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血大民国 >

第1008部分

铁血大民国-第1008部分

小说: 铁血大民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寺内寿一脸色一黯,在前几天的军事会议上面,负责后勤的真崎甚三郎就报告过,由于这几个月,日本本土的工业生产几乎完全停滞,所以日本红军的武器弹药已经所剩无几了。另外,由于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不是被编入红军就是被编入赤卫队,造成日本本土的农田大量抛荒,今年的春播规模大概只有去年的50%,至于收成真的不好计算,因为谁都不知道到秋收的时候还有多少日本的土地在红军的控制当中。而且日本本土防卫总军所掌握的粮食库存也快见底了。顶多勉强维持到秋收,如果关东平原、越后平原、尾浓平原这三个日本传统的粮食主产地在秋收之前全部丢失的话,那么用不着中国侵略军来消灭。日本红军的残余部队也很难熬过1936年冬天!

寺内寿一不住地摇头:“怎么办?怎么办?没有粮食、没有武器、没有弹药,我们要怎么办?难道真的只能向中国人投降吗?”。

安田康夫苦笑一声:“没办法,还能有什么办法?拖些时间罢了……诺大个苏联都很难熬过今年冬天,我们小小一个日本还能逆天?我看能把红旗打到明年这个时候,也算对得住GC主义事业了。”

“明年夏天?”寺内寿一目光闪烁:“安田君,你准备怎么办?关东平原能守到那个时候?”

安田看着寺内,轻轻哼了一声:“关东平原能不能守到那个时候。你不比我清楚?不过守不住关东平原,还是能弄到够几十万人吃到明秋的粮食。只是……那样又有什么意义?”

“当然有意义的!”寺内寿一好像看到什么救命稻草似的,眼睛里面闪出一丝光芒:“只要我们能在奥羽山脉当中坚持下去。还是很有可能成为另一个岛津家的,只要能保住火种,哪怕等上三百年也一定会有报仇的机会!”

岛津家指的是历史上的日本九州南部萨摩藩藩主家族这个家族现在还在,1924年的时候跑路去了中国。现在是和族财阀的一员。拥有中国最大的玻璃制造企业岛津兴业。

而寺内寿一的话所指的是岛津家在关原之战后的表现,关原之战是日本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群殴,两头的老大分别是丰臣家的重臣石田三成(实际上的老大,不过实际上也没几人听他的)和德川幕府的创始人德川家康,双方各自纠集了一帮反动军阀,在日本尾浓平原附近的关原打了一场决定性的群架,而当时的岛津家族就站在后来打败了的石田三成一边。不过和其他站在石田三成一边的反动军阀后来的下场不同,凭借武力继续和德川幕府对抗了一年半之久的岛津家族最后居然没有遭到什么严厉的惩罚。领地没有减少,主要几个当家人也没有划肚皮自杀谢罪。而且德川家康的讨伐命令。最后也不了了之,就这么糊里糊涂让岛津家蒙混过关。结果到了200多年后的幕末时代,岛津家族的萨摩藩则摇身一变成了倒幕势力中最强的主力,岛津家臣西乡隆盛还指挥军队攻占了德川家的根据地江户城,算是报了关原之战的一箭之仇。现在寺内寿一也希望日本红军能像历史上的岛津家族一样,坚持下去得到一个表面顺服而实际独立的结果,哪怕只是割据一部分日本领土,将来也有复仇的一天。

但是安田康夫也知道,寺内寿一是在自己骗自己。常瑞青又不是德川家康,德川家康没有核裂变炸弹,而常瑞青有!想要在奥羽的大山里面熬下去,熬出一个岛津家来,根本是没有一点指望的。

不过安田还是重重点头,对寺内寿一说:“把青森、秋田、岩手、山形、宫城、福岛等六个县的老弱妇孺都疏散到关东平原来,这样东北地区的粮食就足够让100万红军吃上很长时间了。”

寺内寿一怔了一下:“安田君,你的意思是……把老百姓都丢给中国人去蹂躏?”

安田居然一本正经地点头道:“只是蹂躏一下而已,大部分还是能生存下来的,总比在山里面饿死要好?”

寺内寿一迟疑了下,也微微点头。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礼法在日本人的脑子里面是没有的。现在寺内的脑海里面也只想着日本民族的续存,要续存首先就要把命保下来,要是人都死绝了,还有什么指望?他沉默了下,叹口气道:“好,待会儿的军事会议上面,我们就一起提出疏散东北六县人口,以及在奥羽山脉当中建立根据地的建议。”

……

上海,吴淞口军港。

蒙蒙的细雨正淅淅沥沥地飘落下来,一片细雨当中,欢快的乐曲被演奏起来。共产党、国社党、大东亚共荣会、左民主义青年团、左民神社等党派会社组织起来的群众,正在远处挥着旗帜,发出一阵阵欢呼的叫喊声。

码头边上,广东号战列巡洋舰的舷梯已经放下,访日归来的常瑞青这个时候已经下了船,正在码头上面和前来迎接的陈独秀、周恩来低声交谈着。

“仲甫、翔宇,出访美国的事情准备的怎么了?美国政府的邀请已经发出了,你们和毛大总统、曾部长什么时候可以出发?”

“等毛总统考察完湖南农村的情况就动身,最晚就是7月中旬。”周恩来笑道。

“总统去湖南了?”常瑞青沉默了下,摇摇头道:“没有出路的,小农经济归根结底还是封建生产关系,根本不可能经得住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冲击。”他看着陈独秀道:“仲甫先生,你说是不是啊?”

