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朝做千户 >

第170部分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170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朝做千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污秽无比,显然朝鲜人的卫生习惯很不堪。

处处是穷山恶水,荒陋的城镇小村,穷苦之极的国民。无论是当时的生活水准,还是房屋建筑,还是城镇规划,朝鲜国与大明相比,都是一个天一个地啊。

怪不得朝鲜国上下都对对面的大明城镇羡慕无比,能偷渡的,就尽量偷渡。随便一个朝鲜文人到大明边地小镇旅游。回来都是称赞:“……繁华富丽,虽到皇京想不更加,不意中国之若是其盛也。左右市廛连互辉耀,比雕窗绮户。画栋朱栏,碧榜金匾,所居物皆内地奇货也……”

黄来福却是突然心情很坏。如此穷苦地国家,自己当时还想让朝鲜国代偿平乱军费。现在这个情形,如果让他们来让代偿军费,就是还个两百年,也还不起啊,看来只能指望日本人了。

唯一让黄来福有点异国游乐趣的就是朝鲜人地服饰了。虽说他们受中原文化影响深刻,但还是有点不同地。朝鲜成年男子每人头顶上都带一顶大檐帽。因身份不同,帽子地质料,形状不太一样。还有女人穿地大裙子,也有点特色。只不过朝鲜女人漂亮的还是少了点,多为又矮又肥,让人提不起兴趣。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大明地元旦日,这天,大明各地都要放爆竹,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等,以庆贺元旦。不过这天。大军却要出发了。宋应昌留了下来,在义州城内调度粮草缁重等,李如松领着大军,继续前进。

一路而去,由于明军中有着大量的火炮战车,加上朝鲜国内路况不佳,又加之天寒地冻地,所以大军行进速度不快。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四,公元1593年2月4日。

这天是立春日,李如松带着数万大军抵达了肃宁馆,此处离平壤城约有八十里的路程。

由于黄来福的计策成功,在李如松的授意下,沈惟敬派人向小西行长通告,言其大明同意和谈,让小西行长派人前来相迎。小西行长却以为大明是要封使,就派遣牙将二十三人前来领赏。

当时李如松正在肃宁馆内对黄来福等众将道:“今日是正月初四,下午我军将会向顺安城开拔,到了顺安城休整一天,初六到平壤城下。”

他又道:“昨日经略托人言,毒火箭,神火箭等火器不日就可送到军中,到时我军威势更甚。”

众将听得正高兴,忽听外面大营喊杀冲天,李如松派人一问,不由大怒。原来是日使来后,部将李宁见后,不发一言,带着部下举刀就砍,日人被杀十五人,七人逃走,生擒一人。

自己计划被李宁破坏,李如松大怒,当下要将李宁推出斩首。众将都是跪下求情,李如松才放过他,不过还是重责他五十军棍,以儆效尤!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李如松却是长叹了口气,日使被杀,看来原先的计划,是行不通了。

与此同时,在几十里外地平壤城墙上,一个锦衣中年武士,迎对寒风,正静静地看着远方的什么,神情间,很有些忧虑。他地身后,站着百余的亲信武士,正以崇敬的眼神看着他。

这个中年武士,就是侵朝第一军军团长小西行长。小西行长是丰臣秀吉的亲信,信奉西洋兰学,在当时的日军将领中,是比较出奇的一位。

此时的他,正在担忧着那二十位日使,能不能顺利迎回唐使,并得到赏赐。

“唉,唐人……”

想起大明己经出兵,小西行长内心中就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中原国家,千百年来,对他们这些岛民的心理压迫力太大了,就算日本取得了一时的胜利,以后呢,能打赢吗?没人敢保证。

真是一场豪赌啊,这场战争。

现在小西行长最担忧地是,由于援军被朝鲜水军阻隔,现在平壤城内可说是兵疲粮少,如果大明来攻,后果不堪设想。小西行长迫切地希望与大明议和,这样,有了喘息地机会,又可得到大同江以南的庆尚,全罗,忠清,京畿等道,然后伺机而动,随时可攻入朝鲜北方及大唐之地。

