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 >

第191部分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第191部分

小说: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5年初,在鄂豫陕省委(由鄂豫皖省委改组为鄂豫陕省委)领导下,红二十五军开展了创建鄂豫陕根据地的斗争。和吴焕先、程子华等同志率领部队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敌人的反革命“围剿”,广泛发动了群众,建立了革命政权,使红二十五军发展到三千七百余人。

7 月,红二十五军跨过终南山,到达西安附近,得知中央红军北上的消息,鄂豫陕省委在陕西子午镇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离开陕南西征,配合中央红军北上。陕南留部分同志坚持鄂豫陕游击根据地。与其他领导同志一起率红二十五军西进甘肃。

8 月,红二十五军到达甘肃陇东地区的泾川,政委吴焕先同志英勇牺牲,代理红二十五军政委和鄂豫陕省委书记。

9 月,在陕北豹子川召开省委扩大会议,决定徐海东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改任政委。

9 月18日,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苏区永平镇,与刘志丹同志率领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胜利会师,改编为红十五军团,任军团长和陕北省委委员。

10月,率领红十五军团,取得了劳山、榆林桥两次战役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北上。

11月初,党中央率领中央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毛泽东、彭德怀等同志到陕北甘泉县道佐铺红十五军团部,接见了徐海东和程子华等同志。

11月3 日,苏维埃中央政府命令,徐海东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十五军团军团长。

11月下旬,红十五军团与中央红军并肩战斗,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伟大胜利,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1936年2 月,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组成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举行东征。他率领红十五军团,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准备开赴河北前线,对日作战。在山西孝义县兑九峪战斗后,毛泽东同志决定两军团分路活动。红十五军团挥师北上,逼近太原,直取晋西北。

5 月,东征军回师河西。红十五军团回到陕北略事休整。中旬,奉命西征,配合左路军,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

10月8 日,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的静宁、会宁地区胜利会师。他奉党中央命令,对张国焘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

11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他率红十五军团一部与红一军团并肩战斗,夺取了山城堡战役的胜利。

12月7 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任命徐海东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党中央命令红十五军团立即由甘肃海原县出发开赴商州,与张学良、杨虎城部队共同防御亲日派的武装进攻。

1937年2 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初步实现了国共合作,红十五军团奉命由陕西商州、雒南开赴甘肃庆阳驿马关整训。

8 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八路军,任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

9 月,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后,率三四四旅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

10月,平型关战斗结束后,随朱德、彭德怀同志参加晋东南粉碎日寇九路围攻的战斗。

12月,根据党中央指示,和王震同志率部再次深入华北敌后开展山地游击战。

1938年6 月,指挥町店战斗,歼灭日军第二十五师团一个联队,毙伤日军近千人,并击退来援之敌。

8 月,病倒在华北战场上,后回延安休养。

10月,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列席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会后进马列主义学院学习。

1939年8 月,跟随刘少奇同志到华中开展工作。

9 月15日,离开延安。奔赴华中后,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艰苦转战在皖东一带。

12月,在皖东周家岗,率领新四军第四支队与日寇激战三昼夜,取得了皖东反扫荡中的一次重大胜利。当时,还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后中原局与东南局合并组成中共中央华中局,任华中局委员。

1940年1 月,由于紧张的战斗生活,劳累过度,旧病复发,病倒在皖东战场上。

5 月,在安徽省津浦路西根据地休养。

8 月,在江苏省淮安一带休养。

1946年8 月,在山东诸城、莱阳等地休养。

9 月,从山东到大连市休养。

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一九五八年、一九六四年又连任两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在疗养期间,写了几篇重要回忆录。

1955年9 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

1956年9 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八大”后,从大连回到北京。

1958年,病情稍有好转,到湖北参观访问,进行调查研究。

1960年,主编红二十五军战史,并向编委会提出,一定要写党、写人民、写集体,不要突出个人。

1962年,红二十五军战史编成后,又一次累得大吐血,病危九天。

1969年4 月,带病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担任大会主席团委员并当选为中央委员。

10月25日,被林彪、江青反党集团强行“疏散”到河南省郑州市。

1970年3 月25日,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下,含恨逝世于郑州。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小说下载网—http://。。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03黄克诚》
声明:

第一章求真知救中华初上革命路1922年。一个皓月当空的夏夜。

永兴、这个湘南山区的偏远小城,在喧闹了一天之后,渐渐恢复了寂静。

夜色已深,静谧的月光倾泻在县劝学所①这座并不很大的院落里。四周寂然无声,一丝风也没有,空气仿佛凝滞不动了。酷暑的燥气弥漫其间,令人夜不能寐,烦躁不安。紧靠院墙,一所不起眼的房子里,灯火依然。

一个面容清瘦,戴着近视眼镜的年轻人,正临窗而坐,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一边挥毫在书上圈圈点点,一边不时地用毛巾擦拭脸上涔涔而下的汗水。

