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家女-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占人家的房子。这两姐弟总共两房茅草房子,要是被他大伯占了,这两姐弟不就要流落街头了。那里肯同意。可他那大伯是个狠心的,要把那对姐弟撵出去,那姐姐没办法,一狠心就跑到屋里拿出一把刀说要杀了她那狠心的大伯,说要是他们在逼她,她就要杀人了,真把她姐弟撵出去了,她就去放火浇她大伯的房子,让大家都别想活。”
“她大伯见她发了狠,也不敢再逼了。不过,却到处说这姐姐克父克母,不孝。那名声都臭完了。现在那姐姐已经十七了,却一个人求亲的人都没有。”何氏还是因为她娘离那村子近,知道事情的真相,其他不知道真相的,被自己亲大伯这么说,还以为那姐姐有多可恶呢?
“那总不能任那大伯把那对姐弟赶出去吧。”六丫郁闷了,难道这世道是黑的,黑的能说成白的,白的能说成黑的。
要是换着她是那姐姐,她也许也会这样做。这都欺负上门了,还不反击。要是那姐姐不反抗,那日子怕是过不下去。
这没有人提亲,说明这世间的男子都瞎了眼,只听信别人的胡言乱语就信了。难道不知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吗?
“如果他大伯欺人太甚,她可以去找村长,或者她族里的人,总能为她说上话的。”宋老二的意思是说这姐姐用错了方法。
“那万一,这族人村长跟那大伯是一伙的,那要怎么办?”宋老二被六丫问得答不出来了。“看吧,爹你都不知道怎么办了。这事本来就是他大伯不对,大家不说他大伯,却来说那姐姐如何如何不好,这本来就是不对的。”
这下子轮到宋老二郁闷了,这世间本就注重这女子的名声,可现在被六丫这么一问,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
几个姐妹见宋老二这个样子,都笑了起来。连那还不会讲话的八丫,都在伊伊呀呀的,好像是在笑话宋老二似的。
“就你歪理多,不管怎么样,像今天这样的事,以后可不许这样了。”何氏一捶定英。这事就算是揭过去了。
六丫一脸期待的看着宋老二,“爹,你明天要去打猎,我能跟你一起去吗?”宋老二农闲的时候会进山打猎,运气好的话,还能捉到一些野味回来。不过,这些野味全卖了,钱也全在宋张氏那里。
“不行,这么冷的天,万一冻着了怎么办。”不等宋老二回答,何氏都已经反对了。
“等天气变暖了,爹再带你去。现在在家和七丫一起跟着娘在家学针线吧,二丫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知道打络子卖钱了。”
六丫见两个大家长都反对,也不坚持。“二姐,今天爷爷给了两个鸡蛋给我,明天蒸了给八丫吃。”
“明天的事明天说,现在跟我来学针线。”四丫是见不得妹妹们耍的,这宋老二发话让六丫七丫学针线,最高兴的就要数四丫了。
六丫和七丫一听,很有默契的跑了出去,让四丫追不到。
正文、 7穷呀
次日,六丫起床的时候,宋老二和老四跟村里的人已走了。这进山打猎,常常都是村里的人一起结伴而去,这人多方便能有个照顾。
六丫先用柳树枝刷牙,洗了脸,然后第一时间就去看家里那些鱼怎么样了,还好没死多少,只死了四五条。六丫见此,连忙把那几条鱼给捞出来。这鱼昨天晚上才死,还能吃,等一下把这几条鱼弄好,等为八丫加餐的时候,随便又弄点鱼汤来喝。这鱼虽小,可好歹也是肉,仍了实在太浪费了。
“六丫,别弄那鱼了,要吃饭了。”五丫见六丫一起床就去看她的鱼,连忙喊到。这婆婆昨天为了鱼的事闹了那么久,要是见六丫一早又在弄女,等一下怕又要闹。
