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农家姑娘不愁嫁 >

第132部分

农家姑娘不愁嫁-第132部分

小说: 农家姑娘不愁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底是不太确定,这个时候也不好说出来,万一只是自己多想了,免得大家空欢喜一场。

可看着江氏灼热的目光,巧儿也知道她现在是盼着抱孙子的,只得含糊的嗯了一声,便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一瞧她这样,不说江氏一阵激动,就是李春儿和赵氏也是内心一喜,忙问道:“巧儿,你是不是有了?”

感受着三人热切的视线,巧儿也不知道怎么开口,只好吱吱唔唔的道:“我也不太确定,只是这个月小日子迟了好些天,也不知是不是……”

后面的话没说完,但其中的意思,李春儿三人却是明白了。

虽然三人都往好的那方面想,却也知道,女人每个月的小日子偶尔迟个几天,也是时有发生的事情。毕竟没有经过大夫的确认,也不好抱太多希望。

江氏按捺住内心的欢喜,忙道:“巧儿,你也别太有压力,将心放宽一些,孩子的事情有时候也得靠缘份。吃过午响饭后,让人去请个大夫来瞧瞧,确诊一下。”

“嗯。”江氏的话,让巧儿内心一阵感动。

见江氏和巧儿婆媳两个处得好,李春儿也很为巧儿高兴,便笑着道:“二婶子,你们好不容易回村子一趟,也别急着回县城去,多在村子里住上几天。知道你们要来,婆母可是一早就让人将房间准备好了,说是要好好的和您,还有娘说说话。”

江氏和周夫人的关系本来就不错,时常都会坐在一起聊聊家常。而赵氏也因为周天楚和李春儿的关系,与周夫人处得好。当时周天楚和李春儿还没有成亲,李家人也没有搬去县城的时候,三人都会经常走动,坐在一起拉拉家常。

自从李家人都搬去县城之后,这机会就越来越少了。每次赵氏他们回村子,都是因为有事情,而且每一次都是急匆匆的,也就没有多少时间聚在一起聊天了。

赵氏和江氏也是知道这个原因,所以,也就没有拒绝。再说,如今三人的关系都是亲家的关系,可不能因为隔了距离,就让它疏远了。

只是,想到要住到人家家里去,江氏和赵氏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可一个家里因为常时间没人住,要重新打扫一遍出来住个几天也实在是麻烦;而一个家里正在起新屋子,更是没地儿去,如今也只好去麻烦人家了。

于是,赵氏很不好意思的道:“春妮儿,也只能给你们添麻烦了。”

赵氏这话说得客气,却是将李春儿逗笑了,“娘,您这说的什么话,哪有当娘的还跟自己女儿客气的道理。”

赵氏晓得她那话说得太过客气,可周家毕竟是自己女儿的婆家,比不得是在自己的家里,笑了笑,便转了话题,朝着一旁的江氏道:“如今冬儿丫头嫁人了,这家里可就只剩下三弟一人,冷冷清清,瞧着就怪凄凉的。他的岁数也不是很大,还是得找个伴将日子一起过下去。上次你大哥,还有二弟跟他提过这事儿,也不知道他如今是个什么想法?”

都是一家人,赵氏和江氏说这话,也不避着李春儿和巧儿两人,只听江氏道:“三弟这事儿,到底是他自个儿的事情,我们做嫂子的也不好说太多,单看他自己的想法。”

“唉,三弟也是个苦命的。”想到李大贵的事情,赵氏也只能长叹一声。

厨房这边,赵氏和江氏聊着有关于李大贵再娶的事情,而堂屋那边,李大业也正提着这事情,“三弟,你也到了这个岁数,现在冬儿丫头也嫁人了,上次大哥跟你提的事情,你心里到底是个什么想法?”

