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孤臣孽子 >

第29部分

孤臣孽子-第29部分

小说: 孤臣孽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边不远的地方,打开箱子,把箱子里面的水都排出去,把箱子都弄干净,码到小推车上,这才擦干净身体,穿上衣服,喘息一会,再喝口酒,得意地推起独轮车上了大路,来到旅馆附近,朱慈悲看附近没有更夫,这里离淮安还有十多里,就在这个小镇边的水塘边找了个看鱼的窝棚,冬天了,养鱼的已经把鱼都捞出来卖了,鱼塘窝棚里都没人,朱慈悲把金银放到窝棚旁的狗窝里,然后回旅店睡觉。

第二天一早,朱慈悲叫二冬在旅店休息,自己到淮安的城里,找了一家比较大的棉衣铺,定了五十套棉衣,五十件皮袄皮裤,五十套被褥,又去一个车店买了两套大车,又去一个酒馆买了十坛酒,到一个米店买了一千斤米,叫他们明天早上送到北门外小镇上。然后买了匹马,骑着马回到小镇,天还不黑。晚上,朱慈悲又找了条扁担,把金银挑回旅店,旅店里老板和老板娘亲热完后睡得很香,朱慈悲看无人知道,心中高兴,这次差不多了。

第二天一早,送货的来敲门,老板和老板娘还没醒呢,朱慈悲把金银也搬到车上,把两套马车套好,老板才被老板娘骂着穿衣起来,朱慈悲把房钱结清,老板跐溜就钻回房里去了,屋里还接着传来了老板娘的笑骂。朱慈悲叫醒睡得很香的二冬,赶上马车朝吕四而去。

回想着邳州到淮安,没有官兵稽查,朱慈悲突然想起师傅提起的两位义士,万寿祺阎尔梅;阎尔梅号古古山人,清兵入关建立满清王朝后,大明国人转眼成了亡朝遗民,古古山人悲愤万端,寄葬亡母,散尽家产,阴结死士,弃笔从戎奋起抗清。面对纷纷南逃的北方大明官吏,古古山人哭求王希忠留守徐州,为国披麻戴孝,对其三陈复国大计,终不答。对于投降清朝的官吏更是恨之入骨。带领义士捉逮降清县官斩首示众,以诗绝交来招降的清县令胡谦光。后被南明弘光政权的兵部尚书史可法相招入幕,共商抗清复明大计。

公元1645年农历正月16日古古山人离家,三日后见史可法于淮安白洋河大营。备陈河北形势及中原虚实,力谏南明大军疾占徐州,西进河南,收编高杰部队加以安抚,以定军心。以徐州为中心,扩充实力,乘清军立足未稳挺进中原,控制山东、河南,成鼎立之势进可攻,退可守。大功成败,南朝安危在此一举。并愿意做南明大军前驱先锋,联络山东、河北义军相互呼应,合力抗清。史可法虽赞成古古山人的谋略,但顾虑重重,犹豫不决,兵迟迟不发。面对这一切,古古山人如坐针毡,在幕僚中度日如年。以诗呈史可法,试图激励“登峰远眺客心伤,故国坟园属异乡。闲煞官军三十万,黄河两岸筑边墙。”

史可法左右认为据守徐州北进危险太大,力主退守维扬,并邀古古山人南下,欲委以重任,山人审势认为退守扬州必败,力劝无效,便留下《上史阁部书》和诗一首,愤然离去。“我岂从军者,登高北望寒。风来尘万里,何处是长安?东虏已南下,金陵方论和。出师将半载,犹未过黄河。河南驻大军,河北尽胡服。一水不能过,中原何处复。山田自可耕,偶为征书误。因人事不成,慌却山中路。南去近君家,我家故河北。若与君俱南,伤心惨颜色。”

史可法退守扬州,徐州总兵李成栋不战而逃,徐州很快沦落在清军铁蹄之下。阎尔梅携家人避难徐州北洞山。微服往观,泪如雨下,作《悲彭城》诗曰:“黄河奎塔倚河隈,旗鼓高悬戏马台。九里山前堪列阵,临期不见一来人。万顷春田麦秀匀,官军东来踏成尘。侦他胡骑来多少,向导前驱二十人。”

