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柄大明 >

第60部分

权柄大明-第60部分

小说: 权柄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哥,我们脚程快一点的话,今天能够赶到高邮府,在高邮府住宿一晚。”韩雪说道。

“不急,小雪。”陈风说道:“你身子还没有完全好利索,我们还是慢一点。”

这个年代,走路是对人一个很大的考验,脱脱的老爹被发配甘州,那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一路劳累,结果,去了就病倒了,没多久,就一命呜呼。

所以,不要急着赶路,一边走,一边看看沿途的风景,当作旅游,这不是更好吗?

扬州,高邮等东部地区,水网发达,这里的旱灾不是很严重,而且,现在已经是冬季,那些流民,已经越来越少了。

但是,在行了数日,快到黄河的时候,灾民却逐渐多了起来。

扬州城内,靠着盐业,大部分的人,就是给富商干活,也可以养活自己,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要靠天吃饭的,连年旱灾,再加上突如其来的洪灾,让元朝末年的灾民越来越多。

而灾民多了,没有粮食吃,那就只能去偷,去抢,这样,就会逐渐演化成起义。而彻底撼动元朝统治的,就是从修黄河的时候的韩山童,刘福通的起义开始的。

在这乱世中,陈风倒是很想也揭竿而起,做一个轰轰烈烈的大英雄。可惜,他的前世,不是什么特种兵,更没有什么特异功能,也没有穿越带来的金手指,比如后世的各种先进武器。他现在也在练武,却只是为了自保。

现在陈风所做的,只是为了积累资本,到时候可以有充足的能力来应付各种变化,他只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普通者。

“风哥,要是没有雪的话,再有几日,我们就能够到大都了。”韩雪说道。

此时两人,都已经换上了厚厚的冬装,在接到了来大都的公文后,陈风就开始准备了,在北方,棉衣还是最暖和的一种,将身子裹在棉衣里,感觉到外面的风也小了。

韩雪也是一样,她身上的衣服,是蓝玉寒等人为她赶制的,虽然没有提前比量,穿上却是正合适。

越向北,气候就越寒冷,现在,已经进入了十二月,也就是寒冬腊月了,这个时候,可是一年之中最冷的了。

不是陈风不想穿身皮衣,皮衣更加轻便,可惜,那是北方才有的。在扬州等地,要是开个皮衣店,恐怕一年也卖不出去两套,雨水又足,全部得生了虫子。

头顶上,是呼呼的风声,陈风在前世,到过首都,知道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是有多么的厉害。而现在,和后世几乎一样,虽然没有轻薄的羽绒服,棉衣却是最舒服的,只是有些臃肿而已。

“不过,看现在的情况,我们恐怕是要错过客栈了。”陈风说道。

顶着犀利的北风,马脚下是半尺厚的雪,这前进的速度,顿时慢了下来。

昨天的时候,又降了一场大雪,现在,雪已经不下了,可是这道路,却着实难走了起来。

韩雪的小脸,冻得通红。

刚才说了一句话,结果,嘴里就灌进了一口冷风,肚子里感觉都是凉气。

该死的皇后娘娘,下什么旨意啊,让风哥到大都去干什么?

历代的都城,都是在南方,这也是有很大的原因的。江南自古富庶,而且,气候温和,北方就异常暴躁了。对于蒙古人来说,不是什么问题,他们已经习惯了,但是,对于习惯了南方气候的人来说,冬季在北方居住,着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当初朱棣迁都到了北方,那也是顶着很大的压力的。

而在北方,蒙古人,色目人也逐渐变得多了起来。

“跨,跨。”两人正在艰难地前行,就听到了前面传来了马蹄声,还不止一匹。

听到声音,两人立刻将马赶到了路边慢慢行走,这种时候,能够纵马飞奔的,一定是蒙古人。

果然,近了之后,他们就看到,那是四名蒙古骑兵。

雪天骑马,还这么快,赶着奔丧去吗?陈风在心里暗暗地想到,当然,他这么想,更多的原因,还是羡慕,要是自己也能这么跑,早就到大都了。

正想着,对方就靠近,却听到为首的一人嘴里发出了一声“吁…”接着拉住了马头。

“敢问前面可是风少侠?”马上的人问道。

听到这话,陈风抬起头来,来人自己并不认识,而且,蒙古人,什么时候这么客气地说话了?