李大业这话说得直接,李大贵想装听不懂也不行,只好将自己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大哥,二哥,你们上次与我说的事情,我也仔细考虑过了。可我如今也到了这把年纪,想要再娶,也不是一件易事。我如今什么也没有,守着这三间屋子,还要靠着你们接济过日子,又有谁会愿意嫁给我。”

顿了顿,又道:“就算有人愿意嫁给我,可要是和那高氏一样,是个不会过日子的,那我也情愿一个人守着这三间屋子。”

对于自身的情况,李大贵的心里也有数,虽然他是极不愿意一个人孤零零的到老,想要找个伴儿一起过下半辈子。可诸多的原因,还是让他的心里有些迈不出那一步。

听他说起高氏,李大业和李大福的眉头就同时皱了皱。

要不是因为高氏不安安分分的过日子,非得去做那些偷鸡摸狗的事情,把一个好好的家弄得如今这般模样,三弟又怎么会落得如今这般凄凉的模样。

事已至此,李大业和李大福也不好再去说高氏的不是,毕竟她已经离开了这个家,以后对李大贵的生活也造成不了影响。

现在最主要的是,让李大贵的后半辈子不至于太过凄凉。

虽然因为李大贵提起高氏,李大业和李大福此时的心情不怎么样,但从他的话语中,还是能听出他的意思。

再娶,李大贵还是同意,可因为各种原因,让他的心里对这个提议很犹豫。

不过,李大贵能有再娶的这个想法,李大业和李大福的心里还是很高兴。他们三兄弟,就数李大贵这个弟弟的日子过得不好,他们看在眼里,心里也不好受。既然他当初听了他们的劝,与高氏和离,重新回到清水村生活,如今留在身边的唯一一个女儿也嫁做他人妇,他们做哥哥的自然希望他日子越来越好。

想了想,李大业便对李大贵道:“我们只有三兄弟,如今我和你二哥家的日子好过了,自然也不会落下你。现在村子里的人,哪个不羡慕咱们李家。再说,咱们也不是非得娶个黄花大闺女回来,村子里那些个守寡的也不是没有,只要是个会想的,都会考虑再嫁。”

李大贵的岁数摆在那里,所以,李大业一开始劝他再娶的时候,就没想过要给他找一个未婚的女子。想得多的也只是找一个年纪轻一点,最好是没有孩子的寡妇。

当他这话说出来的时候,李大福立马接口道:“大哥说得有道理,就算咱们村子里的没人肯再嫁,邻近那么多村子,总会有的。”

想了想,又道:“再不济,咱们就出钱去人伢子那里买一个媳妇回来。”

在县城待得久了,见到与听到的事情多了,买卖人口这种事情,李大福自然也听到不少,此时能有这种想法,也是正常的。

听到他这话,除了李大贵一阵惊讶之外,李大业倒是没多大反应,想来,他的心里也这么想过,于是便道:“先让你大嫂去找了村子的里的俏媒婆帮着访访再说。”

吃过午响饭,江氏和巧儿忙着收拾桌子,李大业则是拉了赵氏去了院子里的角落那里嘀咕了一阵子。

下午的时候,赵氏就去了俏媒婆家,而江氏和巧儿则是陪着李春儿回了周家。

至于李大业三兄弟,则是去了新屋那里,看看有没有要帮忙的。

一回到周家,李春儿立马吩咐了车夫去将镇上的刘大夫请来,这可把周夫人吓得不轻,以为是她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忙拉着她询问道:“春儿,这好好的让人去请大夫来,是不是身体有什么不舒服?”

瞧见一旁一脸绯红的巧儿,李春儿浅笑着安慰道:“娘,您别紧张,不是我,是巧儿身子有些不大舒服,我才让人去请刘大夫过来帮她诊诊脉。”

“可把我吓坏了。”见她没事,周夫人立马松了一口气,随即看向一旁低垂着头,一脸不好意思的巧儿,见她也不像是身体不舒服的样子,再看一旁江氏隐含期待的眼神,顿时明白了什么,于是笑着道:“等刘大夫来了,可得好好瞧瞧。”

