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臣 >

第261部分

奸臣-第261部分

小说: 奸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厚照如今终于习惯了这皇帝的身份,这朕倒是用得比我更顺溜了,不知不觉就把这个字眼给蹦了出来。好在旁边里三层外三层都簇拥着内侍和府军前卫幼军外加锦衣校尉,这话总算是没人听了去,可即便如此,徐勋仍是被小皇帝这亲近的举动和毫不避忌的话语给吓了一跳,随即赶紧干咳了两声。

“公子,咱们再堵着官道,就该有城门守军过来查看了。”

“对对,这儿不是说话的地方!”

朱厚照这才醒悟过来,忙松开手径直转过身往那长亭走,徐勋自然紧随其后。而此行和他一块回来的人里头,张永见杨一清满脸的呆滞,不得不委婉解释道:“杨都堂,想来是皇上听说咱们回来一时高兴,所以就出了宫来。既是见着了,总不能装成不知道,咱们一块过去拜见拜见如何?”

“好……好……”

别看杨一清早已是三品大员,可就是当年的弘治天子,他除却早朝之外就再没有单独面见过。如今跟着张永走向长亭,哪怕他已经五十开外,仍是又激动又惶恐,可到了长亭外头,见朱厚照正拉着徐勋笑问个不停,那样儿完全不像个威严的天子,他好容易整理好的表情和心情一时又崩溃了。

这真是……真是大明天子正德皇帝?

徐勋被朱厚照紧赶着逼问当时数战的种种细节,正有些招架不住的时候就见杨一清在那儿神情恍惚,他赶紧拿起人当挡箭牌道:“皇上,这便是督理陕西马政的左副都御史杨一清。这一次要不是他主动请缨带大同兵往援,臣早就死在下水海了。”

“啊,这就是杨一清?”朱厚照立时把目光投了过去,见杨一清在张永的轻推下进了亭子,有些笨拙地要行礼,他就摆摆手止了,老气横秋地道,“这是在外头,不是在宫里,你站着吧!杨一清,听说你能文能武,这次建功甚大,朕很宽慰,一定会好好嘉赏你的功劳!对了,朕听说你还没有儿子?那这样,朕赐给你两个宫女!”

徐勋原本还觉得朱厚照表现得颇有帝王威严,可一听到最后一句话,见杨一清那脸色一下子变得无比精彩,他不禁又好气又好笑。

这位小皇帝,还是想到一出是一出!

第三百三十章 君臣相得,内外勾连

五十出头却没个儿子,这在大明朝的官员中并不稀罕。但人家往往都是儿孙没养住病故,不像杨一清是真的一儿半女都没有。再加上他下颌无须,背地里常有和他不睦的暗地嘲笑他是个天阉,最让性子豪迈的他难堪。然而,老妻伴他多年,为人很有些气性,他也就顺其自然没有纳妾,如李东阳这等素来讲究节欲养身的和他志同道合,交情很是不错。

此时此刻,皇帝这信口出来的一句话,让为人处世素来从容的他紫涨了面皮,咬咬牙就要伸手去撩衣裳的下摆。要是受了那两个宫女,不说老妻那一关怎么过,就是朝中其他同僚,今后会怎的看他?

“皇上就别和杨都堂开玩笑了!”

知道这会儿要是不开腔,君臣之间兴许就要因为这些小问题犯拧,徐勋便有意笑着打趣道:“杨都堂家里河东狮吼厉害,这两个宫女送了过去,到时候害的杨都堂头大如斗,皇上总不成看着杨门家宅不宁吧?皇上真的要赏,臣说一句逾矩的话,西苑的马厩里头骏马如云,让杨都堂去挑一匹合心意的当坐骑。另外,皇上的武库,不妨打开门让他搜刮搜刮。”

徐勋出言解围,杨一清原本是松了一口气,然而,徐勋竟然开玩笑说他家里河东狮吼,他不由得又是一颗心提了起来。然而,让他大为意外的是,朱厚照非但不恼,反而笑呵呵地打量了他好一会儿,这才点点头道:“幸好徐勋你提醒了朕,否则朕倒是好心办坏事。杨卿你一大把年纪,还和夫人这般恩爱,真是一等一的福分,河东狮吼算什么,想当初父皇还不是……”

“咳咳!”

