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重生音乐传奇 >

第111部分

重生音乐传奇-第111部分

小说: 重生音乐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不多时,村支局李根生也回来了,他刚刚打听到了那拨在村尾搭台子的情况,正想和仇部长说呢,却看人家正和一个大美女聊天。那丫头长得俊的,就像电视里的明星似的,李根生一把年纪了,看到江雅也是愣了一会儿神。
  心想着这怕就是县里来的演员吧,这城里人就是不一样,怎么瞅着那么好看呢?
  仇部长却是没容他多想,看到他过来就把他拉了过去,简单介绍了一下。李根生也和江雅打了个招呼,只是话说的有些结巴,全然没有了平时在村民面前的那股威严和干脆劲儿。有心想把那事儿和仇部长说说,对方却只顾着和那个大美女聊天。李根生有些不知道怎么办了。
  几个人寒暄了一番,眼看着时间差不多了,江雅便冲着那些大多数还在车里休息的演员们招呼了一下,示意大家做好准备。
  音响和dj都是雅凡庆典的,对于自己的设备和人,江雅有着充足的信心,在之前,这些节目的伴奏也都已经交给了dj,完全不用担心,演出随时可以开始。
  刘宇凡在人群里四下张望着,像是在找着什么似的。过了一会儿,才眼前一亮,几步小跑走了过去。
  “妈,来多一会儿啦。”刘宇凡看到了正和几个妇女在一起聊天儿的楚青,连忙走了过去。
  “哟,我儿子来了。”楚青笑着和身边的几个人说道,刘宇凡就走过去,一个个和他们打着招呼。
  “四婶、二姨、大姑……都来啦”刘宇凡笑着说道。
  “哎,宇凡是越长越高了,眼瞅着都这么大啦。怎么,今天你有节目没啊。”四婶笑嘻嘻地问道。
  “有啊,今天节目特别好看,一会儿你们就好好欣赏吧。”刘宇凡笑呵呵地说道,随即问楚青道:“妈,我爸怎么没来,小妹呢?”
  “你爸学校里有事儿,上班去了,晓冉刚刚还在这儿的,一到这儿就跑得没影了,和她同学玩去了吧。对了,刚才我从家里出来的时候,看见村里小学操场上还有一拨演节目的,也不知道是谁家的。真挺热闹的,一天来两拨,我看那边人也不少呢。”楚青笑着和刘宇凡说道。
  “还有一拨?”听了楚青的话,刘宇凡一愣,不过也没怎么往心里去,心想着大概是哪家办喜事请的吧。不过还真是凑巧了,平时村里也不怎么有热闹,这好不容易来场演出,居然来了两拨。刘宇凡想想也觉得这事儿挺巧的。
  “婶儿,来看节目啊。”看着刘宇凡站在那儿和楚青聊天儿,江雅也过来打了个招呼。
  “哟,江老师啊,小凡这几天在县里没给你惹麻烦吧。”楚青看着江雅,笑着问道。一晃刘宇凡跟江雅学弹琴,都三年多了,和这个江老师也慢慢熟了。江雅在自己面前从来没有城里人的大架子,说话间都透着那么一股子热情劲,还动不动让刘宇凡给她捎些衣物什么的,对于这个江老师,楚青的印象特别好。
  “没有,宇凡一直都很懂事的。”江雅说着,转身和刘宇凡说道:“宇凡,演出快开始了,你也准备一下吧。”
  “恩,妈,那我就先过去啦。”刘宇凡跟老妈楚青还有几位长辈打了声招呼,就跟着江雅过去了。
  “这闺女长得多俊啊。”
  “就是,跟那些电影明星似的。”
