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悠然农家女 >

第30部分

悠然农家女-第30部分

小说: 悠然农家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圣人独爱飞白,你却犹爱楷书!标新立异,无容人之量。怪不得沈丘满县竟无人替你说话……”知州长叹了一声,自己砚了墨,轻轻的在禀贴最后一折上写了‘已查属实’四个字。
潇洒飘逸的飞白体,在端正的楷书下面尤为引人注目。
-----
郡君:一郡之君,原来是指王候这里指知州。
推荐好友幽非芽的微异能古言!'bookid==《夺庶》':贼老天,穿就穿了吧,为什么给她安排一具原主魂魄还在的小庶女宿体?她要换个身体换个身份!那谁谁,别自恋,谁要当你的妾!天空海阔,银子多多,她才懒得与众女争**

☆、第51章吃茶

此时的安家,欢声笑语不断,安木和大郎铭哥三人坐在私塾中听着张致和妙语连珠地讲解百家姓。
“《百家姓》以“赵”姓打头,是因赵姓为帝王姓氏,是以尊其为第一。五代时吴越国的国王姓钱,后裔居浙江,是以,钱塘老儒编写百家姓时钱姓便排列第二,钱的妃子姓孙,借钱氏之威势,孙又排在第三。李是南唐李后主的姓,排在第四。这就是《百家姓》赵钱孙李次序的由来……你等莫要以为这天下大姓便真是按此顺序来排的。”
“你等读书,当读活书!书中有的要记,书外的亦要记。否则别人问时,这书里讲的何意,瞠目结舌的答不上来,到时休说是我于你们启蒙!”
安木听得连连点头,她读书的时候也曾听过老师讲过一些百家姓的趣味,不过毕竟隔得年代久远,许多事情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今日听张致和细讲才知道,原来这部小小的百家姓居然藏着这么多的学问。
吕氏坐在私塾院子里,盯着家里新请来的马婆子学煮茶,不耐烦的教她,“你说你咋就这么笨?连水都不会煮?先煮一道然后将铜水铫取下来等一后再放炉子上,煮上三滚才能将茶叶放进去。这炉子里的火要用炭,不能用石炭,石炭烟火重,煮出来的一股子烟薰味……”
说到炭,又觉得一阵肉疼,抚着胸口深吸了口气,咬着牙道:“家里又不缺那几个炭钱,你别拿你家里带来的小气样儿,赶紧的,拿钳子往里加炭,也不看看里面的火都熄了。”一边说,一边心里在滴血,这一炉子炭烧完二十文没有了。这还仅仅只是煮一道茶呢,别提一日三餐了。
什么叫打肿脸充胖子,她今天算是充分理解了。又安慰自己,好歹今天也学了一个新词,日后可以在别人面前炫耀一番了。
马婆子不敢乱说话,只是嘿嘿的憨笑,一边笑一边按吕氏的吩咐往红泥炉子里加炭,“俺这不是想着炉子里还有火哩,想省俩炭钱吗?嘿嘿……吕大嫂,恁的话俺记下哩,以后绝不敢再犯。”
说着又往吕氏身边凑,“吕大嫂,你家的地除草了吗?要是没空的话只管吩咐一声,家里的小子都闲着,管保给你家除的干干净净。”
“行了,别扯这有的没的,”吕氏翻了个白眼,“你只管用心的侍候张先生,先生高兴了大郎就高兴,到时少不了你的好处。”
“?浚 甭砥抛用??忱锊刈诺恼舯??γ忻械氐愕阃贰r惶炝礁霰??约褐怀砸桓鼍桶氡ィ?倥涞愦蛹依锎?吹囊安吮??焯炷苁〕鲆桓霰??丶摇<依镆簿褪枪?晔蹦艹缘闷鸶吡好娌舭酌娴恼舯??19用翘焯炫巫抛约夯丶遥?19用浅缘母咝耍?先艘部?摹r欢t?煤玫卦诎布易鍪拢?羰潜淮橇耍?19用侵覆欢ㄉ诵某墒裁囱?亍?p>过了一会,私塾里的读书声慢慢的停了下来,吕氏急忙用掸子将自己和马婆子身上清扫干净,整了整衣襟,端着茶盘进了屋。
