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海阔凭鱼跃 >

第134部分

海阔凭鱼跃-第134部分

小说: 海阔凭鱼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究竟是什么事这么重要?”宋江奇怪地问。柴进沉思了片刻,在想这个话怎么开头才好:“公明兄长,我来问你,一营中的事务谁来做主?”宋江被问得有些莫名其妙:“忠义军中各营的主官是统领,由他按照上司的军令来执行啊。”柴进忙摆摆手:“我问的不是这个意思。”他想了一下说:“这样说吧,国家的事务由谁来做主?”

宋江迟疑了一下:“君王吧?”这个回答没有出乎柴进的预料,他说:“当今的大宋天子疏懒朝政,国家大事是谁在做主?”“国之重臣。”宋江回答说。

柴进马上跟着问:“治国的效果如何呢?”宋江答得也很快:“若是忠臣良相,则国事幸也;若是奸臣佞贼,则国家危矣。”柴进点点头:“就是说,国家的安危是寄托于君王是否贤明或者权臣是否忠良之上。有办法保证君王个个贤明,权臣个个忠良吗?”

第二百零三章 小旋风纵论体制

柴进的一句话将宋江问得哑口无言——是啊,谁能保证当权者都是贤明的呢?

见宋江摇着头不说话,柴进把手一摊:“这不就是说,国家之兴危颇如儿戏,靠的是撞大运?”宋江说:“所以我谋划着要推行新政,富国强兵。”“新政可以保证国君的贤明和朝臣的忠良吗?”柴进问道。宋江的回答就有些勉强了:“最起码可以让百姓少些苦楚,国家多些威势。”

柴进点点头:“兄长忧国忧民之心,众所周知。”他接着把话锋一转:“兄长可知道本朝初年,金沙滩和两狼山之故事?”宋江一皱眉:“杨门虎将浴血沙场,金刀令公为国捐躯,可歌可泣,也令人扼腕啊!”柴进也发出一声叹息:“杨老令公忠义可表,杨门众将英勇神威,可为什么是那样一个结局呢?当时从宋辽两国之比较,远比现在为好:宋军将士不可谓不勇猛,训练更为有素,装备也好于对手,在人数上亦不吃亏,但最后却是一败涂地,空将一腔热血抛洒幽燕!”

宋江恨恨地说:“那自然是奸臣潘美,公报私仇,欲陷杨氏一门于死地。着实可恶之极!”柴进问:“潘美恶贼祸国殃民,千刀万剐亦不为过。可为何他能窃据高位,独断专行?为何杨门忠烈明知双龙会是陷阱,却不得不往?这些往事深究起来,要归咎到领导者的责任,归咎到体制问题上。”宋江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观点,喃喃的念道:“领导者?体制问题?”

“对!”柴进用肯定的语气说:“我的祖上,大周皇帝,以自己的才德不及赵匡胤而禅让于他,可是祖上没有看见的是,接掌了天下的人未必个个都有贤德。其实就算有贤德的人也未必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都英明。赵光义若不搞御驾亲征,不将帅权尽付潘美,不使有私仇的潘杨两家俱遣前敌,杨门惨剧就不会发生,大宋未必就扳不到契丹,燕云十六州也就不用数百年都收不回来!因此需要一个体制来约束领导者的权力,来监督领导者的行为,对于领导者的不智行为应有人能予以制止。”

宋江想了半天:“你说的是要进一步发挥监军和监察御史的作用?”柴进楞了一下,没想到宋江会对他的话误会成这样:“不不不,兄长误解了,小弟说的不是这个意思。监军、御史有一定的作用,但主要是监督检视决策的实施的过程,而非决策制定的过程。小弟的意思是,要想让领导者少出纰漏,就不能搞一言堂,不要让他有过大的权力,真正的重大决策要由众多的人共同商议。凡是涉及到众人利益的大事,必须要听取多数人的意见。”宋江静静地听,半晌没有搭话。

“公明兄长,我说这些话不是针对你,你应该能明白我的真心。”柴进见宋江不说话,担心是宋江认为自己有意削弱他的权威:“我只是就事论事,担心今后还会出现新的金沙滩、两狼山。”宋江笑了:“兄弟说哪里话来。我若是心胸狭窄之人,你还敢来对我说这些话?”见柴进脸上也浮现笑容,宋江又解释说:“我是琢磨你的话,在想这样是不是真的有益。”柴进见宋江对自己的主张很在意,他想了一下说:“兄长可愿与我在营中走一走?”