  “小凡长得也不差啊,大个子,长相也好,这要再大个几岁,两个人还挺配。”
  “谁说不是呢。”
  ……
  农村结过婚的女人说起话来很少顾忌,什么话都敢说,几个女人你一句我一句地,一边说一边大笑着,有好事的还怂恿楚青找人给提提,当然只是一句玩笑话。
  “姐,刚刚我听我妈说,今天村里还有一拨演出的。”跟在江雅后面,刘宇凡看似随意地说了一句。
  “哦?是吗?那可赶巧了。”江雅笑着说道,看着刘宇凡有些担心的神色,安慰道:“没事儿,你还能不让人家演啊,得对咱们的节目有信心。我就不信了,就凭咱们选出来的这些人,放在阜安地界上,在哪儿都是一流的水平,放心吧。”江雅说着,示意刘宇凡先在车里候场,自己则从侧面上了舞台,在dj手里拿过了话筒。
  江雅一上台,立刻引起了一阵小规模的骚动。
  “哟,快看,要开始了。”
  “那个拿话筒的女的是谁啊,长得太漂亮了!”
  “嘿嘿,狗蛋,你是不是喜欢上人家了。”
  “得了吧,就咱这条件,真给咱也不敢要啊。”
  ……
  几个农村汉子靠在树根下,三言两语地聊着,眼睛却是不离台上的江雅。不光是他们,对于江雅这种级数的美女来说,不说通杀8—80的雄性生物,也大致差不多。没看那些看得眼发直的汉子们,不时被身边的老娘们儿掐得直叫唤吗?
  “父老乡亲们,大家上午好。”穿着一身简洁的白色连衣裙的江雅站在台上,显得优雅大方,仅仅一个亮相,就让围观的群众轰然叫起好来。
  “小雅这丫头还真挺上镜的。”李晓玲头戴一顶鸭舌帽,挺秀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蛤蟆镜,和县电视台的几个工作人员坐在一起。得知她央视记者的身份,这些县电视台的小孩儿们对她那叫一个客气,就差没把她供起来了。
  在广电系统内部,cctv这样的单位对下面的电视台来说,可不仅仅是一个中央台那么简单,那可是最高的领导机构啊。平时就算下来一个临时工,在他们面前都是仰着鼻孔看人的,更别提这位正式的央视记者了,大牌啊!
  “是啊,江老师可是咱们阜安县第一美女,要不是教育系统不放人,我们台长都想把她挖到台里当主持人呢。”一个长得很机灵的小年轻殷勤地在李晓玲旁边说道。
  “她当主持?算了吧,就她那脾气,怕是你们台里伺候不了啊。”李晓玲看着台上气质大方得体的江雅,脑子里想的却全都是她平常那些“劣迹”。
  像是想起了什么,李晓玲又转身看了看坐在不远处车里的刘宇凡,那家伙正摆弄他的宝贝笛子呢。
  “这两个人又是师徒又是姐弟的,还一块儿开店做买卖,不简单呐,小雅这丫头,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不行,找个机会,我得试试她。唉,我就是个操心的命啊,从上初中就开始管着她的学习,现在还得为她操心终身大事!”李晓玲拍了拍额头,感到思维有些混乱。
  “好!”
  “吹得真带劲!”
  “这小喇叭吹得,跟磁带上录的似的!太厉害了!”
  ……
  一阵嘹亮的唢呐声传来,伴随着阵阵叫好声,传入李晓玲的耳朵里。她抬头一看,却是台上的演出已经开始了。
  *
  第一百三十二章首演大寨村
  第一百三十二章首演大寨村,到网址


