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农家女-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家里有沤肥的绝技,每日里往脚头们那里收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儿便想了这么一个法子,大父您看好不好?能省不少钱呢!”安木笑嘻嘻的回道。
候押司一拍大腿,赞道:“我的儿,好的很,好的很!一年又给大郎省十几贯钱!”又问安木这一段集市上档头还收她家的菜税钱不收,听安木说现在不收了,才悻悻地哼了声,说若是再让他知道有谁敢乱加税就打断腿。
安木见他口口声声替安家着想,心中也欢喜,便刻意的更加讨好,直逗得候押司老怀大慰。
当候押司听到安木想将这些读书人留在沙湾的时候,候押司摇了摇头,道:“我的儿,这读书人的事情我是不敢掺与。往日这安家倒也经常有读书人过来拜访,只可惜安举人现在不在了……”
听了他的话,安木低叹了声,目光落到了两个书笼上,眼前突然一亮,这不就是一条生财的路子吗。欢欢喜喜的向候押司道了声谢,搞得他如堕五里雾中,莫明其妙。
又谈了一会话后,候押司还要去别处找一个里正,便提出要告辞。安木让候押司带走半石麦面和大豆,充做这月的口粮,才和大郎一起恭恭敬敬的将他和张门子送到门外。
刚刚走出了村口,张门子看着坐在驴车上不停往安家张望的候押司,咧嘴笑道:“姐夫,你若是喜欢大郎,不如以后搬到安家来住。安家也没个大人,你正好坐镇。以后大郎生个一男半女,也好继承你的香火。”
候押司闻言竖起两道浓眉,冷哼道:“赶你的车吧,少管这些事情。”
又往安家张望了半天,直到再也看不到,才喃喃道:“也不知三郎几时回来,能不能考中。若是他考中了……大郎……”
张门子嗤笑了一下,言道:“姐夫,不是我泼你的晦气,依我之见你家那三郎必是不中的。他若是有安举人一半的才学,也不会连考四年都不中,去年还是在安举人的襄助下才勉强挂了解试的尾巴。”
“你他娘的胡扯个屁?我老候家的事你再敢多嘴我就让你滚去收两税。”候押司听到这话勃然大怒,‘啪’地一巴掌就往前面赶车的张门子后脑勺抽去。吓得张门子再也不敢说话,安心赶车。
“大姐到底是安举人的亲生女,是个好样的……”良久后,候押司突然冒出了一句话,听得张门子莫名其妙却又不敢开口接话。
候押司走后没多久,安木便将李进请到了外客厅。先请他把候押司带来的两书笼白纸搬到书房,然后才说要托他出去办事。
“大姐,这书价可不便宜啊。笔墨这么贵,怎地还要买这么多?”李进听到安木托他在集市上买些便宜书籍和笔墨时,疑惑了半天。
“儿是这么想的。”安木便把自己刚刚的想法说了一番。
原来她担心等到声律启蒙印刷出来之后,这些书生们就会回到自己家里,到时沙湾这种盛况就会平息了下来。自家的新坑没有了这些外来人,肯定量就会少。
所以,想办一个书屋!将外客厅旁边的三间屋子往外打通里面封死,变成读书的场所。现在信息滞后,笔墨纸张又奇贵无比,许多穷书生一辈子也只能看几本书,想要看书那是必须要自己抄写。安举人留下的大量书籍闲着也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贡献出来让别人免费观看,这样在博取好名声的同时,也能挣到一些钱。
看书虽然不要钱,可是笔墨和纸却是要钱的,可以从县里的书店里大量批来,然后按县里的价来卖。
笔墨的钱,再加上新坑的钱,一年下来应该也不少挣了。而且宁氏聂氏婆媳在家闲着没有事情做,可以做些小菜、吃食和热茶摆在旁边,书生们饿了渴了自然会拿钱去买。
李进听得瞠目结舌,他根本就没有想到把书借给别人,居然还能挣钱?
