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记事-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隔着一人高的什锦隔子。垂了锦幔,把里屋分成了两间。
永熹侯在里头睡觉。
婆婆老夫人在外间的炕上打盹。
自从永熹侯生病,老夫人就时刻不离这屋子。直到夜里才去歇息。
她生怕旁人照顾不好永熹侯。
“娘,您去歇歇吧?”永熹侯夫人进来之后,先看了丈夫,才撩了锦幔出来,和婆婆说话。
老夫人斜倚着大红撒花被褥。阖眼假寐。
听到这话,她并未睁眼,只是轻轻说了句:“不碍事,我心里有数,你不用多言。”
她向来说一不二。
“逾小子的媳妇怎么说?”老夫人又问永熹侯夫人。
胡夫人忙道:“她说她去了,顾家小姐不在家。陪着庐阳王去了宫里。我照娘吩咐的,没接她的话。她就又自己说,明日再去请。”
老夫人依旧没有睁眼。
她半晌没反应。
胡夫人不知道她是不是睡了。准备喊一声,却听到老夫人道:“侯爷这病,也不是无药可医的。高大夫不是说了,要吃了半个月的药么?如今才吃了十天。你们年轻人没经过事,心里唬成这样。不管外头说的多热乎。我总是不信什么顾小姐。我走过的桥,比你们走过的路还要多。
这医术。需得一桩桩一件件的累积,凭他什么大罗神仙转世,也不能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医术高超。外头弄鬼的事多得很,我也没那个闲心去拆穿。既然你非要请了她来才安心,就催着逾小子的媳妇去吧。”
老夫人对请顾瑾之来给永熹侯看病并不热心。
永熹侯府的老夫人,是见过世面的。她早年丧夫,儿子十三岁承爵,这家里事事都是她一手把持。
她才不会像其他内宅妇人一样受外头流言蜚语的蒙蔽。
她比任何人都聪明睿智,否则怎么养了个这样能干的儿子?
是老夫人的儿媳妇胡夫人,她总念叨着请顾瑾之来。
胡夫人听人说过宜延侯宁家的事,对顾瑾之心里就有了几分好奇和信任。
她的确没老夫人见过的世面多。
永熹侯病下之后,老夫人心情淡然,求医问药,一点也不急。
要不是老夫人坐镇,胡夫人自己不知道乱成了什么样子。
“是。”永熹侯夫人对婆婆的话言听计从,“娘放心吧,不管能不能请来,都是逾小子的媳妇兜着。”
老夫人唇角这才有了点满意的笑。
还有五天。
高神医开的方子,已经吃了十天了。
高神医说,要吃十五天才见效。
还有五天,就能看到效果了。
万一不济呢?
老夫人心里不是没这个准备的……
屋子里重新安静了下来。
“……老夫人,夫人,李总管回来了。”有个小丫鬟进来,小声回禀着。
胡夫人就道:“请进来。”
然后道,“娘,我出去和他说话。”
李总管叫李丙正,是侯府外院的总管事。永熹侯用药十天不见起效,老夫人虽然淡定,却也做了两手准备,让李丙正到处去访访,京里还有没有其他出名的大夫。
李丙正今日出去了一整天,这会子才回来。
“让他进来说话。”老夫人道,“我也要问他。”
胡夫人只得道是,让小丫鬟请李丙正进来。
李丙正也闻到了污秽臭恶的气味……
他胃里顿时不舒服。
进来了里屋,他脚步轻轻,给老夫人跪下磕头:“老夫人,您还记得张太医吗?就是六年前跟着明慧公主,去了延陵府的那位张太医?”
