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 >

第439部分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第439部分

小说: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七里坪和河南省确山竹沟出发,三四月间到达安徽省桐城、庐江、舒城之间蒋冲东西汤池流波疃一带。先后收复了淮南路西的无为、庐江、襄安等城镇,为继续向淮南路东地区挺进、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由于四支队主要领导对党中央、毛主席制定深入敌后的东进方针理解不深,因此,除了八团遵照党中央的方针,继续东进深入到淮南路西的地区外,其余部队在桐城、舒城地区停留时间较长,没有及时东进。

1938年12月,中央指派军参谋长张云逸同志到达江北无为地区,了解情况,检查四支队工作,督促四支队继续东进。随后不久,邓子恢同志亦由皖南到了江北地区。

张云逸、邓子恢同志到了江北以后,积极开展与安徽桂系当局的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并将庐江、无为地区地方党领导的一部分游击队和人民自卫军组织起来,编为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由孙仲德任司令员,黄岩任政治委员。张云逸、邓子恢同志向第四支队的广大干部传达了党中央关于东进的战略方针。经过耐心工作,四支队逐步向淮南地区两侧活动。

这时,桂系当局已在大别山区暂时站稳了脚根,在日寇诱降和蒋介石的指示下,公开转向反共。四支队广大指战员对党中央的东进指示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面对这种局势,纷纷要求东进。1939年3 月,部队到达合肥附近地区。

三1939年4 月底,叶挺军长亲临江北(随行者有罗炳辉、赖传珠等同志)。根据党中央的决定,于5 月4 日在庐江东汤池成立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任命张云逸同志兼指挥,先后任命罗炳辉、徐海东同志为副指挥,赖传珠同志为参谋长,邓子恢同志兼任江北政治部主任。江北指挥部的成立,对扭转这一地区的抗战局面,起了重要作用。

高敬亭同志问题处理以后,徐海东同志兼任四支队司令员,辖七、九、十四三个团。徐海东同志原是鄂豫皖根据地创建人之一,1939年9 月受到党中央委派,到新四军江北部队担任领导工作。由于紧张而艰苦的战争生活,他身患肺病,又没有休息和治疗条件,病情加重,但他一直带病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特别是他兼任四支队司令员后,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向我淮南路西地区进犯,徐海东同志于1939年12月下旬,在周家岗战斗中,带病指挥部队与敌人激战3 昼夜,毙伤日军160 余名,并乘胜收复了大片土地。这是我军在皖东首次反扫荡中取得的重大胜利,这次胜利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的信心,打破了所谓新四军“游而不击”的反动欺骗宣传。

1939年7 月,以四支队八团为基础,成立了新四军第五支队,下辖八、十、十五3 个团,罗炳辉同志为司令员,郭述申同志为政治委员,周骏鸣同志为副司令员,张劲夫同志为政治部主任。从此,五支队在罗炳辉、郭述申等同志率领下,坚持在淮南津浦路东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斗争。

罗炳辉同志身高体魁,一口云南乡音。他平时总是着装整齐,裹绑腿,扎腰带,在腰上挂支左轮手枪,那身影、嗓音、风度,给人一个直观印象:确是一个标准的军人。他作战勇敢,身先士卒,是我军一位优秀的指挥员。日寇从津浦路滁县出发,占领铁路东边的来安县城,国民党的旧政权人员不是闻风而逃,就是附敌为逆。为了坚持保卫路东抗日游击战争根据地,扩大我军的影响,鼓舞路东军民的抗战士气,罗炳辉同志亲自部署和指挥,先后3 次攻打来安城,第3 次兼用火攻,消灭日军100 余人,伪军200 余人,粉碎了日伪的“扫荡”计划。从此,“罗司令三打来安城”的故事,就在淮南苏皖边区到处流传,五支队也威名大振。

五支队刚成立时,部队没有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基础较差,罗炳辉同志就组织领导整训部队,从基础训练做起,亲自做示范,手把手地教,有时还经常出题目考问战士,他总是讲:“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他就是这样严格要求部队的,同时对待下级或战士又是十分关怀、体贴。天气尚未转寒,他就关照供给部的同志及早为战士们准备冬衣;部队有了伤病员,他常常嘱咐炊事班的同志,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做好一点的东西给伤病员吃,部队到了宿营地,他亲自检查床铺和生活安排得怎样;休息时,就找干部掰腕子,比臂力,给战士们讲故事。那种平易近人的作风,官兵亲密无间的情景,深受广大干部战士的拥护和爱戴。

我是1939年秋,从皖南来到江北地区的,当时军部组织了一个巡视团,共十余人。由军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陈再励为团长,军部教导总队教育长冯达飞为副团长。巡视团还带了一个20多人的服务队,开展部队和地方上的宣传、文艺活动。巡视团的任务,主要是到江北四、五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检查帮助工作。这年冬天,陈再励、冯达飞两同志奉命返回皖南,我则留在新成立的江北政治部,担任组织科长。这时江北政治部才算正式成立起来,总共不到十五六人(服务队除外)。从此以后,我就在江北皖中、皖东地区与江北部队一起活动,再没有返回皖南。

