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暖婿 >

第103部分

暖婿-第103部分

小说: 暖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办的像样子才行!”李小婵故意娇憨天真地说道。

姚士卿忍不住笑道:“你外祖父还能委屈了你?不过是一点学费银子,也值得你特意说出来。小心被你外祖父笑话了去。”

“外祖父才不会笑话我呢!”李小婵笑嘻嘻地说,又故意问乐呵呵的王翰林,道:“是不是,外祖父?”

王翰林忙不迭 地点头,应道:“是是是!今日有些晚了,赶明个儿,外祖父一定给你办一场像样的收徒仪式!”

李小婵忙喜滋滋地应下了。

一旁的姚怀瑾见大家都认可了这件事,只得无奈地笑了,点点头,算也是同意了。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王翰林便招呼随来的那几个管事,道:“既然孙少夫人愿意收你们为徒,你们还不快些给孙少夫人见礼?”

一行人慌忙都喜不自禁地朝李小婵拱手道:“徒儿见过师傅。”说着,竟然还要行跪拜大礼。

这下可唬住了李小婵。

李小婵慌忙让一旁的丫鬟 扶住了正要对她行跪拜大礼的管事们,口中笑道:“几位都是外祖父庄子上的管事的,我可当不起你们的这大礼。说是授徒拜师的,其实不过就是大家一起切磋一下技艺,想方设法地让庄稼长得更好一些。自家增产丰收,也让咱们大夏国丰盈富足起来。所以,你们的这个大礼,我可不敢当。”

见几位管事诚惶诚恐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李小婵眼睛一转,便笑道:“若是几位管事觉得不好白白地认了我这个师傅,那就赶紧将我的束脩送过来吧。”

李小婵的一席话,说得几位管事的都笑了起来,心里轻松不少。

王翰林和姚士卿也是忍不住开怀大笑,指着李小婵说她是个小财迷。

姚怀瑾则是无奈地看着自己的小妻子那古灵精怪又善解人意的样子,满心眼里的宠爱。

一旁的刘氏和姚馨见状,咬碎了一嘴的牙,却又无可奈何——姚士卿宠着她,现在就连王翰林也想着她,她们母女俩一时之间,当着众人的面儿,还真不敢将李小婵怎么样,哪怕是一句拈酸吃醋的刺激的话,也不敢说,怎么能不憋屈。

对于刘氏和姚馨这样完全可以从自己生活中忽视的人,李小婵向来不会分太多的心神去关注,便只当是自己没看到,也不过心,反正若是刘氏和姚馨敢对自己做什么,姚怀瑾就能让她们偷鸡不成蚀把米!她李小婵,有什么好担心的。

心底欢快的李小婵,乐呵呵地收了众位徒弟的拜师礼,乐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

姚士卿知道,王翰林不过是时间长没见大姚怀瑾和李小婵了,如今接着这个拜师的机会,来和两个孩子说说话,亲亲近亲近的,便支开了刘氏和姚馨,让她们去准备晚饭,留王翰林一行人在家吃饭,将时间和地点留给了自家三代四口人,说些体贴的闲话。

刘氏和姚馨愤愤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只得领命下去,在厅里的四人看不到的地方,将王翰林和李小婵骂了个狗血淋头。

反正李小婵和王翰林又听不见,谁骂的算谁的!

王翰林一行人吃过晚饭,见时间实在是不早了,这才离去的。

李小婵和姚怀瑾回了自己的梧桐院,便将那些个管事送来的拜师礼都拿出来仔细地看了一番,不由地啧啧称奇道:“王家的庄子到底是有多赚钱啊!看看这几个管事的送来的拜师礼,样样都价值不菲!呶,你看,这块翡翠形状又好,质地又纯,真是上上之等!”