正在他想得出神地时候,忽然,城墙上传来惊叫声:“使者回来了……”

第154章 平壤攻防布置

由于这次的意外之事,明军用计己经失败,剩下的,唯有强攻了。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六,李如松、黄来福等人离开肃宁馆,率着数万大军抵达平壤城外。

从平壤城头看下去,大军黑压压的一片,刀枪如林,杀气如虹。看得城头的小西行长等日军兵将吃惊不己,暗慑于明军的军容之盛。

寒风仍是刻骨,飘着一些雪花,在大军的前面,一面“李”字大旗下,李如松只是策马望着眼前的平壤城,不知道在沉思些什么,特别是他的目光不时扫过平壤城北的牡丹峰。寒风掠过他沉稳的脸容,李如松仍是一动不动。

他身旁密密麻麻的满是黄来福、李如柏、李如梅、吴惟忠、杨元、张世爵、查大受、祖承训等披甲诸将,一时杰俊齐集。

望着身前身后的大军,李如梅豪情满腔,对李如松道:“提督大人,此刻我天兵威压平壤,此城势在必得!”

李如松对几个弟弟管教甚严,平时在军中,都是以军职相称。

听了李如梅的话,各将也都是豪气勃发,纷纷附合。只有黄来福凝视着平壤城头,回忆着历史上平壤之战的细节。

李如松神情不变,只是微微点头,道:“倭人也是劲敌,我等不可掉以轻心。”

诸将都是应是。

而在平壤城头上,小西行长也是神情凝重地对身旁的大村纯忠。远藤又次郎。如藤安等日军将领道:“唐人来者不善,诸君需有必死之志。”

大村纯忠,远藤有次郎,如藤安等人脸色苍白地点了点头。在七月时,他们轻易地击败祖承训的数千明军,便以为唐人不过如此,此时见了真正地明军精锐,才知道以前自己错得厉害。

察看过平壤城地情况后,李如松令大军扎下营盘,然后招集诸将议事。

说实在。黄来福对于攻打坚城,还是有些心理阴影的,宁夏之战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在宁夏城下。自己的精兵对坚城无能为力,徒劳死伤。这次自己的军队,不知又会阵亡多少。

不过和黄来福不同,五寨堡军队从军官到士兵,倒是人人踊跃,一边扎营,一边都在谈论着攻城后。自己可以斩首多少,特别是杨小驴,更是兴奋地搽着手。

应李如松之令,黄来福带着杨小驴,还有几个家丁们。来到李如松的帅帐中。帅帐戒备森严,到处是巡防的士兵们,不时传出刁斗报时的声音。

来到辕门外,杨小驴等人在外相候,黄来福进入帅帐中。宽大的帅帐内,诸将早己是济济一堂,个个身上披着厚重的甲胄,一片铁光之色。见黄来福进来,各色人等地眼光都向他投来。

见黄来福进来,李如松对他微微地点了点头。眼光扫过案桌旁的铜刻漏。李如松虽然赏识黄来福。不过他治军极严,在传下命令后。各将若没在规定的时间内前来报道,就要受到责罚。好在黄来福准时到了。

诸将到齐,便开始议事,一张巨大的案桌之上,铺着一张平壤城地地图,这是朝鲜国方面提供的。除此之外,还有李如松自制的一张地图,上用红黑两色绘制,敌我情况一目了然。这张地图,以探马每个时辰回报的情况修正。

根据朝方提供的情报,还有自己探马回报。平壤城易守难攻,东面有大同江,并有大同、长庆二门。南面有芦门、含毯二门。西北面临山,又有普通、七星二门。北面有密台门,不远处还有高耸的牡丹峰,地形险要。

在日军的布置中,约有两万人驻守平壤城,城地四周还修有大批的土堡,形成外围。城北边的牡丹峰上,由于地势险峻,估计驻有日军两千人,与平壤城形成倚角之势,易守难攻。

在介绍过敌我情况后,李如松严肃地道:“依平壤敌情,我军定在初八日攻城,现兵马布置如下!”