陈独秀默然点头,苦笑道:“渔农总会,农业部这些年算是想尽一切办法在帮助农民,不过农民之苦,仍然在九地之下,同他们相比,城里面产业工人的生活,可以算是九天之上了。”

“农民多啊!”常瑞青淡淡一笑,往码头的贵宾通道走去,周恩来、陈独秀忙跟着一块往外面走。周恩来道:“工农差距是个问题,这段时间党内许多同志也都认识到了,还提出不少建议,有些人认为可以加大农村建设投入,实现农村城市化。”

“农村怎么城市化?”常瑞青笑着反问。“农村城市化”这个词儿他在前世就听说过,不过他是学历史的,对当代的事情不是特别了解,只是隐约知道农村城市化和发展中小城镇什么的有关系。

“具体怎么搞大家也没有个定数,不过总觉得应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路子,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循序渐进地发展,合理规划,合理布局,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不能盲目推动土地集中,推动农民进城,特别不能盲目发展特大都市而忽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周恩来边走边说。

常瑞青笑了笑说:“是不是盲目发展不能由我们说了算,而是要看老百姓的心愿,要看市场的选择。老百姓是愿意居住在中小城市、小城镇里面呢?还是愿意集中聚集到八大都会里面呢?我看他们是愿意住到大城市里面的,所以我的意思还是顺应民意,搞特大都会,省得造出一大堆没有人住的中小城镇。”

他顿了顿又道:“当然,我也不是说不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比如一些有产业支撑,依托产业发展的城市或城镇该发展的还是要发展,联邦政府还是会给予财政和税收方面的扶植。但是联邦扶植的都会型大城市只有这八个,绝不会再有第九个了。仲甫、翔宇,我跟你们打个赌,最多20年,联邦一半以上的人口将会集中到以上海、南京、香港、广东、武汉、北京、天津和关东州为核心的都会城市群当中。甚至还会出现上海南京,广东香港,还有北京天津这三大连成一片的城市群。”

第879章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一

一辆四轮驱动的越野车在山间公路上艰难爬行,山坡被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木所覆盖,虽然已经是夏季,但是山风吹在脸上,还是带着丝丝凉意。

毛泽东裹着件单薄的军大衣,满脸疲倦地靠在李云鹤身上,他在湘赣边区连续走了四个县,情况都不是很乐观,靠近萍乡煤矿的醴陵县的状况稍好,当地的许多农家子弟在煤矿上面打工,收入还算丰厚,又有运煤的铁路从醴陵经过,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醴陵的花炮和陶瓷在湘赣地区还是闻名遐迩的。但他却明显感到当地的贫富差距极大,最富的是开花炮厂和陶瓷厂的工商资本家,县城周围兴建的连片洋房里面住的都是这些人,其中许多人家还买了汽车,醴陵县的金融业也有一半份额被他们经营的钱庄所控制。

另外这些工商资本家还兼营农业,澄潭江两岸的肥沃土地多半属于这些资本家,有些是拥有全部产权可自由买卖的土地,有些则是法律上禁止交易的“永佃地”,也被他们买去了“永佃权”。不过“租佃制”剥削方式倒没有再出现,而是出现了大量雇佣农民种地的农场。原先的佃农现在居然沦为了雇农!

不过失去地农民也没有全部沦为雇农,其中的大部分都被醴陵和临近的江西萍乡县比较发达的工商业还有煤矿开采业所吸收。毛泽东顺便也调查了醴陵县的工人和店员的生活和收入状况,他发现这部分无产阶级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倒是非常不错。如果在萍乡煤矿上面打工,每个月都能有上百华元的收入这笔薪水对比醴陵县的物价水平绝对算是巨款了!就算在南京也不算是中低收入,要知道我们的毛大总统开给李云鹤秘书的工资。也不过是每月五十华元。但是煤矿的工作并不好找,要不然大概就没有人种地了。在醴陵比较容易找到的工作,就是去陶瓷工厂或花炮工厂当工人,每个月也有四五十块华元的工资,足够养活一家五六口人了。

所以醴陵县这里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很少有在家里面种地的,大多在工厂、煤矿或是县城的商铺里面打工。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去了省城长沙或是参加了国防军。还留在家里务农的,则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中年人或老人,由于已经过了学习的最佳年龄。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情难免有些笨手笨脚,又大多不认得字儿,所以工矿和商号都不肯雇佣他们,就只能守着几亩薄田过苦日子了。醴陵县这里最穷的就是这些家里没有年青人的农家。

毛泽东还发现醴陵县的土地价格非常便宜。一亩上好的水浇地还卖不上80块华元,如果是山坡上面的梯田,连2、30块都没有人买,大量的抛荒在那里无人耕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据说是因为种地的收入太低,又太辛苦,而且还有风险,一个不留神就会出现亏本种地的事情。因此许多有人工矿商号里面工作的家庭。往往选择出售土地,然后举家迁入县城或搬去萍乡居住。所以压低了地价。另外,永息和田赋的收取也是一个原因,如果能减免这两项负担,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大约还会高一些。

不过这只是醴陵一县的情况,毛泽东在交通不便又没有什么矿产资源可以开发的平江、通城、崇阳等湘赣边山区小县所看到的情况,就只能用凋敝来形容了。土地大面积抛荒,年青人口大量流失,就连县城里面也没有多少活力,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

“还去湘潭那里吗?”。李云鹤轻声问。

湘潭县是毛泽东的老家,毛泽东在那里有不少亲人,他弟弟毛泽民的选区也在湘潭县,对湘潭的情况是非常了解的。

“不去了。”毛泽东轻轻摆了摆手:“湘潭紧挨着湘江,又有萍汉铁路和京广铁路的便利,要是再不繁华富庶,常大总理的太平盛世成什么啦?”越野车的摇晃当中,毛泽东好像自言自语地说:“这个农村……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