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 >

第576部分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第576部分

小说: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了他的权力。他的权力是什么?是屠杀工人的权力,是镇压革命的权力!”一个同学气愤地说。

“蒋逆介石,背叛革命屠杀工人阶级,我们要为死难的烈士报仇!”圆脸的同学挥舞着拳头说。

“他毕竟是我们的校长,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们也不能做得太过分了!”廖昂站出来申辩道。

“他革命,我们认他这个校长;他背叛革命,我们就要把枪口对准他!”

许德华把拳头有力地向下一砸,接着说道,“我们黄埔的学生是党的工具,不是蒋介石个人的工具!”

“对!我们服从党的指挥,为死难的烈士复仇!”大部分同学同声说道。

“明天学校要召开讨蒋大会,我们来写一份讨蒋檄文吧!”许德华倡议道。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写着。

许德华知道,这个讨蒋大会是由蒋先云、陈赓、熊受暄、周恩寿、陆更夫、叶镛、严正、韩浚等三十五人组成的筹备会筹备召开的。

这些人大部分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学员,有些还曾经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比如蒋先云、陈赓。

这两个人都是黄埔第一期毕业,也是自己的湖南老乡,又和自己一样,入黄埔前就是共产党员。

蒋先云,全校有名的高材生,入学考试、毕业考试均是第一名,又是文武全才,蒋介石把他视为“第一门生”。蒋介石多次想拉拢他,用各种功名利禄诱惑他,他都不为之所动。

记得“三。二○”事件以后,蒋介石令中共党员退出黄埔军校,并亲自主持黄埔军校学员退出共产党的会议。

当时蒋介石问道:“有谁退出共产党?有谁跟着共产党?”随后又加上一句“退出共产党可留在军队!”

蒋先云第一个站起来,态度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永作共产党员!”

“脱离共产党就是背叛革命!”“官是可以不做的,而命不可不革!”“我蒋先云为革命,肝脑涂地,在所不惜!”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还有陈赓,东征时因救过蒋介石的命,而被蒋提拔为侍卫官。“三。二○”事件后,因蒋介石反共,陈赓便弃蒋而去。

如今这些人公开地站出来反蒋,这说明了什么?志不同,道不合。

看来由于蒋介石背叛革命,不仅使黄埔的学生反先生,而且黄埔的学生之间,也要分道扬镳了。

4 月23日,武昌的阅马场人山人海,彩旗飞扬,声势浩大的讨蒋大会开始了。

一阵阵口号声此起彼伏:“打倒背叛党国、屠杀民众的蒋介石!”“打倒破坏总理三大政策的蒋介石!”“严拿蒋介石交人民审判!”……

《打倒新军阀》的歌曲一浪高似一浪:蒋逆介石,蒋逆介石,新军阀,新军阀,唯一总理叛徒。

屠杀工农群众,勾结帝国主义,破坏三大政策,打倒他,打倒他。

这是用《打倒列强》的曲子,重新填词。所以大家都会唱这首歌。

置身于这种博大、沸腾的场面,许德华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力量,一种少有的痛快!

多少天来,他一直很沉闷,就像一块石头压在心上,不能得到解脱。今天,这种感觉似乎消失了,他感到了轻松,振奋。革命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这时,大会主席蒋先云走上讲台。他愤怒地历数了蒋介石①见1927年4 月24日《汉口民国日报》。自“三。二○”事件以来的一系列反革命罪行。他那高大魁梧的身躯,加上那洪亮的声音和有力的手势,犹如排山倒海一般。

“蒋介石的手段比张作霖、吴佩孚还厉害,他是封建势力的领袖,他的革命是假革命,是反革命!”

随后,中央党部的代表高语罕走到讲台前,慷慨激昂地说:“今天的讨蒋大会有很大的意义,大会表明黄埔的多数行武同志,不是蒋介石个人的工具,乃是党的工具。蒋介石办黄埔不是为革命,是为养成军阀的工具。哪晓得,各处来的青年,不愿意作军阀的工具。”

“蒋介石现在反革命,是我们的敌人。黄埔同学仅说不为蒋介石牺牲利用,消极地抵抗,是不够的,应该努力去打倒他!”

高语罕的话在许德华心中回荡。

高语罕的大名,对于许德华来说早已不陌生了。这个中共的老党员、黄埔军校的政治总教官以他那特有的魄力,渊博的知识,幽默、轻松的讲课方式,赢得了学员们的深深爱戴。

只可惜许德华晚一年入黄埔,没能亲耳聆听亲眼目睹他那讲课的风采。

但他讲课的细节却一直在学员中广泛流传。

一次,高语罕在讲白话文的重要性时就用一个非常幽默的比喻,他说:“诸位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许多都还是未婚者,以我在学生时代的经验,用文言文写爱情信,远不如用白话文,这是最能充分表达内心情感的,诸位努力写吧!”

话音刚落,全体大笑。

也正因高语罕深受学员爱戴,蒋介石才千方百计把他挤走。

视黄埔学生为自己个人工具的蒋介石,岂能容他人染指!

