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人流的不断流入,偌大的广场也显得有点拥挤了。来参加这次盛会的除了本寺院的僧人,附近下属寺院的僧人,更有千里迢迢赶来的南少林的高僧和弟子,嫡传的俗家弟子,众多江湖中首屈一指的人物,当然这种场合也绝对少不了山下闻声而来凑热闹的百姓,有了这些人,许多小商贩们自然也随之而来了。有了这些穿梭于灰黑缁衣中的多彩的尘世身影,便使原本庄严肃穆的寺院,增加了许多人间烟火气息。不过广场上虽说人山人海,却多而不乱,行动也很有规矩,由此又可见少林的大家风范了。
慧安正饶有兴致观看,就感觉众人的目光齐向西方望去,就见一众僧人分开人群往西方主看台行去,为首正是主持方丈玄法大师,一身朴素方丈袈裟,星目长眉,白须飘洒,看去正是一位得道高僧,紧跟着是一位五十多岁,身着黄色长老袈裟的瘦小和尚,确是南少林来弘愿大师,再往后便是几位寺里玄字辈的长老,接着是几个打扮器宇不凡的俗家人,应该是少林出身的武林大豪了,最后面跟着十几位年轻和尚,应该是嫡传的弟子了。随着方丈一行人上了西方高大看台,盘膝坐好,四周各大看台上高僧也分别坐下,随后各个僧人也都回到各自的看台。南少林弘愿长老带领弟子们也在西方高台坐下下,而其他有头脸的俗家弟子,和其它像膳食院的弟子和下属寺庙的僧人,也都找到属于自己地方坐定。而专门看热闹的众百姓也都各寻佳地,等待比武大会的开始,一饱眼福。
第五章 以武弘法 少林大会云初动
让我们依旧随着慧安的眼睛观看比武吧。
“叮!叮!叮!”
随着三声清越的石磬声响,方丈大师从蒲团上站起,双手合十,先诵了声法号“阿弥陀佛”,之后向四周施了佛礼,道:“感谢各位师弟,各位檀越,不辞辛苦来到这里,参加敝寺的以武弘法大会,我佛慈悲,必会护佑各位终生。这里特别要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敝寺的李檀越和方檀越”,说着向下首的两位五十来岁,花白胡须的施了一礼,这两位都是山下登封地区有名的大善人,平日常常到少林寺礼佛、布施,每次到过节之际,更是出手阔绰,两善人立刻站起身还礼。
大师又介绍了从南少林来的弘愿大师,河南洛阳赶来的王子风大侠和长安来的李穆大侠,这两人都是六十来岁的老翁模样,俱是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他们原是少林俗家弟子出身,论辈分还是方丈大师的师弟,当年都以一身过硬的正宗少林功夫,在江湖上行侠仗义,创出了一代大侠的名号。
方丈大师接着言道:“…………,本寺举办的比武大会,不同于江湖上的门派间的比拼,争强斗狠,了解因果;我们是佛门弟子,习武是为了锤炼自身的意识和信念,是为了以后降妖伏魔,是为了通过相互切磋武艺提高对佛法的认识,是为了弘扬佛法,因此希望各位参赛弟子能谨守本心,慈悲为怀,莫要被魔障左右,执着于结果。希望你们能通过我佛的考验”。
一席话说完,清亮的双眼向跃跃欲起的众参赛弟子望去,众弟子们不禁羞愧的低下了头。也难怪,当初报名参赛之时,又有哪位没有带着争强好胜的念头,那位不想在此次大会上一举成名,从而拜入某位长老门下成为嫡传弟子呢,毕竟参赛弟子中有很多是下属寺院的弟子,而即使是达摩院的弟子,大部分情况下也只是大家在一起学习武功,很难接受到长老们的亲授。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纯粹想通过切磋武功,提高修为的弟子。
戒律院首座玄肃大师又朗声强调了参赛弟子要注意的几件事项,无非是大家都分属同门,莫要争强斗狠,相互之间点到为止之类的话了。
又是三声钟声悠悠响起,慧安的心神为之一振,比武开始了,遂集中精神的望向比武台。
钟声尚在林间飘荡,便见两位紧身打扮的僧人已纵身跳上了高台。俱是二十来岁年纪,左边僧人身著玄衣,是达摩院的师兄;右边僧人著灰白僧装,当是菩提院的师兄了。“均是大院弟子,应该能大开眼界啊”慧安满怀期望的如是想。
台上灰白僧装的师兄先稽首道:“请明难师兄手下留情!”
