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红楼之一品夫人 >

第39部分

红楼之一品夫人-第39部分

小说: 红楼之一品夫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薛蟠和巡盐御史家的小儿子从往过密,如今求娶甄英莲,不知道是不是存了别的心思。
林海最近几日和新上来的巡盐御史弄的很是不快,更别提他在江南一番布局皆枉费——前世最后可是太上皇最后拨乱反正,废皇帝,立礼王。如今皇帝登基,太上皇薨逝,林海就乱了手脚,心中有鬼,对于政事是更加敏感,一听黛玉这话,顿时心生警惕,自然跟贾敏说了说,此事便没有任何的下文了。
正好黛玉被皇后召见,黛玉都没跟贾敏说,就直接带着甄英莲走人了,在宫里给公主上课的时候,顺便将她引见给了卫后,卫后也觉得甄英莲聪慧,直接留下来给韩昭仪所出的徽静公主做了伴读。
薛蟠得到了消息,知道是佳人在怀无望——按照晋朝的规矩,公主伴读多半是在公主大婚之后由公主出面指婚,或加入三品以上大员之家,或加入功勋门第,自然不会下嫁他这种子弟,在薛姨妈面前是一通痛哭流涕。
薛姨妈心疼薛蟠,她丧夫之后一人支撑着家业,还不是为了一双儿女能过得好,当夜翻来覆去就没睡着,第二日想出了个两全其美的法子,让薛蟠去赔礼道歉,顺便和甄家言明本家无出不纳妾,想必在黛玉那里也说得过去。
结果她没想到的是,她这头跟封氏好一通说合,将薛蟠说的如何对甄英莲痴心一片,非其不娶,封氏作为母亲,是大为感动,差点就点头了,但是薛蟠出去鬼混一通,就和路过的夏家的姑娘看对了眼……
全江南的人都有些啼笑皆非。
“林布政使长女倒是个妙人……不过说来奇怪,宝钗这孩子是那般性情,谁知道这家伙,唉,和他父亲是一点都不像。”王氏摇头无奈,“还好有个宝钗,不然整个薛家就完了。”
宁云深以为然。
“忻哥儿怎么样?会说话了吗?”宁云看方嬷嬷抱着一个胖乎乎的小孩子走了进来,她伸手逗了逗,问了王氏一嘴。
王氏的儿子名唤史忻,因着当日总是生病,太夫人怕养不大,按照燕北的风俗,让宁云这个姐姐给起的大名。
恰巧史鼎史鼐嫡子的这一辈行心字旁。
“叫姐。”宁云伸手指着自己。
忻哥儿含糊不清的叫了一声,伸手要宁云抱,宁云看看王氏,一副哭笑不得无可奈何的样子。
“怎么了?抱吧。”王氏笑道。
“我怕摔着他。”宁云看了看忻哥儿笑的时候流口水的样子,突然有几分后悔给弟弟取了这么个名字。
“说着呢,祖母寿辰,都什么人来呀?”宁云挨着王氏坐了下来,知道她们母女有事情要商量,方嬷嬷一福身,把孩子抱了出去。
王氏这才转入正题,她数着拜帖,“这是周家,吴家,柳家……”她一边给宁云念着,然后特意从最底下抽出一张烫金拜帖,拜帖不落俗套,没有落款,就是上方盖了一个大大的私印,景华公主,下方两个小印,定国侯夫人郑,还有玉堂先生。
定国侯林汐的号是玉堂。
宁云看着王氏。
到底太夫人也是林家出来的姑奶奶,虽然定国侯那一支子人和姑苏这一支人有一番纠葛,但是大家大面上是丝毫不错,礼数周到,太夫人过寿,定国侯会来倒也不奇怪。
倒是王氏的反应让宁云有几分奇怪。
王氏看着她,抿着唇,仿佛是有什么为难,不好意思开口的样子,眉毛一会舒展,一会儿皱在了一起。
宁云也不问,就等着王氏给解释。
半晌,王氏才扭扭捏捏的说道:“前些日子平西侯夫人回乡上坟,顺便还拜会了我……”她吞吞吐吐的说,“她妹妹定国侯夫人想为她四子求娶你。”
平西侯夫人郑静兰是如今定国侯夫人郑七娘的嫡姐,也是定国侯林汐过世的夫人——和淑侯夫人的亲生姐姐。
“按照规矩,你如今是有实封的二品郡主,比照公主例,应该是皇家给说亲,退一万步说,也是要咱们家去跟人家提亲,所以我当时没有说死,想问问你的想法。”王氏道,她仔细的看着宁云的神情,“你也到年纪了,我见过林四少爷一面,样貌端庄,知书达理,也是个规矩人物……你怎么看?”
