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在大唐-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愔吓了一跳,担心看着她,唯恐她的“奇谈怪论”发出“大逆不道”之言,忙说道:“你想要说什么,先给我说一说。”
杨悦明白李愔的意思,想了想他的顾虑也不无道理,点头说道:“好,先将豫之、洪道你们一起来,我就不信说不服你们……”
“何为人道?”
“人道?”三人坐在“总裁办”里,见杨悦脸色凝重的如此问,有点诧异。
杨豫之说道:“《道德经》中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大哥说的可是这种‘人之道’?”
见杨豫之这个不学无术之人竟然能背出《道德经》,到让杨悦有点诧异,“刮目”看了杨豫之一眼。
《道德经》中这句话所说的是“天之道、人之道、圣人之道”,“天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讲的是一种大公;而“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讲的是人的“私”性;而人之中唯有“圣人”才能得道,“有余以奉天下”,使天之大公。
低头想了片刻,杨悦摇头言道:“道家的这个‘人之道’,不过是说人的‘自私性’。”
“我知道佛家有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恶鬼道、地狱道,六道轮回,众生平等。”尉迟洪道不愧成了玄奘的弟子,开口便讲起了佛道。
杨悦依然摇头,对于佛家她一直不称赞。
“儒家认为‘天地之贵莫贵于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认为仁爱,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李愔言道。
“儒家讲的人道,即‘人性’。我十分赞同。”杨悦点头道,“我所说的‘人道’就是人之所以称为人,是与动物相区别,逐渐脱离动物性而产生人性的过程。”
“人性?动物性?人与动物怎么相比?”三人呵呵笑道。
“远古之人,处于原始状态,不会农耕、不会造屋,没有文字……人依靠捕猎生存,动物也是依靠捕猎生存。那个时代,人与动物其实没有多少区别。”
“人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怎会没有区别?“杨豫之听了,指着尉迟洪道,嘿嘿一笑道:“我说洪道与大马猴一样,他会愿意?”
尉迟洪道先前已听过杨悦“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进化的过程”,对杨悦的人与动物最初没什么区别到是没有异议,反向杨豫之怪道:“远古之时,没准你我,大家都是大马猴。”
李愔也点头说道:“嗯,仓颉才开始造字,遂人氏才开始学会用火,有巢氏教会大家造房屋、神农氏教会大家耕种,但在人类学会这些之前,人们的生存方式可不就是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
“一点不错,”杨悦点头赞道,“上古之人与动物一样很残忍,眼中只有食物。听说人死之后并非入土掩埋,而是吃掉……”
“这个我也听老人说过,人之所以会哭泣,就是因为一开始人死了让人们吃,后来死人不再让吃,人们气恼了所以才会哭泣……”杨豫之点头笑道。
见大家都能认同,杨悦大胆言道:“人最初不只吃死人,还吃活人,最初战争中所得的战俘,也只会当作食物吃掉。这个时候的人没有‘人性’,只有动物性,他们只能称之为原始人。
直到人学会了新的生存方式,食物来源有了一定保障。不用再吃人,产生了痛苦与怜悯之心,将死去的人埋葬,将战俘变成奴隶,才开始有了‘人性’,开始变成真正的人。人类社会也开始进入到‘奴隶社会’,人类文明才真正的开端。”
“文明?”三人听着杨悦话,原本不住点头,但听了杨悦的“文明”一词又有点纳闷。
文明这个词并不新鲜,《易经》之中有“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之说。但此文明却非彼文明,难怪众人不解。
“我这个‘文明’,是与野蛮相对。人类文明从物质上说,可以是工具的不断改进,技术的不断发展。比如人们学会造铁,学会造宫殿……这是物质文明的不断创造过程。
但在精神层面上说,则是‘人道’不断发展的过程。”
西方人将文明的开端归结为物质文明,以城市的出现为标志。而在杨悦看来中国将文明的开端定为“奴隶”的出现,从精神上产生“人性”为开端更为准确。
三个听众到也都是悟性极高之人,对杨悦所说也能听得明白。特别是尉迟洪道与李愔,自从杨悦上次带二人到“历史高度”俯视人类发展以来,对杨悦的此时所说更是一点即通。
杨豫之则还是有点不解地问道:“文明产生就是产生了,怎么还要不断发展?”
