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名门良婿 >

第55部分

名门良婿-第55部分

小说: 名门良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伤,又滴水未入,身子虚容易会发烧。不过,外表看上去身受重伤,其实早有人帮他把骨头接好,其他的都是皮外伤而已。”

宋煜一愣,眨了眨眼,“你是说,有人帮他看病了?”

大夫点点头,“应该是被人打断了骨头,又关了几日,被人救出来后,接好骨头才送回来的。”大夫望了望沙弥,只见沙弥不可思议地摇头,“不是啊,我和那小娘子发现时,他被困在布袋里,还满脸是血,我还以为死人了。”

两人皆是一愣,宋煜迟疑道:“不管如何,先送回去再说。”从荷包里掏出一块银子丢给小沙弥,“今日的事,谁问都不要说,特别是那小娘子。”大夫有些好奇地望着宋煜,他直摇头,沉默不语。

……

“世子爷,严恺之被宋煜带走了。”

一个衣衫褴褛的背影站在一辆马车旁,十分恭顺地弯着腰。坐在前面的车夫,并没有把这叫花子似的老汉赶走,而是面无表情地坐在马车上,目光定定地望着前面。从背影上看,那人佝偻削瘦得好似一个甲子老汉,可声音却意外地雄壮有力。他抬起眼睛,那张脸分明就是骗了韶华一个烧饼,却又帮她逃离人贩子的老汉。

这时,宋煜的马车从净因寺出来,缓缓前行。马车走出一段路,宋煜掀开车帘,谨慎地打量了四周,然后才让马车快步跑去。

老汉和车夫都维持着不变的姿势,直到马车内的人出声,“没有被发现吧?”

“请世子爷放心,不会有人怀疑的。”听到车内的人轻声称赞,老汉显得有些得意,但很快又按下声调,“可是世子爷,严恺之会误会是您,可怎么办?”

马车内传出一声轻笑,甚是清亮动听,“就算是我做的,他又能拿我怎么样。”

听到世子的话,老汉不再开口,恭着身子,准备退下。

忽然听到他开声问道:“你方才说,那个会点拳脚的小娘子是哪家的?”

老汉抬起头,眼睛一亮,“听说是李阁老府上的。”

“李阁老,嗯。”世子有些惊讶,声音扬了半个调,沉吟了片刻,然后对车夫道:“回王府。”

第六十三章 年礼
 听了妻子的话,李斯晋沉默了半晌后,肃声道:“五娘做得对。。”

辛子萱眼睛亮了一亮,有些吃惊,但是张口没吐出一句话。甚少听到李斯晋去夸奖一个人,就她记忆中,他斯文有礼,才高八斗,是非对错很有主见。却跟李阁老一个性子,就是闷葫芦,把所有的感觉都藏在心里,莫名让人觉得有些距离。若不是夫妻这些年,她真摸不透李斯晋一句话背后那万马奔腾天马行空的省略句。
 
 “既然有人刻意把人丢在哪里,想来就是认定你们会然后送他回去。不管是明着送过去,还是让人来接,一旦和兴勇伯府扯上关系,宫里就不可能不知道。”李斯晋本就长得五官俊秀,在梁平这些年,把他稚嫩青涩的书生气磨掉一些,更显得高雅起来。说话也慢条斯理的,遇上急躁的,定然要被憋死。“今日我在翰林院听到个消息,似乎圣上有意立太子了。”

“是谁?”辛子萱坐直了身子,一双眼睛都跟着李斯晋的背影转。

“是谁不好说,只不过我猜,圣上把两位皇子禁在宫中,想必是怕再有大臣撺唆。”李斯晋顿了顿,目光望向烛台上那小半截烛火,“听说,圣上今日在朝上险些吐血,怕是扛不住了。”

“不是说已经病好了吗?”辛子萱也知道皇帝生病的事,但没想到这么严重,。

“只怕不是病。”李斯晋挑起嘴角,笑得有些冷,看得辛子萱莫名其妙。“严恺之也好,世子也好,两位皇子不便出宫,他们就是两派的主心骨,你想想若是让人知道严恺之重伤,会有什么结果。”
一派人心大乱,一派趁虚而入。抑或是一派借机声势,一派趁势打压。不管是哪种结果,朝廷势必都要掀起一整风波,说不定还会殃及池鱼。。