“你们先吃,我把这里弄完就来。”六丫那里知道五丫的担心,她现在只是觉得,反正手上已经弄赃了,就这么几条鱼,洗了手,再吃了饭来弄,那多麻烦。
“你就用那个当饭吃,今天早上就莫来吃饭。”这时,宋张氏沉着脸出来,没好气道。
六丫看宋张氏那张表情,就像别人借了她的米,却还的是糠,那臭得六丫都找不到形容词来形容了。
不吃就不吃。那还叫饭,跟米汤差不多的饭,她还不如就喝一碗鱼汤。这鱼汤可要比一碗米汤有营养些。六丫今天她不想去面对宋张氏那张臭脸,就打定注意不进去吃饭了。自己去弄鱼汤。
六丫把那几条死鱼弄好了,又回去抓了三条活鱼。这三条活鱼是等一下给八丫炖的。把鱼弄干净,再把手洗了,觉得她们饭已经吃好了,她才往堂屋里走去。
“哼,终于舍得来了。喊你来吃早饭,还要三请四请,还真当自己是千金大小姐。”宋张氏见六丫进来,没好气道。
宋老头瞪了一眼宋张氏,回头又对六丫道:“一大早,少说一句你会死呀。六丫快来吃饭,吃了再去给八丫弄吃的。”这宋老头虽说也重男轻女,但没有宋张氏这么严重。至少他不会骂孙女,更不会不拿饭她们吃,这也是难得的了。
“爷爷,我刚才已经弄好了。有几天昨天死了的鱼,我也弄好了,等一下叫大姐和二姐弄给你吃。”原以为宋张氏没有给她留饭,却没想到今天特意给她留了。一猜都知道不是宋张氏让留的,而是宋老头开了口,宋张氏才不情愿的留了。
看在宋老头还想着她这个孙女的份上,就把那死鱼煮给宋老头吃算了。更何况这宋老头是一家之女,讨好了他,对她可没有坏处。
宋老头一听,高兴了。直夸六丫长大了,知道孝顺爷爷了。宋老头高兴,可宋张氏那脸却越黑了。不过,六丫可没想过要讨好宋张氏。就算她去讨好,怕也只会碰一鼻子的灰,何必自找苦吃。
吃了早饭,三丫四丫收拾碗筷,大丫和二丫就端着衣服到小河沟去洗衣服。这些衣服还是昨天宋老二和老四捞鱼的时候打湿了的。这么冷的天,六丫本想让两人烧点热水在家里洗算了,可一想到宋张氏那德性,也只有算了。要是真这样,怕是又要骂她败家了。
到了腊月份,农家里也闲了下来。宋老大今天是到镇上看看有什么活路做,好帮补家用。宋老三就跟着宋老头在家里修修补补家里的农具。
宋张氏就去伺侯李氏去了。而林氏何氏就带着小姑和几个还小的孩子做针线。六丫是不赖烦做这个,没一会儿那心思就不知道跑到那里去了。
她最近一直在想,这家为啥这么穷。她总结了好几点。
首先,这个时代苛捐杂税太重,这宋家一年种出来的粮食大多数都交了税,剩下来的那些,还不够全家人吃饱。正如历史书上写的苛捐杂税那是猛如虎。
再是,这孩子太多了。想想,她家就生了七个。真真是比那超生游击队还超生游击队。可这也没有办法,这里的女人,要是没有生个儿子,那是在夫家是抬不起头的。这林氏和何氏就是那典型的例子。要不然,宋张氏怎么骂两人,都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要是这两人有了儿子,那怕是不能容忍宋张氏这样欺负。
再一个,他爹和四叔虽说能打些猎回来,可那钱全都撑握在宋张氏的手里。也难怪宋张氏会把钱看得这么紧。这宋家可是还有宋小姑和她四叔没有着落的。这嫁女要有嫁妆,如果嫁妆少了,到了婆家,那是直不起腰板的。
这娶媳妇,得要有采礼才行呀,有些人家一开口就要好几两银子,现在的宋家能让一家子吃饱饭,不饿肚皮已经很不容易了,那有那么多银子来给四叔做采礼,所以这一耽搁四叔到了二十岁还没有着落。
不过,以六丫的眼光来看,她四叔跟她爹一样是个好男人。她们姐妹每次去找他帮忙,他都会二话不说就帮忙。四叔这人看起不聪明,但胜在老实勤快。要是嫁给这样的人,就算苦,但也甜呀。可这些姑娘就是没眼光,就只知道盯着采礼,不看重人味。这样也好,免得娶回来一个好吃懒做的婆娘,那可要害死人。