两人出了帐篷,马上有亲兵亲将围上来。宋江对他们摆摆手:“我只是与大官人在营中散步,你们不用跟随,都去休息吧。”亲兵们多数闻言散去,只有一名亲将带了两个亲兵依旧跟在两人之后。

走了几步,柴进回头问那亲将:“若是军中有人对宋头领的行事有意见的话,你怎么看?”那亲将闻听一愣,见宋江也停下脚步,回身笑着等他的回答,他也笑了笑:“谁会有意见呢?”柴进不依不饶的追问:“若是真有这样的人呢?”亲将也认真起来:“真有那样的人就该杀!”柴进望了宋江一眼,进一步问道:“如果说的确是宋头领做得不对,而哪个人却做得对呢?”亲将毫无迟疑的回答:“不可能,大帅是不会错的!”说话的时候脸上已带出些愤怒,手不由自主地按住剑柄,心想柴大官人为何会这样问?若知道是谁敢冒犯宋大帅,就立刻拔剑把他杀了!

宋江有些尴尬,拉了拉柴进的袖子,转身继续做散步的样子,对柴进附耳说:“我身边的人不算数,他们对我盲信是不奇怪的。”柴进笑了笑。走不多远遇到一队忠义军士兵正围在篝火旁聊天,见宋江、柴进走近前来,众人连忙起身欲行礼,宋江赶快制止,说自己只是随便走走,让大家切莫拘礼,照旧休息。

柴进随便拉了一个士卒出来,又向他问了与刚才同样的问题。那士兵与亲将的回答大致相同,这让宋江又陷入沉思之中。柴进此刻倒反过来说:“士兵们平素里就被要求严格服从上级的命令,所以没有主见,缺少判断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其实当前士兵们的问题倒不甚着急,但头目们若是如此,似乎就不妥了。”

两人转身去找营中的将校。本来柴进想去问问孔明孔亮,被宋江直接否定:“他们本不是独当一面的,又久与我一起,找他买没用。”黄信是这里威望、职衔较高的头目,宋柴二人便来找他,看他会有什么不同的反应。没料到镇三山一点也没能超越前面的两个人,唯一不同的是他直接把刀拔了出来,公开叫嚷着要去杀了那个对宋大哥不满的人。

宋江带着多少有些失望的心情离开仍然激动不已的黄信,柴进拉了一下他的衣袖:“营中还有个神机军师呢,他可是个有主见的人啊!”宋江想了一下也觉得该去再找一下朱武,毕竟在宋江眼里,他同样是最有可能对自己产生质疑意见的人。

第二百零四章 测应对宋江失意

为着押运这趟粮草辎重而连着几天没有好好休息的神机军师朱武已经睡下,但他听到自己的亲兵在外面与访客说话,忙一骨碌爬起来,披着衣服走到门口,见外门的是宋江和柴进,他指着自己亲兵的鼻子说:“你怎敢挡大帅的驾?别说我还没睡着,就算睡着了也要马上叫醒我啊!”那亲兵连连点头表示接受,同时又有些委屈的辩解:“不是小人挡驾,是小人刚说将军已经躺下休息,宋大帅就说不要打搅……”“好了好了,还不快请大帅到帐中说话?”

