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风云录-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令英美政府无奈的是,这些商品大部分都是由大卫的公司和施耐德公司所销售的,面对着这两个庞大的跨国集团,光从法律上那个政府也无法影响到它们的正常业务,而且大卫和施耐德也没有忘了利益均沾的原则,不管在那个国家都让出一部分新商品的销售权给当地的土生财团,从而使得当地政府无法采取什么盘外招,因为如果他们想遏制新商品的流入,最先面对的就是当地财团的反对。
刘芾在亚洲这边暗暗准备着自己的计划,远在欧洲的墨索里尼和小胡子也没有闲着。先说意大利吧,因为它本身比较简单也没啥可说的,德国作为重点留在后面。
第六卷几年? 第四章 德奥统一
墨索里尼在上台之后,在意大利的内政方面也处理的不错,虽然没有小胡子那么优秀,但是在国内也获得了不错的声望。但是29年的经济危机让他意识到,如果意大利能够有足够的海外殖民地,肯定能够更好的转嫁本国危机和增强意大利的实力。
不过这位意大利总理满地图上看了又看,发现世界虽大,但是已经没什么地方可以插足了。南美太远,哪里的英美势力也不是意大利敢去触碰的;亚洲也不近,哪里盘踞着这一个南海联邦,把亚洲东南部都控制了,西亚是英法两国的传统势力范围,也不是意大利能染指的;最后就只剩下非洲了,不过此时的非洲也没什么好地方可以供各国瓜分了,只有在挨着意属索马里的西边,还有一个非洲国家没人占领,这个国家叫阿比西尼亚帝国,也就是后世里的埃塞俄比亚。
但是这里是英法的传统势力范围,想要进攻埃塞俄比亚必须要取得英法的同意,那么如何获得这两国的同意呢?墨索里尼正好有办法。这时法国正在向意大利暗送秋波,打算拉拢意大利一起对付慢慢崛起的德国,所以当意大利政府提出对埃塞俄比亚这个穷地方有兴趣的时候,法国政府很快就默认了。
而英国政府虽然担心意大利的举动会威胁到英属东非的安全,但是考虑到阻止意大利的行为可能会让英国政府被意大利政府所敌视,反而把意大利推向了与德国结盟的地步。于是也强忍着同意了。
没有了外界干扰,墨索里尼随便找了个借口,就在年向埃塞俄比亚动手了。双方根本就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对手,埃塞俄比亚虽然有40多万军队,但是一个非洲国家的军队从根本上就决定了它强大不了,因为国家太穷,能够保证3个士兵又一杆老枪的就是强军。
意大利总共投入了20多万军队,用了7个月的时间,就打垮了埃塞俄比亚的抵抗,把意属厄特利里亚和意属索马里连成了一片。使得意大利终于在东非获得了5倍于自身面积的殖民地。这也让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人民中的声望空前高涨,因为意大利政府琢磨这块土地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终于达成了夙愿。
意大利人在年获得了尊严和实惠,德国人在这一年也小有斩获。先是被法国占领的萨尔地区通过全民投票。以90%多的得票率宣布返回了德国的怀抱。然后小胡子又废除了《凡尔赛合约》的第五部分。把军队从10万扩充到了60万,还成立了海军和空军。在发现英法两国除了谴责了无数次之外并无实际行动之后,又偷偷与英国达成了一个秘密协议。小胡子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迷惑住了英国政府,英国人居然同意了让德国海军可以拥有英国海军45%的吨位。
手中有了兵,兜里有了钱,小胡子底气越来越足,在36年,德军自一战之后首次进入了莱茵兰地区,宣布收回了这块德国领土。而这块领土在《凡尔赛合约》中是一块非军事区,由英美法比四国派兵进驻,不过美国、英国、比利时3国的军队都先后撤离了,只剩下法国独立支撑,最终还是没扛过德国的压力,也撤走了。
收服故土,这在那个领导人来说,都是一件辉煌的功绩,足以载入民族史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这也是非常鼓舞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大事情。小胡子不仅在经济上盘活了德国,还给与了德国人民以自尊,这完全兑现了他上任总理时对德国民众的承诺,作为一个说话算话的人,他的声望在德国一时无两。
前面的小动作成功,也让小胡子对自己和对德国更加有信心,于是在西班牙内战开始后,德国非常果断的加入了支援国民军的行列,与意大利一起派出了军队,直接进入西班牙参战。这不仅让德**队的将领有了实战中检验自身能力的机会,还让希特勒看到了协约国之间的重重矛盾和国联的软弱不堪。
为了不让自己在欧洲太孤单,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这两个雄心勃勃的爱国者在36年底,签署了一份秘密协议,约定了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要采取共进退的一致行动,并且加强了德意两国的军事合作,“柏林——罗马”轴心开始成型。
其实在这之前,刘芾也与小胡子签署了一份秘密协议,与德意之间的柏林协定不同的是,这份南德协议中,只约定了南海联邦支持德国在欧洲采取的行动,德国支持南海联邦在亚洲采取的行动,并在军事技术上实现部分共享,并没有约定共进退这种更亲密的关系,更像是一份全面合作协议,而协议的核心更强调两国的自身利益。
除了经济军事上的突飞猛进,小胡子还给刘芾表演了一出活生生的政治跷跷板。从年开始,德国就忽明忽暗的与苏联加强了接触,两国一会表示要加强经济互补和合作,一会又在是否让法国和捷克共同参与上争吵,结果搞得英法苏三国晕头转向,一会怕德国与苏联过分亲密,不得不对德国的某些行为加以容忍,一会又兴高采烈的庆祝德国与苏联的谈判告吹,自己所采取的以德制苏政策颇见成效。