说着,就招呼着江氏坐,又吩咐人上茶,上点心。

知道她们许久没见,肯定有很多话说,李春儿也不多待,拉了巧儿回自己的院子里去了。

巧儿以前是周家的丫环,虽然现在是自由身,还嫁了人,可她也算是从小在周家长大的,对周家的感情不可谓不深,现在回到周家,就感觉回了娘家一样。特别是跟着李春儿回到院子,聊了没一会儿,就有几个以前相处好的姐妹过来看她,心中就有些激动。

那几个丫环见到容光焕发的巧儿,也是一个个显得有些激动,可碍于李春儿这个少夫人在场,也不好太过没有规矩,只得眼神殷切的望着浅笑嫣然的她。

看着那几个丫环殷切的眼神,李春儿轻轻的笑了。

巧儿是个孤儿,在这世上,根本就没有娘家的亲人,此时回到自己长大的周家,又见到昔日处得好的姐妹,那种难言的心情,李春儿也能理解,于是笑着对她和几个丫环道:“堂嫂,今天天气不错,你们姐妹几个又难得见一次面,不如去花园走走,寻个亭子好好的叙叙旧。”

“谢谢少夫人。”一听这话,那几个丫环立马笑着向她拂了个礼,便拉着巧儿出去了。

 124寡妇何氏

临近晚响饭的时候,赵氏才回到周家。

大厅里面,周天楚正陪着李大业三兄弟,还有刘大夫在聊天,而周夫人,江氏,李春儿和巧儿也坐在一旁静静的听着,时不时插上几句嘴,或是小声的说着自己的事情。

因为巧儿才被诊出怀有身孕,毕竟是新妇,在众人面前也略有些不好意思,但嘴角的笑容却是掩不住,特别是身为婆母,又一心盼着孙子的江氏,得知巧儿怀孕之后,嘴更是没有合上过。

此时见到赵氏来了,忙起身拉着她到一旁坐下,笑着问道:“大嫂,去俏妹子那里怎么去了那么久,到现在才回来?”

赵氏去俏媒婆那里的目的,在场的除了不知情的刘大夫和周天楚之外,其余的人都是心照不宣的,尤其是李大贵,听到赵氏是从俏媒婆那里回来,便有些微的不自在。

本来周夫人也是不知情的,可下午在与江氏的聊天中,也了解了大概。把李大贵的不自在看在眼里,却也只是笑了笑,没有说什么,知道这个场合说这些事情也不合适,便笑着朝着赵氏道:“正等着亲家母回来吃饭了,既然亲家母回来了,那就吩咐厨房准备开饭吧。”

说着,就吩咐人去厨房那边通知一声。

“给亲家母添麻烦了。”想到不仅要在周家住上几天,如今还要众人等她回来吃饭,赵氏就一脸的不好意思,随即笑着解释道:“我也是难得从县城回来一趟,想着有时间,就去了几个老姐妹家中坐了坐,聊了会儿天,不知不觉就到了这个时间点。”

县城里住的人都是一些高门大户,那些个夫人们也不是随意会出来走动的,不比在村子里,闲时的时候可以随意串门,聊天儿。在县城里待久了,没个谈心的好姐妹,也难怪赵氏一回村子,就想着去昔日的几个交好的人家去串串门,聊聊天,拉拉感情。

想到当初是自己非要赵氏他们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清水村,搬到人生地不熟的县城去居住,李春儿的心里就有些自责。不过,好在如今家里已经在起新屋子,估计在今年年前的时候就可以完工,到时候,也可以随着赵氏他们的意思,看是继续住在县城,还是住在村子里面。

收起心中的自责,李春儿亲热的挽上赵氏的手臂,笑着道:“娘,如今家里有沈大娘帮着照看,也不会有什么事情。您和二婶子就多在这里住几天,也别急着回县城去,趁着在村子里的这段时间,就和二婶子多去昔日的老姐妹家中走动走动,可别因为搬去了县城,就让彼此之间的关系生疏了。”

顿了顿,又道:“等家里的新屋子起好了,再搬回村子里的来的时候,彼此走动起来也不会觉得生疏。”

“这怎么成?那不得给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