当时的鄂豫皖区党委,在1939年7 月前,曾受到王明错误路线的影响,没有将主要力量放在敌人占领的地区,放手发动群众,发展武装,而是把大批干部留在大别山国民党第五路军部队所在地,帮助五路军建立大别山根据地,事实上,为国民党桂系当了“苦力”。到了1939年7 月,接到党中央指示才进行了转变,有计划地把党领导下的抗日青年和进步人士,分批转移到新四军主力活动地区。致使江北的广大地区在抗日初期未能取得更大发展,错过了1938年下半年和1939年上半年的大好时机。回忆起来,很使人感到可惜!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由于受到王明的“一切为了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错误路线的影响,使江北的局面未能有更大的发展。这种状况,一直到1939年秋冬,少奇同志到了皖东以后,才完全扭转过来。

四1939年11月初,党中央、毛主席派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同志,以中央代表身份,到了皖东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领导华中敌后军民进行抗日战争。

少奇同志到了江北指挥部以后,他为了团结教育干部,指导进行抗日斗争,与干部战士亲密无间。他走到那里,就深入到那里进行调查研究,不拘形式地找干部谈工作,谈思想,谈生活。由于我当时工作在江北指挥部,有幸亲身感受到了少奇同志那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质,亲耳聆听过不少他的教诲。

当时,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反共磨擦,在经济上进行封锁,在政治上制造磨擦,限制“异党”,破坏抗战。他们妄图削弱新四军的力量,完全暴露了他们反共反人民的真面目。少奇同志正确贯彻党中央关于抗日统一战线“独立自主”的方针,在中原局干部会议上,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明确树立独立自主地发展人民武装,依靠群众创造根据地,坚决反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磨擦。少奇同志指出:深入敌后发展游击斗争,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说:“我们不但要打日本鬼子,还要坚决地对国民党顽固派搞投降分裂的勾当进行斗争;如果不在反磨擦斗争中取得胜利,敌后就没有我们的地位,就没有抗日根据地。”他还意味深长地说:“抗战光说不行,要有钱,有枪;有了枪,没有家也不行,还要有个家,建立家就是建立抗日根据地。”当时,皖南军部少数领导人,在王明路线影响下,指责“独立自主”地发展部队,自搞武器,自筹抗日经费的正确行动是“人、枪、款主义”,是“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冒险政策”。少奇同志针锋相对地反驳说:“我们的政权是人民的、民主的政权,人民承认它,这是最合法的!”当时,我们听了少奇同志的多次讲话,觉得茅塞顿开,心明眼亮。这对于江北广大干部提高认识,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抵制王明错误路线影响,起了决定性作用。

1940年2 月,桂系李品仙在津浦路西向我进犯。少奇同志号召我们,要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原则,坚决打退顽固派的进攻,决不让步!根据少奇同志的指示精神,我们一方面采取自卫,一方面做敌人的分化瓦解工作,取得了这次反磨擦的胜利。与此同时,苏北的韩德勤部向我路东地区大举进攻,妄图以东、西、南三面围攻我军兵力很少的半塔集守备部队,进而消灭我淮南地区的部队。对此,中原局决定:先留少数部队坚守半塔,主力集中到路西打退桂顾的进攻,在打退桂顽后,再将主力回师东进,解半塔集之围。并要求苏南,苏北的部队积极配合这一行动。江南指挥部陈毅司令员和粟裕副司令员,当即令叶飞同志率领的挺进纵队和陶勇同志率苏皖支队,沿运河西进,星夜赶来支援,共同向蒋介石的嫡系韩德勤部展开反击。经过十多天的激烈战斗,粉碎了顽固派的进攻,共歼敌两三千人,缴获了大量的枪枝弹药,残敌丢盔弃甲,狼狈地向三河以北溃退。

至此,津浦路东,路西广大地区连成了一片,津浦路南段东、西两侧,淮河以南,长江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在新四军各部队的控制之下,坚持抗日游击战争。

半塔集保卫战胜利以后,皖东抗日游击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根据中原局的指示和中央关于独立自主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精神,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邓子恢同志除领导部队政治思想工作外,还大力领导地方工作。领导建立了路东8 个县的抗日联防办事处和联防司令部,邓子恢同志担任主任,方毅同志为副主任,这是华中地区第一个由我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联防办事处在邓子恢同志的领导下,展开了大规模的群众发动工作。提出了“三七分租”、“分半给息”、“废除旧债”等口号,进行减租减息运动;规定了惩治汉奸、组建农会、组织抗日人民政府等办法,建立各级组织,进行剿匪、反霸、反汉奸斗争;同时,还从部队中派出一批干部到地方做群众工作,加强了军民团结,密切了军民关系。

邓子恢同志从事农民运动有着丰富的经验,大家称誉他为“农民运动专家”。凡派往各县做地方工作的党、政、军干部,在去以前他都要召集大家讲话,交待政策、任务,并特别强调党中央提出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原则和在反顽斗争中“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他主张发动农民既要靠思想教育,也要解决一些实际利益问题。他常常告诫干部,苏维埃时期的红军为什么能得到群众的爱戴与支援呢?就是因为红军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严明的群众纪律。邓老他不仅口讲,而且常常亲自深入农村,召开各种座谈会,宣传党的政策,提高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信心。由于邓子恢同志的正确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使淮南地区广大军民更加团结一致,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不断的胜利。

五但是,就在这以后不久的1940年冬至1941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二次反共反人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