明难亦是一稽首道:“明慧师弟请!”
接着二人便同时一招苍松迎客,这是少林拳中的招数,常常用来做为切磋时的起手式,一是向对方表示有礼貌,二也有试探对方虚实的用意。随着两人双拳微微一碰,随即分开,算是问候。之后二人你来我往,各展拳脚战到一处。
明难使的是一套少林六合拳,少林六合拳刚猛异常,拳法往往直来直往,似乎都是一些简单至极的招数,显得朴实无华,却正合了至简至猛,大巧若拙的武功境界,又经过数代高僧的千锤百炼而成,实是一门上乘的拳法。
但见明难施展起来,毫无花巧,拳脚都是直冲横扫,却呼呼带着风声,确实深得此拳法的精髓,再配上其高大的身材,顿然让人觉得他气势如山,隐隐有泰山压顶之势,令人产生不可力敌之感。外人观之已是如此,此时身在其拳影下的明慧更深有此感,但觉明难犹如大山一样压了过来,令自己不得不暂且避其锋芒,便展开迷踪拳与对方周旋,以待对方气势削弱,再图进攻。
但见高台上一道灰白人影在明难刚猛的拳影里穿梭,片刻间丝毫不落下风。慧安看的暗暗点头,果然不愧是内院的嫡传弟子,身手果然不凡,明难的拳法和明慧的身法都有独到之处,隐隐感觉自己的大力金刚指法还有提高的空间,特别是自己的身法步伐还有很大的欠缺,于是更加注意体会明慧的步伐和身法,一时间连连顿首,心中暗暗欣喜。
不过欣喜之际,慧安也在暗暗拿自己和台上二人比较高低。这一拳打来,我将如何接下,他这边躲闪,我将如何的进攻等等,渐渐的心中不由得怀疑,难道自己的武功有这么好了,怎么感觉他们还不是我的对手呢?他们可是真正的内部大院的弟子啊。
且不提慧安心中的疑惑,台上的比试已渐渐接近了尾声。在明难一往无前的压力下,明慧渐渐变得有点力不从心了,身形步伐亦没有开始时候灵动了,有几次避不开明难的直拳而不得不出拳和他硬拼,而他的功力又略低于对手,因此渐渐败象呈现,看来支持不了太久了,最后明慧一咬牙,硬接了明难双拳并顺势向后跃出,然后一边擦汗,一边向明难道:“师兄好厉害的拳法,我认输了”。
明难双手合十脸色肃穆的谦虚道:“那里,是师弟承让了!”声音里却透着几分欢喜。之后二人跳下擂台各自回到自家的看台不提。
第二组上台比试的两人,倒没有多少令人称道的,算是中规中矩。第三组选手才又让人眼睛一亮,这俩位,一位是年仅十六七岁,样貌清秀的少年,法号明见,却是方丈大师的嫡传弟子;另一位是浓眉大眼的青年,显得忠厚老实,看衣着是戒律院的僧人了。二人打过问讯,便动起手来,这又是另一番光景。
但见少年掌法千变万化,脚下灵动异常,在青年周围忽左忽右,围着青年频频出掌,一时间看得人眼花缭乱;而青年就被动的立于脚下的方寸之地,谨守门户,见招拆招,却也并不慌乱。二人一快一慢,一静一动,甚不和谐,让观者看得一阵恍惚。却说二人瞬间就交手了二十多招,却是谁也没有占得上风,慧安看得是双眼放光,对武学的体会又多了一层理解。他对那少年飘忽的身法特别关注,尽可能多的将之印入脑海。
二人就这样翻翻滚滚的斗了百十回合,蓦地,少年跳出圈外,边微微喘息边向那青年说:“明性师兄,我认输了!”