在徐勋那两声响亮的咳嗽下,朱厚照终于醒悟到自己拿弘治皇帝出来打比方太过头了,于是立时岔开话题道:“至于御马和兵器,这个容易,你尽管去挑……嗯,不止是你,还有徐勋你和张永,再加上神英他们这些有功将士,每人御马一匹,宝刀一口,要是还想要什么尽管说,朕是个大方人!”

说到宝弓,徐勋便想起回宣府和保国公朱晖会合的神英——毕竟,名义上神英这个左参将总要归保国公朱晖分派——于是,见杨一清大喜长揖谢恩,他便也顺势将当初下水海一战的惊险娓娓道来,从借弓给神英,到老将大发神威,再到杨一清和张永的援兵及时赶到……他素来便是口才极好的,说到扣人心弦处,朱厚照的眼睛都直了。等到末了他说自己曾经承诺,若是那一战能逃出生天,到时候奏请将那把宝弓转赐了神英,朱厚照立时重重点头。

“好,很好!你有气度,他有能耐,不过换个人而已,父皇在天有灵就是知道了,也必然不会怪罪的,这事就这样,你的转赠他,回头你自个去武库再挑一张。”说到这儿,朱厚照看了看天色,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朕是偷跑出来的,刘先生他们三个要是知道了,肯定又要来啰啰嗦嗦。不过朕还有的是话要问你们,这样,你们上马之后随朕去西苑,那里是朕的地盘,免得这些侍卫看着路人全都可疑,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吓着别人就没意思了!”

皇帝既如此说,徐勋自然无话,杨一清是有话却被张永及时一肘子给打断了。眼见那些幼军和锦衣校尉等簇拥了皇帝上马入城,徐勋和杨一清张永也回转身各自上马。徐勋一抖缰绳正要起步,一旁就传来了杨一清的声音。

“徐大人,今天这事情……”

见杨一清欲言又止,脸上那兴奋和激动之色尚未退去,徐勋哪里会不明白那是文官的清正性子又有所抬头,当即便策马靠了过去低声说道:“杨都堂,皇上毕竟是刚刚登基,这又是第一场仗,所以方才亲自来相迎。白龙鱼服确实是有些不妥,可也正说明皇上对此役的重视。杨都堂在陕西督理马政多年,此前这折子上过不少吧?只写在纸上和说在嘴上的总是不尽相同,待会到了西苑,皇上十有八九是要详细咨议的,你最好趁着路上好好打点一下腹稿。”

原本是想劝徐勋不要太张扬,可竟三言两语被说到了自己多年操心的马政上,杨一清一愣神就点头答应了,接下来竟果真如徐勋所言去用心思量了。见此情景,进了阜成门后一路直行,等右拐到了宣武门大街,须臾便进了西安门,杨一清心事重重走在前头,落在后头的张永少不得笑着对徐勋竖起了大拇指,旋即见前后左右的人都离着远,就压低了嗓门。

“徐老弟,老谷这一趟特意到大同,还说什么让西厂在大同建分司,日后可以侦缉鞑子动向,竟是和那钟辉两个人一块不回来了。他之前对你我说了那些话,我那会儿没表态,看你的样子是赞同他的,可刚刚皇上对你和杨一清说话,老刘又对我连连使眼色,大约是要请我去单独说话,他若是一定要我表态,我含含糊糊不成,可作壁上观更不成。咱几个当初在东宫,几乎都是穿一条裤子的,得齐心协力应对那些有头有脸的老祖宗。

咱们这次出兵能大胜,杨一清之助自然不可或缺,可要不是拉上神英出马,难不成还指望一个断了腿的张俊去带兵?没有老刘的信,神英也不至于会这么爽快。现如今我建了功,这御马监挂个名想来不难,可老刘还在钟鼓司那么个清闲地方,他能乐意么?好容易空出来的位子,哪怕争不着,在司礼监里谋一席之地也是人之常情,我还真拉不下脸回绝他。”

