有些后悔把王诩弄到那么偏远的地方去了。

“王卿以为当今治国之道,当以何为先?”赵煦缓缓地问出了口。

赵煦此言一出,文武二班大臣皆在心中诧异,按理说王诩乃是一个边境官吏,所问之事应该涉及边境事宜,但赵煦却是按着问宰执的治国之道来问王诩。

垂拱殿上的每一个大臣心中难以抑制地产生出了自己的联想和揣度,君心难测但却不能不测,为了自己的仕途和官运,每个人都在省视着赵煦的一举一动,然后做出符合赵煦想法的事,此日此时也是如此,赵煦对王诩的别样对待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激起了不同的涟漪。

站在殿上的王诩心头却没有那么多的算盘,沉声道,“当以延续荆公之法为先。陛下,变则通达,由秦之商鞅至北魏孝文,无不说明此理。再观今日之事,朝廷财赋充盈,西夏贼寇丧胆,皆归功于此。”

垂拱殿上的满朝文武俱都是变法忠实的簇拥,王诩自然不会触霉头,说变法的弊端。

赵煦满意地点点头,对父皇意志的继承也是他的一贯想法,“王卿所言正合朕意。至于边事。王卿有何见解?”

王诩早早地做好了功课,就等着赵煦发问,这些天他对西北边事有了些了解,不过多涉及于后勤经济方面,而且他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所以王诩取长避短道,“微臣以为。对西贼用兵须得步步为营,逐渐蚕食,最终迫其归顺。而要做到此,须得有力的后勤补给和保障。”

作为枢密使,曾布当然是对边事了如指掌,他站在队列里。露出赏识的笑容,他没想到短短的几天,王诩对西北的边事就有了自己的看法,而这种战术策略恰是西北诸将提倡的。若是此刻他能答话,他定要站出来好好地赞同一番自己的“门生”。

怀有此种想法不止曾布一人,蔡京亦是在心中颇感欣慰,为自己引纳这个后生感到十足的高兴。

其实王诩此言目的有二,其一是想让朝廷重视后勤补给。虽然他现在已经着手开始进行粮食运输的组织和建设。但是比起他自己的力量,朝廷的肯定和行动毕竟要有力得多。至于说其二,就要看赵煦上不上这个套了。

“王卿一语中的,想来昔年若非是后勤保障不力,五路伐夏之功怎会功亏一篑,父皇也不会因此幽疾而终,更不会有元佑臣僚乱政了。”赵煦的语气中尽透着惋惜和感慨。

“曾爱卿,如今的西北粮草补给有哪些手段?”赵煦忽然开口问到了曾布。

曾布持笏出列道,“回禀陛下,有屯田、引兵就粮、入中和籴三种。熙河、泾原两路条件较好,屯田发展迅速,主要依靠的就是屯田,兼有引兵就粮,若是遇上不顺之年,也须得入中和籴。而麟府、环庆和鄜延三路则是引兵就粮和入中和籴两相结合为主,屯田为辅。”

赵煦点点头,对于神宗皇帝留下的老臣曾布,他亦是信任有加,“曾爱卿执掌枢密院朕甚为宽心。”

曾布满心喜悦地退了回去。

王诩见赵煦似乎要结束这个话题,心里纠结再三,决定主动开口,“陛下,臣对入中和籴一事,有些看法。”

王诩言语一出,引得众朝臣惊愕不已,他们是在惊讶于原本进退有当的王诩做出了这等不知礼数的愣头青做的事。尤其是蔡京和曾布二人,更是诧异,心中立刻盘算着该怎么为王诩兜回来。

赵煦一扬眉,笑道,“王卿不妨直言,朕想听王卿的见解。”

已经迈出了半个步子想要斥责王诩无礼的御史周秩听赵煦一说,又将腿收了回去。

“回陛下,屯田和引兵就粮两事,微臣实不知,所以不敢妄言。但入中和籴一事,臣却有些话要说。”王诩抬头看看赵煦的表情,见其敛色倾听,继续道,“臣祖籍两浙杭州,于入中和籴之事多有耳闻。以臣愚见,之所以入中和籴常年虚估,造成朝廷财政巨额支出,同时又不能满足西北边境所需,实乃商人游散,无所约束,逐利而为所至。”