他们那里知道,这是小胡子故意表演给他们看的,他就是要用苏联作为德国的筹码,一边与挤眉弄眼,假装有意成为苏联的第一个朋友,以便能够得到苏联的石油和市场份额;一边又在关键时刻拒绝苏联的贷款请求,向英法等国证明德国的**态度。
结果,经过3年多的表演,德国是苏联也没反,还占了英法等国一大堆便宜,而德国也以火箭般的速度蹿升了起来,到了年底,这时的德国已经不是一战后那个浑身是伤的残废,也不是29年那个土豆都吃不饱的穷小子了,现在它在欧洲已经成为了一方势力,英法两国也不敢再轻易招惹它。
年,小胡子迈出了他对外扩张的第一步,那就是入侵并合并奥地利。
奥地利这个国家一战之前是没有的,它是在战败的奥匈帝国分裂之后,由原先靠近德国的一部分奥匈帝国领土而新成立的一个国家,首都是维也纳。
奥地利的地理位置在欧洲的中心,它的北部与德国和捷克接壤,东边是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西连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南靠意大利和南斯拉夫,是欧洲大陆从南到北,由东往西的交叉路口。
由于奥地利大部分人都说德语,一战之后这一地区本来就打算脱离奥匈帝国与德国合并,后来在英法等国的干预下,才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国家。但是在独立之后,奥地利国内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反而由于经济危机连年下降。原本的共和政府也被推翻,成为了欧洲大陆上第二个法西斯政府,这样一来,德奥之间的关系就更是扯不断了。
小胡子是哪里人?正确的回答是奥地利人。你琢磨啊,一个奥地利人能够当上德国总理,那么德国与奥地利还能称为两个国家吗?年初,奥地利政府进行了全民公投,把到底是独立还是并入德国的权利交给了所有奥地利人,结果投票的结果非常非常一致,有99。7%的奥地利人赞成奥地利成为德国的一部分。
年3月,德**队开进奥地利,并受到奥地利民众的夹道欢迎,在《凡尔赛合约》中明确规定不能并入德国的奥地利光明正大的成为了德国的领土。
第六卷几年? 第五章 捷克和波兰
面对着这个问题,协约国还是没有实际行动,继续谴责加指责,然后就是假装看不见。其实在制定《凡尔赛合约》的时候,这个漏洞就已经存在了,合约中只规定了德国不能吞并奥地利,但是事实上,是奥地利人民选择了德国,这让本来就不想管英法等国更找到不插手的理由了。
在与奥地利合并成功之后,小胡子的战略目标就达成了第一步,德国不再是被敌视国家环绕的死地了,有了奥地利这个通道之后,德国已经与盟国意大利接壤,更与匈牙利比邻,这个原奥匈帝国的一份子,在一战中与德国站在了一起,结果在战败后收到了苛刻的待遇,那么在德国崛起之后,它自然而然的选择了原来的老大,这不光是在感情上,也是在实际需要上德国比英法等国更适合匈牙利去投靠。
如果看一下38年的欧洲地图,你就会发现,德国的版图就像一个圆圆巨噬细胞,而它东边的邻国捷克斯洛伐克则像一个长条的细菌,且大半个身子已经被巨噬细胞吞进了肚子中。事实上,小胡子一直都在垂涎着这个邻国,虽然它的面积并不大,但是这个国家是当时世界第7军事强国,尤其是它的兵工厂和武器制造业都非常发达,很多世界知名武器都是由这里发明制造的。
由于捷克斯洛伐克原来也是奥匈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生活着大量的德语居民、匈牙利人、波兰人。所以这个国家成为了周围几个国家的民族矛盾的综合体。德国一直想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并占领其德语地区,而匈牙利也不愿让哪里的匈牙利兄弟们受苦。结果波兰一看,反正也保不住这个国家了,倒不如我也趁机把它的波兰人聚居区也给占了,那样还能占点便宜。所以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国家,自打诞生起,就注定了它的命运,虽然它的轻武器和汽车卖的全世界到处都是,那也救不了它。
英法两国之所以要在一战之后。肢解奥匈帝国。一方面是为了去除掉一个未来的麻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德、法、苏、意、波这几个欧洲大国之间设置一个缓冲带,那些被强行划分出来的小国塞满了这几个国家之间的缝隙,使得这几个大国之间既不能完全结盟。又不能完全敌对。因为它们之间大多数并不接壤。
但是德国在吞并了奥地利之后。这种格局被打破了,整个欧洲中部和东部都陷入了德意同盟的压力下,德国不仅从地理上包围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大部分领土。还与匈牙利、南斯拉夫、意大利直接贯通,让德意两国的的势力范围从北海一直延伸到了地中海,把欧洲从北到南从中间生生割断了。
现在的欧洲局势已经从英法坐镇西欧,中间隔着一大堆小国,与东欧的苏联互相对峙,变成了西欧的英法、中欧北欧南欧的德意同盟、东欧的波兰与苏联的三个政治集团了,而且波兰和苏联之间还不太对付,苏联对欧洲事务的发言权也并不多,大体上欧洲成了英法与德意集团之间的直接对抗。
但是在这个时候,英法两国之间并没有抱成一团去遏制德意两国,而是相互之间为了欧洲大陆的统治地位还在内耗。主要来说还是英国的政策发生了重大失误,当时的张伯伦政府错把法国当成了英国的主要威胁,它深怕法国的实力过于强大,从而霸占了欧洲大陆,使得英国这个岛国在欧洲失去应有的大国地位,要不说岛国都是祸害呢,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