“先生,那圣上为何不一开始就立二皇子为太子?”韶华目光落在桌子的茶杯里,看容嬷嬷娴熟地洗杯、烫杯,然后泡一杯色泽清亮香气宜人的热茶。接过茶杯,闻着甜甜的茶香,迫不及待地抿了一口,却被烫得直吐石头。容嬷嬷抬起眉头,瞥了她一眼,悠悠地吐出一句话。“五娘子的性子再不收敛,明年相看可怎么办。”

韶华鼓着被热气烘得红扑扑的脸蛋,不满地说:“先生又转移话题。”

从净因寺回来后,辛子萱再三叮嘱她不要声张,她憋着一肚子话,又不敢和别人说。

没想到第二日,李斯晋让人送了一套文宣堂最新出的文房四宝给她,把韶华弄得一头雾水。跑去问辛子萱,才道这是李斯晋对她做法的一种肯定,甚至表示李斯晋对韶华算是不错了,辛子萱经常受到李斯晋送的各种字画。说好听说是送给她当礼物,其实也是李斯晋自己喜欢,顺手买下来而已。所以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送人,也算是一种割爱的表现方式吧。

韶华觉得有些哭笑不得,哪有人送一个小娘子文房四宝的,看在斯陌一直眼巴巴地对这套文房四宝流露羡慕的眼神。韶华便顺手转送给他,可把斯陌高兴坏了。
虽然李斯晋肯定了她的做法,可她旁敲侧击地想让李斯晋打听严恺之的消息,结果他以一句“我还以为五娘是个个聪明人,原来只是碰巧而已”,硬生生把韶华的问题给咽下去。忽然无比佩服辛子萱,怎么能跟李斯晋相处那么久,还这么和睦,要是她非气死不可。

然而,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就在韶华放弃从李斯晋这里打听严恺之的消息,甚至怀疑他们之间的交情时,李斯年莫名其妙地把一盒芸香阁的香粉送来。还一脸诧异地打量韶华,严肃地问道:“你和安庆侯家的三郎是什么关系?为何他会来问我你喜欢什么,还让我把这个给你。”最郁闷的是,宋煜一脸得瑟,咬紧牙关不肯说,被他逼问急了就说韶华心里清楚。
 
  “谁是安庆侯家的三郎?”韶华还是头一回知道自己这么受欢迎。

“就是宋煜那个死胖子。”李斯年幽幽地把目光望向窗外。

韶华听到忍不住噗呲一笑,虽说宋煜确实比李斯年要壮实一些,但绝不能算是胖。“没什么,上回和大嫂出门,遇到他,顺手帮个小忙。”韶华接过香粉,打开盒子,却发现夹在盖子内有张小字条。里面写了几句后,大抵是严恺之不好意思出面,让他转送给小礼物表示谢意,待以后有机会再登门拜谢之类的。

一想到香粉竟然是严恺之让送的,韶华心里就跟吃了蜜似的,宝贝似的把香粉盒子收起来。

看着韶华一脸开心的样子,李斯年表示怀疑:“真是小忙?”

“二哥哥,我才多大,有多少能耐帮大忙。”韶华道。

李斯年想了想,宋煜和韶华确实没多少交集,至多也是和严恺之有关。想到严恺之,忍不住叮嘱一句:“你最近少与他们接触,最近可能要立太子,没得别惹出风波来。”

韶华一早就听容嬷嬷说过皇帝其实想立弘弋的事,所以对此并不是很惊讶,甚至有些期待。可是,李斯年却道舆论风声多往弘文那边倒,让韶华捏一把汗。然而,这些事,除了李斯年,韶华找不到人问。和凌氏提了几句,反被骂多事,反正换了谁当皇帝,与他们并没什么关系。

天气渐冷,年关愈近,凌氏开始忙起来,李勋卓尚未归家,凌氏忙得有些脚不沾地,好在绾华还能帮上手。于是,便跟容嬷嬷告了假,让几个娘子都回屋,把绾华带在身边。

韶华偷偷把李斯年的话告诉容嬷嬷时,容嬷嬷一副老神在在地瞥了她一句,“这天下到底是万岁爷的,他决定的事,旁的人还能左右不成。”看韶华还要追问,容嬷嬷皱了眉,“五娘子还是少些揣测万岁爷的想法,我在宫中那么多年,也不敢说了解万岁爷。你这般关心二皇子的事,莫不是你想进宫?”