“我明天就去县里跑跑,看看哪家的笔墨纸便宜,定能把这事办成!”李进不是一个笨人,想明白这件事情之后热情劲就上来了。
“顺便再请个工匠过来,家里是要扒墙重造门窗,而且还要打几个书架子和桌椅,这些活计咱们干不了。”安木见到李进完全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不由得高兴起来。
--
最近天气突变,各位朋友注意春捂秋冻,宁可多穿些捂着
☆、第42章淘井
人一旦有了目标,那么不论做任何事情都会干劲十足,李进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安举人在时,他在村子里是受尊敬的人。走在哪里,都会有人亲热的喊他一声进哥。安举人去了,李户长就直接欺负到了他的头上。他想反抗,最终却无奈的咽下了这口气。
眼看着李户长人欺负安家,他着急的团团转,却无计可施。直到安木奋起反击时,他才找到了主心骨。
如果让安木来分析,她肯定会说,李进这种人就是属于弱民心理,只要他前面有一个人,那么他可以变成一条龙。如果让他冲在前面,他就是一条虫。
只是短短的一天,李进就去谈好了纸张笔墨的进价和来源,又请了个工匠过来看怎么扒墙,就连用谁家木料做门窗桌椅都给弄好了,他甚至还来得及去支会了候押司和苦涯先生一声。速度快得让安木都不敢相信,他是怎么用两条腿把这几个地方一天之内跑完的……
第二天,匠人便领着手下的小徒弟们过来,先将外墙给砸了,然后又留了两个大大的窗户,免得看书时光线太暗。看到安家又开始破土动工,不知在倒腾什么,村子里又热闹了起来。当听到安家准备将安举人的书籍放到这三间屋子里,然后免费给别人看时,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安家因为安举人去世的原因,全家得了失心疯?竟然把这么金贵的东西让出来白给别人看。就跟那个新坑一样……众人一想到新坑,突然觉得安家又不那么傻了,似乎安家自从安举人去世后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最后都得利了……
安木却没空理会村民们在想什么,乐呵呵地看着图书馆里的《照世杯》和《笑林广记》这两本书,觉得宋明两朝的人就是聪明,自己不过是按照上面所写的例子建了一个新坑,果然赚到钱了。至于这个书屋更是参照了明朝一个举人的发家史,他便是靠着书屋发家,不仅得了财更是得了好名声。
现在新坑每日早早的就有农夫挑着担子来趸买,生怕来晚了被别人买走。
何老三也不嫌臭,挨个往担子里舀,若是听到别人嫌少还会瞪起眼睛吹起胡须骂那人不知好歹,正是春耕时节,你能买到就不算了,有种你就别来。骂得那个嫌少的农夫连连陪礼,说自己狗嘴吐不出象牙来。
村民们经常会看到何老三手里挥舞着一个葫芦瓢和人大声争执,身上被溅的花花绿绿,农夫们不仅不嫌臭反而围在他身边赔笑。
随着农忙时节的到来,由原来的每担十文涨到十五文,新坑每日能卖七八担,下雨时虽然量少可是也能攒两担出来。而那两亩地熟货抢的人更多,何老三只卖给顺眼的人,每日只出十担轻轻松松的。
何小一天天去沈丘县城卖菜,一日也能得个一二百文。这样算下来,安家每月也能得十贯左右的收入。
安木一算帐,发现自己的钱居然达到了七十贯。虽然改造书屋又会花掉她全部的积蓄,可是想到书屋能带来的经济回报,眼睛又弯了月牙状。
为了拉笼那些村民来新坑随喜,又想了一个新点子,她知道谢先家的书肆每天刀切下来的边角料都有不少。便派了何老三的儿子何七去谢家找谢先,想从他家把边角料买来用做手纸。
这些边角料,一般情况下都是可以退回纸商们回炉重造纸,然而大部分纸商都不愿意收,因为纸商们往来运货都是租船的,如果回收边角料还得租船拉回,这来回的路费倒也不少。所以谢家都是和人讲明,我在你家买纸,你必须给我处理边角料。