她三叔,嘴上甜,做事老爱偷懒耍滑,不想吃亏。不过,人却不坏。只是有些懒而已。也没有什么大的毛病。
最后一个最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没分家。像大伯和大伯娘就只有大姐姐一个女儿,要是他们分出去,日子怕是好过多了。其实说来,最占便宜的就是她家了,一家子七个小孩,吃饭的就多。这三婶可不是一次说我们二房吃饭的人多,干活的人少。为此何氏每每总是抢着干活,就怕人说闲话。
不过,六丫却觉得,这树大分枝。这一家子人多了,人就会有矛盾,现在三婶还在坐月子,这等她出了月子,她怕就要吵着分家。以前她不敢,可现在人家生了儿子,这腰杆硬气,怕是敢跟宋张氏叫板了分家。
正文、 8挖折耳根
大约十点钟的时候,六丫不想再做针线,就说要去给八丫炖鱼。四丫也是个坐不住的主,见六丫不用做针线,眼巴巴的看着六丫,六丫见她很是可怜,就好心的点兵就点了她,让她帮她烧火。
四丫见能六丫点了她,很是高兴丢下针线,就跟六丫去了灶屋。昨天为了点鱼,把宋张氏给气到了,今天想去弄点酸菜,怕是不行了。
不过,今天这鱼汤也不是她吃,就算那味道差一点点,宋老头应该也不会介意的。六丫先把给宋老头的煮了出来,然后又让四丫架起了小火给八丫炖鱼汤。
炖好后,又喂八丫吃。这样一混,那时间就快了很多。
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宋老二和老四还没回来。这进山打猎,大多数是要去一天的。所以宋家两兄弟没有回来,也没人在意。宋老头只是让何氏把玉米糊糊给两人留着,等他们回来吃。
吃了午饭,还没休息一会儿,何氏已经招呼几个女儿回屋做针线。现在六丫一听到这针线两字,那头皮就开始发麻。这上午跟她们坐在一起做了二个小时,已经是她的极限了。下午她真的不想再做了,可又找不到一个好借口。
六丫真发愁的时候,就听见外面有人在喊四丫。四丫听见有人叫,立即跑了出去。六丫见她那个样子,怕是跟她一样害怕做针线了。
“大妹,你找我做啥子?”四丫出去一看是村里的张大妹,连忙问道。
“等一下,我跟我妹妹还有梅子要去挖折耳根,我来问你们去不去?”张大妹笑着问道。
“去,我们要去。大妹,等一下你们走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来叫我们。”不等四丫答应,六丫已经开口答应了。
“那行,我吃了饭就来喊你们。”说完,张大妹就回家去了。
回到屋里,四丫就把大妹的来意说了。何氏自是知道这两个女儿不爱做针线,也只好随她们去了。
这下子,四丫和六丫可高兴了。不但能摆脱做苦功,还可以出去挖折耳根。这折耳根可是好东西,六丫可是最爱这东西。她以前小的时候也经常去挖,后来长大了,出去工作每当这折耳根出来的时候,她每次买菜都会买一些回去,凉办吃。那菜市场卖的是人工养殖的,那有野生的好吃。
想到又能吃上折耳根,六丫忍不住又要流口水了。众人见此,都笑她好吃。六丫却不以为意,这人生在世,不就是衣食住行吗?
大约过了一刻钟,张大妹跟她妹妹就来了喊了。四丫跟六丫拿着蓝子和镰刀,飞奔了出去跟张大妹她们汇合。
四人又一起去梅子家去叫梅子。梅子也早等着,见她们来了,跟屋里的大人打了招呼,就出来了。
“大妹,咱们走那里去挖?”四丫见人到齐了,立即问道。
“到石头屋里那块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