“王卿有何良策?”入中虚估困扰着朝廷已经不是一年半载的事了,赵煦也是为此头疼过,如今听到王诩提出,想必其应该有所对策,是故心中急切。

“陛下,微臣以为,既然入中和籴于商人而言获利丰厚,那么朝廷应选择有实力和有保障的一家或是几家豪商巨贾来承担入中和籴之事,这样既能做到粮草补给有所保障,朝廷还能与其签订契约,不受过高虚估所害。”这边是王诩这番陛辞的重中之重,他的这番计划是有一个大前提,就是有商贾愿意承担比之前要低的入中和籴收益,朝廷之所以受缚于商贾,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西夏和辽国的威胁,所以不得不一再地向商人们妥协,一再地拉高入中和籴的价格,吸引商人们运输粮草到汴京或是西北。

王诩暗忖,也算是宋廷仁慈而且目光长远,愿意和商人们谈,愿意以钱吸引商贾们去做这些事,若是放在蒙元,这事根本就不是个事,直接奴役就完了。也正是宋廷这种做法,促进了天南地北的商贾往来,促进了货物的互通和经济的发展。

“曾爱卿以为王卿所言如何?”赵煦想了想,他生于皇家长于皇家哪懂得了商贾之事,所以再一次地将问题抛给了曾布。

曾布心头叹气,觉着王诩的提议好是好,若是此法可行,朝廷早就推行下去了,天下有哪个豪商巨贾愿意降低利润向朝廷妥协,仁宗天圣年间曾经企图变革入中和籴之法的三司使李咨两度被贬,最后死于蛮荒之地,便是前车之鉴,商人们巨大的能量曾布是领教过的,他觉得王诩的这一步棋是为了邀功,走得太过急躁,他很是担心,“回禀陛下,王签判所言有理,但施行起来恐有些难度。”曾布谨慎地选取着言辞,不能一下将王诩否定,让赵煦在心里留下王诩急躁冒进的不良印象。

赵煦还未开口,章惇此刻却忽然持笏出列道,“陛下,臣以为,王签判所言能否施行还得着户部和司农寺评议之后再定。”

蔡京心里咯噔一声,章惇的出手无疑是将王诩按在了砧板上,这入中和籴多少年了都改变不了,就算户部和司农寺评议一百次都是改变不了,章惇这招真够狠辣的,王诩马上就要赴任,而户部和司农寺找不到愿意承担入中和籴的商人,章惇就会拿出仁宗朝李咨的例子,不用多说话,王诩在赵煦心中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落下个“轻率孟浪”的印象,今后若是要升迁,章惇要是拿出此事攻讦,那就是难于登天了。

“好,就依章卿所言,着户部和司农寺评议,此事若成,功绩不下募役保甲之法。”赵煦两眼炯炯地看着王诩,越发地觉得此人乃是自己的王安石了。

王诩背后冷汗涔涔,心中一块巨石落下,总算是达成了目的,依照他目前的官职,要想再见赵煦,再有提议,那就只能是几年之后的事了,他实在是等不了这么长的时间,或者是说朝廷的财政和西北的补给等不起这么长的时间。

在王诩的构想中,通过江南的李家,把产粮地的大小地主全部组织起来,既然入中和籴利润丰厚,而且中小商人们没有办法入中,那么就组织商会,让他们加入,这样一来,既能保证粮食的供给,又能让中小商人和中小地主甚至是有余粮的农户能分到入中的巨额利润,财富就不会仅仅局限于一些豪商巨贾,而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王诩通过一点点地压低入中的价格,让朝廷的财政从入中的泥淖之中解脱出来。

最终的最终,待王诩掌权,就把这条运行得成熟的集粮食生产、粮食运输、粮食供给一体的链条整个出让给朝廷,让朝廷掌握粮草补给的主动权,不受商贾们的限制,同时这个棋盘里,还有王诩解决冗官的一步棋。

市场的还给市场,而行政的还给行政,这是王诩的理念。

在一众朝臣或扼腕叹息或幸灾乐祸或冷眼旁观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