桌上的那盏油灯,偶尔窜出点点火花,噼啪作响。显然,他已经挑灯夜读很长时间了。然而,从他那略显稚气的脸上,看不出丝毫的倦意。

其实,几十天来,他都是这样紧张度过的。

就在一个月前,正在县立高小读二年级的他,得到了一个令他心动的消息:衡阳省立第三师范要在暑期招生。读师范可以免缴学杂费和膳食费,这可是个难逢的机会!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作为穷苦人家的孩子,他能从家乡,那个贫困落后的山村,来到县城读高小是多么不容易:整个家族都动起来了,每年嫡堂公房凑六七担谷子是读书的费用,旧书箱子是借来的,那套旧学生制服以及布夹袄、长衫是别人送的,哥哥亲自挑着书箱、行李,把自己送到县城。如今,他已经读了一年半的高小,尽管他每学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可以获得几块钱的奖学金,而且课余时间找些抄写的差事,以补贴学用,但是还要有一年半的时间才能读完高小呀。所以,读师范是他当时唯一读得起的学校。况且,即便读完高小,又怎么办呢?假如不识字,面朝黄土背朝天,也就算了。而今,书读得多了,他开始向往更为广大的世界,他要继续求知,继续上学,怎么能平平庸庸过一生呢?!

十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考取衡阳省立第三师范。

决心虽下,摆在这个刚刚二十岁的年轻人面前的困难似乎不少:首先是报考资格,由于他高小才读了一半,根本领不到毕业文凭,如何去报考?其次是,在这几十天的时间里,他必须补习完另外一年半的高小课程。再有,学校一放暑假,他到哪里寻找一处僻静之所,便于补习功课?当然,还有一个大问题,他还必须自食其力,赚钱糊口。

既然决心报考,这位年轻人很快将困难一一化解了。他向一位姓黄的同学借了一张高小毕业文凭,报上了名。同时,整个暑假他没有回家,寄住在劝学所——一个同乡的住处,一边为劝学所抄写文件赚钱糊口,一边加紧补习未学完的高小课程。

只要能够继续求学,挑灯夜读又算得了什么呢?!

1922年的夏天,对于这个年轻人来说,是难忘而又紧张的。

苍天不负有心人。他如愿以偿,考取了衡阳省立第三师范。

那一年,第三师范只招考两班学生,约一百二三十名,其中湖南南部每县各择优录取四名。

考入省立三师,成为这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他未曾料想到,若干年后,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将。

历史,将永远铭记他的名字——黄克诚。

衡阳晏家坪。

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经历了一个暑假的冷清之后,显得分外热闹。新的学年开始了。

省立三师,的确是个风景幽雅的地方。它正位于湘、耒、蒸三水汇合之处,自成一体。时值初秋,但见蓝天碧水相映,草木郁郁葱葱,令人心旷神怡。

省立三师始建于1904年,原名省立南路师范学堂。辛亥革命以后,才改用此名。它是当时湘南地区很有影响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号称湘南最高学府。

在学校通往外界的石桥上,走来一个身穿旧学生制服的年轻人,手拎一件简单的行李和一只旧书箱。

他就是黄克诚。

石桥前面立着的一块牌坊,吸引住了黄克诚的目光——“南学津梁”。

他知道,这四个大字意即三师是湘南人士寻求新学的必经之途。

在履行了简单的手续之后,二十岁的黄克诚正式成为省立三师的一名学生,被编入了第二十三班。

入学之初,黄克诚情绪甚高。能够争取到这样一个免费读书的机会,对于家境贫穷的他来说,真是太不容易了。衡阳是湖南南部的重要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省办、府办学校相当多,比起永兴这个偏远小山城来说,简直不可同日而语。黄克诚有生以来第一次来到衡阳这么大的城市,这里的繁华与文明,这里的文化书刊,使他耳目一新。他睁大了眼睛,好奇地注视着这个崭新的世界。学校食堂的伙食为大多数学生所不满,但黄克诚却很满足,因为它比自己家里好多了。

三师是一所校纪严明,学风纯朴的学校,一向鼓励学生积极向上。这可以从三师的校歌里看得出来:“衡之阳兮湘之干,佳气自往还。笃生圣哲,前濂溪兮后船山。温故知新为师,如金在熔曰范,景仰先贤,陶铸后进,责任兹惟艰。原吾侪服膺校训,‘公勇勤朴’勿等闲。”濂溪,是指南宋名家周敦颐,他的《爱莲说》妇孺皆知;船山,指的是明末清初的王夫之。他俩都是湖南人,是三师为学生树立的楷模。在这样一所学校里,黄克诚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脑子里除了想学习,其它的一切全抛在了脑后。

平静的学习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黄克诚便陷入了接踵而来的忧虑与困惑之中。

环境变了,接触面逐渐扩大。各种各样的书刊也读得多了。于是,黄克诚的脑子里考虑的问题也多了:个人的出路、国家的前途、社会的弊端等等一古脑都冒出来,使他内心无法平静。

黄克诚毕竟是一个刚刚二十岁的年轻人,他像其他同龄人一样,有强烈的自尊心;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