明性憨然一笑:“师弟若再如此进攻百十招的话,我可能就守不住了。”
“百十招!那还不累死我阿!”少年小声嘀咕道。
后面几组的比试,在慧安眼中就平淡了许多,少有出彩之处。不过每场都依然引的周围众人喝彩声不断,甚是热闹。
随着比赛一组一组的进行,慧安心中的疑惑也慢慢得到确定。在出场比试的众僧人中,他清楚的感觉到,大部分选手都不是自己的对手。
“怎么回事,难道今年比武大会的水平比以前的差了这么多?难道说现在寺中弟子的功夫就这样差劲?”
其实这些都是他个人的错觉罢了。三年前,他的武功刚刚初入门径,眼界当然也就不高,只知道当时上场弟子个个的武功比他的好,且又从那些弟子身上领悟到了很多东西,于是下意识的便认为那些弟子的武功比自己高深的多,那里知道当时他们也只是比他高一线罢了,而现在的他已然武功有成,眼界自然也就高了上去,当再次看到那个水平的功夫,便觉得没有什么高明之处了,这些心得认识便和以前意识中对参赛弟子武功的认识有了巨大的落差,使得他自己觉得现在的比武有点不真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不提他头脑里充满的许许多多的不解之处。
阳光已接近中天。就在慧安正在苦思怎么回事的时候,恍然听到有人叫自己,接着便有人拍拍自己的肩膀,一回头,原来是慧明,“慧安,别看了,马上要中午了,刚才师叔来催我们,要我们赶快回去准备午膳了,走了,走了!”说着便要来拉他的胳膊,慧安甩开他的手,又望了望台上正在打斗的两人,暗暗失望,略微叹了口气,径直下了看台,和他们一同往回走去。
一路上的山水风情和悦耳的鸟声,却完全引不起他的注意。慧明他们却是一边走,一边摇头惋惜不能多欣赏会师兄们的高绝武艺。更有几位边走边模仿着刚刚学到的一招半式,一个个眉飞色舞的样子,仿佛自己马上就要成为绝顶高手了。
众人回到膳食院,尽可能快的做好了膳食。不片刻,便来了几位取膳食的师兄弟,然后一起送膳食到比赛场地,重新回到比赛场地。慧安又出神的看着比试的僧人,一组一组看来,不由得越看越失望,心中不得不承认,这一届少林大会的水平就这样了。进而又不解:他们的武功怎么如此差劲?或入戒律院,或入达摩院,或是长老嫡传弟子,多么好的条件啊,他们为何不好好把握自己的机会,好好修习武功呢?慧安看着台中的两位,恨恨的想,当年自己遇到难题,往往苦思良久而不得解,而他们呢,真真令人气氛,如果上天给我如此优越的条件,也许只需一年时间,就比这些笨蛋强;若给我十年功夫,那么我现在的功夫…………为什么这些笨蛋有这么好的条件而不知道珍惜,而我想珍惜却反而没有条件呢?老天不公啊!
殊不知若没有他的多日苦思冥想,怎能够对功夫有那么深刻的理解。然人性本如此,往往是对拥有的不知珍惜,而得不到的才是美好的。在慧安如此的思绪中,金乌西坠,夜幕降临,今日的比试结束。
第六章 观比武 初创幻影身法
晚膳后,循着月色,慧安习惯性的信步来到膳食院后的一个小院,这处小院落已是相当破旧,被用作仓库使用,此时房间里堆摆着多种必备的蔬菜和大量的劈好的木柴。
初来之时,慧安就常常在此劈柴。小院不大,仅有几丈方圆,不过这已经足够他一个人施展了,况且此处相当僻静,平时便少有外人来,晚上就更不必说了,这里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他的一方小天地了,所以几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