安木派何七过去一问,谢家立刻同意以极低的价格卖给安木,甚至愿意送货上门,反正运费也不是他们出,可以向纸商索要。
如此一来,安家的新坑可算出了名,他家愿意免费搭手纸。这一下子,那些还不想‘肥水落了外人田’的人立刻动了心思。因为这些碎纸料是可以塞进冬衣里充做御寒材料的,富人当然不会穿,可是贫苦人家能买得起‘纸衣’的也是少数。许多人就为了能给孩子做一件冬天穿的纸衣,特意跑到新坑,当然他们使用的依旧还是竹片,反正可以多次利用……
安木听到了这个笑话,没有像吕氏那般大笑,而是心酸的垂下了头,提笔写了首打油诗:“一生辛苦为谁忙,半辈筋疲白发翁。天凉雨落知亲苦,高矣若天父母恩。”
写完后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也不知他们过的好不好,现在怎么样。自己莫名其妙的穿越了,也不知他们能不能承受得了。
吕氏原本过来是想逗安木笑的,可是看到她不仅没有笑,反而流下了泪水。吓得不敢再说话了,和大郎铭哥使了个眼色,偷偷的溜出了书房。
出去之后被李进骂的抬不起头来,李进说你怎么好端端的说起这纸衣的事情。安举人和娘子才刚刚去世没多久,你现在提那些父母为了孩子辛苦的事情,这让没有了爹娘的大姐怎么想?
转眼间,便到了清明,家家户户开始请人淘井。水井在家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畜的吃喝都是依赖它。井水用的时间长,便会容易淤塞,水量变少或者混浊,必须要人下去淘井。苏轼在《饭茶诗》里曾说过: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梦中问:火固新矣,泉何故新?答曰:俗以清明淘井。
安木还没有去找人时,李方便主动登上了安家的大门,要替她家淘井。
先拜了井神娘娘之后,李方让浑家在他腰间和两肩系上绳索,在旁边的树上将绳子固定,沈大娘子便慢慢的将李方和一个竹篓往井里送。
淘井是一个技术活,在井下挖出来淤泥后要往井上送,送的过程中还不能污染井水,一般二般的人还真没有这个本事。他给别人家淘井,那是不许别人在井边观望的。若是有人过去,沈大娘子便冲着井底喊上一嗓子,李方就立刻停止动作。
经他手淘出来的井水半盏茶后就可以饮用,没有一点泥渣,而且水量比以前更大了。帮别人淘一个井三十文钱,年年光淘井就能挣几贯。就是靠着这个祖上传下的手艺,他家在村子里日子过得极好。
安木家里一共两个水井,都是新打没几年,不怎么脏。不过是用了三个时辰,便将井给淘的干干净净。又将淘出来的淤泥仔细的铲到了一个竹篓里,这都是宝贝,扔到新坑可以沤成上等的肥料。
井淘完了,安木却犯了难。李方死活不要钱,塞了几次都被他扔了。
李方口口声声称安家没个大人,自己是帮忙不是来挣钱的。到最后还是吕氏机灵,说李方家里养的有鸡也有鸭,不如等抱出来后卖些给安家,这才算两下欢喜。
李方得知安家要买牛羊后,更是拍着胸脯保证,只要安家信得过他,后天就能把牛羊猪牵来,根本就不用李进到集上看。他年年替别人淘井,认识了不少三教九流的人物,一般村子里若是买牲口都是愿意找他。
安木听的欢喜,立刻让吕氏拿了一贯的定钱给李方,让他帮着去集市踅摸牲口。
----
下雨啦,打雷啦,亲们注意身体,小心不要感冒
☆、第43章开业
李进请来扒墙做门的工匠没几天就把门窗重新上好,以前朝院里开的那几扇门按照工匠的提议全部锁死,建了一座影壁,用来阻拦视线但不影响阳光的射入。
三间屋子里共建了七八个书架,又做了六张高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