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恶嫡妇-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弘扬是小郡王的六叔,庶子的身份注定他不能有大的作为,一个富贵闲人的日子,按理说不会太难过,他在十岁的时候,就被先皇封为了镇国将军。
虽然说不受器重,但此人胸无大志,只爱风花雪月,平日里斗蛐蛐,养马,所以,这样的生活,他并不觉得委屈。
只是有时候,他管不住自己那双腿,总是去不该去的地方,即便他不想仗势欺人,身边的人一怂恿,脑袋一热,不定就做出什么事情来,王爷已经把他身边的奴才换了三拨了。
唐弘扬有一妻二妾,但他的眼睛不在府内,很多人都知道,唐弘扬养了外室,若非王爷压制,还指不定闹出什么乱子来那。
唐弘扬是个多情种,只要是漂亮的女子他都喜欢,都很不得纳入帐中,过一段时间厌恶了,就会再换一个,或许是坏事做得太多了,到现在,除了正室夫人给他生了一个女儿,唐弘扬再无所出。
唐弘扬这两天迷上了扁食店的老板娘,老板娘是个寡妇,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女儿,还有体弱多病的婆婆从外乡来到青州,然后租了一家小店面,做些扁食,小菜,赚个辛苦钱。
老板娘也就二十六七岁的年纪,身材不高不矮,不胖不瘦,未曹说话先见笑容,朱唇一启,燕语鸯声,宛若出谷的黄莺,全然不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
就因为她独特的声音魅力,以及她大温柔中带著爽朗的性格,让很多客人来了一次就不想走,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来光顾。
因为没有雇人,三个老幼妇孺做得很辛苦。
唐弘扬听到身边人说老板娘美貌,便动了心思,到了扁食店一看,果真如此,便迷上了老板娘,每天一睁眼就到扁食店,一天三顿饭都在扁食店吃。
老板娘看似柔弱,却是一个外柔内刚的女子,任是唐弘扬如何引诱,她都没有动过心,无论是什么样的客人来吃饭,她都不单不亢,笑脸相迎。
唐弘扬愈发的着迷,命令手下人守在店门口,不让旁人来吃饭,若是老板娘赶他走,他会起身在外边转一圈,然后马上回来。
手下人轮流在那儿吃饭”无论老板娘怎么冷著脸,他都不会走。
唐弘毅虽然好色,却不敢用强,若是被王爷知道,可不是被禁足那么简单,所以,但凡他看上的女子,都是花心思,用金银珠宝收买,俗话说,财帛动人心,有几个人能够躲得过钱财的围攻,所以,以前的唐弘毅,可说是无往不利。
不过,这一次,唐弘毅吃了闭门羹,因为老板娘根本不吃那一套。
几个人边走边逛,小郡王的意思,非常明显,福娘也就顺着他,左般是为了打发时间,去哪儿都一样。
因为唐弘扬被罚,扁食店今天总算有了客人吃饭,福娘进去的时候,只有一个空座位。
几个人衣着光鲜,尤其是小郡王,青州城有几个不认识富贵无边的小郡王,在福娘还不曾到王府的时候,小郡王经常和娟娘帚着一众家奴,手执鞭子,在街上乱逛,城里的帮闲,都想在街上碰到小郡王,攀上关系。
福娘和小郡王出来的时候,只带了两个丫鬟,但左近有侍卫跟着,倘若有人靠近他们,侍卫马上就会拦住那人。
福娘笑道:“你坐吧,我等一会儿。”
“没有座位怎么吃呀。”小郡王的眼睛扫了一圈,当即有人站了起来给他们让座位。
福娘虽然心里不痛快,却也无计可施,这里本身就是一个特权杜会,娘深蒂固的阶级思想,无从改变。
四个人坐下,仍不见老板娘招呼,福娘心下诧异,笑道:“这里怎么没有伙计啊?”
正说着,过来一个看起来只有五六岁的孩子,稚嫩的声音带著一抹令人心酸的热情,“几位客人,要吃多少扁食?”
“都有什么馅的?”