“这还不懂,什么都在进步,都在发展,人类社会在不断变化,不断改进,不断发展。人道当然也在不断改进,不断发展……”尉迟洪道举一反三地,已经成了一个“发展论”者。
杨悦没有“物”证,到也知道不能够用“进化论”,将人从猿变化而成的“奇谈怪论”讲出来,但让大家接受这个“发展论”还是不成问题。
杨悦见大家理解,放心地说道:“奴隶社会,人不再吃人。但还是很残忍,比如将人作为‘牲’殉葬或者祭祀,叫做‘人牲’。今人知道人的生命珍贵,而那个时候却不知道珍惜人的性命,所以今人相对于古人,人道更了进一步,这就是发展。
春秋战国之战,战俘被‘坑’杀的现象极其普遍。白起曾经坑杀四十万赵兵,四十万人,这是一种让人难以想象的凶残和暴虐,以后战争中越来越鲜见到这种事情,这也是文明在发展,人道在进一步提高的结果。
人类从吃人,到不再吃人,由坑杀战俘,或者将战俘作为奴隶可以被任意处死。再到今天知道人的生命的重要,不再将人作为“人牲”,这都是一种人性的发展,人道的进步。
所以可以说人类的社会已走出了“奴隶社会”,可以称作进入到“封建帝国时代”。
但是到如今奴婢或者奴仆,依然如同物品一样可以买卖,这不过是奴隶社会的一种延续,是一种野蛮行径。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展,人们将逐渐发现奴隶的性命与其他人一样,一样是生命,人的生命不应有贵贱之分,人与人的性命同等重要。而且不只奴隶,所谓的贱民也一样,他们的生命与良人一样是同等重要。男人一样,女人也一样。男人与女人都是人,都是性命而矣,无没什么区分。杀一个奴隶也是杀一个人,杀一个“凡人”也是杀一个人,杀妻是杀一个人,杀妾也是杀一个人,没有奴隶、凡人,贵人贱人,男人女人之分。(唐律中有“凡人”与奴婢区分。)
终会有一天,随着人道的发展,人们会明白人与人是平等的,不应该有高下之分……”
三个人不再打断杨悦,等到杨悦说完,还一直处在思索状态,杨悦说的道理由浅入深,不难理解,但是这种思想却是从来没有人想过的,太过大胆。
“人与人平等?!”尉迟洪道如醍醐灌顶,恍然说道,“对,众生尚且平等,人与动物平等,人与人怎会不平等?”
李愔则望着杨悦,心中已明白杨悦这些天为什么不肯出来,原来她一直在为那日阿阮娘子的死而伤心愤怒。“人人平等,不应有高下之分”!李愔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不知为何,眼中几乎要溢出泪来,似是想到什么事情,神思飘远……
杨豫之悟道:“我明白了。你说得对,奴婢也是人,人与人应该好好相处,不应该欺负人,任何人不应该侮辱人。那个逼死阿阮娘子的混蛋,应该去死!”
看来,“平等”并不是想象中不被古人接受。杨悦望向眼前的三个“贵族”,三个即得利意者尚能接受“平等”的概念,他人应该也不会太难接受吧……
第九十四章 谁在吃人?吃了谁?
杨悦今日所谈的“吃人”,不过是“物理”层面上的“吃人”。她当然知道五四时代,鲁迅行生通过“狂人”之口,所说的“吃人”并非只是这种“吃人”法。而是向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发出的呐喊。
是“封建礼教”在“吃人”!
封建礼教之害莫过于“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束缚人的个性自由、禁锢人们的思想……
因而,五四时代的社会精英,在接受了西方“自由”、“平等”的现代文明精神之后,向腐朽的封建礼教发起了进攻。
而杨悦此时,则是想将这种进攻提早一千三百多年。
第二日,再次论辩时,天下诗社的精英层也加入进来。李愔见杨悦所说的理论,虽然知道众人难以接受,但也不是大逆不道,便放下心下,任由她去“论述”。
这场论述其实更像是宴会,不在西苑,而是在蜀王府的正殿,边吃酒边“论述”。
然而令杨悦没想到的是,昨日她对李愔等人所说的理论,今日说给裴炎、富嘉谟等人,却提出了异议。
“人道是人去动物性,而归于人性的过程,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裴炎重复着杨悦的话,沉吟道,“这种说法虽然新奇,的确有理。与孔圣人提倡的仁爱,属于一脉。孔圣人所言的‘仁爱’,岂不正是公子所说的‘人性’之‘道’。”
“然而,奴婢、歌姬之流在如今并非全是从战俘而来,大多却是罪臣家属,是罚罪的一种方式,如果大家都一样平等,还有什么区别?还算得上是一种‘罚罪’的方式?”王勮言道。
杨悦一愕,到是忘记古人的确有“废为庶人”、“充为乐籍”、“充作奴仆”之类的惩罚。特别是在争斗之中输掉的一方,男人大多被处死,但女人一般会为奴为婢,为妾为姬。李世民的内宫中有不少这种女人,甚至自己的师父杨贵妃便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杨悦说道:“罚罪或许可以通过其它手段……但是奴婢的子女一生下来便成了奴婢,难道他们天生便有罪吗?”
“他们的祖上有罪。所以也怨不得别人。”富嘉谟说道。
杨悦大大地摇头:“这个‘世袭’最是社会之病。如今功爵世袭还不过三代,奴婢为何便要世世代代为奴婢?”
“如果人人平等,那些卑贱的活谁来干?”苏味道提出另一个问题。
“工作没有卑贱之说,只有分工之不同。比如男人耕种,女人纺织,不过是尽其特点与能力,分工不同,同样是劳作,没有卑贱之分……”
“然而,孔圣也以为农事为‘小人’所为,非君子之事,如何只是分工之不同?”
……
杨悦见一时说不服大家,有点急躁,但她今日最想“宣讲”地却是“自由”,因而不再与大家争论,转口说道:“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而不应只知服从、听令于父母、君主……每个人有自由生活的权力,他人不能干涉。而‘礼’恰好相反,束缚了这种个性的自由,其中‘三纲’最要不的……”
刚才杨悦所说的话还有人赞同,没想到她此话尚未说完,已有许多人摇起头来。
“不对不对,如果没有‘礼’,岂不乱套?”
“春秋战国之时,周室衰微,‘礼’之不行,以至于天下大乱……没有礼怎么成?”
“公子说要‘人道’,但是人道没有‘礼’怎么保障它的实行?”
“‘孝’是人道,如果没有三纲,教道如何行诸于世?”
“没有三纲,会出现什么情况?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夫不夫,妻不妻。阴阳混淆,上下颠倒……”
……
众人劈头盖脸的一致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