姚怀瑾接过李小婵递过来的翡翠,略略看了看,笑道:“你还真当是他们自己拿的拜师礼啊!自然是王家一早就准备好了的。他们几个是王家的管事,学了本事又是效力王家的,那这拜师礼,理应当由王家出。他们自己若是有心感激你这个师傅,自己倒是也可以准备一些礼物,只是,哪里会这么贵重。”

李小婵一边翻检自己的礼物,一边点头道:“你说得有道理!诶诶诶,你快来看看,这个也不错!还有这个!还有这个……”

姚怀瑾看着李小婵一脸兴奋地翻检这自己的礼物,不由地笑意就涌了上来,只觉得心底软软的,装了那个笑眯眯的小财迷,十分幸福。

 第四十一章 扩大产业

要知道,达官贵人家里从来都不缺钱,缺的就是这些稀罕物,尤其是过年的时候,谁家若是摆出几样水灵灵的蔬菜瓜果来,那可是很有面子的事。李小婵温室大棚里种的反季节的蔬菜瓜果,虽然贵一些,但是比起从南方舟车劳碌送来的,便宜了一半,而且更为新鲜。

一来二去,这福慧庄园的冬季新鲜的瓜果蔬菜的名气,便传扬了出去,市场上也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的情况。就在所有的人以为,福慧庄园会借机抬价之后,王翰林对外宣言,福慧庄园出产的一切瓜果蔬菜,价格不变先到者先得。

这下,福慧庄园便每天人满为患了。

王翰林信守承诺,东西按照原价买完之后,就挂出告罄的牌子,关门歇业了。

买到的人自然是很开心,没买到的人就着了急,纷纷催促福慧庄园尽快产出新的瓜果蔬菜。

王翰林将这一情况和李小婵说了,可惜李小婵也没有办法,整个温室大棚就那么大,种的东西就那么多,哪里能一下子高产起来。

这下子,王家那些热心农事的管事们就热切了起来,纷纷向王翰林建言道,他们可以扩大温室的面积,多种植一些,挣钱是一,为大夏朝的农事做 贡献更是重要!

王翰林一听,觉得有道理,便去找了李小婵询问扩大种植面积的事。

李小婵认真考虑之后,回复王翰林说,要扩大温室的面积,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一来现在才动手晚了一些,而来也没有那么多人手——要知道,温室大棚并不大是搭建起来,往里头种东西就行了,温度、湿度、阳光什么的都要调节好。相应的种植方法、施肥多少和方式等等,都会因为蔬菜瓜果是种在温室里的缘故,都要和平时露天种植的有所区别。

王翰林听了李小婵的话,便打消了念头。没有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毕竟,术业有专攻,王翰林的心思都放在自己的学问文章上。

那些建言的管事们,见王翰林再也不提起这件事,便都着了急,寻了机会,去找王伯探口风。

王翰林是主子老太爷,他们建言扩展温室没事,但是可没有胆子和分量去催促王翰林帮他们去完成这件事,便拐弯抹角地找到了王翰林最信任和倚重的王伯。

王伯便找了机会。将管事们嘱托的事儿问了王翰林。

王翰林便将李小婵的话又和王伯说了一遍。

王伯当了这么多年的大管家,哪里会看不出那些管事们眼底的渴望,便就势劝说道:“若是老太爷您真的有心扩展温室,用咱们王家的庄子做实验,做一件有功于大夏的大事。倒不如提前准备起来。”

王翰林一听,来了兴致,便问王伯该怎么准备。王翰林虽然觉得李小婵捣鼓的生态循环农业、温室大棚什么的都很新鲜,也算是大有成就,但是他的心思并不在农事上,所以看过就看过了,事后并没有多想什么。

王伯笑道:“这扩建温室。可不得提前备好砖木之类的材料,还有找好工匠吗。还有,既然孙少夫人一个人忙不过来,倒不如让她教导一批人出来,帮她去做这些事。毕竟,孙少夫人是名门贵妇。总是在田间忙碌,难保不会有人多说什么。您也知道,那姚府,从来都不是一个安乐窝。”

王伯的最后两句话,打动了王翰林。于是。王翰林当即就吩咐王伯去着手做这些事。

王伯便顺势说道:“既然是用咱们王家的庄子做实验,那培训的人选自然就得从咱们庄子上出。我觉得,上次向您建言的那几个管事,都是不错的人选。他们本来就是咱们庄子上庄稼地里的一把好手,又有想法,愿意去努力,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王翰林点点头,又蹙眉道:“但是,毕竟男女有别,而且这些管事又都是咱们王家的。这要是传了出去,只怕于小婵的名声有碍。”

“这又有什么难的。”王伯早就想好了说辞,笑道:“咱们大夏朝,又不是没有女子做先生的先例。而且,孙少夫人替自家外祖父教导几个管事,白白地传授种地良方,外人又能多说什么?”