一阵掌声过后,国民政府代表彭泽民、总政治部代表李鹤林、省党部代表刘道平、省农协代表张学武、南京总工会代表以及北伐军第四、八十一军代表发言,声讨蒋介石背叛革命的罪行。

大会还发出了《讨蒋通电》、《告各期全体同学书》和《讨蒋宣传大纲》。

大会最后宣布杨引之、陈绍平的罪行并交人民审判委员会审判,处杨引之死刑。

杨引之、陈绍平都是黄埔学生,拥蒋分子。

杨引之,黄埔第三期毕业,曾是孙文主义学会的组织部长,也是个杀人如麻的刽子手。“三。二○”事件发生时,他参与策划包围俄顾问公馆。北伐开始后,他在长沙、汉口成立秘密组织,联络青红帮,准备向民众大屠杀。

党权运动开始后,他屡次向蒋介石告密。以后又在四川勾结军阀,制造“三。三一”惨案,还枪杀了国民党四川省党部负责人兼组织部长、著名的共产党员杨闇公。

枪毙杨引之,许德华和他的同学们都拍手称快。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形成了宁汉对立的局面,一些拥蒋分子纷纷逃离武汉,投向蒋介石的怀抱,武汉政府面临危机。是东征讨蒋还是北伐讨奉,武汉国民政府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决定进行第二次北伐。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北伐军沿京汉路及其两侧北上,而武汉兵力空虚,只有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的第七十二团和第二十五师的第七十五团留守武昌,由第二十四师师长叶挺兼任武昌卫戍司令。

蒋介石乘武汉兵力空虚之机,不断地指使川黔桂粤等地方军阀进攻两湖(湖南、湖北),同时秘密策划两湖的反动军官发动叛乱,企图里应外合,推翻武汉国民政府。

于是有了武汉军民反击夏斗寅叛乱。

夏斗寅,湖北麻城人,原是北洋军阀的旧部。北伐战争前夕,投机革命,谒见蒋介石,后来,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四师师长。“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后,他受蒋介石之命,伙同第二十军军长杨森进攻武汉地区,讨伐武汉国民革命政府。

两湖书院。一群整装待发的官兵。

只见一个戴着厚厚的眼镜、穿着灰布军装、打着绑腿的军官在一片掌声中走到队伍前。他用洪亮的声音说道:“同志们!蒋介石密令夏斗寅、杨森进攻武汉。现在夏斗寅的部队已经进攻到纸坊一带,武汉政府危在旦夕。武汉是我们的革命基地,为了保卫革命,我们一定要坚守住这个阵地!”

“现在四处都已充满了黑暗,只有两湖书院还放射着光明,现在就是要用我们的光明去冲破周围的黑暗!要用我们的热血去杀开一条血路!”

“坚决打退夏斗寅的进攻!”

“誓死保卫武汉!”

口号声震耳欲聋,在两湖书院内外回荡。

这是由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的师生们组成的中央独立师。他们受命西征,讨平夏斗寅叛乱。讲话的是独立师党代表恽代英,他在为出征的学员们作战前动员。

这时,夜幕下垂,周围一片漆黑。许德华站在队伍里,两眼紧盯着恽代英。虽然,他已看不清恽代英的脸色,但他仍能感觉到,这个非常熟悉的声音,正饱含着平时少有的悲愤。他感到热血在心头涌动,拳头握得咯咯作响。

在此之前,他作为党员听了党团书记陈毅同志作的动员报告,就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要为保卫北伐的胜利成果,保卫武汉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恽代英的动员再一次地感染着他。尽管,他是第一次参加战斗,但却没有恐惧,而是感到了一种责任,一种神圣的使命。

只听恽代英一声令下:“出发!”队伍就连夜向纸坊车站开进。

次日凌晨三点钟,独立师到达纸坊,与守卫在那里的第七十二团、第七十五团汇合。

战斗打响了。敌人以两个团的兵力向纸坊车站和纸坊镇反扑。总指挥叶挺组织兵力反击敌人。

战斗打得十分激烈,呼啸的炮弹,浓浓的硝烟,震耳欲聋的喊杀声连成一片。

许德华所在的连队在连长、党代表的带领下奋勇出击。

连指导员是共产党员、黄埔第一期生。他冲在最前面,右手高举着枪,大声喊道:“同志们!冲啊!谁是真革命、谁是假革命,现在是考验我们的时候了!”

许德华一见,就跟他冲了上去。

这时,枪声大作,敌人的子弹打在前后的铁轨上砰砰作响,许德华全然不顾,一边向敌人射击,一边奋勇地向前冲。

许德华眼尖,一眼看到敌人抬着炮准备逃走,他抬手便一枪,打倒了抬炮的敌人,其余的敌人扔下迫击炮逃走了。

许德华缴获了迫击炮,立即把炮架起来,和同学们一起向敌人射击。

在第七十二团、第七十五团和中央独立师的联合打击下,终于取得了平定夏斗寅叛敌的胜利。

这次战斗,缴获大炮十尊、步枪九百余支,俘虏敌人千余名。

许德华也因作战勇敢而获得了从军以来第一次嘉奖。

继夏斗寅叛乱后,5 月21日驻长沙的原旧军阀部队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第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发动了“马日事变”。他派军队进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械,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统治江西的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总指挥、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也转向反动,禁止工农运动,对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采取“礼送出境”的办法加以驱逐。

国民党右派纷纷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武汉的汪精卫政府也日益暴露出反革命面目。

武汉军校的形势正发生变化。

“打倒新军阀蒋介石!”的标语已被“打倒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赤子赤孙!”的反动标语所代替。

这天,许德华和他的好朋友共产党员廖运周来到了长江边,两人边走边谈。

“德华!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杀了不少共产党员,那可是你的家乡啊!”廖运周不安地说。

“是啊!我真担心!我的老师、同学不少都是共产党员。”许德华想起了他的入党介绍人曹典琦,想起了临别前的送行。尽管他们互有通信,但不知他现在怎样。他很不安。

“我真觉闷得慌!我们总是处在被杀的地位!为什么不能打个痛快!”

廖运周气愤地说,“让工人纠察队自动缴械,这不等于束手就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