“在下陈风,从扬州而来。”陈风说道。

“那就对了。”来人说道:“在下拙赤,奉了敏敏郡主之令,在这里,迎接风少侠的到来。”

奉敏敏郡主之命?一听这话,多日来的疑惑终于被证实了,这次自己被弄到大都来,果然和这个郡主有很大的关系!

陈风在心里开始问候这位郡主了,嘴上也是:“拙赤将军,风大雪厚,有劳各位远来迎接,真是过意不去。”

“风少侠,您见义勇为,勇救敏敏郡主,我们为属下的,都非常敬佩您,只是要务在身,否则,应该亲到扬州前去接应的。”拙赤说道。

拙赤是脱脱府上的一名家将,自幼受到脱脱恩惠,因此,对脱脱一家都非常忠心。只是上次扬州之行,他并没有跟随。

敏敏在家里一直等待,一直到陈风进了中书省,才从沿途驿站得到了消息,北方气候严寒,敏敏怕陈风不适应,因此,派了拙赤前来迎接。

拙赤沿着官道,一路向南,每遇到南人,都要问一下。虽然南人和北人没有在脸上写着,但是,一看那被风雪冻着的表情,他们就知道了。

终于,在定州境内,他们遇到这两名骑马慢悠悠前行的人,一问,正是陈风。

“风少侠,叫在下拙赤就可以了,将军两个字,在下只是个家丁而已,还谈不上将军。”拙赤说道。

“拙赤安答,那也不要叫我风少侠了,叫我陈风就可以了。”陈风说道。

“风少侠够爽快!我拙赤,就喜欢这样的安答!”拙赤一听,非常高兴。安答两个字,可不是随便加的。拙赤也是爽快人,虽然陈风是汉人,两人一说话,却非常投缘。

两路人汇合,向北走去。

本来陈风还想着独自到了大都,可以先找个地方住下来,熟悉熟悉。这下不用了,有了这几个蒙古人,之后几天的旅途,也就非常顺利了。

风继续在刮着,向北走,是迎风,更是难走,凛冽的寒风下,人会不由自主地倒退,走一步,能退回三步去。

“陈风安答,今天风大,看样子我们是无法继续前进了,前面有个废弃的瓷场,我们先到那里,暂避一晚上,明天风小了,我们再赶路吧!”拙赤说道。

这个时候可不比后世,沿着公路两边不是饭馆就是旅馆。现在,大部分的官道,连后世的村村通都不。两边都是荒野,现在又是冬季,因此,找个避风的地方,也是不容易的。

风大雪深,怎么看都有些林冲雪夜上梁山的味道。

一行人,骑马向瓷场的方向而去。

一路过来,陈风只想着自己的目的地,尤其是,接近了大都,考虑得更多。跟着拙赤,远远地望见了那些瓷窑,陈风突然才想起,这不是有名的定窑吗?

怎么远远看去,有一个瓷窑,似乎在冒着烟?

第77章 定窑

提起定窑来,那在历史上,可算是鼎鼎有名,它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立于唐代,在北宋时期,更是烧制了宫廷用瓷而享誉全国。但是,在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由于连年兵灾,逐渐衰落和废弃。金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后,定窑瓷业很快得到了恢复,有些产品的制作水平不亚于北宋时期。不过,随着蒙古人的入侵,这里的手工业者跑的跑,死的死,定窑逐渐没落。

现在的定窑,早已经是一派破落荒败的景象,那些瓷窑,大多数都已经坍塌。

所以,远远望见冒烟的瓷窑,陈风就知道,这里面,恐怕有古怪。

不用陈风说,拙赤已经做了个手势,随着他的手势,后面的几名蒙古兵,拿出了自己的弓箭。

在后世的历史里,到了元朝末期,蒙古人由于占据了中原,骄奢淫逸,导致了士兵的战斗力急剧下降,这也是他们屡次打败仗的原因。

但是,真的来到了这里,陈风遇到的蒙古人,不管是三宝奴,扩廓帖木儿,还是现在的拙赤,这战技都是相当娴熟,陈风已经怀疑编撰史书的那些家伙,是不是高谈阔论,坐在书房里自己想出来的啊?