张致和侧着身子让吕氏往书案上端茶,鼻尖闻着团茶的清香微微颌首。吃了一口后,满口生津,讶道:“是明前的水芽?”
吕氏将茶盘斜挡在自己和书案之间,规规矩矩地福了一福,“回先生的话,是今年的水芽,苦涯先生刚刚得了几斤,特意给家里送来的。”
“好,”张致和一连说了三声好,随即又端起茶碗放在鼻端嗅了一嗅,脸上露出陶醉之色。
安木看了奇怪,也学着先生的模样将茶碗放在鼻端,可惜却只闻到一股微微的酸味,却没闻出后世那股清香来。怔了怔,眼睛又往大郎和铭哥脸上望去,却见这二人也是一脸的陶醉,好像手中端的是百花蜜一般。
“这吃茶,一要观汤色,色纯白则茶质鲜嫩,颜色青、黄、灰、红,均不足取。二要汤花匀细,紧咬盏沿,倘若咬不住,粘不牢,汤花飘零,便稍逊风/骚。若是将龙脑珍菜、菊花之类与茶在一道,茶香吃进花香,花香吃进茶香,这才是上等的茶。你看这碗茶,无色无泽,仅有其味,算不得上好的茶汤……”张致和看到安木皱着眉头一口一口往嘴里灌,放下茶碗后微微一笑。
“老师,这吃茶也有这许多学问?”安木本就不想吃茶,闻听得张致和说起了茶艺,趁势将手中的茶碗放下。
“若说茶艺一道,当先论分茶,分茶者全靠手腕的力度使汤纹水脉成**虫鱼花草山水,此才是茶艺!”说到兴起之处,张致和将吕氏和马婆子赶出屋外,让她们将红泥小炉拎到室内,他则是亲自下手,为三个弟子演示了一番如何分茶。
先是搅茶,再是点茶,所谓点茶就是注茶,即用单手提水铫,将沸水注入盛有茶末的茶盏内,边冲点边以竹制的茶筅或银制的茶匙在盏中回环搅动,使其形成变幻无穷的物象。安木坐在张致和的面前,只见随着他手势高低,一缕细长的水流便注入了茶碗中。再细一看,那蒸腾而起的雾气中隐隐出现了一幅山水图案。
“我天性鲁钝,自幼年起只能分出山水云雾,不能分出花鸟虫鱼!”说到这里,张致和微微而笑,看着面前的安木轻声说道,“自今日起,大姐午时后便学分茶一事吧。若有不懂的只管来寻我!勿必月余之内学会搅茶。”
“啊?”安木不妨这把火烧到了自己的身上,连忙抬起头,还来不及说话,却听到张致和又道:“吾昨日观你之词,词中言‘闲歌闲酒闲诗,粗衣却也趣多。一舟飘然钓烟波。管他去来路,且听竹里歌。小院深处去躲。’小小年纪,怎生出如此弃世之语?夫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今日起将这句抄写一百遍,后日给我。”
“我?……”安木结结巴巴的说不成话,大感懊悔,这词是她仿着苏东坡的《定风波》所做,现在苏老泉说不定刚刚出生,她又怎么能说自己其实就是仿着前人的作品随便写写。
又听到先生说要抄写一百遍,哀嚎道:“老师,一百遍?可否少些?百十文省下来好叫学生做个家用。”
张致和眯起了眼睛,看着安木一言不发,半晌,才冷冷地说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今日起,再临《广韵》正文一遍!”
安木:“……”
-------
石炭:是煤炭!炭是指的木炭。
推荐花无双的'bookid==《田园花嫁》',商界女强人穿越成穷苦农家女,且看她如何在这乡间田园养花种菜低调种田,风风光光带领全家奔小康。