见张永说得情真意切,徐勋倒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好。说起来相比张永谷大用,他和刘瑾的交道打得更多些,对人的印象也不错,要不是弘治皇帝大行之后,刘瑾为焦芳说和,他也不会起了深深的警惕之心,反倒是不动声色笼络了谷大用上自己这条船,又和张永走得更近了。所以,这会儿他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叹了一口气。

“老张,你说得我也明白。这样,回头老刘若是找你,你探一探口气,含含糊糊敷衍一下,让他来找我。这回神英的事,确是我欠他的人情。”

“也罢,那就这么着吧。”

张永也的确没有逼徐勋表态的意思——要说徐勋深得圣眷确实不假,可他们这些人跟随朱厚照都不是一两天而是几年十几年了,这情分更是深厚。要真是小皇帝大手一挥金口一开就能解决的事,也犯不着去请托别人。可别看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从成化到弘治,这内朝第一人往往得外朝首肯,否则汪直当年那样受宠,怎就没能入主司礼监?徐勋的胆色和诸多本领且不说,这小小年纪鬼主意左一个右一个,竟是真正的智囊!

到了西苑内校场,时隔一个多月,曾经在这儿练过兵的徐勋和张永竟有些认不出来了。这内校场比当年扩大了一倍,为此杨柳等等全都被连根拔起,不远处的宫殿还在破土动工,虽则是连个雏形都没有,但看着规模很不小。见杨一清站在那里眉头微皱,徐勋便走到其身后轻咳了一声。

“皇上心中还惦记着先帝爷,乾清宫是无论如何都不肯去住,再加上西苑不比大内局促,又心念内校场,所以才打算在这里造一座别宫,动用的都是内库。”

明代不止是户部尚书这些管家婆一心只想在国库上头上把锁,希望皇帝的一应开销全都走内库的账,就连寻常大臣也都是这种念头。此时此刻徐勋的话,好歹让杨一清的眉头有些舒展的迹象,但即便如此,他仍是摇了摇头道:“先帝一过世,皇上便大兴土木,传扬出去终究是不好听的。徐大人深得皇上信重,该劝的还请多多劝说。”

“我明白,杨都堂放心。”

杨一清也没时间表现太多这些忧虑,因为朱厚照的召见很快就来了。只是相比正式的金殿奏对,朱厚照此时身在靠近太液池北太素殿的会景草亭中,吹着习习凉风,人随随便便地歪在凉榻上,见杨一清进来要大礼参拜,他就立刻摆了摆手。

“这又不是早朝,也不是文华殿,你放轻松些。”见杨一清这才站住了,他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人,旋即就坐直了身子问道,“杨一清,朕一直都以为文官大多数都是老成持重到不肯挪动的,没料到还有人像你这样大胆。你知道这回弹劾你的折子有多少么?”

说到这里,朱厚照直接用双手比划了一个惊人的高度,见杨一清面色一变就要下跪,他就瞪过去了一眼,这才看着徐勋说:“朕还以为这一回冲着徐勋的人多些,谁知道竟是你和张彩更招人嫌。有弹劾你在陕西刚愎的,有弹劾你勾连中官的,有弹劾你不告而用兵居心叵测的……至于张彩,一张张奏疏全都是说他人品污浊,天知道之前还有人赞他高洁,真是颠三倒四!不说这些了,杨一清,之前徐勋和张永上书都说,你在陕西多年,对鞑子很有些研究,今天朕很有空,你和朕说说!”

第三百三十一章 名臣风骨,少年意气

和杨一清一块联袂出宫的时候,徐勋见其一副神采飞扬的表情,不觉又想起此前杨一清在御前侃侃而谈一说就是大半个时辰的畅快。将陕西附近那甘肃宁夏延绥三边的山河地理信手拈来的那份从容,从马政到民事到军务到茶马互市的条条贯通,从人事到抚民再到屯田的悉数周全……饶是他对杨一清的印象原本就极好,这一次又提高了三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