“有肉的,有莱的,干菜,茄子,扁豆都有。”
福娘本意不是为了吃饭,小郡王是个孩子,听著新样,便说道:“那我们每样来一斤。”
“不行,我们那里吃得了,小姑娘,我们每种馅料的都要一点,够我们几人吃的就行,可以吗?”
“好的,客人,请稍等。”小姑娘弯个腰,转身撩帘去了后厨。
福娘四下打量了一下布置,只有五张桌子,白灰墙面刷得很干净,门帘上也没有脏手印,桌椅板凳都很干净,看得出,开店的老板是个干净人。
等了一会儿,老板娘端着两盘饺子出来,她一出现,似乎夺走了所有人的目光,福娘也不禁暗赞,这个妇人,果然美丽,怪不得唐弘扬上了心,虽然布衣荆钗,却难掩她的书香气质,一对深深的梨涡,映衬着沉静如水的眸子,仿若从画中走出的仕女一般。
福娘想,这个女子,应该不是出身寒门,如此超尘脱俗的气质,必定出自大家。
福娘痴痴的看了一眼那妇人,玉燕拽了拽她的衣服,现在她一身男子装束,直勾勾的盯着人家,最容易招来误会。
果不其然,那妇人倒没怎样,如人身后的小姑娘恶狼娘说道:“登徒子,不许那样瞧着我娘!”
福娘顿时满脸绯红,向小姑娘道歉,“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
她刚才这句话,没有用假音,所以一听就知道是女子,妇人不禁多看了一眼福娘,随即温婉一笑,福娘红着脸向她点点头,妇人又是一笑,领着孩子转身走了,母女俩到了帘子后面,就听妇人责备自己的女儿,女儿委屈的辩解着。
玉燕哭笑不得,低声道:“小姐,您以后别这样了,太容易让人误会了。
福娘点点头,低头吃扁食,没敢接话,刚才太丢人了。
就在这时,门外进来几个秀才,在福娘他们对面的桌子坐下,其中一人趾高气扬的敲了敲桌子,“老板娘,你出的对子,我们对出来了,快出来!
门帘一动,老板娘从里面走了出来,“客人,莫要喧哗,既然对子对出来了,就说来听听,若真是对了出来,妾身自然兑现诺言,让诸位免费吃一个月。”
福娘和小郡王互视一眼,两人都是双眼放光,兴致盎然,福娘不禁一笑,原来她的兴致和一个小孩子一样。
“你的上联是烟锁池塘柳,那我对的是雾绕青州城。”说完,他得意洋洋的看着妇人,妇人淡淡一笑,摇了摇头。
福娘皱起了眉头,此对联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五行的偏旁,下联对应时,必然也要有相应的对应,雾绕肯州城,肯定是不行的。
妇人拿来纸笔,笔走虎飞,如行云流水般把这副对联写了出来,然后圈圈画画一番,几个秀才话都没说一句,起身红着脸走了。
店内吃饭的人哄堂大笑。
福娘起身来到老板娘面前,作揖道:“大嫂,能否将您手中的墨宝送给在下?”
妇人诧异的看着福娘,福娘更加看清了纸上的笔迹,娟秀隽永,真是字如其人。
福娘笑道:“大嫂,我也想对一下,但一时半会想不出来,所以想把这张纸拿走。”
如人犹豫了一下,还是送给了福娘,福娘道声谢谢,郑重的叠好,收了起来。
几个人吃过饭,福娘道:“我们不玩了,回家。”
“回家?”
小郡王还没有玩够,不想回去,福娘执意回去,无奈,小郡王撅著嘴跟福娘回了王府。
福娘推门进了书房,掏出那张纸,“父亲,我有一个绝对,父亲对的上来吗?”