 第一百三十三章 现场互动

  第一百三十三章现场互动
  吹歌是阜安的一项传统民间项目,同时也是阜安老百姓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只是,像张根生和孟大海这样的“高手”,平时那是难得一见的。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些草台班子下村走“白台子”,吹那些个老套的曲目。近年还流行吹一些流行歌曲,但总体上那些“喇叭匠”的水平极低,吹的没什么美感不说,跑音错拍也是常事儿。
  即便如此,对于村民来说,这也是难得的热闹了。喇叭的声音很大,能听出三、五百米远,每次哪家里有什么事儿请了喇叭匠,都会引来一大帮子村民看热闹。
  不过,今天听了张根生和孟大海的这段喇叭,这些村民算是“开了眼”了。
  在节奏强劲、听着让人血液沸腾的dj伴奏下,两位老艺人一左一右,一穿白一穿红,吹的是让老辈人耳熟能详的《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首本就节奏明快的歌曲,在唢呐的表现下,焕发出了一种全新的光彩。那“滴滴答答”的小喇叭,声声都像是勾着人的筋儿,引着人的魂儿,一句紧着一句,一句美似一句,脆的像是掉在地上摔八瓣的水萝卜,亮得像那正当午的太阳,这么过瘾、这么带劲儿的小喇叭,他们平时哪里听得到?
  更别提两位老艺人一边吹,一边还玩起了“花活儿”,那手快得像是变戏法儿似的,一会儿的功夫就把喇叭口拿了下来,套在手指头上滴滴转,而那喇叭声竟是丝毫不乱!
  “嘿,太绝了!”
  “这才叫功夫!”
  “就是,听听人家吹的,那才叫喇叭呢!”
  “赶紧让二刚过这边儿看来吧,再不看就演完了。”
  ……
  两位老师傅卖力的演出,不时引得下面爆发出阵阵叫好之声。而那嘹亮的喇叭声,也顺着百威双十五大功率舞台音响,传出了老远。不少还呆在家里或是在地里干农活儿的村民,也都被吸引了过来。
  村北大老张的台子上,此刻两个女歌手也正在那儿又唱又跳呢,夏天本来就热,这两个人穿得又很“清凉”,配合着那“劲爆”的舞姿,也引得不少围观的村民发出阵阵起哄的声音。
  两个女歌手唱的很“野”,她们本来就是夜总会里的点歌女,白天偶尔也客串一下这种野台子。什么唱功音色之类的完全谈不上,就靠着衣着够“露”,动作够“辣”吸引眼球,你别说,在这种野台子上演出,这两点还真是“百试百灵”,每每都能迅速聚集起大量的人气,那些小年轻们更是被他们惹火的动作撩拨地不时大声起哄,吹口哨!
  “酒干淌卖无,噢!酒干淌卖无,嗬……”在两个人那不算动听的歌声里,还不时夹杂着一些无意义的喊声,黑色皮裙下露出的白花花的大腿,“咚咚”地跺着木板搭成的台子,发出巨大的响声,让人不免为那木板的承受力担心,生怕它们突然断了,让这两位唱得正欢的歌手掉下去。
  家里有小孩的父母,只是看一眼舞台上的演出,就赶紧把自己家孩子拉开了,台上那两个姑娘,穿得实在是有点“伤风败俗”啊,这不带坏孩子么?
  只有那些吊儿郎当的无业游民小混混们,一个个看得过瘾,起劲,不时起着哄。
  “二子,别跟这儿看了,上村头看去吧,那小喇叭吹得,绝了,你是没看到啊,赶紧的,去晚了看不着了。”一个二十郎当岁的小青年,骑着自行车飞快地跑过来,拉了拉人群中一个看热闹正来劲儿的瘦子。
  “不去,这跳得多带劲啊。”二子头也不回地说道。
  “嘿嘿,你是看人家大腿白吧。不是我说,二子,这种货色你也看得上,你是没看到那边那个主持人呢,长得跟仙女儿似的,就这样的女的,来一百个也比不上人家一根小指头,嘿嘿,我可是好心来叫你的,不去拉倒,我可得赶紧回去看节目去了。人家那是县里来的艺术团,水平高着呢,这是啥破玩艺儿啊。”送信儿的那小青年见哥们儿不去,撇撇嘴,蹬上自行车回村头了。
  村里不大,骑自行车从村头到村尾,总共也就一分钟用不上的事儿,是以不时有那好热闹不嫌麻烦的,来回两头窜,看着哪头的节目好就看哪头的,还一个劲儿的在两边传送着消息,那边如何如何了,那边又演什么演什么了。
  不得不说,大老张的这一套“劲歌艳舞”确实在这里很有市场,有不少在村南头看热闹的听了送信的那绘声绘色的描述,又是白生生露到跟的大腿,又是低到露出大半个胸脯的小皮衣,光是听描述,都让那些年轻的后生们气血翻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