他提高声音道:“吴惟忠何在?”

浙江游击吴惟忠稳步上前,抱拳施礼道:“末将在!”

李如松道:“初八日晨,你领南兵三千,立时攻打牡丹峰之地!”

吴惟忠毫不犹豫地大声道:“末将领命!”

各将都是用佩服的眼神看着吴惟忠,包含黄来福在内。只要看过牡丹峰之地,各人就知道,想攻克这里,是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地。牡丹峰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日军又在这里设置了大量的火枪弓箭,攻战的难度可想而知。不过吴惟忠不愧是戚家军中的老将,戚继光的部下,面对将要到来的恶战,还是面不改色。

#奇#李如松嘉许地看了吴惟忠一眼,又提高声音道:“中军指挥杨元,右军指挥张世爵何在?”

#书#统领中军的蓟镇都督佥事杨元,统领右军的辽东副将张世爵,二人忙上前道:“末将在!”

#网#“你二人各率军一万,攻打城西七星门!”

二人大声道:“末将领命!”

“中军指挥李如柏,参将李芳春何在?”

二人也是上前道:“末将在!”

“你二人共领军一万,攻打城北普通门!”

“末将领命!”

“以上三万人马,为此战我军攻战主力,此外……”

李如松又道:“祖承训,李镒何在!”

辽东副总兵祖承训,朝鲜国备边使李镒忙出列道:“末将在!”

李如松道:“李镒。你领朝军三千。祖承训。你领兵一千,换上朝鲜军服,藏甲于内,一起攻打南芦门。待攻城之时,祖承训你随李溢部掩杀城下,突然显露我军旗帜,定可杀倭人一个措手不及!”

二人同样领了军令。

最后是神机营参将骆尚志,率南军精锐两千,攻打南城含毯门。

此外是黄来福率部陪在李如松身旁,作为各军的预备队。到时李如松还将亲自督战。务求必克!

至于众将疑惑,为什么此次明军主力只是攻打平壤城的南、西、北三个方向,而不攻打东面呢?

李如松解释道:“兵法有云:归师勿遏,围城必阙!我军主攻平壤城西北南三面。而弛围东面,使其无固守之志。可于城东二门沿江处多设火炮,待倭人败退后渡江时,以炮火击之!”

众将叹服,而这个决定,也是李如松吸取了宁夏之战地教训,事后证明了他这个做法地明智。

李如松指挥若定。气定神闲,一道道军令如流水般分派下去,各将都是大声领命。此时朝鲜国大臣柳成龙也是侍立在旁,听李如松这样布置,他又喜又忧。喜的是李如松指挥周全,光复城池有望,忧地是……

他对李如松道:“李提督,小臣有一言,不知敢讲不敢讲!”

李如松淡淡道:“你说。”

柳成龙施礼道:“天兵霹雳雷霆,倭人定是望风丧胆,只可怜我平壤城内尚多朝鲜臣民,只恐兵火到处,玉石俱焚,小国百姓死伤者众。还望李提督怜惜。”

李如松不耐烦地道:“你事好解决。柳成龙,你可自制一面大旗。用谚文上书:朝鲜军民自投旗下者免死。即可。”

当时朝鲜国士大夫、贵族等人皆以说汉语,写汉字为荣。不过普通的朝鲜国百姓,还是说朝语,并书写世宗创立的谚文,为当时普通朝鲜百姓的文字。

柳成龙大喜,道:“多谢提督大人,小臣代平壤城民众谢过大人了。”

最后李如松厉声道:“攻城之时,各将务必全力以赴,有畏缩不前者,定斩不饶!”

各将都是抱拳轰然响应,帐内一片衣甲之声。众人明白李如松的手段,并不是随便说说而以,如不认真攻城,李如松真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