☆、第52章学习

南宋诗人陆放翁曾写了一首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名字叫《冬夜读书示子律》,作于宁宗庄元五年。诗里通篇都在说说了古人做学问用功程度必须要‘无遗力’。在年轻时抓紧大好时光努力学习,莫让年华付水流,只有重视了“少壮功夫”,将来才会有所成就。
从那一日起,安木三人便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每日卯时开始半个时辰的晨读。这段时间内,张致和会挨个检查昨日留下的日课簿有没有完成。功课检查完毕,才会开始一天的课程。
每日上午讲授百字姓、声律启蒙、广韵、经史子集等。午休后,便是开始临摹抄字,张致和会当堂点评课业,最终给出‘甲到丁’之间的评价,用红笔录在小册子上隔几日便送给苦涯先生观看。晚饭前放学并布置课业,吃完饭后挑灯夜读。每日如此,从不间断。
张致和认为,不通文字、声韵、训诂、天文、历法、数术,不善读古书者,皆是蠢材!凡是有成就的大学问家,无一不精通音韵学和训诂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武善舞剑,能上马,能杀得人;文能吟诗,能做对,可操琴,善棋,喜烹茶,如此全才方称得上大家……
他初见到安木和大郎第一眼,便喜欢上了他们,虽然惋惜安木是一个女子,却下定决心要将她培养成一个大家,一个神童!有朝一日,定要一鸣天下,叫人喝彩。
宋朝与程朱礼教盛行的明清不同,这个朝代无比的推崇天才儿童,对于女子读书也没有什么偏见,多少女词人正是生在这样一个宽容的朝代中做出了一番成就。
自太宗时起,便为神童们设立童子科。‘凡童子十五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州升诸朝,而天子亲试之。’大中祥符八年,福建的蔡伯希三四岁诵诗百馀篇,真宗皇帝召入禁中,应对得体周详,欣然赐诗一首:‘七闽山水多才俊,三岁奇童出盛时!’后赐其秘书省正字。
经过观察,张致和发现安木三人的大学知识较好,尤其是安木对一些微言大义的解释与阐发远超同龄人,分析问题比较全面,角度更加新颖。但是小学方面的知识却一塌糊涂,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大学便是经义,小学则是要求学生对字词辨形体、通音韵、明训诂。首先是辨形体,安木虽认识大多数文字,可一笔字写得实在太丑,令人不忍目睹。其次便是‘通音韵’和‘明训诂’完全一窍不通。
何谓音韵?就是文字的读音,所谓训诂,就是对字词的解释。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不通音韵,就无法真正训诂。
一个人要读书识字,押韵做对,就必须掌握声韵调。除了掌握当代的声韵外,还得掌握古人的!每个朝代由于南北的差异,语言也是不同的,就比如唐人说的就是关中腔,有唐人的音韵;宋朝人是说中原话,有宋人的音韵,孔子是说雅言的,有雅言的音韵。这么多不同地域的语言都必须要掌握,否则的话你根本就无法理解唐人一句诗里到底是什么意思,你也无法读出来。
总不能读一首诗去用普通话去读吧!宋朝人也听不懂啊。
当初穿越的时候,如果不是安木接受了以前小丫头遗留下来的一些信息,她根本就不会说宋朝话。
于是,张致和便命令安木去临《广韵》。
《广韵》这本书是官方编篡,对打基础大有裨益。以上平、下平、上、去、入五声分卷,临摹的过程中,也是对声韵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借着临摹的时机打消掉安木身上的那份傲气。
是的,傲气!安木自己并没有查觉到,她身上有一股不属于当世人所有的傲气,这股傲气独独属于后世接受过网络信息爆炸的那一类人。虽然她从未承认过,但是她就是从骨子里有些瞧不起当代人。更何况在她所处的时代,孔夫子是刚刚被打倒没多久后又重新回归到了世人眼中。
她不尊敬读书人,也不尊敬孔庙中的那位。在她认为,读书人可以为自己所用时,那便用,不能为自己所用时那便不用。这份傲气,现在还不明显,可是随着她以后和读书人接触多了以后就会显现出来。
张致和感觉出来了,却只是认为这是小女孩在盲目地崇拜自己父亲,毕竟不是任何一个父亲都可以写出声律启蒙这本书的。
他认为是对安木好,可是安木却快要疯了。《广韵》她根本看不懂!她从后世而来,后世说的是普通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