王氏从过来人的角度,觉得这门婚事还算是可行,孩子上进,林汐当朝次辅,郑氏也是落落大方,林玉贞更是皇后跟前的红人。
要说王氏也有几分侥幸的心理在其中,定国侯世袭罔替,如今朝中最最炙手可热的人家,林四出身弱了点,不是原配出的嫡子,而且原配偏偏留了两子两女下来,但是林汐未请立世子,到时候有没有别的变化,也真的是说不准的事情。
王氏是这么打算的,若没有之前的一番变故,她早就替宁云答应了,哪里用得着等人回来再问?
宁云是她女儿,她难免要多考虑些。
晋朝的规矩,提亲无论男女,都是上对下提。
宁云一愣,想通厉害关节,不由得哑然失笑,“我觉得不合适。”
王氏有几分不解,问道:“为何说不合适?”
宁云摇摇头,南珠耳环叮当,流光溢彩,越发衬得整个人发如鸦青,面如桃花,她屈指跟王氏说道:“依我看,这门亲事有四层不合适。
第一层,如今林玉贞不是昔日身份,一个县主,而是公主,到时候相处起来难,如果有些纠葛,到底应该怎么平衡,郑家,皇家,咱们自己家,林家,这四个搅在一起,父亲就有几分难做人了;
第二层,我救了圣人,林玉贞救了皇后,如今我们两家都是权倾朝野,此时候再联姻,恐怕卫后会心生猜疑,一个疑字下来,多少王侯将相俱倾颓?
第三层,也就是最重要的一层,定国侯家如今没有立世子,定国侯家四个儿子,长子次子是原配所出,至今一事无成,三子是妾所出,更不必说,如今唯一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在西北给安国公当副将的四子。而郑夫人想求娶我,不过是打算在日后林汐请立世子的时候,给他施压,她觉得这样林汐可能考虑立会读书,没被养废的四子,但是,”宁云话锋一转,她给王氏算着。
“和淑夫人虽然死的早,两个儿子都是碌碌无为,但是她姐姐是平西侯夫人,长女林玉宜是如今天下兵马大元帅,统辖五军都指挥使安国公胡捷六子,安国公世子夫人,次女林玉贞是景华公主,”宁云笑了笑,一摊手,“如果林汐要立林四公子,就直接扛上了沐家,胡家,所以郑夫人的儿子想袭爵的可能性基本上没有。”
王氏眉毛一挑,仿佛要消失在鬓边,她揉了揉太阳穴。
好像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至于第四层……”宁云笑着凑到王氏面前,道:“娘,我不想嫁,我就想在家当个老姑娘。诚然,若是我想,我确实能把他扶上去,不管我嫁谁,我都能助他日后位极人臣,但是我觉得这一辈子就在四合院子,一方天地,给一个两事旁人谋划,跟妾侍争斗,和妯娌勾心斗角,有什么意思?”
两世为人,她也算是看透人生了。
宁云承认,她从骨子里就有着权力*,但是她这辈子出身高,母家强盛,未嫁人前就接触到了宫中,那么她嫁人还有什么用?