唐弘毅刚走没一会儿,欧阳先生正在整理桌上的文稿,听到女儿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对对子,皱眉道:“哪里来的对子?”说话间,视线已经转移到对子上,福娘听他倒吸一口冷气,得意的说道,“若是父亲对的上来,我就送您一份大礼。”
“看这字体,像个女子所写,莫非?”他摇摇头,福娘虽然聪慧,写的字却是一团糟,一看就是平日里练习太少。
“父亲就不要问这是都里来的,只管对出来就是。””
欧阳先生缓缓坐下,开始思考起来。
福娘悄悄退了出去,欧阳先生似乎并未察觉,一门心思都在那幅绝对上,福娘隔着门缝敲了一会儿,嘿嘿的笑着。
玉环看到小姐傻笑的样子,疑感道:“小姐,一副对子,至于高兴成这样吗?”
福娘用力点点头,“我看不用找媒人了。”
“那个女子?”玉燕首先摇头否定,“小姐,别开玩笑了,欧阳先生是皇上器重的人,若是娶妻,天下间的女子,还不趋之若鹜,先生怎么会找一个带着孩子的寡妇,小郡王不是说,她还有体弱多病的婆婆,小姐现在越发的胡闹了。”
福娘耸了耸肩,自己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很是大胆,地位等级的差别在他们看来,是与生俱来的,所以,他们甘心做奴才,只觉得保护小姐,忠心于小姐,是他们的本分。
欧阳先生一直都没有出来,得知他还没有吃午膳,福娘推门进去,“父亲,先吃饭,吃过饭以后再想也没事的。”
“福娘,我写了很多,都不是很满意,你过来帮义父看看。”
福娘走过去,“行了,这幅对子,堪称千古绝对,一时半会儿对不起是正常的,您还是先吃饭吧。”福娘拉着欧阳先生强行走了。
欧阳先生勉强吃了几口,又准备去书房,忽然想起什么,吩咐玉燕:“玉燕,你帮我去找华阳郡王过来,郡王或许能对出来。”
玉燕看了看福娘,福娘点点头,时间不长,华阳郡王就跟着玉燕回来了。
福娘无奈的叹口气,看来父亲真是入迷了,若是对不出来,那还有什么办法让他走出王府,去看看那如人?
倏忽间,她想起自己还不知道妇人的名字,怎么就没有问一问呢?
“小姐,先生请您去书房。”
福娘应了一声”下棋到前院,踏进书房,两人几乎是异口同声的问道:
“福娘(文小姐),这是谁出的对子?”
福娘莞尔一笑,“父亲,郡王,很难吗?”
“你可有对上?”
福娘摇头,“吟诗作对,非我强项,正因为对不上来,才拿回来找父亲”
。
欧阳先生颇为沮丧的说道:“我平日里虽然也写一些诗句清遣,但这个对子,实在太难了,既然此人出了上联,那他一定早就想出了下联,为父想要拜访一下高人。”
福娘心花怒放,点点头,“父亲既然想去,女儿一定会带路的,说不定,高人也想认识父亲呢。”
华阳郡王笑道:“那我就陪着先生走一趟。”
有华阳郡王跟着,自然出府容易,欧阳先生迫不及待的换了一身衣服,催促着女儿出了门。
极恶嫡妇春在溪头荠菜花 第十三回 【矛盾】
福娘带着父亲和华阳郡王来到扁食店,妇人看到三个人的出现,愣了一下,随即浮上笑脸,“小姐,可是对上对子了?”
福娘摇头,看了一眼父亲和华阳郡王,笑道:“这位姐姐贵姓,贸然登门,是我们唐突了。”
“妾身姓常。”女子垂下了眼帘。
“常姐姐,冒味打扰,还请见谅,这是我的父亲和朋友,他们因为对不上对子,所以想一睹高手真容,希望常姐姐说出那幅绝对的下联。”
两人在福娘身后,羞赧的点点头,一个大男人甘拜下风,的确面子上不好看。
常氏一笑,“小姐,抱歉,下联妾身也不知道,这是家父出的对子,家父早已过世多年,这个上联,家父说乃是千古绝对,一时半会儿,是对不出来的。”
福娘心中一动,烟锁池塘柳,好熟啊,只是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
常氏笑道:“家父酷爱吟诗作对,家里面有很多诗句,只有一句半句的,若是公子,小姐喜欢,妾身可以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