老夫人就睁开了眼睛。
那位张太医,她当然记得了。
“是他回来了?”老夫人语气里有了几分欣喜。她不仅仅记得,而且很喜欢那位张太医,只信他。
可惜明慧公主也信他,先帝就把张太医派到了延陵府的明慧公主府去了。
而后,老夫人总没有合缘的太医……
“不是,不是!”李丙正笑了笑,“张太医几年前,手有点抖,不敢再问诊了,辞了明慧公主府,回苏州养老。小的今日见到的,是张太医的侄儿,叫张渊,是苏州有名的神医,也是张氏家学……”
张太医出身苏家杏林世家,这个老夫人知道。
“我最信任张氏的医术……”老夫人目光有点柔和,“他们家医术好,人品也好,不像某些人家,沽名钓誉。既然是张太医的侄儿,又是苏州的名医,明日就请他过府,给侯爷看看吧。”
——*——*——*——*——
看到了粉红票翻倍的消息,时间是:2013年09月28日0点——2013年10月07日24点。手里还有粉红票的姐妹们可以等今晚过了凌晨再投,么么大家!
第145节小疾
腊月初八从宫里回来,顾瑾之预感自己会不太舒服。
坤宁宫很暖和,她后背有点薄汗。刚刚出宫门,刺骨寒风簌簌刮来,冷意瞬间到了袖底,她凉飕飕的。
到了家里,母亲屋子又是太暖和。
从母亲那边出来,寒意更甚。
虽然她及时喝了点姜汤,洗了个热水澡,夜里仍是感觉头重。
果然,次日起来就感冒了。
家里人吓住了。
葳蕤慌慌张张跑去找宋盼儿:“夫人,姑娘病了!”
她急得眼泪汪汪的。
宋盼儿吓得脸色微白,忙起身,不等丫鬟给她披肩斗篷,穿着遍地金长袄就往外赶。
海棠拿了宋盼儿的斗篷,忙跟了上去。
宋妈妈和芍药脚步慢了点,也跟着跑了出去。
外头的晨霜尚未化尽,地上起了冻,海棠追上了宋盼儿,给她披了斗篷:“夫人,您慢些走,小心脚下滑了……”
宋盼儿心急如焚,哪里肯慢半步?
等他们一行人风风火火走路赶到顾瑾之那边时,顾瑾之正披衣坐着,喝微温的开水。
看到母亲和宋妈妈等人都是气喘吁吁的,顾瑾之微讶。
“瑾姐儿,你是哪里不好了?”宋盼儿急忙坐到了女儿床边,问道。
顾瑾之愣了愣。
而后,她笑道:“不过是点风寒……”
因为她是大夫,所以就不会生病。
这应该是满屋子丫鬟婆子,以及母亲那边的丫鬟婆子们的想法。
所以她仅仅是风寒,就把大家吓了半死,以为是大忌。
果然,等她说完,宋盼儿跟顾瑾之的乳娘祝妈妈等人一样。是不信的,依旧满脸担忧,上上下下打量她,恨不能自己生一双火眼,能把她的情况看个透。
“你可别吓唬娘。”宋盼儿急着道,然后喊海棠,“你快去外院,请了老太爷来,说姑娘不太好……”
海棠急忙道是。
顾瑾之想拦都来不及。
她失笑看着这屋子里的鸡飞狗跳。
“娘,我之前。一年也要染上一两次风寒的。”顾瑾之耐心跟宋盼儿解释,“您还记得吗?”
宋盼儿顿了顿。
仔细想来,风寒没发烧。的确不是大病。
顾瑾之虽然从小身体好,可每年小风寒还是有的。
咳嗽喷嚏,喝点姜汤,吃点药,几日就慢慢好了的。
可自从顾瑾之开始显露才能。宋盼儿就没见过她生病,以为她自己百病不侵的。
如今见她也染风寒,自然把众人吓死了。
“娘,我也是人啊。”顾瑾之笑了起来,“是人就逃不过天地时节变化,外邪入侵。偶然小风寒,不算什么大事……”
宋盼儿的心,这才渐渐平息了些。
她拉了顾瑾之的手。将信将疑的。
大约过了两刻钟,老爷子匆匆赶了来。
宋盼儿就忙起身行礼,有点尴尬,道:“爹,瑾姐儿她有点风寒。我不经事,吓坏了……”
老爷子眉头蹙了蹙。看向了顾瑾之。
而后,又隐约明白过来。
很多人觉得神医自己是不会生病的。
其实医者不自医,有些时候,大夫自己号不准自己的脉。
大病可能早有预感,能自己预防不至于严重。
像风寒这种小病,是根本没法子控制的。
老爷子冲宋盼儿点点头,没说什么,坐到了顾瑾之床边,看了看她的气色,又让她把舌头伸出来,看了看舌苔,甚至都没有号脉,就道:“一点风寒,清清淡淡饿了几顿,别出这院子,歇两日就好了……药都不需要用。”
宋盼儿心里的一口气,终于慢慢舒了出来。
她兀自失笑。
“我是清净日子过久了,心里越发没个成算的,闹了这么大的笑话,把您也惊动了。”宋盼儿笑着给老爷子赔礼。
老爷子倒也没怎么生气。
他道:“不妨事。我也知道你们的心思,只当这孩子是个神医。可再神的医人,也是人。是人就得吃五谷杂粮,就得生死轮回,就逃不过朝起夕落……”
和顾瑾之的意思一样。
宋盼儿讪笑,道是:“媳妇记住了!”