韶华忙不迭地摆手,惊恐地说道:“不不不,我怎么会想进去呢。我只是好奇,圣上为何不早点立太子,这样底下的人也不会这么辛苦了。”

容嬷嬷听韶华这么说,不由得叹了口气,“幸亏五娘子不想进宫,否则我就要劝你打消念头了。”就算是弘文那般尊贵的身份,稍不注意,也会难以立足,更何况是韶华。“其实,万岁爷也有万岁爷的难处,岂是我们能想得到的。五娘子若是有心思,不如多些练练针线,打些络子也好,我瞧七娘子最近的手艺又进步了。”

韶华有些心虚,她对针线完全提不上兴趣,她宁愿每日多写几幅帖子,弹多几首曲子。

“你别不乐意,若是相中合适的人家,难不成你还要出来写字弹琴?这些风花雪月的事情到底只是闲事,过日子还是要踏实点,你瞧瞧三娘子的看账,七娘子的针线,你也得有个拿得出手的。”容嬷嬷对韶华算是恨铁不成钢了。

“先生对世子妃也是这么要求的吗?”韶华有些不乐意,当初容嬷嬷也没这么要求过她,否则她早就学会了。

容嬷嬷眼睛半眯,“这个能比吗?若你也嫁进王府,我便不唠叨你这些。”

韶华一听,立刻就住了嘴。

算着日子,想到李勋卓很快要回来,凌氏的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把各家各处的贺礼拿到煦园,刘氏怏怏地推脱自己身子不好,不方便见客。凌氏也不啰嗦,留了份单子,让她有空看看,若需要增加的再与她说。

“阿娘,兴勇伯府和三王府都送来贺礼,这可怎么办?”绾华手中的笔停在半空,眉头整个都皱起来,被临时叫来打杂的韶华忍不住抬起头,只听绾华自言自语:“不对啊,咱家跟这两家也没怎么来往,这么重的礼算什么。安庆侯府也就算了,兴勇伯府也送了,还有三王府。”

“他们往年都没送的吗?”韶华小心翼翼地问。

绾华见韶华难得好学,便认真讲给她听:“安庆侯府前些年倒是有,但是后来老侯爷不怎么当家,宋大老爷过了身,爹爹和宋二老爷性子不合,也就少了联系。可是这三王府就算因着大嫂的关系,这礼也算重了,还有兴勇伯府。”绾华忽然打住话,韶华整个都屏住呼吸,紧张地看着她。

“兴勇伯府怎么了,兴许是和大哥哥、二哥哥他们有联系吧,三姐姐也太大惊小怪了。”韶华故作不经意。

绾华没好气地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便是曲意逢迎,也要寻个由头。咱家和他们素来也没多交情,无端端地跑来送礼,而且都不算轻,这要让外人知晓了,还以为咱们和他们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关系呢。”

“不会吧,这不是送给礼,或许是祖父的关系。”韶华夸张地皱着脸,没想到这送礼还这么讲究。

凌氏原本还在烦恼,要不要给藩家送礼,听着绾华的话,也觉得说得有理,急忙拿起清单,“走,上泰和园问问你们祖父去。”

这事可大可小,这么微妙的时候,这么微妙的举动。一个弄不好,责任可都在凌氏身上,她不敢小觑,立刻去请示李阁老。


第六十四章 风口浪尖
“宋煜!”一声怒吼在屋内响起。

忽见,一个高大的人影连滚带爬地跑出来,一只黑色的布鞋跟着砸出来,落在他身后的地上。宋煜回头一看,拍着胸口感慨,好在他最近身材清减不少,身手也敏捷了许多,要不定然正中。宋煜还犹自庆幸,不想着,另一只鞋子跟着飞出来,这下子正中宋煜的脑袋。

“见鬼了,哪有你这样的病人!”宋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