王翰林一听还真是这么回事,便找了几个管事的来,询问了他们的意见。

几个管事的一听自己可以拜孙少夫人为师,学习那些新鲜有效的种地方法,都是惊喜万分,忙不迭地应下了。

于是,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

而王翰林半个多月没有见到外孙和外孙媳妇,思念甚深,便干脆在大年初一的傍晚,就领着几个管事,提着拜师礼,到姚府拜李小婵为师了。

因为收了徒弟,所以李小婵一过元宵节,便开始忙碌起来。

当然,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这半个月,李小婵也想要抽空去福慧庄园的温室大棚里看看,给自家补给一些新鲜蔬菜,或是把成熟的吃不完的新鲜蔬菜瓜果,拿出去卖。可惜,每天走亲访友,接待女客的,李小婵哪里有空去摆弄那些瓜果蔬菜。

而姚怀瑾更是忙碌,过了初七,就和姚士卿一样,开始上朝处理辖内的各项事务了。

西北战场上的战事,进入为了最为激烈的阶段,双方胶着着,一时也分不出胜负来。皇帝着了急,慌忙恢复了上朝,让文武百官有力出力,有智出智,各司其职做好分内工作的同时,努力先把战争打赢了再说。满朝上下,文武百官,都忙得脚不沾地的。

姚怀瑾哪里有时间陪着李小婵去福慧庄园视察温室里蔬菜瓜果的生长情况。而年节时候,李小婵一个人往外头跑,即使有着她看来正当的理由,在外人看来,还是不合适的。

所以,为了避免刘氏和姚馨的指摘和外人的议论,李小婵只得忍到了正月十五,上元节之后,才能去福慧庄园忙自己的温室种植大业。

正月十六,一大早,吃了早饭,李小婵就和姚家众人说了自己要去福慧庄园的事。

因为有王翰林的嘱咐在先,所以一干人等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都没有阻拦李小婵。

姚怀瑾亲自送了李小婵上了马车,又嘱咐忠儿和桃儿两个照顾好李小婵,这才去衙门。

且说李小婵一路到了福慧庄园,早有那几个管事徒弟等在门口了,一脸的恭敬和欣喜。

一看见李小婵的马车到了,几个管事慌忙迎上前去,行了弟子拜见老师的大礼,一点都不觉得不好意思。

李小婵心底忍不住感慨,看来这几个人是真的对种地有热诚,不然堂堂七尺男儿,怎么会心甘情愿地向自己一个小女子行拜师礼呢!

李小婵大大方方地受了几个管事的礼,便让他们散了,她则先去拜访王翰林了。

王翰林知道李小婵要来,便提前一天来了福慧庄园,等着。

李小婵一进院门,就见王翰林正在院子里踱步等待,便忙笑着迎上去,行了礼,脆生生地说:“孙儿见过外祖父!”

“来啦!”王翰林一脸的慈爱,“那几个管事的都见过你了?”

李小婵点点头,笑道:“他们几个竟然一见面就行拜师大礼,吓了我一跳!”

“那是他们应该的!”王翰林笑道,“可不是谁 都能请得动我王翰林的外孙媳妇为师傅的!”

言谈之间,非常地骄傲。

李小婵也乐呵呵地受了这夸奖,扶着王翰林在院子里坐下了,祖孙两人欢欢笑笑地说一些闲话。

忠儿和桃儿则先行一步去了李小婵之前住的小院子,收拾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