老爷子难得进一次内院,且又是早上。
宋盼儿就问他:“您用过早膳了吗?我那边的早膳还没有开,您要不过去用些?”
老爷子想了想,然后点点头。
他叮嘱顾瑾之好好静养。
然后起身,跟着宋盼儿去了正院。
顾延臻和孩子们刚刚到正院,听说顾瑾之生病,都要去看,宋盼儿就回来了。
走在宋盼儿前头的,居然是老爷子。
顾延臻微讶,忙带着孩子们迎了上来行礼。
宋盼儿就把情况解释了一遍。
而后,朱仲钧也来了。
他也问:“小七呢?”
宋盼儿只得又说了一遍,道:“王爷吃了饭,再去看她……”
朱仲钧就坐下来吃饭。
老爷子坐了首席,宋盼儿就不敢上席了。
她站在地上布菜。
老爷子看了眼他们,对宋盼儿道:“坐下吧,叫下面的人添菜就够了。咱们家素来也没这样的规矩,你如今倒给自己立了新规矩了。”
说的宋盼儿笑了,忙道是,坐到了最下首。
老爷子从来不喜欢在饭桌上说话。
于是,一家人,只问筷碟轻击声,其他的则静悄悄的。
吃了饭,丫鬟们先撤了碗碟,又服侍洗手,而后端茶漱口,最后才上了杯吃的热茶。
老爷子轻轻拨动浮叶,问看着两个正襟危坐的孙子,道:“你们不用去上学?”
两个孩子连忙站起来,给老爷子行礼。就窜逃似的跑了。
而后,他又看了眼朱仲钧。
朱仲钧津津有味喝茶。
老爷子想着他痴傻,就没有再顾忌,问顾延臻和宋盼儿:“听说你们把皇上赏赐给瑾姐儿的金子捐献了出去?”
顾延臻怕老爷子生气,忙解释:“是瑾姐儿自己的意思!原本要跟您商量的,画琴却说,您让我们做主。”
那次的事,顾延臻是先请示过老爷子的。老爷子不想管,就说让他们自己做主。
老爷子点点头,道:“……既然是瑾姐儿的意思。自然是你们自己做主。”然后,他看了眼庐阳王,又对顾延臻道。“这是好事,将来你自能体会……”
顾延臻道是。
老爷子又问宋盼儿几句家里的事,又叫人把小十和小十一抱出来,给他瞧了一回。
而后,他才回了外书房。
朱仲钧也起身。去顾瑾之那边。
顾延臻也要出门去。
朱仲钧到的时候,顾瑾之正披衣外在床上看书。
“……你感冒了吗?”他问顾瑾之,“是不是昨天吹了风?”
顾瑾之笑了笑,让人搬了锦杌给他坐:“有点鼻塞,怕是感冒了。倒不是吹风冻 。太后上了年纪怕冷,她宫里的地炕烧得太热了。我一身汗。出来又冷;我娘那边的地炕也热。冷热一激,能不感冒吗?”
其实这也不是主意原因。
顾瑾之觉得是自己太久没运动了。
自从宋盼儿生了小十和小十一之后,顾瑾之也不用天天陪她散步。再说。入了秋,京师的风太,她也没了每日早晚到处走走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