说到底,她去帮别人呕心沥血,看别人位极人臣,自己不过是万紫千红之一,到时候一个不是,或者是母家有些事受了牵连,还有可能有下堂的风险,既然这般,还不如想想怎么让自己权倾朝野来的省事。
宁云这番话委实有些惊世骇俗,王氏彻底愣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43章 征兆初现

“这门婚事;父亲知道多少?”宁云自知失言,也知道王氏阅历到底有着欠缺;便一语荡开了话题。
王氏道:“自然是定国侯先和你父亲说合的。”
“那就是了。”宁云笑了笑;这般说道。
王氏眉头一皱,愣了一下。
见王氏发愣;宁云想了想,打开宫扇,觉得这秋日的扬州有几分闷热;试探的说道“娘还记得当年大伯的事情吗?爹走运在大伯去世的早,弟弟走运在如今家里父亲跟脚不稳;我受太后依赖。”她看王氏有几分动摇,道:“如今我和弟弟年纪相差甚大;一旦我嫁入林家……”她侧头掩饰住自己的神情;跟王氏说道:“你觉得在家里谁得利最大?娘是不是也应该考虑一下爹到底是在盘算什么?”
一语惊醒梦中人。
王氏知道史鼎被封为华国公的时候,特意跟皇帝说因为忻哥儿年纪小,要等几年再册立世子,要不是宁云受太后倚重,太后出面将忻哥儿册为的世子,这事情恐怕还悬着呢。
王氏猛地一把握紧了手里的帕子,上面的红梅皱了起来,就剩下纵横交错的枝条。
“林家这种情形,到底也不是一门好亲事,知根知底的人家也断断不会同意的吧。”宁云道,“娘可还记得檀云和慎哥儿?”
这句话犹如一盆凉水,浇了王氏一个彻骨生寒,她不由得打了个冷颤。
如今宁云独大,史鼎为了显示对王氏的尊敬,特意让檀云所生的孩子从了心字辈,名慎,为其名曰和王氏闺名呼应。
典故取自前朝文人张松的檀明集中的一句话,“南北朝世家之风,尽在甲姓之于其余诸家,胜于木秀于林犹曰恪,冬日照棠然曰慎。”
王氏每次想起来这件事,当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就差兜头给史鼎两耳光。
所以一说南下,王氏马上就把慎哥儿扔在家里,交给赵氏管着,史鼎当时没少跟她说了小话,什么江南名流多,读书人多,什么乱七八糟的一堆。
如今忻哥儿成了世子,可是宁云插手后的结果。
王氏顿时觉得,这门亲事处处透着诡异,不由得打心底恨上了史鼎。
王氏看着宁云,久久悠然一叹。
宁云是她的孩子,她是一个母亲,十月怀胎,两日鬼门关上走一趟,辛辛苦苦养大,自然希望自己孩子处处顺心。
如今她的女儿居庙堂之高,仰视才见,何必俯身为他人?
王氏承认,如果当日她能处在宁云的位置,她也绝对不会嫁给史鼎。
她拿着拜帖,思量片刻,便将拜帖随意放在一侧,嫣然一笑道:“你既然不愿意,那就算了,反正如今我们家也和定国侯家旗鼓相当,也没有那个必要。”
宁云笑道:“还是娘心疼女儿。”
看王氏答应,宁云也自然高兴,不过就算王氏不答应,非要说成这门亲事,王氏也管不了她,只要是她不点头,定国侯府自然是不敢上门求亲。
至于史鼎到底有什么小算盘,她也不是很清楚,因为她和史鼎接触的比较少,不过如今定国侯一家势力贯通两广,又是次辅,只要林汐说了,史鼎自然会答应,但对于她来说,当务之急是这门婚事别成。
她看着王氏银牙暗咬,气的站起来,又坐下,最后还是没有开口说什么,只是倒了杯水递给了王氏,道:“娘别伤心了。”
王氏咬咬牙,一扬下巴,“我伤心什么?为这种人,不值!”
宁云没有劝王氏。
侯门之婚,合两姓之好,最好就是不要有任何的感情掺杂其中,如今史府可谓是锦上添花,但是不保日后。
——尤其如今史鼎是在江南任官,他是武官,肚子里有点墨水,但是头脑委实是不够用,估计在这势力错综复杂之地,想坐稳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卫燕生学富五车,见风使舵,一个如此狡猾的人,涉身三次夺储,均全身而退,从龙,废太子,圣人登基,每一次都是往权力中心更进一步,这样的一个人在江南呆了几年,还差点被逼着致仕了。
宁云都敢说,就算是换了她做这个总督位置,也得是日日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只能说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宁云可算是对史鼎史鼐兄弟两个的政治敏感度见识过。
她怕万一有一天史鼎出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