徐州失陷,清军南下,攻占两淮,直*扬州。未几,扬州城破,史可法遇难。清兵大开杀戒,制造了历史上的“扬州十日”。古古山人闻信痛哭史可法,哀作《惜扬州》。此时南明将军刘泽清、田仰在淮安拥重兵,古古山人率河北壮士前往,欲与二人划战守策,二人不听却东逃海上。

万寿祺在吴县集结人马,与太湖农民和渔民组成的赤脚张三取得联系,又与阎尔梅相约,起兵抗清。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兵攻破南京。万寿祺和朋友于六七月间在几个地方同时起兵,会合于太湖,配合赤脚张三进攻清军。由于各路人马战斗力不强,斗争持续三个多月便告失败,万寿祺被捕。

朱慈悲和小二冬讲起这些,不由得阐发议论,假如当时史可法锐意进取,以战求生,而不是被动挨打的话,南明怎么会如摧枯拉朽一荡而平?其实未必没有一战之力,而是往往上面就未战先怯,这样的队伍怎么会有士气,不敢进攻的部队不就是一堆挨宰的肉吗?往往怯懦的将军越是不放心自己的部队,越加强什么纪律,可是在他加强纪律,强调不许逃跑的时候,越是在官兵心中强化逃跑的暗示,而真正的将才,绝不会去靠鞭挞逃兵,来强调纪律,打了胜仗还用靠忽悠振作士气吗?要证明跟着将军能打胜仗,会打胜仗,会有如山的战利品在等着你分配,会有荣誉,会有尊重,会有一切的一切……。

冬天到了,天越来越冷,不知道窦大哥那情形如何,是需要一场胜仗来振作士气了,战士的信心要靠胜仗来鼓舞,自豪感要靠被打败者的乞怜来滋润,一群为自己的战绩而骄傲的战士,是现在慈悲的渴望,他决定了,他要奉献给他脚下这片热土的是光荣和敌人的鲜血。

一路上,他注意到,沿途清兵并不活跃,一只小股精锐部队完全可以在这水网地带游刃有余,起事造反不需要成千上万的声势,那都是唬人的,关键要有核心的精干武装,只要避开大城市,就如同这次劫银,绝对是如入无人之境。假如建起几只这样的武装,那就完全可以控制整个江宁地区,在伺机消灭几只敲诈勒索的官兵,就会打开更大的活动空间,假如官兵大军围剿,小股部队可以撤到海上,去舟山,去厦门,只要根基不动,随时可以杀回来,这也是满清的掳掠政策,十三副甲马起兵,靠征战掳掠慢慢掏空的大明的生命力,最后大明消耗尽生命力灭亡。

慈悲正在冥想将来,二冬激动地跳下来,到海边了,到海边了,吕四海边有点奇怪,没有强劲地吹向大陆的海风,这边是否能成为朱慈悲的砺刃之地呢?

  大明孽子  二十八章还我中华

清军入关,凡烧杀三十九年始定。当时全国各省都爆发了抗清斗争,因而清兵屠戮百姓甚众,而且具体数目已难以统计出,只能通过一些史料推算。明万历六年(1578年)全国有人口6069万,但因当时按照人丁收税,故民间隐匿了大量人口。因此许多专家认为明朝人口顶峰在一亿以上,著名历史地理学专家葛剑雄教授认为明末人口接近两亿。由于明末的瘟疫、大饥荒和农民起义导致了大批人死亡,因此清军入关时的人口应在8000万到一亿五千万之间。而清军入关战争后数十年的康熙五十年(1711年)全国人丁数仅2464万余,当时的总人口也应在6000万左右,所以估计清军入关导致至少5000万人民丧生,最多可能超过一亿。也就是说当时中国半数以上的人口死于战乱。

清初整个中国南北皆成废墟,直隶“一望极目,田地荒凉”'18',河南“满目榛荒,人丁稀少”'19',四川更是“榛榛莽莽,如天地初辟”'20'。顺治二年(1645年),御史刘明瑛称:“比年以来,烽烟不靖,赤地千里,由畿南以及山东,比比皆然”'21'顺治八年和硕端重亲王博洛形容山西:“田地榛芜,生齿雕耗,……其侥幸如故者十不一二”。湖北“横亩皆焦,……村尽逃亡之屋”'22'。顺治八年(1651年),江西省巡抚夏一鹗称:“膏腴上亩,土结水枯,极目秋原,草深数尺'23'”'22'。