他们根本就没有忘记,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他们手中的,仍然是百斤的卡蛮弓,这种弓用牛角和木材制成,是蒙古人争霸天下的利器。

陈风和韩雪两人骑马跟在后面,看着这几名蒙古兵的举动,心里面,已经多少猜到了什么。

很可能,这里是几名落魄的瓷匠在烧制瓷器而已。但是,这也算是触动了朝廷的律令的。因为烧瓷器,那也是要上税的,这样偷偷摸摸地烧,又不用上税,被抓住了,后果也很严重的。

没有人希望过一贫如洗的生活,凭借着自己的双手,靠劳动来致富,或者说,只是为了吃口饭而已。

老刘头已经五十多岁了,祖上一直都是在定窑里烧瓷的匠工,儿子在逃荒的时候不知所踪,他的身边,只有一个十几岁的孙子。

这几年,天灾不断,老刘头的家里,早就断粮了,他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孙子挨饿,于是,在这个大雪天内,悄悄地跑到了村子外面的废弃的瓷场内,烧制一些普通的碗和盘子之类的,哪怕就是到集市上去卖了,也有钱买些粮食过冬。

反正这种天气里,也不会有人发现,祖孙两人,在这里忙活了几天,今天,终于到了最后的关头。

要是烧制精美的瓷器,那需要很多时间,土坯的成型,上面还要雕刻花纹,都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而他们只是烧制普通人使用的大碗和盘子,那就简单多了。

虽然外面雪很大,但是,在瓷窑的外面,还是很暖和的。

“爷爷,我们今天就可以开窑了吗?”刘四二问道。

“是啊,今天我们开了窑,拿出来,明天就到集市上换钱去,有了钱,我们就能买米吃了。”老刘头说道,手里拿着一块鸡骨头,啃了两下。

他们的运气非常好,在这里呆了一天之后,孙子刘四二在雪地里捡到了一只冻僵了的野鸡。这几天,他们靠着这一只野鸡,一直撑到了现在。老刘头将鸡肉大部分都给孙子吃了,自己饿的时候,就啃几下鸡骨头,牙虽然掉了不少,还是能够嗦到鸡肉味,就算是解饿了。

刘四二知道快可以开窑了,心里很高兴,在和爷爷一起拓土坯的时候,刘四二自己做了一个东西,一尺见方的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就可以在吃饭的时候,将它铺到炕上用了,家里的炕桌,早就坏掉了。

祖孙两人正在说着话,耳朵尖的刘四二,已经听到了外面传来独特的声音,再一听,说道:“爷爷,好像是马蹄声。”

老刘头耳朵已经不好使了,听不到远处而来的马蹄声,但是,听到孙子一说,立刻就大吃一惊,他们是偷着烧的,要是被抓住,那就麻烦大了。

老刘头将头从瓷窑旁边的破房子里面探了出来,立刻就看到了那几名只有几十步远的骑手。看服饰,就是很熟悉的蒙古兵!

“嗖,嗖。”就在老刘头将头探出来的一瞬间,几枚箭矢已经飞了过来,擦着老刘头的头皮,飞到了对面的墙上,土坯墙居然都扎进了几寸深。

老刘头两眼一黑,几乎就要晕倒。

这些蒙古人,看样子气势汹汹,今天他们祖孙俩,恐怕是要有大麻烦了。

拙赤纵马在最前,已经看到了从那个破房子里面探出来的人头,顿时弯弓搭箭,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