宋江、柴进随着走进军帐。柴进不解地问朱武:“我久离军营,刚回来觉得许多事都有趣。好像只有你这里称呼公明兄长为大帅,这是为何?”朱武摇摇头笑着说:“不光是我这里,朱仝将军那里对官职的称呼也是比较正规的。因为我们两个常代表忠义军与友军或者地方上打交道,不如此就会让人笑话。”

按照大宋军制,最高的军事长官为枢密使,故而童贯的品秩为从一品,仅次于原来太师蔡京的正一品,而新晋的权要中都没有超越童贯达到正一品的。枢密使以下设殿前、马军、步军三司武太尉。过去的殿前太尉高俅就是这样一个职位,应为正二品,与枢密副使(同知)平级,只是因为高俅是徽宗的宠信家臣,所以攫升从一品,而且在朝中颐气指使。

三司太尉之下的高级武将分为禁军和镇军两大类。禁军相当于中央军,归三司统辖,由枢密院调遣,分属京师四大营、陪京三营和驻守国家险要或负有专责的军、监。监的最高长官是兵马都监,四品,相当于军中的都统制;而各军的长官均为都指挥使,正三品,略低于各路节度使的从二品。在权势上与统管文武军民,独霸一方的节度使更是无法比拟,但是军权在手,也颇令人高看一眼。所以各军的都指挥使与各路节度使一样都可以称“大帅”。

故此朱武、朱仝的部下才称宋江为大帅。因为尽管符德安在南渡江阴时落水身亡之后,童贯迫于各方面压力只好让副都指挥使、从三品的宋江暂代忠义军的指挥权,称代权知忠义军事,但大家都知道这个代、权的字眼很快就要去掉,宋江此战之后将毫无悬念地出任忠义军都指挥使(正三品)。

朱武让人献上茶之后就吩咐属下不得擅入,而后也坐下来问:“两位哥哥此刻前来,可有何要事?”柴进刚要开口,宋江抢着说:“并无什么大事,只是有一句话想问问你。如果军营中有人对我的言行处事有不同意见,说我做得不对,你觉得应当如何看待?”朱武脸色一下子凝重起来:“会有这样的事?”下面的话却不再出口,仿佛在等着宋江往下继续说。

宋江见朱武并不贸然回答,心中一动,连忙往下说:“我只是问假如真有人这样,你说应该怎样对待他的意见?”朱武仔细地盯着宋江的脸,觉得对方表情中并无怒意。他寻思了片刻反问:“那就要看那人只得是什么事情了。如果他说宋大哥每天不应过分操劳,应注意身体,这样的意见我还是赞同的。”

宋江一听就急了:“不是不是,不是这样芝麻谷子的小事。比如说,是关系全军安危的重大决策。”朱武一听又沉默下来,考虑了半晌才说话:“那我肯定是支持宋大哥您的。”“为什么?”宋江有些失望的问,同时心中仿佛暗暗松了一口气,又像是期盼朱武这样的回答。

朱武组织了一下措辞:对于营中要务,一来宋大哥您德高望重,见多识广,足智多谋,又公正廉明,品德智慧都高于常人,做出的决定十有八九不会有错;二来宋大哥又吴军师、戴院长他们在智谋‘情报等方面相助,知道的事情更全面,看待问题的角度更高,应该比其他人强上不止一筹,所以我会百分之百地相信您,支持您,服从您。”

宋江听完朱武的话,向椅子背上一靠有些泄气。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柴进开口了:“怎么样?公明兄长,连神机军师都这么说,你该相信我说的话了吧?”朱武提着小心问道:“大官人,究竟出了什么事情?”

柴进笑着摆摆手说:“你放心,什么事情也没有。是我与公明兄长在商议今后是否应该立些制度,重大决策应召集众人商议,以避免“一言堂”,因一念之差而导致全军南辕北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是公明哥哥说,忠义军多是老兄弟,大家又不同意见自会提出来的。我说现在军中对于公明兄长非常尊敬,可能没有人敢质疑他的决定。即使在想法上有分歧,也会否定自己的想法,转而支持他的意见,哪怕公明兄长讲的意见并不是最正确的。为了查看营中弟兄是否会对公明兄长的不当意见盲目执行,我俩便在营中挑选了些人问问。嘿嘿,都没有出乎我的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