荷兰使臣约翰?纽霍夫(JohnNieuhoff)在《在联合省的东印度公司出师中国鞑靼大汗皇帝朝廷》一书提到:“鞑靼(按:指满洲军)全军入城之后,全城顿时是一片凄惨景象,每个士兵开始破坏,抢走—切可以到手的东西;妇女、儿童和老人哭声震天;从11月26日到12月15日,各处街道所听到的,全是拷打、杀戮反叛蛮子(按:指汉人)的声音;全城到处是哀号、屠杀、劫掠。”

与内地的凋敝萧瑟相比,海边还是比较繁华,走在海边大堤上,朱慈悲告诉小二冬,原来师父王余佑给他讲大海的浩瀚,海洋的辽阔,他还很不以为然,现在亲眼看看大海,才知道自己多么渺小可笑,原以为到海边就到吕四了,哪里知道还有千里之遥,看着这浩瀚大海才知道三宝太监的伟大,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

清初海边的渔民还受满清荼毒不深,还没有海禁,所以一些内地的反清义士纷纷“道不行乘浮槎于海”而现在的阎尔梅也正在积极地联络明朝义民之中,可惜这些朱慈悲都不知道,朱慈悲本来以为几天的路程也就变成了十几天,终于到吕四的时候,朱慈悲找不到窦志忠的人马,小二冬在船家们之间跑来跑去好几天,也没有任何消息,可是找到一个叫阎思源的人,是阎尔梅的近族侄子,他刚刚去松江联络松江提督吴胜兆反清,回来听说吕四也有反清志士,可是来了也没有找到,天天在码头收鱼获的脚行前游荡,看到小二冬见人就问,于是他跟着二冬回来,朱慈悲发现他跟踪二冬,悄悄绕到阎思源身后,突然抓住其胳膊,掐其虎口攥其腋下,踢阎思源的膝窝,结结实实地擒拿住,阎思源则也不是完全信任他,朱慈悲带阎思源到一个僻静地方,阎思源一开始只是要求朱慈悲说找人做什么,是不是赤脚张三手下,朱慈悲报名张之瑜,河北义士,说投奔赤脚张三不遇,阎思源就告诉他们,赤脚张三带领全部人马开始去了舟山,后来去厦门投奔郑成功去了。因为现在广东还是海禁,不知道能不能蔓延到这里,假如要是在这里上船,不如回去跟阎尔梅联络,共举大事。

慈悲思前想后,还是决定相信阎思源,阎思源才告诉朱慈悲,他还有一个兄弟叫张尧中,在码头的旅馆等他,假如阎思源6个时辰不回旅店,张尧中就自己回榆园告诉阎尔梅阎思源出事了。

没找到窦志忠,但找到了阎尔梅的人,也是一大收获,朱慈悲把物资在当地的一个店铺里寄放,请张尧中在此再寻访半月,找不到窦志忠就自己把这些东西处理掉。自己带二冬去榆园找阎尔梅。

阎尔梅的基地在一片榆园,在这个水旱频发之地,榆树一年四季都能为人提供粮食,春天的榆钱,夏天的榆叶,秋天的冬天的榆皮面,这次出来,傅青主特意告诉慈悲多吃些榆皮面食补,这东西疏风利尿安眠,不知不觉出来一个月了,慈悲有些想家了。

是不是自己复仇的心淡了,而恋家图安逸的情重了?慈悲不知道,回去问问师傅吧,因为傅青主刻意要他淡忘仇恨,使心情变平和,因为心火最耗肾水,养生之道是和天下之道冲突吗?原本以为自己对人身的了解是得道了,在傅青主面前,朱慈悲才知道自己的幼稚无知,面对阎尔梅,他又感到一种渺小,这个古古山人,比师父五公山人要严肃得多,衣着十分讲究,礼仪十分讲究,言谈举止都是那么彬彬有礼,那么得体,史可法为什么不能用此人,估计是感到了压力,朱慈悲也感到在他面前有些压力,以前对古古山人的传闻,在他面前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